感动养生大讲坛电视栏目策划案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38146550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感动养生大讲坛电视栏目策划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动养生大讲坛电视栏目策划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动养生大讲坛电视栏目策划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感动养生大讲坛电视栏目策划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养生大讲坛电视栏目策划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视栏目策划书简述一、栏目名称:感动养生大讲堂二、栏目宗旨:以先进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感动为核心价值,以养生为切入点,弘扬中华美德,修养健康人生,建设和谐社会。三、栏目定位:1、栏目目的:该栏目是按照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中,关于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至少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的指示精神,把思想道德建设和百姓生活热点(养生)有机结合而策划的一档综合电视节目,其核心就是感动,把感动受众作为节目的传播目标,把“感动可以养生”的理论作为卖点进行栏目定位,把正面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频内容进行包装作为

2、感动养生大讲堂的体验内容,让思想教育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进行,使本栏目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水平的传播平台。2、社会环境分析:近年来在社会上关于道德的话题很多,有很多正面进行道德宣传的栏目,如“感动中国”“身边的感动”“天下父母”等,但更多的是大量负面报道的形式探讨社会道德缺失的现象和原因。从个人来说,长期接触负面事件,会造成心理阴影,安全感和幸福感降低,影响人的健康,对社会而言,长期的负面传播,会扭曲社会的道德标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道德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应该是社会文化的责任,而且应该是全社会的终身教育。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物欲横流,人们已在浮华中

3、迷失了立德的根本,那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养生。养生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中医医药养生、食物养生、运动养生的节目已有很多,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上医治未病”却险有提及,它是“情志、心志、神志”养生的范畴,一般人把此类的养生方法按道家、佛家的养生理论理解为“无为避世静修”,如果这样宣传显然与这个时代不相吻合,其实道家、儒家都提倡的是“去妄念、立鸿志”的立德养生思想,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的根基,只要加以引导,必能成为社会的主旋律。3、市场分析:本栏目的主要目标收众是3060岁的人群,是进入亚健康的主要人群,也是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和养生的主要人群,能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收

4、入稳定,生活规律稳定,对娱乐类、影视类节目的关注度低于新闻类、社会专题类和情感类节目,是收视稳定度很高、影响力很大的一类收视人群。该类人群是旅游、汽车、日用品、家电、医药等大众、跨地域消费品的主要关注人群,栏目具有极大的广告市场潜力。4、栏目定位:先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立德养生的综合型栏目。四、栏目设计:1、栏目时间:40分钟2、播出时间:首播21:5022:30(周一-周五) 重播06:0006:40按养生理论,人应该在23点前入睡,对身体最好(子时阳生理论),节目设定的时间就是让百姓边看电视边静坐养生,然后带着微笑入梦。3、制播形式:录播。4、栏目内容:1)、立德养生课堂 6分钟2)、身边的感

5、动 20分钟3)、情感、养生热线 4分钟4)、在行动 8分钟5)、分享时光 2分钟5、栏目卖点:感动养生是继承传统养生文化,结合现代心理学、医学知识,提出的先进、科学的养生理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效果,是一种红色养生方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能有效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入和普及。6、栏目风格:严肃中有轻松,品位中有通俗、理论中有实践五、主持人要求:1人要求:男女皆可,最好在40岁左右,亲和力强。有健身、养生的经历,能领会感动养生的内涵,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有很深的理解,主持风格偏稳重型,能有效调动收众和现场观众的注意力。策 划 人 简 介策划人:阳立新 感动养生法

6、-创始人职 业:教学管理人员兼教师简 历:从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养生,坚持自我修炼至今,得益良多。于2009年在观看“感动中国”节目后,无意感悟并自创“感动养生法”,认为这是符合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红色养生方法,符合现代医学、心理学健康理论,也在一定程度继承着中华传统养生文化,能安全、快捷引导人们进行正确修身养性,促进健康长寿。联 系:手机: QQ1023091824 信箱:感 动 养 生 法 简 介一、什么是感动养生法:指养生爱好者通过走桩导引修身形,静坐参悟养心性,以体悟感动来引导自己入静入定品灵参道,在感动中养护心灵、在创造感动中升华心灵,达到获取生命元力、明德开智和健康长寿的目的,

7、是以“情志、心志、神志”养生为主、运动养生为辅的养生方法。 初级体验,只要经常感动就能养生,端坐效果更好,睡前感动能带来良好的睡眠效果,早起感动能让人一天都觉得有精神,而且心情会保持长时间的愉悦状态,促进人的健康。二、感动养生法的养生修炼体系:1、走桩:脚走内家八卦游龙桩、手转九宫璇玑通灵珠2、导引:腹式呼吸法、形气合一训练、形意合一训练3、静坐:分卧和坐,卧分平卧和侧卧,坐分端坐和盘坐,盘坐分散盘、单盘和双盘4、参悟:分静、定、自在、悟、慧五个境界,无欲为静、无念为定、欢喜为自在、有念为悟、有志为慧5、体悟感动:被他人感动包括读书、听故事、听演讲、听音乐、看视频、看演出、与人交流等。被大自然

8、感动包括户外旅游、摄影、绘画、耕种、收获等。6、创造感动:感动他人包括行善、教书育人、救死扶伤、演出等。 感动自己包括认识自我、挑战本我、超越真我和自我实现。三、感动养生法的养生理论体系: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红色养生2、感动的定义和养生原理3、生命元力的定义和特征4、走桩、静坐、导引的作用与原理四、感动人的人格魅力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爱国爱民、恭敬有礼 谦虚和气、见义勇为、见利思义、知恩思报、清正廉洁 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修己慎独、尽责敬业、勤奋刻苦节俭爱物、整洁健身、崇求朴实。2、宽容、忠诚、仁爱、感恩、孝敬、无私、善良、坚强、诚信、自信、勇敢、乐观、睿

9、智、率直、廉洁、勤奋、敬业、俭朴3、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直、谦、勇、惠、温、良、恭、俭、让。五、感动养生法是红色养生感动养生法以情志、心志、神志养生为主,其核心理念是感动,以红色为象征,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红色教育题材为感动物,通过感动来陶冶性情,唤醒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自我实现的奋斗精神,通过感动达到养护和升华心灵,获取生命元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养生目的。感动养生法服务现代中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和全民健康事业,是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一曲养生红歌。感动养生原理感动养生理论:感动可以养生。感动是人类感悟人生哲理、接触正面情感事件、感怀大自然壮

10、丽和实现自我价值时做出的情绪反应,是人类的高级情感,那瞬间是一种高度幸福快乐的身心状态。感动是人类心灵的震颤,感动可以平和心态,使人在这个浮躁纷繁的世界里有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感动可以提升心志,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领悟生活的意义;感动可以凝华神志,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经常感动可以使人的道德情操回归高尚。感动按养生效果分被感动、感动他人和感动自己三个层次,由低到高。感动养生原理:“感动可以养生”有科学依据吗?理论依据一:经常感动可以立德养生道德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端正社会舆论、树立道德榜样、塑造道德人格、培养内心信念,最后形成公民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社会风尚等方式,为和谐社会服务。先进的道德

11、及道德模范对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树立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感人事迹感召群众,有利于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道德模范具有道德威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杰出代表。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最终体现为有效地激励广大公民培养与完善道德人格。央视推出的节目“感动中国”“身边的感动”和许多地方台推出的类似感动节目,都在告诉我们,长期接触正面的可以感动人的好人好事,可以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帮助人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抱负,成为德

12、高之人。理论依据二:大德者寿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以德养生”、“大德必寿”的。孔子曰:“仁者不忧。”“仁者寿。”“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中庸道:“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清代养生学家石天基言:“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现代医学证明:有德之人,由于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功能,精神爽朗,邪气难侵,容易健康长寿。而小人由于心术不正,损人利己,攀龙附凤,耗心伤神,结果寝不安席,惶恐难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反而有损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理论依据三:感动可

13、以引导入静养神以养生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形神合一”养生理论中有“动养形,静养神”, 黄帝内经“形生神而寓神,神能驾御形体,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尽享天年,要求人们做到自我控制精神,抵制或摆脱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故中医养生观是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神”的调养。清静养神就是主要方法,通过使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七情活动,使之平和无过极来达到健康目的。现代人很难清静养神,尤其是在高级静养方式“静坐”的修炼中,心神很难静下来。而在感动中和感动后,人的心神可以长时间存在一种感悟宁静的状态,

14、人可以很容易引导至入静入定状态以养神养生。理论依据四:感动符合阳生之道中华传统养生文化“阴阳学说”养生理论中,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为丹道派宗师黄裳,字元吉先生所讲述。文中首先阐述了阳生之道,“诸子谈及阳生之道,已非一端,总不外无思无虑而来。即如贞女烈妇,矢志靡他,一旦偶遇不良,宁舍生而取义。又如

15、忠臣烈士,惟义是从,设有祸起非常,愿捐躯以殉难。此真正阳生也,不然何以百折不回若是耶?由是推之,举凡日用常行,或尽伦常孝道,或矜孤寡困穷,一切善事义举,做到恰好至当,不无欢欣鼓舞之情,此皆阳生之候。又或读书诵诗,忽焉私欲尽去,一灵独存,此亦阳生之一端也。叉或朋友聚谈,相契开怀,忽然阳气飞腾,真机勃发,此亦阳生之一道也。更于琴棋书画,渔樵耕读,果能顺其自然,本乎天性,无所求亦无所欲,未有不优游自得,消遣忘情者,此皆阳生之象也。”这阳生之象与感动之时是何其吻合。理论依据五:感动自我是最佳心理状态的颠峰体验西方人文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颠峰体验理论中,描述颠峰体验相当于“处于最佳心理境界”或“处于心流状态

16、中”,是恰好达到应达到的状态。巅峰体验是超凡体验的时刻,是所有一切似乎恰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刻,要捕捉这个时刻非常难,就像你无法把彩虹捕捉到罐子中一样,马斯洛写道:“这是进入忘我境界的时刻,是无法用钱买到的,是无法保证的,甚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人们可以创造条件,获得巅峰体验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马斯洛还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理健康程度也有高低之分,有巅峰体验的人心理会更健康,他对一些最成功,心理也最健康的科学家与心理学家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具有两个主要的共同特征:其一就是是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以及欣赏文艺作品和大自然时,能感受到一种非常奇妙着迷与忘我,并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体验,这时他们

17、情绪饱满高涨,马斯洛把这称之为巅峰体验。颠峰体验与感动的高级阶段“感动自我”极其相似,这里蕴涵着除了促进心理健康外更深的养生奥秘。理论依据六:感动的眼泪可以排除毒素保健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佛莱从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流泪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把流泪分成反射性流泪(如受到洋葱刺激)和情感性流泪两类。在5年时间里,佛莱的统计表明,在一个月时间内,男人哭泣流泪的次数很少超过7次,而女人则在30次以上。晚上710点,同家人亲朋相聚,或者在看电视时,是情感性流泪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佛莱用特制的小试管收集受试者的眼泪,对眼泪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他发现,情感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多,而反射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少。在这些结构复杂的蛋白质中,有一种据测定可能是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根据这一结果,佛莱推测,流泪可能是一种排泄行为,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通过流泪排出,留在体内,将对健康不利;情感性流泪排泄毒素,使流泪者恢复生理上的平衡,因而对健康有益。感动不是感伤,伴随感动而流淌的眼泪是快乐的眼泪,幸福的眼泪,是可以帮助人们排泄毒素, 恢复和生理上的平衡,促进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