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研读余秋雨的作品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813777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多角度研读余秋雨的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角度研读余秋雨的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角度研读余秋雨的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多角度研读余秋雨的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角度研读余秋雨的作品(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多角度研读余秋雨的作品余秋雨的名字, 我是在几年前就听说过。 记得那是单位专门订阅的一份报纸,里面大量篇幅在刊登关于文化苦旅的相关内容,我只是浏览,记住了这个名字,也记住了这个作者。但是,那时,我的阅读,倾向于小说,因此并没有太在意这部作品, 里面具体写的什么,我一无所知。我喜欢网上买书,每次买书,都要费尽心思查找。因为,我不想买一本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书, 我看书有个习惯, 一本书是要经常看的。比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每年都要读一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书店闲逛中,输入了余秋雨的名字,于是行者无疆这本书就走进了我的生活。看过之后,感觉他写的书还是真不错,作品确实有收藏价值。学生时代,我是最

2、不爱学历史和地理的, 用四个字概括这两门课:枯燥无味。但是,读了行者无疆 ,我也开始对历史与地理产生了兴趣,找来世界地图,找作品中所介绍的国家在什么地方。后来我又从朋友那里借来他的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山居笔记来读。一个人喜欢一本书, 肯定有喜欢的理由。 就拿我这么一个不喜欢历史与地理的人, 不爱看知识性特强的人来讲, 喜欢他的作品,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只能说他的作品有一种魔力。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魔力呢?一、通俗易懂,耐人寻味。余秋雨确实是一个文化学者,学贯中西,不是一般人能所及的。他有聪明的大脑,超强的记忆。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哪怕是很枯燥深奥的知识,也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3、看他的作品,那种感觉近似于看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作品,亲近,自然,不做作。山居笔记中的十万进士,介绍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多么有意思啊,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感受科举制度的残酷,细想一想,如今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推荐制度或多或少还是受到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毕竟选拔人才的方式离不开考试。二、多角度阅读余秋雨的作品, 呈现给读者的是多视角的。 读者可以把他的作品当作历史地理辅导材料来读, 也可以当作游记来看, 还可以当作工具书来查找。我的朋友告诉我,她要收藏一套余秋雨的作品。她还说,当初她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要是看了他的作品就太有帮助了。作为喜欢旅游的朋友,每去一个景点,可以先做点功课,看看余秋雨对自己所要旅

4、游地点的介绍。这样,身临其境的时候,有准备的参观,会有更多的收获。去山西的朋友可以看看他写的抱愧山西 ,到承德的游客可以看看一个王朝的背影 当然,余秋雨作品中的文学功底还是不容忽视的。三、考实地察与文化思考完美结合但凡那些有着高深学问的学者,都是读书、思考、研究。当然,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也许由于研究的方向不同吧, 余秋雨作为文化学者也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 实地考察。他的作品都是在实地考察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完成的。特别是千年一叹这本书,这是他在危险中考察了十个国家之后,引发的对文明的思考。考察时,他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教授, 但是他把生命置之度外, 与凤凰卫视一道进行穿越危险地带的艰难之旅,

5、 留下了千年一叹这部真实的文字,真实的思考。尽管和他写的行者无疆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这三本书来比较而言,语言表达欠失文采,但是设身处地来看,那些文字是作家在九死一生的壕沟间每天抢写出来的,用作家自己的话说:尽管粗糙,但觉珍贵。用我的话总结,朴实中透着真实,真实中透着纯净之美。三、很难定位余秋雨的作品说余秋雨的作品是小说, 但缺少小说错综复杂的结构; 说是游记,但也不太像,游记的要素还是不太全面;说是学习者的辅导材料,但哪有如此生动, 耐人寻味的呢?这就是他的作品最独特之处, 也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的魔力 与众不同。否则,怎么有那么多人爱看,怎么有那么多人知道他?余秋雨的作品,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当

6、今,随着人们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转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休闲的方式,一种文化。恰巧,他的作品又适应了人们的旅游热潮。因此,他很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四、作品中传播着文化今年的青歌赛,余秋雨的出场,是青歌赛的一大亮点。据说,当初于丹是综合文化考试的评委候选人。但是后来,还是余秋雨上场,因为,青歌赛,有很高的收视率,人们一方面是看参赛选手,一方面是看余秋雨。余秋雨是青歌赛的一大亮点。他学贯中西,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很巧合,晚上第一次看青歌赛,董卿宣布:请选手参加综合素质考察。我看到评委提了几个问题, 选手迟疑半天也没有答出来。他用几句精炼的语言,宣布了答案。我注意了一下评委的名字

7、:余秋雨。接连几天的青歌赛,余秋雨提问后的解答,都是那么一语中的。前两天,我的一个老领导告诉我,下一届青歌赛你一定要看,你看余秋雨的解答多到位啊。我才知道,余秋雨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现象,他的这种现象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因此他的作品呈现的是一种生命力。后来在采访赵易山评委的时候,赵易山说: “在台下,余先生说他传播的是一种文化 ”其实,一些读者认为,学者不应该在电视中经常出镜。学者的出镜率高无疑也是一种炒作。反过来思考,学者出镜的目的,在于传播一种文化,那有什么不好呢。电视是大众媒体,它走进及千家万户,让我国乃至世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后退呢?我想答案只能是唯一的。与余秋雨的作品相遇,是一种缘分,这种缘来自几年前的报纸,来自网上书店的闲逛。 缘的根基是作家的作品带给读者对文明与文化的深入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