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全诗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38075656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全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全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全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全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全诗(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全诗 2021-05-05 17:02琴道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色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琴刘长卿古琴,远古称琴,为别于其它琴类,后称古琴。琴,早在诗经上已经有记载。先人常把它和有二十五弦的瑟一起弹奏,其声协调动听,扣人心弦,故古人常以琴瑟连器来比方好友、夫妻之友好,如“琴瑟之友”、“琴瑟合鸣”,全部为典雅名句。古时凡衡量才子佳人者,常以能鸣琴、弈棋、写诗、绘画括之,称为“琴棋书画”。琴棋书画以琴为首,说明了琴在中国人民生活中所占地位并非通常。古代文人学士几乎无一不好琴者,从孔老夫子到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王维、李白、白居易等名人,全部是琴不离身的

2、。甚至不善操琴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也写过不少咏琴诗。有关琴的传说颇多。一说苏东坡夜宿灵隐山房,忽听二女哭泣,循声寻之,却消失在墙下。天亮,命人掘出,乃古琴也。东坡把夜闻之琴声重作新曲,以示对此乐器的友谊,曲诵:“记适当年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现在撤我古琴阴,秋风衰草白云深,流水高山何处寻?”古琴的结构复杂且相当讲究。它由面板、底板、音梁、音柱、弦轴板、弦轴、琴弦和琴脚组成。造型古朴优美,有的称“半月式”,有的称“夫子式”。一具完美的名琴必需含有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德”。古琴演奏技巧独特优雅,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弹拨琴弦,左手按琴取音,完全依琴徽标识,音准要求严格,空

3、弦高音依据乐曲而定。古琴有三十五种定调,琴弦最低一条空弦音为大字组C音,其音域宽广,可达四个八度以上。古琴虽音量较小,但表现力尤其丰富,其散音嘹亮、浑厚,泛音明透如珠,高音轻清松脆,中音明亮铿锵,低音浑厚有力,滑音则柔和如歌,整个音色的总体表现深刻细腻,令人叫绝。我现在知道听琴有三种境界。其一是唐代一位姓白的司马听琵琶所听到的境界,从“大珠小珠落玉盘”直到“此处无声胜有声”,从“可言传”到“只可意会”;第二种境界是蒲公在聊斋志异中所描绘“良工闻琴之异,往听之,曰:此非狐也,调凄楚,有鬼声。”后经查证,弹琴者果然非狐乃鬼。此“听”这就是进入了弦外之意境。但这二者全部还未进入听琴的最高境界。三国演

4、义描述了这种境界:刘备在访贤的途中,于某蔽庐外被里面的琴声所迷,正踟躇间,琴声嘎然而止,一人启扉而出,对刘备大笑道:“曲幽弦清,中间忽起高亢之调,必有英雄窃听!”古琴是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华夏的经典国粹,代表东方思想的传统哲学。古琴历史能够追溯到中国上古伏羲时代,自此绵延而下,沿着历史的河床流淌数千年,最终在东方文化中形成积淀沉重、天下独绝的中国琴道。中国琴道就是中国万古横亘、千秋奔涌的长江黄河,属于源远流长的长江黄河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厚重悠久的历史,因整个的民族意志对琴的坚定呵爱和认同,古琴深深地凝铸了中国文化、中国人性。古琴不但是深沉的,而且是隽永的、哲学的、宗教的,假如它是一个严格尊

5、崇、极其讲究的终极哲学的话,中国琴道便是包罗万象、顺乎自然的。中国琴道,体同了东方人的智慧;中国琴道,就是天道。在古琴里沉积着生命的况味,凝集芸芸众生。品琴,就是品味人生、感念苍生。古琴在三千年的盛衰荣辱、起落沉浮的文化生涯中,虽曾几度低落,但一直没有根本中止。琴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很早就被尊为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中的四艺之首,成为中国传统文人修身养性、娱已达人的器具。经过传统文人、琴人数千年的人文完善,琴在古代已被大家视为一个和天地造化、从人文完善相合了的一个雅器,成为传统文人的一个“文德”的代表。经过长久的发展,琴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律、调、谱、器、曲、论等方面形成了博大而精微的体系。清

6、人徐祺五知斋琴谱上古琴论中论述了琴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其中这么说道:琴这种乐器,创始于伏羲,成形于黄帝,取法天地之象,暗含天下妙道,内蕴天地间灵气,能发出九十多个声音。起初是五弦的形制,以后由周文武王增加了两根弦,是用来暗合君臣之间恩德的。琴的含义远大,琴的声音纯正,琴的气象和缓,琴的形体微小,假如能够领会其中的意趣,就能感通万物。能够说,在出奇的悠久、在出奇的博大精微的琴学体系内,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观念,如儒、道、佛等流派的多种思想无不对其印记深刻的烙印。琴道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而释、道两家思想亦琴道之主要内容。司马承祯素琴传:“皇王以琴道致和平也闲音律者以琴声感通也灵仙以琴理和神也君子以琴德而

7、安命也隐士以琴德而兴逸也”并言古琴儒道内涵了多个方面,而其中“闲音律者以琴声感通也”,似并非今日有琴家所谓之“艺术琴”,其以“瓠巴鼓琴,则飞鸟集舞,潜鱼出跃”及师旷叩弦“乃变节候、改四时”等为例,乃盛大赞琴德及音律之微秒、可感通自然乃至动物之性,和“艺术琴”将琴作为民间艺术、致力于“为人”,追求精湛演奏技巧及表现力、感染力等实不相侔也。班固白虎通承袭儒家乐记之思想,言“琴者,禁也,因此严禁淫邪,正人心也。”至蔡邕琴操则增加“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之义,含有佛家借琴以修身养性、返本归真之琴道观念。东汉刘向琴说论鼓琴用于明道德、感鬼神、美风俗、流文雅等,基础系儒家思想,至唐代薛易简论鼓琴之作用,则兼

8、有佛家绝尘出世之思想:“琴之为乐,能够观风教,能够摄心魂,能够辨喜怒,能够悦情思,能够静神虑,能够壮胆勇,能够绝尘俗,能够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薛易简乃唐代职业琴家,以琴待诏翰林,能操琴曲达三百四十首之多,其论述古琴之利益较为通俗,琴史谓其“辞虽近俚,义有可采”,谓其叙述鼓琴技艺及感染力颇有可取者。至明清很多琴论中,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出现,浸透于鼓琴之观念及技法之中,其代表作为晚明徐青山之溪山琴况。徐青山为晚明琴学大师,时人誉为“今世之伯牙”,崇祯末年参与抗清未果,遂入苏州穹窿山隐居修道。徐青山之溪山琴况著于崇祯十四年,抉汉唐以来琴道之精义,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探幽发微,总结为“二十

9、四况”,乃中华琴道思想之集大成者,其崇尚“中和”、“古淡”、“雅正”者,乃古来儒释道琴道思想之继承。古琴者,实为中华古圣先贤留于后世之妙器,对于人生修养、养性修身、立命进德有莫大助益,其松沉旷远的音色、舒缓简淡的曲调和宁静庄重之仪容,其中所蕴藏的古朴宁静的意境,传达着静远淡逸的气息,能唤起恬淡悠远的回想,令人返于原始本然之家乡,这对于担心而焦虑的当代人实在是很主要、弥足珍贵。若仅将古琴作为通常音乐而“欣赏”而“演奏”,则实在是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了。就古琴之本质及社会发展之趋势来看,能够预见,古琴在未来的岁月,仍将有足够的生命力而赢行大量的知音,且为知音者所执取而励力弘扬,这就是中华文化之精微

10、者不绝如缕的坚韧性。数千年来由无数文化精英们所传承的古琴,作为修身养性之道器,其发明文化精神、其中的礼乐之道及蕴涵的佛道精华,仍将由新时代的文化精英们继续传承下去而利益有缘之众。较之古代农业社会,当代人身处担心纷繁的社会环境,而对着远较古代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着更多的担心和焦虑。在这喧嚣的时代,多一位古琴知音,便多了一份清凉和宁静;多一人学琴,于此红尘浊浪中便也多了一股纯澈的清流。这就是古琴的魅力。正如宋代朱伯厚琴史所云:“古乐之行于人者独琴未废,有志于乐者,舍琴何现?”琴道知音,尽兴乎来!琴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又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由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组合而成。传统

11、文化无疑是指过去积累的文化,从界限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继承是历史的传统,吸收是时代的时尚,发明民族的形式。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任你怎样洒脱、自由,总不能不受空间的羁绊和时间的熏陶。中化民族自古以来所发明的文化瑰宝,迄今仍有生命力,足以照耀世界。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结晶,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人民的判定,足以鸟瞰八荒,卓立千古。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含有非凡的发明力,惊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凝聚力。而这种发明力、吸收力和凝聚力于中华民族本身的价值取向,这是文化得以立足,并能够延续流传的根本性问题,也能够说是文化生命力的表现。琴学和佛教的关系,在沧茫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为或瑰丽辉煌,或幽深佶屈的文化形态,在相互结合,相互影响,互动制约之中,折射出一个感人心魄的精神之光。类别:唐风神韵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 | 评论上一篇:中国古代文化是修炼文化下一篇:春夜宴,浮生若梦已经有4人分享了这篇文章:龙玉公主Ta的分享燕山清雪Ta的分享光影无限的世界Ta的分享fragrantchTa的分享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纳兰雪痕 小宇宽容 净水明心 世行茹风 一天就一点 云天碧野 萍踪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