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道路交叉口计划规范图示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8065060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道路交叉口计划规范图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道路交叉口计划规范图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道路交叉口计划规范图示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道路交叉口计划规范图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道路交叉口计划规范图示(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范|道路交叉口计划规范图示 WJG203-2021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 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mechanical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 in Wuhan2021-4-21公布 2021-7-1实施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联合公布武建2021157号市建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有关公布 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的通知市相关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为指导和规范本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建设

2、,提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计划、设计和管理水平,市建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组织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企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所、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计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现予公布,自2021年7月1日起在本市施行。在实施过程中若有意见或提议,请立即向市建委科技处反馈。武汉市建设委员会 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二六年四月二十一日专题词:城镇建设 技术要求 通知武汉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4月21日印发前 言依据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建202194号文件下达的研究和编制任务要求,武汉市城市

3、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参考我国外优秀结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数次讨论、修改和完善,经过了市建委、市科技局组织的教授评审。本要求的内容有10章,包含:总则、通常要求、计划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照明及安全工程设计、绿化和环境设计、交通控制和管理设计、交通监控设施布设、交通信号配时、服务水平评价和交通防真。本要求由武汉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详细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如发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函寄武汉市建设委员会科技处,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参编单位:武汉市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武汉

4、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企业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所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计划设计研究院关键起草人:赵宪尧 王 进 叶 青 蒋 乐刘根香 何继斌 张本涌 邹志云黄又清 罗雷松 张海兰 陈东光赵 逵 张文钢 黄 澍目 录1 总 则 . 12 通常要求 . 3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 . 134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 . 195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 . 386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照明及安全工程设计 . 437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绿化和环境设计 . 478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和管理设计 . 499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监控设施布设 . 63 10 城市道路灯控平面交

5、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服务水平评价和交通仿真 . 67 附录A 关键道路车流可供次要道路穿越车辆数计算77 附录B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交通仿真评价 79附:条文说明 . 871 总 则为科学地计划、设计、管理和控制武汉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使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优秀,特制订本标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若干条城市道路相交的部位,是城市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流分离、交汇的转换点,是城市市政工程管线的集散处,是城市街道景观的结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充足满足其交通功效要求的同时,要为城市各类市政管线的铺设发明有利条件,要为保护环境和发明街道景观服务,也要注意节约建设、维护和管理费用,坚

6、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结合标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计划设计、工程设计、管理控制设计是互为关联的三个设计阶段,应统筹安排,互为关照,做到计划、设计、管理控制三结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处理好机动车交通组织的同时,要处理好非机动车交通的组织和行人交通的组织,且要发明盲人、聋人、坐轮椅人过街的良好条件。要为“公交优先”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实施发明条件,合理布设公交停靠站,必须时设计公交专用车道、配置公交专用信号。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依据相交城市道路的性质、 1等级、型式和现实状况和计划用地要求进行合理计划、设计和管理控制,同时要充足满足近期和远期交通流向流量的要求,还要注意选择适宜

7、环境需要和经济能力的服务水平。武汉市新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必需根据本标准计划、设计和管理控制;治理、改建平面交叉口时也应根据本标准实施。在条件困难时,经过经济技术论证,可合适降低本标准中的非黑体印刷条文标准。激励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和管理控制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创建,并将在本技术要求下一版本中对其成熟的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改。对于本要求之外的新型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案则需经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并同意。22 通常要求相交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城市道路按其特点划分等级、类别和型式。城市道路按其本身及沿线建筑物的功效特点划分为交通性、生活性、景观性和综合性四种性质类别

8、。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及交通特点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等级,其中支路可分为I级支路、II级支路。城市道路按其横断面型式划分为一幅路型式、二幅路型式、三幅路型式、四幅路型式和非对称型式等五种型式。依据相交城市道路的等级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根据表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共六个等级。平面交叉口等级 表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交通管理控制方法划分为以下八种类别:I类无控制平面交叉口;II类采取相交次要道路让行管理方法的次路让行平面交叉口;III类采取相交关键道路优先放行的主路优先灯控平面交叉口;IV类采取色灯周期改变控制放行管理的一般灯控平面交叉口;V类设置中心

9、环岛,由进入交叉口的车辆自行控制进出和绕环岛逆时针行驶管理的自控式环形交叉口;VI类设置交通岛,增加进口车道数,实施渠化展宽,并由色灯周期改变控制放行管理的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VII类上跨式立交桥下的平面交叉口;VIII类实施组织相交次要道路直行和左转车远引迂回行驶管理方法的远引平面交叉口。注:许可同一个平面交叉口在不一样的交通时段采取不一样的管理类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平面图形划分为以下六种型式:4A型简单平面交叉口;B型画线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 C型蝶形交通岛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D型环形交通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E型主路设中央分隔带的远引式平面交叉口;F型主路上跨式立交桥下的渠化

10、平面交叉口。注:环形平面交叉口包含多种不一样半径大小、不一样形状 表计算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交通量时选取的设计年限为15年20年,三级及三级以上等级的平交路口取高值,四级及四级以下等级的平交路口取低值。平面交叉口的远期最大交通量等于相交于该交叉口的各进入路段设计通行能力的总和,按公式计算。Qmax=Nii8式中:Nii进入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进入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该路段进入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按公式计算。Ni=njj式中:nji进入路段的j进入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不受道路路线上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路段车道设计通行能力按式计算。nj=acbcnp式中:ac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道路分类等级折减系数,按表

11、取值bc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车道位置折减系数。按自中线向外依次取值、np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表取值9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道路分类等级折减系数 表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表当进入交叉口的路段沿途受到平面交叉口影响时,其设计通行能力要按受上游沿途平面交叉口的影响程度加以折减,按式计算。Ni=Nigc式中:gc进入路段的通行能力受上游沿途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折减系数,取值,进入路段为关键道路时取高值,为次要道路时取低值;沿途上游路段上的平面交叉口间距大时取高值,间距小时取低值。非机动车经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可采取下列四种方法:一、在机动车右侧和机动车同时放行经过交叉口; 二、单独为非机动车

12、设置色灯放行相位经过交叉10口;三、非机动车和过街行人同时放行经过交叉口; 四、设过街天桥组织非机动车经过交叉口。当路段机动车高峰小时双向流量超出2021Pcu/h,自行车过街流量超出每小时5000辆次时,应设置过街天桥。过街行人经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可采取下列四种方法:一、采取相位重合法,和直行车流同时放行经过交叉口;二、为过街行人专设色灯相位放行经过交叉口; 三、设置安全岛,组织行人经过两次绿灯放行经过交叉口;四、设置天桥组织行人经过交叉口。 当路段机动车高峰小时双向流量超出2021Pcu/h,行人过街流量超出10000人次时,应设置过街天桥;当同时考虑自行车过街时,可按每辆次自行车相当于

13、2人次行人折算。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排水设计重现期应取相交道路中最高类别等级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各类别等级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列于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 表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照明标准应不低于相交道路中最高类别等级道路照明标准。各类别等级城市道路照明标准列于表。城市道路照明标准 表12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在城市总体计划和分区计划阶段,应依据相交道路的类别等级根据第条和表进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等级的计划。各等级平面交叉口可根据表选择对应的道路平面交叉口类别和形式。各等级道路平面交叉口类别和形式选择 表在城市控制性具体计划阶段和在城市交通专题计划中,可根据相交道路的类别等级,参考相

14、交道路红线宽度和横断面型式根据表进行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控制方法类别计划。平面交叉口管理控制方法类别计划 表注:平面交叉口管理控制方法类别划分见第条。13在城市修建性具体计划阶段和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计划中,可按相交道路的类别等级,参考计划交通量的大小,根据表进行平面交叉口的平面型式计划。平面交叉口平面型式计划 表注:平面交叉口平面型式划分见第条。城市道路各级平面交叉口应保持合理的距离,不应过大,亦不宜过小,可按表所列数值确定。各级道路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 表14相交于平面交叉口的路段数量不宜超出5条。在新城区计划平面交叉口时,不应出现五路以上交叉。5条及5条以上路段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宜采取环形交叉口

15、形式按条进行设计,其交通管理类型可选择第条所列的第类环形平面交叉口或第条列的第类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相交于平面交叉口的路段之间的夹角以靠近90、形成十字交叉或T字交叉为好,3条或5条和更多条路段斜交时,各路段之间的夹角大小宜相近,且应尽可能避免小于45的锐角交叉出现。T字形平面交叉口和十字形平面交叉口的设计、管理标准、方法相同,Y字形平面交叉口和X字形平面交叉口在设计时要注意锐角进入交叉口的左转交通的组织和渠化,必须时可限制这类左转车流。图 Y字形平面交叉口渠化图道路两边对向相邻的T字形平面交叉口距离过短时,形成“错位交叉”。此时,宜将二个T字形平面交叉口统一协调渠化和联动15控制管理。图

16、 错位平面交叉口联动交通管制示意图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妨碍驾驶人员视线的障碍物,道路交叉口转角处的道路红线要在视距三角形斜边以外最少米。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的绘制方法见图和图。图中Si为停车视距,Si的大小可按表依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取值。图 十字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图 X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停车视距 表16属于IV类和VI类灯控平面交叉口的进口道全部应考虑增加车道数,VI类灯控平面交叉口进口停车候驶车道数应达成路段进入车道数的23倍,出口车道数大于同一相位时最大流入车道数之和减1。车道数的增加可采取下列四种方法设置:1 取消或压缩分隔带;2 车道中线偏移;3 拓宽道路红线宽度。4 合适

17、压缩候驶机动车道宽度通常情况下,不宜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相交于IV类和VI类灯控平面交叉口的主干路和次干路在无分隔带可供压缩或采取压缩分隔带、中线偏移等方法后仍不能达成增加进出口车道数的要求时要合适后退进出口道的红线,以展宽进出口车行道。主干路和次干路进出口道计划红线宽度的增加值、展宽段长17进出口道计划红线宽度增加值及展宽长度 表邻近灯控平面交叉口的建筑物或街坊的机动车出入口应设在进出口车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之外;相交于平面交叉口的路段上的建筑物或街坊的机动车出入口中线距离路缘石曲线终点的长度不应小于表所列数值。建筑物、街坊机动车出入口中线至缘石曲线终点的最小距离表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路

18、缘石转弯半径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机动车道缘石转弯半径值按条选取,无机动车行驶的缘石转弯半径值也不宜小于5米。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用地应按交叉口远景计划的平面设计范围充足预留。近期建设中的非交通用地可先行绿化。184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的范围为从车行道展宽渐变段末端5米以外或道路计划红线展宽渐变段末端5米以外开始的道路计划红线所围合的平面区域,当无车行道展宽或道路计划红线展宽时则为自转角缘石曲线终点外10米开始道路计划红线所围合的平面图形图平面交叉口范围之一19平面交叉口范围之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的内容包含转角处缘石曲线设计、车行道和计划红线

19、加宽设计、交叉口范围内的分隔带、交通岛和车道线和人行过街横道线设计等。上跨式立交桥下的平面交叉口的平面设计还需要增加限定立交桥墩台位置和形状尺寸设计等内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的线型和曲率半径大小应满足右转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宜采取单圆曲线、双圆曲线或三圆曲线,必须时也可采取插入缓解曲线的圆曲线等线型。交叉口转角处缘石半径参考图,按公式、计算。20bR1R- 2V2R=127式中:R1缘石曲线半径b弯道车道加宽后的机动车道宽度W非机动车道宽度V交叉口右转车道计算行车速度横向力系数可取值i路面横坡度,向圆心内倾斜时取“+”值,向圆心外倾斜时取“”值图缘石半径为适应右转弯机动车

20、进出交叉口减速和加速 21的行驶要求,可将转角处路缘石作成二圆心复曲线或三圆心复曲线,当右转弯机动车要求更高的行驶条件时,也可在圆曲线两端插入缓解曲线。采取多圆复曲线时,入口处的曲线半径应小于出口处的曲线半径。相邻曲线半径相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三圆心复曲线的曲线半径之比可为R1:R2:R3=:。进口图 图进口出口图2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最小半径可依据右转车道计算行车速度和机动车道右侧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按表所列数值用内插法求得。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最小半径 表注:非机动车道宽度为时用小值,非机动车道宽度为0时用大值。其他宽度时可采取内插法求得。当相交于平面交叉口的路段线型为曲线

21、时,应用缓解曲线或复曲线联结交叉口转角处缘石曲线和路段缘石曲线,使之平缓过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须进行交通渠化设计,依靠在交叉口设置必须的分隔带、交通岛、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和标识等将聚集于交叉口的不一样性质和流向的交通分离开来,达成各行其道的目标。二级以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应增设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的入口端设减速车道,出口端设加速车道。加减速车道和过渡段长度参考图,按公式和公式计算Va2lj= 26a23lg=VaB式中:Va右转车进入和驶出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a加减速度,按条取值B右转车道宽度lj加、减速车道长度lg变速车道过渡段长度当考虑交叉口进口红灯时直行车辆候驶排队长度而右转

22、车不受阻时,还应以公式验核右转专用道减速段长度,即在lp和lj中取大值。lp=nli式中:lp一次红灯时直行车候驶排队长度n一次红灯时平均一条候驶道上直行车候驶车辆数li每辆直行候驶车辆占据车道长,取设计车身长加米,换算为小汽车时li。一次红灯时平均一条候驶直行车道候驶车辆数能够按公式计算24n=Qztn 3600m式中:tn该直行流向候驶红灯时长m该直行流向候驶车道数Qz该直行车流设计小时交通量灯控平面交叉口的进口车道数应按条要求增加。通常情况下设置1条右转专用道,设置13条左转候驶车道,设置25条直行候驶道,必须时也可设置直右合流专用车道或直左合流专用车道。灯控平面交叉口的出口车道数不得小

23、于含有最多驶出该出口流向相位的车道数之和减1。通常情况下可为35条。25城市平面交叉口进口车道的宽度应取米,出口车道的宽度应取米,在条件困难时,许可减窄米。小车车道取低值,大车车道取高值;计算行车速度大时取高值,计算行车速度小时取低值。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有条件的应采取划线或设施隔离的方法设置非机动车右转专用道。非机动车过街可在机动车右侧和机动车并行过街。但在交通量大时,宜为非机动车单独设置过街信号或组织非机动车和行人并行二次候驶过街。单独设置非机动车道时,其宽度以3米为宜。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须设置行人过街横道线,其位置应尽可能靠近路段人行道,其方向宜垂直相交路段中心线或平行原

24、路段中心线,宽度以5米左右为宜。过街行人横道长度超出6条车道时应设行人过街安全岛,保护行人二次安全过街,安全岛宽度须大于米。在城市道路路段上的行人过街横道亦应参考本条要求设置。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公交专用道宜布设在右转专用道的左侧,直行车道的右侧;公交停靠站应离开交叉口范围大于15米,离开停车线大于50米,宜选择部署在交叉口较近的上游或下游的适宜路段处。进入交叉口左转的公交线路的公交停靠站则应部署在交叉口下游出口周围路段处。在道路二侧对向布设公交停靠站时,应确保停靠公交车辆迎头 26错开距离大于30米。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中设置交通岛是组织渠化交通、实施科学管理的主要有效方法。对其形状

25、、尺寸、大小、设置位置要依据它们各自的交通流线和交通功效特点,同时考虑景观的平面组成、立体组成和色彩组成原理精心设计。交通岛按其景观材质组成特点可分为划线交通岛、硬质铺装交通岛、软质铺装交通岛和混合铺装交通岛等四种类型;按其交通岛的交通功效特点,可将交通岛分为隔离带、导向岛、安全岛、环岛和带人行道的组合式交通岛等五种类型。划线交通岛指在交叉口以黄色或白色标线施画的交通岛;硬质铺装交通岛指以硬质建筑材料为主铺砌高于路面的交通岛;软质铺装交通岛指以植物为关键材料铺设高于路面的交通岛;混合利用画线、灰色铺装、绿色铺装组合组成的交通岛为混合铺装交通岛。暂时性的、试验性的交通岛能够采取划线形式,有时也可

26、暂时摆放花盆、花架、护栏于划线交通岛内,以示醒目并达成一定的景观效果;交通岛面积不大,不宜植物生长时可选取硬质铺装类型,此时以高出路面15cm20cm为宜;通常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绿色铺装类型的交通岛;大型交通岛可许可过街行人从中穿过,在其中铺设的硬质人行横道又将整个交通岛划分成数个小交通岛,形成为一组组 27合式交通岛。组合式交通岛可选取硬质铺装类型,也可选取混合铺装类型。隔离带属于带状交通岛,关键起分隔对向交通或不一样性质交通的交通功效,有时也可组织车辆调头候驶,断开时也可作行人过街安全岛使用。作分隔交通用的隔离带宽度通常可为米,窄于米者以采取隔离护栏为宜,组织车辆调头候驶的分隔带宽度应大于

27、米,中心交通岛的形式依据交通流特征可选取圆形、椭圆形或卵形等多种形式。环形交叉口分为自行控制交通式环形交叉口、让行控制交通式环形交叉口和色灯控制交通式环形交叉口三种。同一个环形交叉口也能够在不一样的交通时段采取不一样的控制管理方法。自行控制交通式环形交叉口中行驶的车辆连续进入交叉口后均在环道上绕中心交通岛逆时针运行并连续驶出交叉口。自控式环交路口要进行中心环岛设计、出入口设计和环道设计。自控式环交路口的中心岛曲率半径值要满31V2bR=- 1272式中:R中心岛曲率半径V车辆绕环行驶计算行车速度m横向力系数,取值;i环道横坡度,取值,环道横坡坡向环岛时取“+”值,横坡坡离环岛时取“”值;b靠环

28、岛的车道加宽后的车道宽,可取值米。通常情况下可依据环道计算行车速度,按表取值。中心岛最小曲线半径 表自控式环交路口任意两相邻道路进出口之间的环道交织车道交织段长度lm应大于以环道计算行车速度行驶并相互交织的车辆交织所需的长度,可按公式计算32b加宽后的交织车道宽,通常取米;中心岛半径小时取大值,中心岛半径大时取小值。V环道计算行车速度。通常情况下,可依据环道计算行车速度按表取值。环道交织车道最小交织长度 表自控式环交路口环道设计还要保障从环道驶出车辆的行驶轨迹和进环车辆的行驶轨迹之间的夹 33条:靠近环岛的一条供直行和左转车辆绕环行驶,靠近环道外缘石的一条供右转车辆行驶,中间12条则供进出环道

29、的车辆交织行驶。每条车道的宽度要考虑小半径弯道上的车道加宽值。通常情况下环道的机动车道宽可按1520米设置,必须时还可在机动车道右侧增设米的非机动车道,此时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以护栏或分隔带隔开为宜。环形交叉口的环道外缘石宜采取直线圆角型式,其进口半径Rj应小于出口半径Rc,并以靠近环岛曲线半径Rh为宜。3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计划、设计、管理技术要求图环道外缘石环形交叉口的进出口部位宜设曲边三角形的导向岛,以此导向岛引导车辆进出环道并确保进出口的车道数符合设计要求:自控式环交路口的进出口车道数应和路段上车行道数相吻合;让行式环交路口的进口车道数应比路段进入的车道数多12条;灯控式环交路口进

30、出口车道数按灯控路口进出口车道数确实定标准确定。灯控式环形交叉口宜采取左转车两次停车候驶的二相位配时交通控制管理,能够采取相位重合方法组织行人平面过街,这时导向岛也可兼作过街行人的安全岛,见图。35图灯控环交路口停车线部署为了给关键方向的直行车流提供便捷条件。有时可将灯控环形交叉口沿关键道路方向从中剖开设图剖环灯控路口停车线部署36让行控制式环交路口进口处要设置停车让行标志,以组织进环道车辆在停车线前停车候驶,等候环道内交织车道上的车流空挡许可插入时再伺机进入。灯控式环形交叉口和让行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半径不宜小于5m。上跨式高架桥下和下穿式立交桥上的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中的一个特殊型

31、式,适合用于交叉口中某12个方向的交通流量尤其主要而采取立交的方法处理,而其立交桥下的交通仍需采取平面交叉口的控制管理方法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交叉口上面高架桥桥墩台的部署不能妨碍平面交叉口中车辆的行驶,也不能阻碍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视线,而要尽可能部署在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岛以内,见图图立交桥上的平面交叉口375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要同时考虑交通、排水和街道景观的要求,做到有利交通安全、地面雨水排放顺畅、和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排水设计重现期按选择。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3%,也不宜小于%,横坡应为%,以利于交通安全和地面雨水排放。类型和等级相当的城市

32、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宜保持它们的纵坡不变而合适调整各自的横坡度,达成平缓过渡,平顺交接的目标。关键道路和次要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则宜尽可能保持关键道路的纵横坡度,而合适调整次要道路的坡度。在进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要争取相交路段中最少有一条路段的排水坡度是朝向交叉口外端的,同时要避免相交路段的路面雨水流过交叉口中相交路段共同路面部分,而必需在过街人行横道前或路缘石转角曲线的结合处布设雨水口拦截路段雨水。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路缘石高度宜为米,人行道的横坡度应为%,路口周围建筑的室内地坪标高宜比人行道相交处标高高出38米。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型式通常可

33、参考覆盆式、盆式、斜坡式、 马鞍式、山脊式、山谷式等六种经典型式进行设计,每一个经典型式对应于一个相交路段纵坡坡向的组合,含有自己对应的排水特点,需要在经典部位部署排水雨水口,以利于路面雨水排放。本标准以四条路段相交平面交叉口为例加以要求。当相交四条路段的排水纵坡均坡向流出路口时便形成了覆盆式平面交叉口,竖向为覆盆式的平面交叉口路面雨水均向外排出路口,有利于路面雨水排除,在交叉口范围内按常规布设雨水口并在四处转角处缘石曲线中部增设雨水口即可。见图。当相交四条路段的排水纵坡均坡向流进路口时便形成了盆式平面交叉口,竖向为盆式的平面交叉口路面雨水均向内流进路口,不利于路面雨水排除,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可

34、设法将最少一条路的纵坡变坡点移出交叉口,以形成最少有一条相交路段的排水纵坡是坡向流出路口,以保障路口内雨水能方便地排出;也可合适抬高交叉口中心处的竖向设计高程,而在转角处的缘石曲线中部和端部增设雨水口,以顺畅地排除地面雨水,见图。当相交四条路段的排水纵坡有三条坡向流进路口,一条坡向流出路口时便形成了山谷式平面交叉口,此时应将雨水口布设在三 39条排水纵坡坡向流进路口的路段的转角处缘石曲线端部和排水纵坡坡向流出路口的路段的转角处缘石曲线中部,见图。当相交四条路段排水纵坡有三条坡向流出路口,一条坡向流进路口时便形成了山脊式平面交叉口,这种竖向类型有利于交叉口路面雨水的排放,通常只需在坡向流进路口的

35、路段转角缘石曲线端部和对向坡向流出路段的转角缘石曲线中部增设雨水口即可,见图。当相交四条路段中两条相邻路段坡向流出路口,另两条相邻路段坡向流进路口时便形成了斜坡式平面交叉口,这种竖向类型比较有利于交叉口路面雨水的排放,通常只需在两条坡向流进路口的路段转角缘石曲线端部和两条坡向流出路口的路段之间的转角缘石中部增设雨水口即可,见图。当相交四条路段中两条相对路段坡向流出路口,另两条相对路段坡向流进路口时便形式了马鞍形平面交叉口,这种竖向类型也比较有利于交叉口路面雨水的排放,通常需在两条对向坡向流进路口的路段转角缘石曲线端部和各四处转角缘石曲线中部增设雨水口即可,见图。 40图 覆盆式交叉口 图 盆式

36、交叉口图 山谷式交叉口图 山脊式交叉口 图 斜坡式交叉口 图 马鞍式交叉口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坚向设计宜采取等高线网格设计法确定交叉口的竖向类型和高程,对于支路和支路相交的简单平面交叉口也能够采取纵横断面法或网格法进行竖向设计,本标准提倡应用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进行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在采取等高线网络法进行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时,首先要依据相交道路的排水坡向和坡度大小,参考和其相对应的交叉口竖向类型勾绘设计等高线。和此同时确定交叉口范围内的网格型式:对于沥青路面41应采取方格式网格,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则应采取和其路面分块相一致的网格。最终再利用插入法确定网格各角点的设计高程。勾绘等高线可

37、关键由计算机程序完成,但要进行合适的调整,以求等高线圆顺、平缓、间距改变规律、图形协调美观。对于斜交平面交叉口,方格网线也可平行道路中心线确定,以利于施工放线。网格间距3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网格间距要和车道划分和板块划分相一致。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场地平整填挖方工程量的计算可采取三角棱柱体法或四角棱柱体法进行,本标准提倡应用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来完成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工作。426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照明及安全工程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必需设置不低于相交道路照明标准的照明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通畅并有利于交叉口的亮化和美化。为确保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照明质量,照明设计应按条标准分别满足平均照度、照

38、度均匀度及眩光限制三项指标。道路交叉口的灯具应采取照明功效性灯具,不宜采取装饰性灯具,不得采取非截光型灯具,灯具间距S、安装高度H和路面有效宽度W之间的关系应符合表和图的要求。灯具的悬挑长度L应小于安装高度H的1/4,灯具的仰角15为宜。图 灯具安装参数图43安装高度H和路面照明有效宽度W、灯具纵向间距S关系表 表平面交叉口照明的布设要有利于驾驶员看清交叉口的交通情况,车行道路面、人行道、交通岛、分隔带均要达成一定的照度标准,部署在交叉口的灯具的光源色调能够有别于部署在路段的灯具的光源色调,并应采取不一样于路段的灯具型式和排列方法。为便于驾驶员看清楚交叉口位置,应在车辆进入交叉口的对向设置照明灯具,图所表示。环形交 44图 环形交叉口照明布灯方法a 经典布灯方法b 高杆灯部署在环岛边缘 c 高杆灯部署在环岛中心注:一般灯高杆灯在交通量大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为确保交通安全和有序,可在转角缘石上、两道人行横道线之间加设行人防护栏杆,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分隔带,见图。行人防护栏杆宜用金属管材制作,高度宜为米,分隔带可用水泥混凝土墩或金属护栏,也可采取绿化分隔带,高度小于米。图 交叉口安全防护布设4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