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8061606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顺德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顺德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顺德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顺德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德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顺德清晖园导游词(东门入)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顺德“清晖园”和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十大名园之一,是本市关键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全部会有一个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很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能够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

2、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明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她初授翰林院编修,很快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

3、、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尤其是龙渚惠,她曾率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取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以后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到五十年代后,由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经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基础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范围。

4、多年来,顺德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了深入开发本市的旅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的7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足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足表现中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走出讲解大厅)相信大家已基础了解清晖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开始游览龙家花园。刚才我们走过的白石园门,增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面“清晖园”三字是临摹清代进士、江苏武进书法家李兆洛的字迹。站在大门口,我们往里面看去,穿过这一个宽广的庭院,正对着的是一个“八角壁裂池”,整个水池是以石头

5、砌成,没有用水泥、石灰边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条陶瓷烧成的红鲤鱼,围成一圈向中央的宝珠喷水,十分壮观。再看右手边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会议室”,这座建筑物建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时,途经顺德,曾在此会见当初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步入庭院之中,满眼全部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顺德关键保护的古树名木呢。就如近大门处的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树,它的学名叫银杏,有“活化石”之称。据考证在地球第四纪冰川之前,不少国家和地域都有此树生长,但冰川期后,唯独的大山大岭中才能保留下来,现在这种树,树龄最大的是山东吕县定林寺的一棵银杏树,已经有三

6、千多年历史。这种树通常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连续单株结果(每十二个月9至10月间挂果)是一棵“双性树”,可谓奇特。移步换景,穿过这一个拱形小门,园里的景致又是另一个风格。面前的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联的园林小筑,此组庭院式书斋为昔日园主供族中子弟读书及接待到访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园主龙家历代不乏学业有成之人,“惜阴书屋”寓勖勉子弟珍爱光阴、发奋攻读之意。“绿云深处”匾额为乾隆帝十一子、书法家成亲王所书,形象描绘出四面绿树掩映之清幽景致。“真砚斋”的匾额是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

7、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在惜阴书屋左面较高的小坡处,建有“花”四角亭,花亭原来叫凤台,以后被大风刮倒,龙渚惠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改此名。亭内上方还挂着当年由李文田所书的“凤台”二字牌匾。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狮山”,有一大二小的三只狮子蹲伏棕竹丛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这座石山和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并称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在狮山的周围遍植多种岭南奇花异木,有一株是玉棠春,又名木兰,是龙元任之侄耀衢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开封应顺天乡试,落第后取道北京游颐和园,经花匠介绍,到苏州购得两棵,但只存活了一棵。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狮

8、山后面还有一株160多年龙眼树,1962年给强台风吹断,只剩下一米多的树于,经过园艺师的精心处理,使它重新发芽,现在每十二个月全部开花结果,被大家誉为“枯木逢春”。还有,通常的龙眼品种是一枝带十叶,而清晖园的龙眼是一枝带十二叶,比其它的龙眼树更珍稀,所以果子也更肉厚味甜。转到了惜阴书屋的侧面,我们沿着这个长方形荷花池走去。池边是清晖园古建筑中的精华所在,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建成的“船厅”。建有二座楼舫,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这在中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派例。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举止贤淑,精通诗书,善弄琴画,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作为小姐闺阁,故别称“小姐楼”。船厅尾部相

9、近的一座叫“丫环楼”。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尺,却要经过架空的走道,几经曲折才能抵达船舷。船舷左前方伸出一条游廊,和惜阴书屋相连。登上小姐楼的路径也就隐藏在这条游廊里头。大家能够跟我登楼览胜,站在船头,左右有两口池塘,组成绿树碧水的景观,人好象站在船上,而船恍似停在水乡岸边,船头左边栽有一棵古沙柳,好像稳着大船一根竹竿,古沙柳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缚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缆绳。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好像能够感受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回到荷花池边,这里的一圈

10、建筑分别是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水塘北侧是一座六角亭,近水三面设有“美人靠”,能够凭栏而坐,亭入口处挂有即景木刻对联:“跨水架楹黄篱院落,拾香开镜燕子池塘”,亭内高悬清代安徽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院”的匾额。亭两旁种有水松,这两棵水松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听说可能是顺德境内最古老的水松呢。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关键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一样,称为“百寿图”。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相传百寿图的制造还有一段掌故。话说,乾隆年间顺德有

11、个十分聪慧的工匠,当年清晖园园主就是请她来雕刻百寿图的。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完工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出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急中生智道:“老爷您有所不知,之因此这么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我们人讲究寿不能满,满招损。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的意思。大吉大利啊,老爷!”园主人想了想脸色开始多云转晴,但仍然有些不甘心:“你说得倒也有道理。但当初我要的是百寿图,现在只有九十六个寿字,还算得是百寿图么?”工匠一听,又心生一计:“当然算啊。九十六个寿字那是明摆能看见的,还有四个是藏起来的。常言说得好,藏寿长寿嘛。”园主人忙问:“藏在哪里?”工匠道:

12、“您看这左边四十八个小寿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寿字,右边的四十八个小寿字也暗藏着一个大寿字。”园主人又问:“那还有两个呢?”工匠道:“老爷您做这百寿图,目标不就是想长寿么?因此有一个寿字就藏在您在身上;而我为您刻百寿图我也想长寿,不能把寿字用尽了,因此有一个寿字便藏在我身上。这合起来不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园主人听后马上笑逐颜开,加倍付了工钱。灵巧的工匠也长松了一口气,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为配合镂在门框上的翠竹,窗下还做了一幅阴纹大砖雕,刻有几竿竹树,题为轻烟挹露图的竹石画,题词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四处也无心”,作者是龙廷槐之子,嘉庆二十二年进士(1817年)龙元任,画中之意是“水

13、火无情”,该房屋曾于道光年间被火毁过,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6年)重建,元任藉此作书画,警教后人注意灯火安全。一九五九年以后,这里曾接待过薄一波、郭沫若、何香凝等著名人士。郭沫若先生于一九六二年下榻此堂时作有游清晖园七律,诗曰:“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重到凤凰园。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葱郁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就在碧溪草堂之畔,有一株老迈而苍劲的龙眼。细心留心一下,这棵树的树干只剩下几层树皮连着上面的树枝,而上面却枝叶茂盛,它们之间只靠树皮上的气根相连,实属罕见。听说是当年的龙家主人亲手种下的,至今已经有210多年了,是清晖园中最老的一棵古树。

14、老树每个枝上有十二片叶子,至今仍每隔一年就会开花结果一次。据品评古树的教授所说,这老树很有灵气,护佑了当年龙氏居住于清晖园中的五代子孙能够繁荣昌盛呢。突出水池的是澄漪亭,临水一面刻有“临江缘山池沿钟天地之美,揽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的对联,此联原为龙渚惠岳父、顺德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关晓峰重写的。这个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门窗,八扇巨大的屏门一旦打开,亭外的景色尽览无遗。即使是关起门窗来,上面镶嵌的“明瓦”也可透进光线,显得古朴幽雅。这种明瓦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个很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这些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全部有是明朝后期

15、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清晖园内最有讲话权的历史见证人。绕着荷花池走了一大圈,我们从这一扇小门转过去,就可发觉这里面别有洞天,已是清晖园的“读云轩”景区了。大家请回身看看刚才走过的小门,这可是清晖园现今保留最古老的门口,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门额上面“清晖园”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迹托版。大家以为这多个字和正门口的题字在书法方面是不是如出一辙呢?站在这个小天井里,左边墙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灰塑,名为白木棉九图,画面上九尾大金鱼活灵活现,左上角数杂白木棉含苞待放。据长者回想,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遗憾的是,时过境迁,现今只存百寿图了。所以重修清晖园时尤其

16、制作了这幅灰塑,认为纪念。再看面前这个种上了夹墙竹的椭圆形的漏窗,竹影斑斑中能够看到墙外的池塘、对岸的回廊,配合了池塘对面一副康有为真迹托版的对联,上书“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阴”。这副对联恰好点出了清晖园景色的自然之趣。小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把读云轩盘绕在绿池之畔。就这一个小天井,各位就能够看出园主造园时巧妙的心思了。步上台阶,沿走廊可看到不少名人的题字。先看看走廊边凉亭上有一副黎简手迹的对联:“白菡萏开含露重,红蜻蜓去带香飞”。黎简字二樵,是顺德陈村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一生不羡功名,人称“狂简”。凉亭旁边,还有珠江三角洲难得一见的奇树“情人伞”。在前面的游廊尽处,穿过一个石圆门,

17、就能够进入读云轩的主体建筑内部了,这是清代岭南豪宅的客厅,表现了当初龙家豪宅的气派。瓦面结构层层叠叠,融合了亭台楼阁“明标暗拱”的特点,每逢下雨时节,雨打瓦面,雨声清脆,恍如奏乐。读云轩分前厅、中厅、后厅三部分,各以廊庑相连。各厅四樘镂花落地扇门打开,三厅成为一体,高大宽大,自然光线充分;假如关起门来,各厅可作单独的会客之用。中厅两边天井,起到通风透气和采光的作用,各厅之间的连廊,设有漏窗,隐约可见窗外的绿树、湖光山色。客厅内摆设了酸枝古老家私,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比如,后厅有三道木雕饰罩,图案繁丽,是鲜明的晚清风格,中间雕刻的是芭蕉树,芭蕉叶大

18、,大叶谐音“大业”。旁边两幅雕刻是葡萄,葡萄仔多,寓意多仔多福。寄喻了园主对家族繁衍广大、子孙昌盛的期望。从客厅出来,大家请跟我从左边的回廊走过来。正所谓“读者品也,石乃云根”,来到读云轩当然是要好好欣赏品味这里的石趣了。读云轩景区中满布形状各异的石头,或突起于跨塘花墙的洞窗脚旁,或吻嵌于围池砖基中间,或兀现于砖砌花台之上,到处是石,各呈其趣。其中有产自安徽灵壁市的“灵壁石”,这种石坚硬如钢,色泽丰富,形态怪异;还有产自山东沂蒙的“龟纹石”,广东英德的英石和广西的钟乳石,每块石头都有相当丰富的欣赏价值。回廊尽处的一间门厅,就是读云轩的入口,且看横批“读云”二字,对联上写着:“过桥分野色,移云动

19、云根”。古语说,石头是云的根,意思是山间云霭全部是从山石上袅袅升起的,这大约就是读云轩名字的来由了吧。走出读云轩,景色忽然变得壮阔,眼前高耸的石山就是“凤来峰”。凤来峰是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吨石,全高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石山上有小径,一棵古榕穿山破石而长,还有些人工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全景达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势不凡,虽由人造宛如天开的境界。峰下水池几块“汀步”踏石,引导游人进入山洞,考究细水长流的古井。瀑布下的那个长形大湖被石桥和波形花墙隔开,读云轩的一边水平如镜,凤来峰的一边水花四溅,流波不倦,一

20、湖之上竟有动静两种景观呀!在这里,有爱好的好友能够登上凤来峰,俯览清晖园的全景;其它好友也能够在水边的走廊上休息,品味周围的灰塑。比如,观瀑亭墙上有两幅灰塑,靠门口的是以李白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意境的观瀑图;另一面灰塑题为“秦时明月,汉国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长鸣。”图中“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手挥五弦,正弹奏广陵散,琴间慷慨激昂,寄托怀古之思,而旁边的刘伶持酒聆听,若有所悟。两幅灰塑全部十分神似,值得细味。正所谓曲径通幽,现在请大家跟我走一小段曲折清幽的小径,从凤来峰下转到另一个精巧的景区沐英涧去吧。从这个小门出来,让我们沿着这一面扇形花墙,走

21、过那石拱桥去。花墙上的几扇大窗,每扇全部用铁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装饰,是设计者为清晖园专门构思的,每个扇窗从不一样方位望进去全部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画,达成步移景换的设计效果。现在,大家可有注意到左手边这个半月亭呢,这里面可是别有洞天呢。沐英涧景区关键由游廊、小桥、花径、假山、荷塘、水榭相结合,中央的玲珑榭是整个分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置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种多种名花异木。我们假如坐在这个水榭中欣赏周围的景色,不论是何时节,全部能够闻到四面八方吹来花香,因此这里就题有“八表来香”的牌匾。先看室内八面全是木制装饰的玻璃窗格,窗门上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我们再看

22、室外,玲珑榭的周围有四座按座落方位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座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是用黄石所造,旁边种有枫树、乌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气息;座落在北面背阴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苏湖洲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构图选取元代袁江的“富贵玲珑石”,作一屏风状;东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处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笋,周围再种上竹树和灌木,突出奏纤弱和清秀的感觉;“春石”后面是“夏石”,也是本园的主峰凤来峰,就是刚才我们所看到那座用贡品山东花石岗石彻成的山峰。从玲珑榭出来,步过曲折的小桥,进入沐英涧,入门上方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

23、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漳谦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一套现在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清晖园整个新园景区,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全部是清代套色雕刻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从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利用中国古代独有的蚀刻、车磨、手绘工艺制成。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当年岭南宦官达贵、富户商贾所建的豪宅里,听说这门手艺已失传,园内装嵌在门窗上的套色彩绘玻璃,是经过十多年的苦心搜集,大规模地应用在同一个庭院里,可谓“后无来者”。假如说这套“羊城八景”玻璃巧在工艺,那旁边的这套“四季玻璃”就巧

24、在构思了。大家请看,这一排花格窗镶嵌着彩色的玻璃:从绿色的玻璃看出去,外面花草青翠欲滴,有如杨春三月;从红色的玻璃看出去,则有如烈日当日、大暑炎炎的三伏天;从黄色的玻璃看出去,园中树木竟是黄叶满枝头,一片深秋景象;至于白色的玻璃,它使园中的一切看起来全部象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霜雪,大家可有感到那一份隆冬的寒意呢?步出沐英涧之际,各位好友请不要错过脚下看似平凡的地砖呀。这里每一个分园的地砖全部是用手工制成的泥砖,四个角上还刻有“清晖园制”这四个字。各位好友,走在这些古朴的泥砖路上,你是否有一个尤其的历史感呢?从沐英涧这边的门口出去,也就是门楼的后面,是按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

25、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语的蓝色陶瓷制品,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是珍贵的文物,所以这个堂也就称“暗八仙堂”。大家走出屏风,能够看到那一架金漆木雕的屏障以外就是清晖园的北门了。北园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考原清晖园正门,再放大两倍而建。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等一会大家有爱好的话,能够自由到门楼欣赏上面的金漆木雕,其绚丽、繁缛是经典的晚清艺术风格。现在请大家跟我转过右边,看看这座晶莹通透的玻璃屋“红蕖书屋”。红蕖书屋在全园的正北部,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因此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

26、,象征品格高洁,文人常以之自喻。这个书屋的特色在于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组成,四面镶嵌彩色玻璃,装饰成满洲窗风格,剔透明亮,用色鲜亮,予人清新脱俗之感,是突破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这些玻璃品可分上下两部分进行观赏,靠近天花的上半部分,以不一样的色块组合成宝鼎、花瓶、水果等静物图案,类似于西方的印象派油画,宜于远观。靠近裙板的下半部分,在多种单色的玻璃上以精巧的线条色勒出竹石兰碟、小桥流水、喜鹊登梅等景物,类似于国画工笔,宜于近赏。红蕖书屋确实是赋诗赏画、读书品茶的好地方。远的且不说,光是在这清晖园里,就孕育了龙家爷孙三代“一门三进士”的佳话,她们也就是生活在清晖园的龙家五代中的前三代主人公

27、: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再说,顺德历史上文化昌盛,名人辈出,曾出过三个文状元,占广东文状元数三分之一。建县前在南宋末年曾出状元张镇孙,是一名抗元英雄,顺德定县后曾前后出过两个文状元一个武状元,她们分别是明代文状元黄士俊、武状元朱可贞,清代文状元梁耀枢;另外,顺德还出了文探花李文田,武探花胡经伦,和“画怪”苏仁山、“诗书画三绝”黎简(号二樵)等等。我们前面也介绍过,黄士俊是清晖园第一位主人,李文田是龙家第五代主人龙渚惠的岳父。历代主人家的才气使清晖园成为当初名人舞文弄墨的聚会场所,这些人也为清晖园留下了丰富的字画艺术。书屋前边一池碧水,遍植红莲,更和书屋的名号对应。水畔以苏州沧浪亭石法,用黄石

28、和当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石间遍种野芋头、野蕨、水葵、千日红、龟背竹、美人蕉、石榴等植物,禅意和野趣共冶一炉。走下书屋,来到已经有一百年树龄的芒果树下的凉亭。这里除了可在夏天凭栏欣赏满塘荷花,也能够欣赏亭上壁画的唐宋小说。一幅是“解语之花”,依据古书记载,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赏花时,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宫女说:“怎么样?池里的莲花再美也比不上这朵解语之花”,以后大家就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另一幅是“放鹤亭记”,此画依据名篇放鹤亭记而作,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两人正对酒论国事。前面有一座小桥取名为“虎溪桥”,当年慧远和尚“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且驯有一神虎,一日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

29、来寺,三人相谈甚欢,道别时还一路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才过溪几步,庙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视仰天长笑,小溪边六角亭上的两幅灰塑就是描述了这个小说。“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题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三笑图赞,现代最主要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一样的“三笑”图轴。就在“虎溪桥”不远处,能够看到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它的主干只剩下一层树皮,被称为“树皮龙眼”,是一棵已超出200年历史的古龙眼树。不过它上面的枝叶却茂盛苍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每十二个月全部开花结果。各位好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介绍过的,在狮山以后和碧溪草

30、堂畔的两棵古龙眼树呢?加上这一棵“树皮龙眼”,它们就是清晖园中最有特色最有灵气的三棵古龙眼树了。各位好友,现在我准备带大家去看一下全园最高的建筑,请跟我沿走廊过去吧。前面的是一个兰台,拾级而上,是一座以风化石(火山爆发后形成石块)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皱”,以适合吸水石的机理特征,石头长时间吸水后,轻易长出青苔,整座石山全部变绿,故有“绿云”的别称。转过“绿云”背后,大家能够看到这个小花园内,每一株植物全部以泥砖围上,仿似一盆盆的盆景。现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园内最高的建筑物“留芬阁”。听说当年园主状元黄士俊于明代历任礼部、户部尚书。后明覆灭,黄士俊将旧的奏章和著作

31、全部烧毁,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这种建筑物很适合广东地气潮湿的特点,但在古代只有富户人家才有能力兴建。留芬阁分三层,首层窗上镶有至今仅存于世的六块清代“八仙图”余下的蓝片玻璃,含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留芬阁”旁边几间较低矮的建筑物是“云集小筑”,我们就从这边继续游览。廊道尽头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狮图”,形态逼真生动,石山穿越游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个新风格。在“九狮图”石山的游廊旁边墙上,灰塑着一幅苏武牧羊大壁画,这是清晖园上百年的古物。画面上苏武手执节杖牧着群羊,须发皆白,东望长安,思乡之情跃然壁上。到这里,我还要带大家再看一下我们清晖园里的又一个园中园竹苑,里面的

32、建筑小巧而精美,还保留了很多清代的艺术品及题辞。转入竹苑小径,门口塑有“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的对联,过洞门回望,门上方塑有“紫苑”二字,两旁装饰着灰塑绿色芭蕉叶,叶上刻有“时泛花香溢,日高叶影重”对联。苑内遍种花竹,适当地道出苑内清静幽雅的景色。通道的尽头左面是“笔生花馆”,馆的命名是出自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寓学业有成,文才出色之意。龙家重视后代的教育,龙家子弟也参透“真砚斋”求实之意,谨守“惜阴书屋”的勤奋之旨,于是达成“笔生花馆”才华高超之境。右面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经过,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现有狮山,有斗洞”来解释“斗洞”的来由。这一石景设置的很巧

33、妙,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在是不可缺乏。穿过斗洞,有两座建筑,左边的是“小蓬瀛”,蓬瀛为蓬莱、瀛洲的合称,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岛名,寄寓园主人清高脱俗的心迹,该牌匾出处乾隆年间的肇庆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手笔。“小蓬瀛”厅堂装饰着一幅大型彩绘木雕作品百寿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叶茂,硕大的“仙桃”透出熟透的红晕,衬出满堂喜气,是一幅民间色彩很浓的佳作。画面中的桃子有一百个,但其中有一个做得很隐蔽,粗略数来便只有九十九个。因为“百”是个满数,民间讲究“寿”不能满,所谓“人生不满百”,寿满便是寿尽,阎王听了要来索命。又因“藏”和“长”谐音,桃子又是寿命的象征,“藏寿”也就暗示了“长寿”,再加上

34、九十九又切合了长长久久之意,所以,“蟠桃树上有九十九只仙桃”的说法自然深得人心,并长久流传下来。右边是“归寄庐”,庐匾为李文田所题,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院”,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小蓬瀛旁边有一木楼,是两层的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巧华丽,古色古香,镶嵌着图案华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的窗户。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从木楼向前走上几步台阶,大家是否感到这里的景色似曾相识呢?这里就是我们刚进大门时见到“八角壁裂池”。也就是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在清晖园内游了一遍了。各位游客,我给大家作讲解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假如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意见现在就能够向我提出。我期望清晖园能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期望各位以后再来清晖园游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