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逆反怎么办--孩子的逆反期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3804614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孩子性格逆反怎么办--孩子的逆反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孩子性格逆反怎么办--孩子的逆反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孩子性格逆反怎么办--孩子的逆反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孩子性格逆反怎么办--孩子的逆反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性格逆反怎么办--孩子的逆反期(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孩子性格逆反怎么办?|孩子的逆反期 重视理由逆反心理是一个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孩子不仅无法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原来面目,反而会采取错误的方法和路径去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假如逆反心理常常地、重复地出现,就会组成一个狭隘的心理定式,不论何时何地全部和常理背道而驰。逆反心理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品质,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是很有害的,而且对她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追根溯源逆反心理是指孩子为了维护“自尊”而对父亲母亲或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的一个心理状态。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序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小说”,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和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阅了

2、第八章的内容。这就叫心理的逆反现象。青少年中常会有“不听话”,和她人尤其是和父亲母亲和老师“较量儿”、“对着干”的现象存在。这种和常理相悖,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在表现形式上和富有发明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所以一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少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为寻求“科学”的依据。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是和发明性素质有着根本区分的,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极端的“逆反心理”,会造成青少年产生对人和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

3、等。深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心理学家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从主观方面来看,青少年到了青春期,思维方法由童年时的形象思维,渐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多个思维方法。伴随这些改变的一个特殊转变,是“自我意识”的逐步清楚和“独立意识”的日益强烈。她们迫切期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到处要表现“自我”的存在。她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做小孩儿,到处以成人自居。不过,她们的世界观毕竟还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于是,她们会经过和父亲母亲“对着干”来表现“自我”,显示自己的“成人感”。当她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为了

4、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全部倾向于批判态度,产生逆反心理,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表示自我和外界对立的情感。其二,从客观方面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是因为教育不妥所造成的。详细表现在:教育思想“僵化”。有的老师或父亲母亲不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不研究受教育者生理、心剪发展的特点,心理学的知识贫乏。她们不了解受教育者,不能掌握教育规律,更没有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育人。教育形式“封闭”。有的老师或父亲母亲坐而论道地进行说教,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青少年对此没有爱好。千篇一律的汇报,不着边际的谈话,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教育方法的“注入式”。有的老师或父亲母亲习惯于把思想

5、教育工作片面地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从“管”字出发,置孩子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单方面地给孩子灌输道理,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孩子就范。有的父母和老师定下很多禁令,要求孩子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安排和灌输。这是一个看管型的注入式思想教育,其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只会按教育者的眼色行事,离开了指示灯就不会走路;而另一部分主张自立、自理、自治的孩子则和父亲母亲、老师、同学关系担心,情绪抵触,甚至对立,产生逆反心理。教育内容“单一化”。对不一样层次孩子的行为规范、道德水平、思想深度,应有不一样层次的要求,这种思想教育内容的层次要求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络。低层次有待于向高层次发展,高层

6、次中又含有低层次的内容,应该是有层次、分阶段、有机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由低向高攀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然而现在的教育内容是划一的,用统一的模式把人框起来,从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采取通常化的教育方法,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收效甚微,十分不利于孩子个性、专长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关键是应该使人的聪慧才智得到自由充足的发展,而这种按一个模式塑造人的思想教育的做法,则恰恰是违反马克思教育思想的。这不能不说是产生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其实,很多孩子全部有这么的体会,当成?到十二三岁时,往往产生和父亲母亲相抵触的情绪。孩子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亲母亲说,对于父亲母亲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不顺从”、“不耐烦”的情绪。面对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不少父亲母亲和老师情绪急躁,沉不住气,往往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而老师、父亲母亲越是恼火地训斥,越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这么不仅挽回不了父亲母亲、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