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汇报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3804067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汇报(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汇报 为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XX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和就业指导部门责任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相关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xx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现实状况据相关部门统计,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XX年增加85万,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成破纪录的611万,估计以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十二个

2、月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造成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XX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实状况,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 区、市 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主要方法深入加强大学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主动有效的方法,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不过,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责任人普遍反应,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加的放缓,

3、使得09xx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一样以往的难题。1、企业进校招聘显著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全部早早地开启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所以展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开启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XX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很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主动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告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XX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出XX人,减幅分别为50%和%。XX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招聘情

4、况有所改进,加上从中央到地方全部出台了很多方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多种渠道,引进企业,主动推荐本校毕业生,招聘单位比XX年1月之前要多。不过,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的毕业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正式签约率约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此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调查问卷显示,xx正式签约百分比仅为%,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的百分比也只有%,二者累计还不到40%,虽高于中国社会调查所XX年2月公布的电话调查结果%的整体就业率,但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努力争取XX年xx就业率达成70%的目标

5、还相距甚远。2、预期薪酬显著下降。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一般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归理性。湖南科技大学江主任反应,本校xx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也出现薪酬大幅下降的显著趋势。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10001500” % 和“1500XX” % ,只有14%的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XX元以上,甚至有%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收“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各大媒体也频频报道,就现在来说,房价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两千

6、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学生们求之不得。3、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显著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湖南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采矿、地质、路桥专业在5月签约率已达成90%以上;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部分热门专业,因为高校盲目扩招,造成供需百分比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著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湘潭大学谢处长表示,因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该校英语、国际金融贸易、证券等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往年房地产行业是招聘大户,不过今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严峻;而房地产部门表现不佳又直

7、接造成了建筑、施工设计行业的不景气,造成这些专业的学生遭碰到以往没有的“冷遇”;法学、汉字、数学等传统专业表现较差;生物、化学等专业就业情况相对稳定,最热门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因为今年中央出台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进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到XX年,使全国每个县最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和若干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础达成标准化水平,县医院标准上要达成二甲医院水平,每个行政村全部有村卫生室,因此今年医卫类专业就业比往年好很多。农村的医疗改革使很多医疗机构起死回生,所以医卫类专业就业不仅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有所好转,成为09届毕业生中的幸运者。湖南职业技术学院曾老师介绍,今年本校有医卫类毕业

8、生2374人,已签约和达成就业意向的已经有90%左右,令很多专业望尘莫及。4、就业展现性别差异。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展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已经有意向但未签约的百分比为%;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百分比也只有%。两相比较,能够发觉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全部远远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立即就业”或“继续考研”,有%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造成自己求职遇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余老师介绍,即使本校学生男女百分比约为31,不过建筑行业全部倾向于要男生,女生就业成为学校的棘手问题。5、专

9、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著好于本科生。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显示,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成%,从XX年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成95%以上。今年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就现在调查的情况看,我们发觉专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要显著好于本科毕业生,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就业率高出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近20个百分点。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全部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原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法,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升。譬如湖南

10、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育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施订单式培养,和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提供带薪顶岗实习和就业平台。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即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看法,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不过相当大百分比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不过只有%的学

11、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的学生对相关方法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学XX年还有5名经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7、考研、“考公”热连续升温。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眼光锁定在考硕士、考公务员 或是参与选调生考试 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湖南科技大学今年有500多人参与硕士考试,是去年考研人数的近5倍。湘潭大学今年有847人参与了选调生考试。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万个职位;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万人

12、竞争4000岗位的情况;全国有万考生奔赴硕士考试考场。湘潭市XX年、XX年公务员招考职位数分别为195、77,报考人数分别为3528人、3306人,考试录用率分别为%和%,竞争剧烈程度逐年加剧。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百分比的人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大学生。8、就业难引发了显著的社会问题。部分学生遭遇数次求职受挫以后,轻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调查问卷显示,在求职受挫后有%的学生个人生活态度比较消极,有%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的人怀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介绍,很多贫困生倾家荡产举债读大学,一

13、毕业就失业,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担心因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正常离校而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原因。因为就业难,高考弃考现象严重。据统计,XX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降低40万,约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与今年的高考,这首先是因为大学费用昂贵,其次是毕业生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泛起,在这种情况下,重庆万名贫困高中生自动放弃高考也就在情理之中。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综合症,其形成原因是相当复杂的,现有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带来的隐患,又有浅表性的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现有高校教育的痼疾,也有学生素质的缺失;现有用人选材的偏见,更有择业求职的误区。

14、1、外贸依存过高的隐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加,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madeinchina”遍布全球,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曾透露,全世界每人每十二个月要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买两米中国产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已全盘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对外依靠的加工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达成惊人的程度。据统计,1980XX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从%上升到%,大大高于美、日20%左右的水平,XX年因为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中国外贸依存度才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经济体系,全部由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原因组成。而每一

15、个原因,全部有大量的事务和就业需求。假如是一个自力更生、自主性很高的经济体系 譬如76年时的中国工业体系 ,那么在这个体系中,因为资金、技术、服务等原因全部以自力更生为主,因此完成这些方面的多种任务和路径,也以本身消化为主。因此,就产生了对内的大量人才需要,且对人才的需求展现橄榄型特征。大头集中在大学生这一中间层,而中学教育和硕士教育则在两端,对大学生起补充作用。作为一个对外依靠程度过高的经济体系,资金、技术、服务等原因关键以对外依靠为主。资金关键由外部注入,技术服务由外部提供。本国所提供的,关键集中在资源、加工用劳动力和空间等基础层面。对人才的需要,关键集中在初级的一般劳动者和少数高级尖端实

16、用型的管理人才,即所谓的社会“精英”,而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协调统一的中高层人才的需求量则因为这方面的需求关键由外部输入而大大缩减,从而展现“沙漏型”而非“橄榄型”模型的人才需求。大学生工作难找,但初中生、高中生却能轻松的找到工作,专科、高职毕业生也比本科生就业率高,就是因为对外依靠型的经济体系,对基层劳动者有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看,因为中国经济对外贸依存过高,也使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即使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详细表现在,制造业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过快,而服务业 尤其是知识性服务业 则相对落后。这种失衡反应在

17、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 基础上属于我们所谓的白领岗位 需求相对不足,而对蓝领型甚至技术含量很低的纯操作型岗位却出现了异常火爆需求,所以社会上才会出现了大量大学生工资不如中专生甚至不如农民工的新“脑体倒挂”现象。经济学家郎咸平曾说过:“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错不在家长,错在中国的产业链定位。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除了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自主产权意识微弱,热衷于引进国外优秀生产线和生产技术,而忽略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关键技术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产业实质上已经被放弃了,所以高端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

18、量全部严重不足。因为缺乏自主品牌和关键技术,廉价劳动力便成为企业唯一能够利用的资源,于是走上了加工贸易的依附性道路,大量的低技术操作工便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大量依附型企业没有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数量。2、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中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XX年全国一般高校毕业生已达成115万人,而到XX年高校毕业生将猛增到611万人,8年增幅高达%,估计以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十二个月50万的速度增加。因为处理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依

19、然很重,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已进入高峰期,尤其是多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情况相对趋紧。金融危机紧缩了就业需求。伴随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企业业务萎缩,降低了用人数量;其次是我国为国外多个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受到影响;再次是影响到能源工业。中国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和在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岗位锐减,保险、汽车、航空、旅游、广告等行业也遭遇“寒流”,用人需求显著降低。受金融危机首先使失业人员数量大大增加,首先使企业招聘岗位降低甚至取消,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能力。政府机关和国有企

20、机关长久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多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所以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础上是在机关任职,且机关因为经费担心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其次,国有企业因为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本身需要分流出大量下岗人员,招聘岗位也是逐年递减,吸纳大学生数量有限。北大教育经济系副主任岳昌君教授在XX年接收采访时指出,从多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看,吸纳就业人员能力最强的是中小企业和三资企业。XX年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新增的就业岗位有400多万,三资企业是100多万,即使全部提供给大学生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中小企业的保障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收入也

21、偏低,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有限。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过分看重经验。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语录:“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你们凭啥要求我有工作经验!”,引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被奉为经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看重工作经验。随便拿一份报纸看招聘广告,随地可见就业单位提出“数年工作经验”这么不合理的要求。一个常识是,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完成这一转变。不过现在因为大学生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大学生在择业方面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很多用人单位有条件拒绝负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并提出不负担大学

22、生社会保障费用、任意延长试用期、不签署规范的就业协议等不合理要求,严重妨碍了大学生就业。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和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硕士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有些中小学招聘老师也要求硕士学历,实际上,假如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不少本科生或是大专学生的职业水平并不比硕士的职业水平低。存在性别歧视。因为女性的生理特征,使得单位在聘用女职员时要付出更高的劳动成本,造成很多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第一,从劳动时间来说,女性有一个男性所没有的断裂带,即生育哺乳期,而这一阶段的工资、福利仍需单位负担;第二,

23、从退休金的负担来看,女性要比男性早5XX年,而且因为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女性雇员通常会比男性雇员领取更多更长的退休金。因为用人机构的性别观念,通常来说,女大学生就业机会比男生客观上要少,而且很多单位在相貌上对女生的要求更为苛刻,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应聘女性的身高、体重、年纪,只录用年轻貌美的女性,这也是一个变相的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和当地联络紧密,期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习惯,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只选取当地人才。有些单位和部门从本身利益出发,在社会上毕业生需求日益下降的情况下,明令只接收当地区生源,对外地生源严格控制;有的行业 尤其是效益

24、好的行业,如信用合作社、铁路等 也只接收本系统、本行业院校的毕业生和属于本系统职员儿女的毕业生,把外系统的毕业生,尤其是通常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有些机关甚至是部分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施地域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和就业。4、高校教育潜在的问题。专业课程设置错位。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和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因为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即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改变;部分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

25、和专业调整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单纯立足于本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学生无专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教学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经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知识的时效性也在快速缩短,据统计,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XX年,XX年,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中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显著。调查中,很多学生反应,学校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很多老师的知识结构也很陈旧,讲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在校学习的知识比较陈旧,想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得经过自己上网、买书、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社会实践重视不够。中国高校在扩招后为节省成本,设置的专业大多不强调动

26、手能力,极少考虑到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高校没有投入成本购置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而且高校和企业联络也不紧密,数量最多的工科毕业生实际上去企业实习的也极少,所以现阶段中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全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不过实践相对缺乏。大量理论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的高手。譬如金融专业毕业生不懂金融租赁、担保的详细步骤,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知道怎么跟单、怎么报关,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接手工作。但现实是企业尤其是吸纳力强的民营中小型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需要的人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业绩的人,而擅长理论的大学生并不能立即给企

27、业带来效益,并需要老职员的教导,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很多企业明确拒绝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硬伤。在调查中,有%的毕业生将“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包含就业信息不足 ”列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对自己的就业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因为中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和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效果很不理想。详细表现在:缺乏针对性。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经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络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和完成就业率指标。因为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

28、效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定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改变多端的就业形势。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应付上级检验,指导内容空洞、肤浅、缺乏针对性的情况,指导效用差。缺乏专业性。首先,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置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本身分管高校的其它学生工作。因为缺乏长久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其次,缺乏对应的专业机构。尽管现在中国的大学组织体制中,分设了管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不过这些机构极难替代就业指导的职能。在实际生活中,因为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忙于应付大量和毕业相关的事务性工作

29、,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论是在知识贮备方面,还是在信息占有方面,均难以达成就业指导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发觉,很多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能够看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和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可想而知。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和信息反馈的一体化步骤,不过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和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须的信息交流制度,高校和不一样地域招聘会的组织机构也未能建立起紧密联络。另外,高校也未能建立起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学生求职材料证实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

30、了信任危机。有些职业学校在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没能很好的发挥作用。5、学生本身求职的差距。如前所述,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部分偏差,如“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等。在调查采访中,市人事局责任人介绍,近几年还涌现出很多考公务员的“专业户”,即毕业后不主动就业,而是全心全意以考上公务员为目标,一年失败明年再考,“不抛弃不放弃”,认为考上公务员才有出路。当然,就学生个体而言,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原因关键还在于以下多个方面:就业能力不强。这里所说的就业能力包含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社会实践能力、自我表示能力、求职技巧等。在调查中,%的大

31、学生将缺乏工作经验视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和其它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显著的劣势。大学生对本身劣势的认识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契合,也反应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越来越理性、客观。另外,认为个人能力不足和缺乏求职技巧是最大的困扰的人也分别占%和%。在回复求职过程中碰到的和本身能力相关的关键问题时,答案分别有专业能力 % 、自我表示能力 % 、外语能力 % 、人际交往能力 % 、环境适应能力 % 。人际关系不畅。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发挥着极为主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社会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

32、市场、寻求就业机会的有效路径。调查中,%的大学生表示“缺乏社会关系”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有%的学生认为“经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路径。不过,有家庭关系背景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不重视人脉关系的拓展,从而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求职路径单调。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等。不过,学校推荐通常是干部或是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百分比很小;而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地域、专长、工作经验,甚至是是否为党员等等限制,更为严峻的是,伴随报考大军的日益壮大,公务员考试已成为竞争

33、最为剧烈的考试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关键的就业渠道,但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不少大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不过没有针对自己的实际优势推销自己,没有经过关键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情况提升就业率。职业计划缺乏。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以后的就业只有模糊的计划,甚至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计划,真正有明确计划的人只占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以后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家庭压力影响。现在大学生上学的成本很高,大学生平均一年的总支出超出10

34、000元。很多父母将一生积蓄投入到儿女的教育之中,希冀儿女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尤其是很多贫困地域的农家子弟,举家借贷供出一个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往往被视为村庄年轻一代的楷模,“跳出农门”的典范,不仅有庞大的债务需要其未来偿还,在感情上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在家庭为之做出了很大牺牲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条件假如不如没有接收高等教育的同龄人,甚至只能跟农民工抢饭碗,不仅在经济上大学生及其家人难以承受,在感情上对她们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所以,在没有适合的工作时,部分学生宁愿选择在家待业。三、大学生就业方向探讨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怎样实现个人的理想理想,怎样顺利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勇敢面

35、对、理性思索、明确抉择的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们应该切实转变求职择业的观念,实现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转移: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就业人员规模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1995年、XX年和XX年制造业中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员分别为万、万和万,在全部高等教育就业人员中占比分别为%、%和%,但制造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员相对规模呈显著下降趋势。其次,1995、XX和XX年第三产业中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分别达成、和万人,呈快速增加势头。同期第三产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和%。XX年%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口在从事第三产业,比XX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其中,高等教育就业

36、人员增幅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产业,XX年的高等教育就业人数是1995年的倍。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高等教育就业规模及比重均快速增加。XX年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第三产业中的多数行业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重深入提升:教育6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表明,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不但是通常劳动力的“蓄水池”,更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2、从东部地域向中西部地域转移。因为东西部地域差异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包含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机会较

37、多,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往寻梦,社会上开始流行“孔雀东南飞”,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将东部沿海城市作为自己求职就业的首选目标,她们往往以进入珠三角、长三角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当白领为荣。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的东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经逐步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显著加剧,再加上东部地域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今年东部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显著不足。其次,现在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广阔的中西部地域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域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足发挥个人的聪慧才能,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38、。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XX年到中西部地域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估计XX年将增加更多。可见,中西部地域不但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新路径。3、从大中城市向城镇基层转移长久以来,因为中国城镇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大学生就业时往往将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涌入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业压力,大家无法顺利就业。和之相反,广大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即使急需人才,但受发展机会、工资收入、流动性等原因制约,难以吸引大学生。近几年来中央提出全方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着力促进8亿农民立即富裕起来以实现全国的全方面小康。所以,国家主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

39、农村战略,地方政府也在主动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就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而且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和农村、基层的宽广舞台,广大高校毕业生已经转变观念,勇于负担历史重担,自觉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农村、服务基层,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部资料显示,XX年到基层就业的人数达成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稳步增加。可见,乡村就业、基层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亮点。4、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在传统观念里,大学生一直以“天之骄子”自居,毕业后大多倾向于进机关机关或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把自己

40、定在“白领”阶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伴随高校的连续扩招,现在的高校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也不再属于“物以稀为贵”的社会精英了。同时,机关机关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中高端人才毕竟有限,而且在现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下,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白领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XX年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依据我们到市人事局和劳动局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尽管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但劳动局的劳动力市场仍比较活跃,常常有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到劳动局摆摊设点,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蓝领;和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场

41、相对冷清,极少有单位前来招聘高级白领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主动降低身价,把自己定在蓝领,主动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扎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提议1、政府:重视加强宏观调控。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即使现阶段中国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局面,不过大学生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和发达国家35%的水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战略的高度看,国家仍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国民教育水平,为社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中央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控制教育成本,让每一个高中生全部有上大学的选择权,让每一个家庭全部能支付得起儿女上大学的

42、费用。要深入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制度,譬如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简化助学贷款申办手续,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延长还贷期限等等。合理调控外贸政策。“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应在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外贸,理性调控外贸依存度过高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从根源上处理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现在中国外贸增加存在依*廉价劳动力资源、以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依靠、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等问题,很多行业和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很大程度上使中国沦为世界的“打工仔”,即使外贸额逐年增加,不过利益微薄,甚至弊大于利,

43、得不偿失。中资企业的出口,应根据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的标准,逐步取消多种税收优惠 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 和银行贷款优惠,以改进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升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应制订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质量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关键,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的最小化,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关键竞争力,推进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经过大幅提升中国外贸产品在世界市场的档次,切实增加其科技含量,吸引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从而根本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向底端劳动力严重倾斜的局面,大大改进

44、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宽广。当下,政府应在政策引导方面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激励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科研教育等当代服务业的发展,打破行业垄断,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谋出路。同时,中国应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当代经济中最具增加潜力的领域。从世界上开放型经济大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加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展了gdp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贸易产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政

45、策协调和指导,加紧服务贸易国际化进程,支持我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尤其是激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加国际分工和竞争。另外,政府要出台配套方法激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在政策上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绿色通道”,提升产业水平,以此曾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主动发明就业环境。发明良好的宏观环境。各级政府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的基础上,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深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坚持市场取向,提升劳动力的流动性。针对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按市场化的要求加紧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

46、;相关部门要加强管制,严厉查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公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应出台配套方法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方面给对应配套的社会保障。激励企业招聘针对用人单位普遍存在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职员的现象,政府能够经过政策调整改进这种现象,譬如对招聘xx达成一定百分比的企业给以对应的税收优惠或是费用减免等,激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激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域、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经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发放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激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处理好就业人员户籍档案

47、、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使西部、基层真正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宽广天地。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岗位,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发明就业机会。政府应出台激励多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置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服务、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组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为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提升其工作技能和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降低用人单位开发和培养人才的成本,增强用人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主动性,能够由政

48、府部门牵头组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见习期通常设定为6个月,最长不超出一年,月工资可按现在高校毕业生试用期工资标准设定为每个月8001000元。为调动见习单位的主动性,能够由政府给和企业合适补助,并依据其接收毕业生的人数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给和对应的政策扶持。2、学校:不停深化教学改革。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即使高等教育本身在教育目标上和职业教育有所不一样,侧重于对象全方面素质的提升,不过就现在来说,只有成功就业,才能保障个体生存,学校一味灌输“学院派”知识,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甚至空学一身“屠龙之技”,是行不通的。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用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经过实际考察后

49、依据不一样专业科学地制订扩招规模;在完成资料搜集、经过理论论证的基础上适量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于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降低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同时学校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以英语专业为例,全部的学校全部开设了英语专业,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泛滥。可是,英语高端人才依然稀缺 比如同声翻译,比如专业性英语人才 ,于是出现了一边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外语“精英”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怪现象。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已成为社会共识,在主动引导、充足发展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高校要主

50、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实现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实践课程各自为阵,甚至忽略实践的传统格局。针对现代大学生渴望在社会上兼职,学校应给予支持,并重视实习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和用人单位建立长久的供需伙伴关系。比如,湖南科技大学涉煤专业前后和天府煤业集团等5家煤炭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到煤矿主体专业学习,毕业后定向到煤炭企业工作;机电学院和湘电集团共建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学生在读书期间直接参与项目攻关,毕业后依据需要可留在湘电集团工作;管理学院在一批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顺

51、利实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值得其它高校借鉴。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面对专业化日益加强的劳动力市场,高校也必需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的就业服务体系也专业化起来。首先,学校要做好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就业信息提供和传输工作。尽管高校学生能够经过人才交流会、网络等路径取得多种就业信息,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受骗受骗的新闻屡见不鲜,因此,对个人而言,学校仍然是提供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的主要渠道。其次,学校应该着力处理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表示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含商务礼仪、心理健康、和

52、人沟通、融入团体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和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和市场需求的断层。另外,学校要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既包含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多种交往提供服务 如组织多种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等 ,也包含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任关系 如学历学位的证实、就业协议的签署等 。3、学生:努力提升综合素质。重视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需重视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53、。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计划,经过多种路径寻求实践机会,为未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尤其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步骤,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主要舞台。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尤其是中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全部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54、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 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 ,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求机会进行突破。4、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用人单位首先要和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绪,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利于企业考察人才。其次,用人单位要深入转变思想,牢靠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连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贮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收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假如对她们合适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加好更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