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3797757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类别: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YJK09AA10学科分类:素质教育发展与管理课题主持人:欧哲良,中学一级,汨罗市弼时中学主要成员:任国军、范 锷、刘文浩、韩 俊、范 昂、霍思思、王阳、范红霞、宋茜、黄宇陆、彭辉、任 冰、任龙平、欧 平弼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研 究 报 告弼时中学课题组任国军欧哲良执笔前言:弼时文化是我校所处的区域文化,但它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化。挖掘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弼时文化”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点。鉴于此,我校尝试“草根”育人理念,进行“弼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走进伟人故里

2、,使地域文化在校园中扎下根来,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一种滋润弼时中学师生的人文精神,丰厚弼时中学的人文底蕴。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它明确地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尝试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

3、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它在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通过“草根”育人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家乡应该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许多学生生于斯、长于斯,但是对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名优产品等并不十分了解,有的甚至知之甚少,造成了生活知识与课堂教育的脱节。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草根化的研究;是基于实践的教育智慧的闪现。对我们来说,祖祖辈辈居住在弼时镇,生活在伟人故里,耳可听任

4、弼时同志等革命先贤的英雄事迹,眼可见弼时镇蒸蒸日上的喜人变化,心可悟弼时故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以走进伟人故里题为弼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力图以此为教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这种富有个性的区域文化,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促使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面对自然、与环境互动,从自然中学自然,从社会中学社会,从生活中得到鲜活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文化基础,全面弘扬乡土文化,增强人文素养,优化他们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二、课题界定:“弼时文化”:弼时文化是弼时人在与家、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形成积淀起来的知识

5、艺术、思想道德、民俗民风等,它承载着弼时人的光荣与梦想,责任与担当,记录着弼时人的喜、怒、哀、乐,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以一代伟人任弼时同志“负重前行、不辱使命”的骆驼精神为核心。“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开发以弼时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传递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6、。具体分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对弼时先贤系列的研究,让学生去领悟并挖掘弼时文化的底蕴。2、通过对弼时民俗系列的研究,培养学生剔除糟粕,汲取精华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弼时开发系列的研究,让学生体会弼时人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4、通过研究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之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研究内容1、我们拟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1)校本课程实施纲要的研制。(2)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定。课程内容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即先贤系列、民俗系列,开发系列。先贤系列:从弼时的众多革命先贤着手,编撰他们的英雄事迹;民俗系列:通过历史传说、民情风俗、民间典故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弼

7、时的民俗民风;开发系列:弼时镇近几年的变化很大: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的新建,工厂的兴起,任弼时纪念馆的兴建,产业结构的调整,弼时中学教育的发展与腾飞,前进的步伐还将继续。透析这些变化体会弼时人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发展观念,进而体会弼时人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操作模式及其评价研究。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研究原则1、价值性原则。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旨在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对家乡具有的地理风貌、历史沿革、民间风俗、风景名胜、优美传说等形成整体认识,充分领略弼时人文特有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弼时人值得骄傲的昨天,感受家乡蓬勃发展的今天,展望

8、弼时镇更加美好的明天,从而增强作为弼时儿女的自豪感。2、可行性原则。立足于学校素质教育教学实际,结合新课改和生活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并探索出校本课程教学模式。3、实践性原则。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上的价值性、可行性原则。我们要选取弼时人文中有价值的素材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再实践,具有很大的实践性。(二)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相适应,不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原有班级的开放型研究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调查法了解分析本校课程体系以及地域文化;用文献资料法学习了解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内涵;运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展开研究;运用经验总结法,分析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做出总结

9、。五、研究过程与做法(一)、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起草课题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并对之进行论证。2、实施阶段(2009年12月2011年6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活动总结、案例等。3、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课题总结鉴定阶段。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归因分析,做好现场展示准备,做好现场结题申报工作,完成课题终期研究报告。(二)

10、具体做法弼时文化是我校所处的区域文化,但它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化。挖掘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弼时文化”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点。鉴于此,我校尝试“草根”育人理念,进行“弼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走进伟人故里,使地域文化在校园中扎下根来,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一种滋润弼时中学师生的人文精神,丰厚弼时中学的人文底蕴。1、提升课程开发理念。(1)凸现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其实就是三级管理体制中学校一级的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

11、学特色的主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2)地域资源教育化。教育与社会是在互动中共同发展的,对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对乡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缩短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立足把弼时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进行开发,这不但能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可以传递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3)在互动中共生。传统的国家课程往往有这样一种倾向: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同时,国家课程一经确定,作为地方级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只能实施而

12、无权修改。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不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在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互动中生成的。校本课程开发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到组织的落实与评价都不是一个单向唯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基于师生不断实践反思并在互动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沙龙研讨、教育论坛等,反思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则通过相互学习和相互碰撞,不断对课程内容提出新的疑问,生成新的内容,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则通过质疑与答题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课程内容。2、确定课程开发目标“弼时文化”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综合素质的

13、培养是建立在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综合知识、社交能力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情感态度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合作意识、情感责任。学习策略是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文化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一种感悟、理解。综合知识是学生学科知识和生活知识的综合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能力是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能力。3、落实课程开发策略课程开发策略主要有审美策略、想象策略、体验策略、访谈策略。弼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心下设3个研究组,分别是:历史人物研究组、民俗文化研究组、现代人文研究组。(1)历史人物研究组:从弼时的众多革命先

14、贤着手,编撰他们的英雄事迹;(2)民俗文化研究组:通过历史传说、民情风俗、民间典故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弼时的民俗民风;(3)现代人文研究组:弼时镇近几年的变化很大: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的新建,工厂的兴起,任弼时纪念馆的兴建,产业结构的调整,弼时中学教育的发展与腾飞,前进的步伐还将继续。透析这些变化体会弼时人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发展观念,进而体会弼时人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4、建设校本课程体系校本教材编辑小组根据各研究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编辑成走进伟人故里一书,共三个单元。分别为追寻伟人足迹、走进伟人故里、大写的弼时人,同时还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教案。5、构建校本教育机制学

15、校专门成立了校本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科室主任具体抓,以“指导自学研修反思”为校本教育过程,以“分阶段、分层次”为校本教育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校本教育主题,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校本教育形式,达到学生个体与学校教育整体的和谐发展。六、研究的主要成果从课题开题至今,我们有耕耘,也有收获,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编纂了一本走进伟人故里的校本教材,全书共分三章,分别为追寻伟人足迹、走进伟人故里、大写的弼时人共十七课书,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修改完善并纳入了学校课程计划。2、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撰写了多篇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并在省市级获得奖励。3、通过

16、走进伟人故里校本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许多同学在调查报告里或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感激与爱恋之情,许多同学在报告的结尾都有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内容,甚至直接给有关部门提建议,将自己与家乡的未来连在了一起,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4、在组织与实施走进伟人故里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促使教师改变了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参与式的、活动式的、行动式的,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5、在课程评价上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实施过程体现了评价的

17、内在激励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灵活运用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会方法、团结合作、战胜挫折、敢于探究。为学生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6、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使学校课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校本课程的开发,适应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学校的个性和办学特色,形成了一套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师生从传统的教学关系中解救出来。当许多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之后,他们发现自己已不再是课程的“垄断者”和权威者,而是与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习伙伴。当教师们放手让学生无拘无束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的时候,学生就成了一个个具有鲜

18、明个性的生命体,表现出了对知识的一种强烈的原始渴望。弼时文化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产生震撼,促使他们开始重构那曾经最熟悉的课堂世界,挖掘课堂的深刻内涵,转变了课堂教学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促使他们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在参加弼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后,很多人都敢于举手发言了,甚至敢于和老师“辩论”一番。在课堂上,学生提问的意识比以前强了许多。这些都充分说明校本课程让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了,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始主动探索新的知识领域。7、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开展了课题实践研究展示活动,在课题研究的学习交流中,课题组成员课

19、题研究的能力不断提高,许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科研骨干。课题组成员坚持写读书笔记、教后记、实验记载等,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走进伟人故里校本教材及教案;编印了校刊骆驼文学,创建了学校网站;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位教师在市级和地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有多名老师的研究论文获得地市级奖励,结合课改工作的推进,学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构建了学习型书香校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8、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任弼时“三怕”精神的研究在尊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概括提炼出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选择、自主合

20、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个性心理。学生无论是课堂上的大胆提问、大胆分析,还是课余活动中独立设计活动方案、自编自排节目,还是家庭生活中自己整理房间,完成制作,抑或是参加各种竞赛,无不渗透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强不息的独立性。课堂上,不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标准答案,而是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一题多解”、“一词多解”、举一反三;课余生活中,学生不再满足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而是追求新颖,大胆探索。学校组队参加省、市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作文、演讲、小制作等比赛,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获得各级各类奖励80余人次。在2009年省信息学奥赛中有17人获得省级奖励;2010

21、年信息学奥赛中又有7人获得复赛资格,在市艺术节中,我校文艺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在市“主持人”选拔赛中,范锷老师获得一等奖,霍思思老师代表汨罗市参加岳阳地区独奏表演,在市第39届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健儿获得甲组第五名的好成绩,在市“安全征文”中彭佳仪同学获一等奖。民俗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在探索弼时文化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形成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等良好道德品德。建立了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在课余生活中,创设需要合作完成的某项任务的情境:共同排练节目,共同完成小制作,共同完成观察日记在不断的磨炼中,形成友爱和谐的合作精神。学生以革命先辈那样的胸怀,包容

22、一切优秀的文化、思想,并努力使之成为发展壮大自己的动力。近几年,学校有30多名学生被评为地市优秀优秀干部、三好学生等。9、促使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1)通过“弼时文化”育人功能研究,学校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课题组论文弼时精神与湖湘文化浅谈、汉山民俗文化浅谈发表于当代商报;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2)拓宽了德育渠道,形成了整体化的教育力量。课题实验通过建立德育基地,大大开发利用了社会德育资源,加强了德育力度,优化了德育的外部环境,改变了学校“孤岛教育”的状况。(3)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学校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学生歌咏比赛、校园艺术节、“学做沙漠骆驼”入团宣誓、“我

23、爱我的祖国”诗歌朗诵比赛、瞻仰任弼时故居、“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等等,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其体验参与全程的成功感受,反复适应参与的全过程,使学生重塑自我,激起自我表现欲望,学会面对各种困难,在不断体验中,丰富自我,健全个人人格,从而有助于完善整个人格。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地安全文明校园称号、省一级学校称号、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称号。弼时文化陈列室的布置充分反映了该课题的研究过程。各个板块图文并茂,形成了弼时文化育人的缩影,是迅速了解弼时文化育人的平台,包括:前言、课题的管理网络、组织网络、师生的研究活动、师生的研究成果、各级领导的莅临指导、结语。七、存在的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取

24、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心血。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1、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课题组的成员中,大多数的教师能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主动寻求科学教学改革,积极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但也有个别教师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高,科研能力需进一步的提升。 2、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还跟不上研究实践的需要,影响了研究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重视理论学习,从而更新课程理念,自然地融入到课题研究中。3、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不能很好的把握。4、由于研究经费、研究设施的滞后,以及课题组成员水平的不一致,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进

25、展与深入。个别课题组成员研究还不够规范,资料的收集、积累、分析和处理也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实验的效度和信度。这些,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都是一笔财富。相信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反思,今后的研究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八、下一步计划: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把课题成果的推广作为我们今后的主要方向,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1、积极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在今后的课题成果推广中,我们要在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带领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自己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使自己对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明朗,

26、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成果的深入推广打下扎实的基础。2、以活动为载体,坚持以德立校。继续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角色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步。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宏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质,既突出了思想文化的内涵,承载了道德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得到了思想情感的熏陶,精神生活得以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茫茫教改潮,唯有探索不懈,才能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的新突破。我们要珍惜“弼时”品牌,精心打造“弼时”品牌,使我校在内涵发展为主、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扬帆远航。九:参考文献任弼时的非常之路姚勇、蔡庆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7任弼时蔡庆新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9.1缅怀与研究杨瑞广、蔡庆新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4.4任弼时的故事武市红、关佑主编海燕出版社出版1999.12我爱爸爸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4汨罗英烈陈庆锡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7汨罗市志任国瑞、罗允绪主编方志出版社出版1995.8骆驼颂任国瑞主编汨罗市任弼时故居编印1989.4招商指南汨罗市弼时镇政府编印2003.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