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馆——介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790455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西博物馆——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博物馆——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博物馆——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山西博物馆——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博物馆——介绍(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西博物馆介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友亭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丰厚的人文景观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独特地位。面对着凝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建筑文化背景,作为文物的载体、文明殿堂的山西博物馆,以明敞的空间建立其必要的物理功能,以简练的建筑语汇展示了著名文物大省的风采,反映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特色,传承与光大了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升华了山西现代城市品质。山西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根植于山西,以山西文化为背景和给养,在深刻剖析山西古建筑内在生命力的基础上,找出传统建筑深层内涵的延续本质,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巧妙地捕捉到了“如斗似鼎”这一灵光闪现为突破点,反复

2、推敲,逐渐成型,并兼容了多种文化内涵,以单纯简炼的体形,凝重浑厚的风格,较高层次地达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外观审美要求。简洁而不失意象丰富,单纯而独具有个性魅力,凝重飘逸而不厚重沉闷。并能使人们从这似曾相识的体形中既可以感悟到“斗”所代表丰收喜悦、纳财聚宝的象征意义,也可以体会到“鼎”所追求的四方安定、太平盛世、吉祥如意的美好期盼;从而巧妙地使这两个古老的形体赋予了现代的生命。并以“借龙图之气,法古建之道,隐斗鼎之形,见青铜之色,融生态之绿,创时代之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呈现殿堂之壮美、圣坛之神怡,以“如斗似鼎、如山似阙”、“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形态,贴切把握了山西历史文脉,集中体现了建筑的

3、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标志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主义已成为不变的主体,设计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滨河周围环境以及博物馆所处的场所特性,融合和利用汾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塑造出绿色与生态、人本与文脉、传统与时代共融的空间氛围。山西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的西侧,是公园景色的延伸与拓展,站在汾河河畔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因而其外环境就成为整个滨河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轴对称,主轴线前为东礼仪广场,中为主体建筑,后为西端主题广场。次轴线则由北边景观广场、主馆、南端休憩广场连贯而成。站在汾河东岸,目光掠过广阔的河面、颐人的

4、绿地及滨河西路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空间层层递进,轴线清晰,使人感受到的美不仅是感性的,更有古典美学的理性美。从滨河西路进入东广场,以入口为起点,水池、柱列、草坪、跌水直至主馆一起形成一个强烈的轴心序列,因而确立了其在整个博物馆外环境的核心地位。在设计中,东广场作为进入博物馆空间序列的起点,其空间进程被设计成为阅读三晋五千年文明的过程。参观者步入广场沿中轴方向下沉式广场中平静的水面下,可见隐含着、隽刻着九龙的九个石台九宫格,广场夏季可作旱地喷泉或一池静水,冬季为整洁的场所;广场两侧两排共十二根龙形灯柱,以钢化玻璃构成在近人高的外挂,反映三晋文化的石浮雕及云文图案,十二棵柱代表十二干枝,并面向

5、广场的一册侧,结合灯光设十二属相的玻璃浮雕图像,这使参观者一进入广场就深深地被历史氛围所感染;铺地、水面、小品穿插组合,既强化了空间文化氛围,又增强了环境的整体性,突出了空间的序列感、纵伸感,营造出可读、可感、可戏、可亲的颐人环境。沿着平静的水面穿过广场,拾级而上,有渊远流长喻意的两侧跌水将空间序列向大平台延伸。走过宽阔的大平台进入主馆之内就达到了序列的高潮。沿中轴线穿过主馆达到西广场,视线所及处大台阶、水池、方格绿化继续强调的东西轴线使序列空间得到了延伸,西广场空间丰富,形态多样,层次鲜明,沿台阶向下走,半圆形的巨大水池中静伏着七只铁牛,大尺度的红沙岩浮雕墙成为水池的底景,大型浮雕秦王点兵气

6、势磅礴,主体鲜明,与水中铁牛相互映衬,以盛唐起源的侧面则展示了三晋悠久的文化,又给人以很好的视觉效果。独特的空间和充满表现力的环境使整个序列有一个戏剧的结局。主馆南侧休息广场完全依照自然的原则,以大片绿地为构成基调,配以小品、硬化、步道营造出闲庭信步的轻松氛围,参观者步行其间,既可消除参观带来的疲劳,又可在广阔绿地的烘托下体验主馆建筑的恢弘气势,草地中巨型镜面条石与草地数目的搭配,使中国气质中那份雅致和灵秀显露了出来,散落在草地中的石刻、雕像形成园林式的室外展场。北广场是博物馆与其对景滨河体育中心之间的一个节点空间,既是北面景观路内馆区内的延伸,又是烘托主馆优雅气质的景观广场。北入口是博物馆另

7、一个主要集散广场,方形草坪组合切入全路面,平实的空间效果体现出质朴的环境性格,达到了外面空间效果与建筑形象的统一。在室外装修设计中,我们在坚持博物馆基本设计理念和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设计,在山西博物馆外立面材料及色彩的选取中,我们深刻挖掘山西的地域文化特征,提练中国古建内在的精神气质,决定以凝重的黄色花岗岩及古朴的青铜或仿青铜来体现山西博物馆的高贵品质。在这些厚重的建筑材料的衬托下,通透的玻璃幕墙与轻盈的金属隔栅板透露出建筑的时代气息。远古近代,青铜作为国家重器的铸材为古人尊崇。山西博物馆的众多细部构件,都采用了青铜或仿青铜,使人仿佛置身于时空的遂道中,思绪在古老文明中穿梭。主馆

8、各入口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铜雕来代表四方,以铜管网格中嵌入铜球的构架来诠释古建筑中门的概念。支撑主馆四角的四根青铜巨柱无疑在主馆体型的塑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粗大的柱身使艺术家的再创作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将以山西古老文明为主题,在柱身饰以装饰性的雕刻来充实博物馆的建筑形象,使其更加丰满生动。山西博物馆辅楼的设计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山西的地域特色,产生山、关、城、阙的联想,尤其是经过论证调整后的形体更为整洁、纯美。大平台的设计是主馆室外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平台浮以国产花岗石为主,暗红色与黄色色彩的变化及大面积毛面与带状、点状花面花岗岩穿插对比,构成统一中有对比,对比中有协

9、调的平台铺地。铺贴方式的组织则传达出中国传统图案的神韵,草皮的组织更赋予其生气勃勃的现代气息。山西博物馆各入口的大台阶所极力渲染的氛围无疑令人震憾,它们为烘托主体的气势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在材料的选择上,它们与大平台一脉相承,在做为主入口的东面除花池外,我们在大台阶上设置了叠水,赋予其几许活力与灵气,而叠水源头的形成则是古建筑檐口滴水的构建进行的变异和简化,渊源、生息、文脉、与天合一等各种意境,诗意的凝结其中。本次室外装修设计新增的重要部分是对夜景照明作了详细的设计工作,博物馆不仅是滨河路夜景风景线上的亮点,并且与滨河公园绚丽的夜景照明交相辉映,共同描绘着太原市灿烂的夜空。夜景照明采用泛光照明为

10、主,投光为辅的照明方式,用设置于四角辅楼屋顶的泛光灯将主馆主体照亮,主馆根部设一圈地埋投光灯作为主馆基部的照明,每个盎头后都藏有小灯,主馆檐口及采光顶饰以节日彩灯,它们将构勒出主馆的轮廓,辅楼根部的斜草皮处也设有泛光灯。此外,大平台的花池内设有草坪灯,作为辅楼的辅助照明,以地埋灯的点光源与光带的线光源以及草坪灯的面光源交相辉映,构成大平台上丰富的夜景照明。此外,每级花池、水池的侧壁安装踏步灯,同时,水池内装有水下投光灯,东广场的龙形灯柱等,不同类别的灯装饰产生出不同形式的光束,置身其中的博物馆建筑群在夜幕下显得格外耀眼动人。山西博物馆室内设计是室外设计的延续和升华,是人们与建筑近距离对话的核心

11、,尤其,下列几个公共庭堂的设计更为重要:博物馆前庭、中庭、茶室、录相厅、贵宾厅、报告厅和展厅。当由室外大台阶至大平台,通过一道具有传统拼贴图案的花岗岩铺地,便进入了博物馆的第一个室内空间前厅,它是博物馆室外序列空间的延续,是整个室内空间的开端,由室外一系列空间进入室内的第一感觉将在此形成,所以它对整个室内空间起着创造意境、烘托主题、激发和感染观众参观情绪的作用,而且也是进入博物馆中庭的准备。前厅的设计风格在呼应建筑外观的同时,以简约、明快的手法塑造出一个典雅、宁静的纯色空间,烘托出凝重、质朴的文化氛围。墙面大面积采用了黄沙岩,沙岩的天然机理及土黄的色彩是对黄河文明与黄土文化山西这一地域特性的体

12、现。主入口正对的是采用红沙岩以三晋魂作主题的二层通高浮雕,它以黄河为纽带,以中国画散点于涂的方式,浓缩了三晋大地光明、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三晋人民豪放、洒脱的精神风貌,不仅在空间上起着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意义,还起着引导分流的作用。前厅吊顶的设计是古建筑中举折、飞椽、檐口的抽象提炼,并与二层吊顶浑然一体。穿过前厅的这个次高潮空间便步入整个博物馆空间序列的高潮中厅空间,中厅采用空棱剔透的应县木塔的外形进行了艺术性的抽象、概括、提炼,形成了中央大堂的内核,色彩为单纯的白色,传神塑造了现代纯色空间所传达的历史神韵。八角形的走道挑檐层层向上回收,结合顶部的八角攒尖天窗,形成了一个意念深刻、空棂明晰的木塔形

13、态,含蓄的折射了应县木塔的举折、挑檐、栏杆、斗拱、直棱窗等建筑符号,并巧妙的利用垂板过度解决了空调出风的要求。八角攒尖顶为叠级仿青铜构件,写意地刻画了应县木塔顶部的古建筑符号,同时垂直玻璃巧妙的解决了大堂的眩光问题,每层围绕中厅是四片喻于韵律的折片撞沙岩黄浮雕,沙黄的浮雕凹槽层起,更烘托了塔的神韵,整体中厅尺度适宜、构思精巧、喻于韵律、形神兼备,使博物馆空间的艺术性得到了质的升华。设计者用各种界面,精心处理,把消火栓、配电箱、卫生间等巧妙的隐于无形,使得大厅更为纯洁、净美。贵宾厅位于一层的北入口处,是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设计上保持整体简约主义风格,不做过分装饰,但又赋予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

14、,从民风民俗中提练精华,体现地方特色,洋溢现代气息,庄重典雅,明快祥和。室内分为三个功能区,前厅、中厅、休息厅,强调了空间的互动性和流动感,从整体看,以南北中轴对称、屏蔽、主题墙、藻井式顶棚的中心都在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的特点。吊顶设计取材于古代的藻井式顶棚,表现以现代手法,材料选用纸面石膏板涂以高档乳胶漆。休息区局部顶棚以民居木做建筑的穿插结构,材料选用天然原木,体现独特、古朴的民风。在立面设计上,总体简洁大方,但又利用各种手法尽量使其空间丰富。西立面采用凹凸手法,营造出一个小巧的展示空间,石材墙面前面放了一个古朴的明式几案,其上摆设几件反映山西文化的文物,两侧暗藏灯槽,灯上

15、又有灯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体现了再创造空间的思想。在主馆一层,由前厅可进入博物馆的录像厅,此录相厅以放映录像的方式使观众对博物馆的展品、历史以及山西文物保护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设置观众席数63人,设计风格继承前厅的手法,简约、明快,通过几片斜墙的韵律和吊顶、灯带的节奏,充分的表现出录像厅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且与博物馆整个室内设计风格协调统一。茶室位于博物馆的二层,它的设置正是本博物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在观众参观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物之后,在这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中相互交流、尽倾心得、调整情绪、放松视觉和心情,是一个理想的悠闲和思考的场所,其设计

16、是从山西民居中汲取设计灵感,四合院围合空间,青石板铺地,青砖墙面衬以窗格,字画片石翠竹,更有池水一潭,创造出清幽、深邃的意境。报告厅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学术交流、讨论、报告的场所。因此,它的设计思路是运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手法结合中华五千年文化,使它的风格既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又渗透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本次设计主要运用了石材、木材两种材料,地面石材用在墙面的下部,表现出一种厚重感与基座感;上方是木制方格,用中国传统的图案表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采用地毯铺装,其它材料作为点缀,努力营造一个既富有现代气息又简洁大方,有品位、有文化的纯色空间。展厅是一个博物馆的核心部分,它的内部

17、空间设计的目标是营造一个不断引人入胜的、有变化、有起伏、有节奏、有明确导向、丰富多彩的陈列空间,用场景点缀特殊空间,观众置身陈列环境中步移景异,不断获得新鲜感,忘却疲劳,获得一种特别的感受。山西博物馆的展厅设计本着突出展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对展示的本身做过多的装饰,各个面简洁大方,强调文化品位,体现时代精神,突出地方特色,满足使用功能,运用现代的材料、现代的技术,以现代的展示方法来为人们服务。各个展厅均采用开放式布局,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空间的流动让参观者自由选择,真正的成为主人。通天的中厅成为联系枢纽,来到这里没有喧闹,参观者自由地漫步于各个展厅之间,畅游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中。山西博物

18、馆的展厅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大部分。陈列方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临墙展柜、展台、导示展台、场景复原及灵活的展板等部分组成,各个展厅运用不同的布展形式、不同的技术、不同手法来充分表现各个展厅的主题及展品。陈列总展线2100米,一层是石雕艺术展厅及临时展厅,尽量利用一层高侧窗采光;二层是天下晋商展厅、戏曲部分展厅、晋鼎春秋展厅及民族熔炉展厅;三层是晋国青铜器艺术展厅、书画艺术展厅、专题展厅、钱币专题展厅、工艺珍品展厅;四层是山西民俗文化展厅、山西党史展厅、山西历史文明展厅及古建筑厅,充分利用四层层高优势设了五处屋顶天窗,来体现节能理念,并可利用自然光恢复大型场景复原,以使文物陈列达到高潮。博物馆是展示历史的窗口,反映文明的殿堂,宣传教育的阵地。“山西博物馆”是国家级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各具特色的陈列馆将上穷远古先民的鬼斧神工,下涵近代名家的精品佳作,煌煌然蔚为大观。随着轩敞的玻璃门的无数次开合,“山西博物馆”将接纳每一颗求知求美的心灵。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