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01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13787483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0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0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0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0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一、观沧海1、 总领全文的字是(观),也是本诗的线索。2、 主题: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3、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 “东临碣石,以

2、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5、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6、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7、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8、 “水何澹澹”的“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

3、的(茂盛)、波浪的(汹涌)。9、 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体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抱负,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气魄)。10、 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此句又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试欣赏此诗句中?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本句是虚写,是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11、 诗中表现作者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

4、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2、 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四、次北固山下主题: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1、 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由是在春节将至的条件下对家乡的思念。2、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3、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这一句,恢

5、弘阔大,“风正”风顺而和,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见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开阔景象。4、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5、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示例: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

6、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7、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1、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

7、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3、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4、三、钱塘湖春行主题: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描绘了刚刚换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1、从诗中(初)(早)(新)(才)等几个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令是早春。说“几

8、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也因为还是初春季节。2.“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五句,一句一景,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繁花迷眼)草没马蹄。3.色彩美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除“绿杨阴”“白沙堤”外,你还能从本诗中读出那些色彩?碧水、白云、黄莺、紫燕、红艳的花、嫩绿的草。4. 全诗最能体现“春行”这一主题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 我们从颔联和颈联可以体会出作者描绘了春天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6. 请你从“争”字入手,对“几处早莺争暖树”作简要赏析。“争”字充满形

9、象感,用动态写出了初春的鸟儿唧唧喳喳飞来飞去争抢阳光的热闹场景,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7 第三、四句,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8.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现在人多用做比喻渐渐沉

10、醉最纸醉金迷等不良事物人的身上。9.诗人的游踪: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10.“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11.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天净沙秋思主题: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1、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两幅怎

11、样的画面?这两幅画面是否矛盾?第一句描写了悲凉肃杀的画面;第二句描写了温馨亲切的画面。并不矛盾。因为第一句是游子心情的写照,第二句是游子见到别人温暖的家勾起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点明主旨。3、小令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孤独、凄凉、冷清的深秋晚景。1、 除了“夕阳西下”诗中点明时间的词语,另外还有枯藤、老树、昏鸭、西风, 也点明时间。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也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因为景色越美,越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这样以

12、乐写愁,表达效果更好。3、 选择你最欣赏的方面简要点评一下本诗的艺术特色。白描、对比、烘托、卒章显志4、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5、 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运用白描的手法,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6、 天净沙荒秋思描绘了一幅深秋晚上景图,突出了景物,突出了景色的萧条、凄清。作品中的枯、老、昏、古、西风、瘦、夕阳等字词暗含了这种景色的基调。13、 “断肠人”指什么样的人? 长期流落异乡,思念故乡的人8、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

13、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于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14、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是全诗的意旨所在,也是一直为人称道的地方。鸣奏出昂扬之音,突发出慷慨之声。主张有生之年积极创造,建立功业,名标青史。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人在此好像讲养生之道,其实他另有哲理,表达了一种不服老、不信天命的人生态度。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比喻,以千里马,虽

15、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来说自己是仍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题:对田园生活的喜爱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写出了田园景物怎样的特点?这一句子用了对偶的表现手法, “绿树村边合”,写出了绿树环抱,是近景,“青山郭外斜”展

16、示了广阔的远景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 2. 作者描写了老朋友的农庄中怎样的生活特点?这里的生活清淡幽静,美景映眼帘,使人心旷神怡,田野之景和宾主的欢声笑语相映成趣,由此,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呈现在我们眼前。3.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作者置身美丽田园生活的喜悦心情!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出了诗人的依依不舍。题破山寺后禅院主题: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1.整

17、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古老、幽静、清寂2.“悦”和“空”两个词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什么?悦,使恰然自得;空,使空;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3.品读这首诗,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摒除俗念,不追名逐利,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名句)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这两句诗以

18、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6.“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声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主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 )衬托( ),( )转化为( )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 3.“秋”字的作用 ?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秋季是个让人感伤的季节,以景衬情。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使人想象了什么样的情景?表到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来来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时彼此相互思念之情。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

19、和思恋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5.首句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6.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何艺术效果?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这样时空交错,回环往复,缠绵曲折。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友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友人的情景。诗人的感情中,今日的愁苦里夹杂着团聚时的欢乐。8.“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字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点明了季节,同时也烘托了人物的心情。9.用简洁的语

20、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见面共话的期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1. 作者为什么选“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渲染了暮春时节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2.“我寄愁心与明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托明月所寄的是什么情感?拟人。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

21、行的一片深情。3.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1、 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3、 这首诗情景交融,诗的第一句写景,既点明了(时令),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明月),将(愁心)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4、 “闻道龙

22、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5、 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6、 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的艺术特点。本句诗将月亮人格化了,明月无处不在,也表明了自己的牵挂和思念时时刻刻朋友左迁的脚步。古人论诗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是(杨花落尽子规啼)。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主题:这是作者借陈后

23、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借陈后主之事,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的春态,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那些丰富的内容?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

24、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朦胧、凄冷。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听歌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担心国家前途的危机意识。1、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本诗表面上批评的是歌女,实际上抨击了醉梦生死、不问国事的享乐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解释什么?此字透露出诗人的一种什

25、么思想感情?“依然” 。饱含了作者对统治者只顾享乐不去收复失地的愤怒和自己内心的无奈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主题:浣溪沙用夕阳、落花、归燕、独徘徊的人等意象,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时、忆旧抒怀的思想感情。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时光?从“去年天气”“旧”“几时回”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从“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可以看出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落寞孤独。这首词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

26、说出这样写的好处。(1)“新”与“旧”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喝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2)“去”与“来”的对比,“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种情又似乎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

27、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篇短小的令词,既有伤春惜时之意,又有思友抒怀之情,词的上阙写 写景怀人之情 ,下阙写今日的伤感.请依据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本词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美好的事物必然会消逝,在消逝的同时,又有美好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其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其作用是 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 。、 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现代散文语言改写过来。盼到了春来,盼来了花开,可是,好不容易才开的花,转瞬

28、间,有的萎谢,凋落,任人如何珍惜,也无法把它留在枝间。这一份无奈,就象挽不住日落,唤不回青春一样,春来了,又有燕子飞来在画梁上筑巢,看它修补旧巢的样子,似乎这本是它的家。它,可就是去年就住在这儿,与自己共处半年的那一只,又回到旧家来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浑然天成,你从中读到了怎样的哲理?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但同时仍然会有新的美好的事物再现。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

29、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但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首表现作者热情歌颂大自然的名篇。一次春日郊游,兴尽醉归,不认归路,桨声、笑语声以及受惊飞起的鸥鸳拍翅声构成一幅欢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开朗乐观,奔放热情的性格特性。 16、“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17、“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