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779219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8年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

2、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3、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还有

4、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一幅苍茫的画面。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2012-11-2 23:04 上传下载附件 (4.99 KB) 2说说第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答:3、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

5、3分)答:4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答:5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答: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分析】一般而言,说明文一定有一题是关于文章结构的。其实只要心细一点,分数拿全完全没有问

6、题。在考场中有的时候会存在一篇文章读下来,其实你并不知道它讲什么,其实这也没什么,说明文嘛,没什么趣味性和故事性,但凡注意力稍稍不集中,就会有点看不进脑子里。平复下自己,找出线索,就行了。另外,初中的说明文一般题目就可以略见一二了。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题目。 明显的,图中是古诗词关于色彩美的一种分类,在看文章的时候也看到了,文章分了很多段,每段会开头有句话,后面就举例谁谁的诗是这样的。那么一般看这种结构性的图标时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这张我们就从左到右,如果一旦出现了什么模糊的不好判断的再结合上下左右一起判断。由最左边的一列可以看出,并列的是:复色搭配之美、(1)、景物组合,形成色调之美

7、。那么(1)填什么呢?我们从文中从头到下看一遍,提取关键词:中“追求复色搭配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再结合图表可以看出,就是最左边上面的肤色搭配之美,再往下看,由的第一句都可看出其实在讲的就是段中的“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只是展开来说而已。所以这三个显然都不是(1)。那么再往下看,段第一句里的还是用全篇用色,在对照图片看(2)与局部用色同属复色搭配之美,那么(2)显然是全局用色。那么迎刃而解的就是局部用色中的双色对比和(3)并列,也就是都属于复色搭配的多色组合。由第7段中的“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

8、的变化之美”可得正确答案。【答案】(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注意】在我们已经遇到过的几篇考察结构的文章里其实这篇算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即使是这样这里的难度也只是对耐心和细心的考察,所以即使着手事有点混淆不清心理上要暗示自己平复,可以画画写写,在草稿纸上把这几个表示类型的关键词写下来就清楚了。最后再代入看看,没什么问题。况且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这张图表里的很多词本身就是包含和互补的关系,比如局部用色全局用色。2说说第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答: 【分析】回到第小节,抓住这个词前面一个特别关键的连词“所以”,所以前面是什么呢?是一个例子,而看举出的几

9、个诗人的例子,再次又回顾到我们之前掌握的方法了,在说明文里,在某段中出现的词语或者例子,一定是为该段的段落大意服务的,这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呢?很明显第一句“ 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所以这周着色的情感就是这句要体现的意思,那么我们来整理一下语言,联系前一句的例子一句“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串起来就是:用对比色的这些诗句使情感表现明朗,具有绘画的鲜明感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答案】(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3、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10、答:【分析】当然不能,不然干嘛考你?回答出这个就有一分,在前面我们也说过在说明文或者议论文里面,题中考察的词语一般是不能颠倒的,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一个是本身这词语就是按照某一顺寻排列的,比如递进?时间?,如果是题目中考察的是例子能不能调换,很可能是这个例子和前面的观点顺顺序是一一对应的。而这题,我们回到这两小节,既然题目中也明说了都是属于介绍对比表现画意美的,言下之意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两段的不同之处,从而有迹可循。回答文章去看看,中“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中“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鲜明与不觉得,直观感和含蓄。都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所以故能得到答

11、案。【答案】(3分)不能。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须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意思对即可)【注意】 顺序能不能互换?不能,那么不能就是说明它本身这样写是有一定的顺序或者逻辑的。那么带着这个目的去找!一是本身顺序,本身顺序包括逻辑顺序和词语本身是不是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调查和分析,显然分析在调查前面?二是结构顺序,例子是不是和叙述论点时的顺序一样?本体告诉你都属于一个范畴,为何有这个顺序?那就是求同存异,那么我们就去找两端的区别。4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答:【分析】注意,文中让你从色彩学角度。显然这篇文章

12、讲的就是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那么必然的,你在赏析的时候要抓住的是色彩美,而且文中也举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又都有属于自己的类型,讲白了,其实就是要你说这首诗这句是属于哪一种,然后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一种的,仿写。那么,我们就对照上面几个类型和例子去看,这句诗中首先没有明显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吧?且第8段中,我们看的那个例子,似乎和这句神似?所以知道了这句是“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然后,你在结合诗中的词和意境稍稍展开来说说,也就是怎样的衣服画面【答案】(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

13、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5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答:【分析】首先审题,问你和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方面有哪些是相通的?言下之意,你在答题的时候要紧扣这篇文章,尽量最好使用里面的一些词。然后,“3分”,应该不是

14、2点就是3点,反正是不止一点,而且也问了是哪些道理?那么看,该句中不刺眼的颜色,白色,淡灰色对应了文中第7段的“不用复色做搭配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该句子中浅灰色与白色对称,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是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答案】(3分)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意思对即可)再结合,第三段的例子也可得出是多种色彩的组合【注意】其实,第4、第5都属于现学现卖型的题目,而且题目也明确暗示了且多次提到与本文诗歌的色彩美相通,所以运用这篇课文重要的知识点和词汇去解释赏析是必须的,再者,赏析的语言可以与文章的给的各种例子想结合,对照,去套,再加上这个例子属于哪个类型就达到所谓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