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考研试题集锦与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3775098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10.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考研试题集锦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机械考研试题集锦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机械考研试题集锦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机械考研试题集锦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考研试题集锦与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1. 常用螺纹有哪几类?哪些用于联接,哪些用于传动,为什么?哪些是标准螺纹?常用的有:三角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三角螺纹用于联接,其余用于传动。因三角螺纹自锁性好,其它螺纹传动效率高。除矩形螺纹外,其余均为标准螺纹。2. 何谓螺纹联接的预紧,预紧的目的是什么?预紧力的最大值如何控制?螺纹联接的预紧是指在装配时拧紧,是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预紧力的作用。预紧的目的是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保证联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防松能力)。拧紧后,预紧应力的大小不得超过材料屈服极限C的80%o3. 螺纹联接有哪些基本类型?适用于什么场合?螺纹联接有4中基本类型。螺栓

2、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不太厚且两边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的场合。螺钉联接:用于不能采用螺栓联接(如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或没有足够的装配空间),又不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双头螺柱联接:用于不能采用螺栓联接且又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紧定螺钉联接:用于传递力和力矩不大的场合。4. 紧螺栓联接的强度也可以按纯拉伸计算,但须将拉力增大30%,为什么?考虑拧紧时的扭剪应力,因其大小约为拉应力的30%,5.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1)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配不均;2)减小螺栓的应力幅;3)减小螺栓的应力集中;4)避免螺栓的附加载荷(弯曲应力);5)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6. 为什么螺母的螺纹圈数不宜大于10

3、圈(使用过厚的螺母不能提高螺纹联接强度)?因为螺栓和螺母的受力变形使螺母的各圈螺纹所承担的载荷不等,第一圈螺纹受载最大,约为总载荷的1/3,逐圈递减,第八圈螺纹几乎不受载,第十圈没用。所以使用过厚的螺母并不能提高螺纹联接强度。7. 联接螺纹能满足自锁条件,为什么还要考虑防松?根据防松原理,防松分哪几类?因为在冲击、振动、变载以及温度变化大时,螺纹副间和支承面间的摩擦力可能在瞬间减小或消失,不再满足自锁条件。这种情况多次重复,就会使联接松动,导致机器不能正常工作或发生严重事故。因此,在设计螺纹联接时,必须考虑防松。根据防松原理,防松类型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防松。三、简答题3-

4、41.一刚性凸缘联轴器用普通螺栓联接以传递转矩T,现欲提高其传递的转矩,但限于结构不能增加螺栓的数目,也不能增加螺栓的直径。试提出三种提高转矩的方法。3- 42.普通螺纹分为粗牙和细牙螺纹,请问细牙螺纹有什么特点?用于何处?3- 43.常用螺纹联接的类型有哪几种?应用场合是什么?3- 44,什么是螺纹联接的紧联接和松联接?3- 45.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常用的有几种?工作原理是什么?举例说明。3- 46.在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中,为什么将轴向拉力加大30%?3- 47.普通螺栓和钗制孔螺栓靠什么传递横向载荷?3- 48.受预紧力0和轴向工作载荷F的紧螺栓联接,螺栓受的总拉力Q=QP+F吗?3-

5、49.螺栓的机械性能等级为4.8的含义是什么?3- 50.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五、结构分析题3-正。3-正。54.分析题3-55图所示的螺纹联接结构,找岀其中的错误,简单说明原因,并画图3.简答题(仅供参考)题3-55图41.答:1)改变材料,提高螺栓、螺母的强度级别。2)改用钗制孔螺栓联接。3)在被联接件之间加入减载零件,如减载销,减灾套等。3-42.答:细牙螺纹螺距小、螺纹升角小、自琐性好,强度高,但不耐磨损、易滑脱。用于的联接、粗牙对强度影响较大的零件(如轴和管状件)、受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联接、薄壁零件微调机构等等。的装配3- 43.答:常用的螺纹联接有4种类型:(1螺栓联接:

6、用于被联接件不太厚有足够空间的场合。(2)双头螺栓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很厚,又经常拆装的场合。空间的场合。(2)双头螺栓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很厚,又经常拆装的场合。(3)螺钉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很厚,又不经常拆装的场合。(4)紧钉螺钉联接:用于固定两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并且传动力和力矩不大的场合。3- 44.答:装配时拧紧的螺纹联接为紧联接,反之为松联接。3-45.答:有3种。(1)摩擦防松:靠维持螺纹牙间不变的正压力来保证足够的摩擦力,如双螺母。(2)机械防松:用机械固定的方法使螺纹副之间无相对运动。如止动垫圈。(3)破坏螺纹副:使螺纹副破坏,如冲点法。3-46.答:因为在拧紧螺栓时,

7、螺栓是受拉伸和扭转复合作用,要考虑扭转力的作用,还要考虑补充拧紧,所以要轴向拉力加大30%。3-47.答:普通螺栓靠被联接件接合面的摩擦力传递载荷,钗制孔螺栓靠螺栓杆部被挤压和剪切来传递载荷。3-48.答:考虑联接件和被联接件的弹性变形,在螺杆受各种拉力F拉伸时,被联接件被放松,则结合面的预紧力0?变小,成为剩余预紧力所以工作总拉力Q=Qp+F.3-49.答:强度极限aB=400MPa。屈服极限as=320MPa3-50.答:5种:(1)改善载荷在螺纹牙间的分配,如:环槽螺母,目的是使载荷上移悬置螺母,使螺杆螺母都受拉。(2)减小螺栓的应力幅,如采用柔性螺栓,目的是减小联接件的刚度。减小应力集

8、中,如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或卸荷结构。(4)避免附加弯曲应力,如采用凸台和沉头座。(5)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如:滚压、表面硬化处理等。5.结构分析题3-65主要结构错误分析如下:a. 钗制孔螺栓联接(1) 螺纹的大径应小于钗制孔配合直径(2) 弹簧垫圈的切口倾斜方向错误(3) 螺纹部分长度不够(4) 螺栓无法由下向上装入b. 双头螺柱联接(1) 螺纹孔的的深度应大于螺杆拧入深度(2) 螺纹孔内没有光孔,深度应大于螺纹孔,否则螺纹不能加工(3) 上端螺柱的螺纹部分长度不够(4) 下端螺柱无螺纹部分不可能拧入被联接件2的螺纹孔(5) 上边的被联接件应该有通孔,其孔径应大于螺杆直径c. 螺钉联接(1)

9、 螺钉头的周围空间尺寸太小,更没有扳手空间,圆柱螺钉头也不能拧紧(2) 上面的被联接件必须为光孔,不能是螺纹孔(3) 下面的被联接件应有螺纹,(4) 光孔的直径应与螺纹小径近似相同,而不是等于螺纹大经ac(5) 缺少防松措施b题3-55解图第四章键和花键联接三、简答题4- 21.普通平键的公称长度匕与工作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4- 22.普通平键有那些失效形式?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怎样进行强度校核?如经校核判断强度不足时,可采取哪些措施?4- 23.平键和楔键联接在工作原理上有什么不同?4- 24.切向键是如何工作的?主要用在什么场合?4- 25.平键联接、半圆键联接、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各自

10、的失效形式是什么?静联接和动联接校核计算有何不同?4- 26.花键有哪几种?那种花键应用最广?如何定心?3. 简答题4- 21.圆头平键工作长度l=L-b;方头平键的工作长度/=匕;单圆头平键l=L-bl2。4- 22.普通平键的失效形式有工作面被压溃,个别情况会出现键被剪断。主要失效形式是压溃。进行强度校核时应校核挤压强度和剪切强度。如经校核判断强度不足时,可在同一联接处错开180。布置两个平键,强度按1.5个计算。4- 23.平键是通过两个侧面受挤压和剪切来传递转矩,而楔键是靠上下面受挤压来传递转矩。4- 24.切向键有两个斜度为1:100的楔键组成,上下面为工作面。靠工作面的挤压力和轴毂

11、间的摩擦力传递转矩。用于轴径大于100mm,对中性要求不高,而载荷很大的重型机械上。4- 25.平键用于静联接时失效形式为压溃和剪断,用于动联接时为磨损。半圆键的失效形式为压溃和剪断。楔键和切向键的失效形式为压溃。静联接校核计算挤压强度动联接校核计算压强pWp。4- 26.有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其中渐开线花键适用于载荷大、定心精度要求高、尺寸较大的场合,压力角为45。的渐开线花键用于载荷不大的薄壁零件联接。矩形花键应用较广。矩形花键联接采用小径定心,渐开线花键采用齿廓定心。第五章带传动1. 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失效形式:打滑、疲劳破坏。设计准则:保证带传动不打滑,使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2.

12、确定小带轮直径考虑哪些因素(1) 最小带轮直径,满足dlNddmin,使弯曲应力不至于过大;(2) 带速,满足5WvW25m/s;(3) 传动比误差,带轮直径取标准值,使实际传动比与要求的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4) 使小带轮包角N120。;(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3. V带传动在由多种传动组成的传动系中的布置位置带传动不适合低速传动。在由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组成的传动系统中,应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若放在低速级,因为传递的圆周力大,会使带的根数很多,结构大,轴的长度增加,刚度不好,各根带受力不均等。另外,V带传动应尽量水平布置,并将紧边布置在下边,将松边布置在上边。这样,松边的下垂

13、对带轮包角有利,不降低承载能力。4. 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的布置要求张紧的目的:调整初拉力。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布置在松边,靠近大轮,从里向外张。因为放在松边张紧力小;靠近大轮对小轮包角影响较小;从里向外是避免双向弯曲,不改变带中应力的循环特性。三简答题5- 41.简述带传动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和不良后果5- 42.为什么说弹性滑动是带传动固有的物理现象?5- 43.在相同条件下,V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的传动能力有何不同?为什么?用什么措施提高带的传动能力。5- 44.为什么带传动一般放在传动链的高速级,而不放在低速级?5- 45.在V带传动设计时,为什么要求ddlNdmi

14、n、吼学120、5v25m/s?5- 46.在V带传动设计时,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5- 47.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设计准则是什么?5- 48.普通V带传动中,影响带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是哪些?为什么?5- 49.在V带传动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限制条件如何?5- 50.带传动工作中,带上所受应力有哪几种?如何分布?最大应力在何处?5- 51.当传递相同功率时,为什么V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比平带传动小?5- 52.为什么带传动的传动比,一般不超过7?5-53.在多根V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采用带5-54.为什么普通车床的第一级传动采用带传动,而主轴与丝

15、杠之间的传动链中不能传动?5-55.为什么带传动的中心距都设计成可调的?四、分析计算题5-56.已知:V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F=7.5kW,带速v=10m/s,现测得初拉力F0=1125N,试求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5-57.已知:V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7kW,带速v=10m/s,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e和紧边拉力F1。5-58.已知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6kW,已知主动轮直径ddl-100mm,转速nl-1460r/min,包角ax=150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九=0.51,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心、紧边拉力气、松边拉力F2和初拉力F0。5-59.如图所示为一两级变

16、速装置,如果原动机的转和工作机的输出功率不变,应按哪一种速度来设计带传动?为什么?3.简答题5-41-5-52:参考答案从略,可参考本章内容。5-53.在多根V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工作机题5-59图功率P不变全部带都要更换?新V带和旧V带长度不等,当新旧V带一起使用时,会出现受力不均现象旧V带因长度大而受力较小或不受力,新V带因长度较小受力大,也会很快失效。5-54.带传动适用于中心距较大传动,且具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的特点,能保护其他传动件,适合普通机床的第一级传动要求;又带传动存在弹性滑动,传动比不准,不适合传动比要求严格的传动,而机床的主轴与丝杠间要求有很高的精度,不能采用

17、带传动。5-55.因为带在工作过程中受变化的拉力,其长度会逐渐增加,使初拉力减小。因此需要经常调整中心距,以调整带的初拉力。因此便将中心距设计成可调的。第六章链传动重要基本概念在上述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分析中所涉及的大多是本章的重要概念。除此之外,还有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分述如下。1.链传动的主要工作特点平均传动比准确,没有弹性滑动;(1) 可以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突岀优点);中心距大,传递动力远,结构较小,没有初拉力压轴力小;瞬时传动比不准,工作中有冲击和噪声;(5)只限于平行轴之间的传动,不宜正反转工作。2.链轮的齿形对链轮齿形的要求:保证链条顺利啮入和啮出;受力均匀;不易脱链;便于加

18、工目前的国家标准齿形:“三圆弧一直线”齿形。3. 确定小链轮齿数zl时应考虑的因素(1) 考虑动载荷的大小,小链轮齿数越少,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和动载荷越大;(2) 考虑大链轮齿数z2,为防止大链轮过早脱链应使:z2150;(3) 考虑链速,当链速高时,小链轮齿数a应尽量取的多些;(4) 考虑链长为偶数,为了磨损均匀,链轮齿数应取奇数,并与链长互为质数;(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尽量使结构紧凑。4. 滚子链条的主要参数尺寸主要尺寸参数:节距、链长、排数。节距是最重要的参数。链条的链号表示其节距的大小,是英制单位,换算为标准计量单位为:日寸254p=链号X:=”链号Xmm16165. 链传动的润滑

19、方式选择如果链传动的润滑条件不能满足,其传动能力降低70-80%。链传动有推荐的润滑方式,根据链速和链号进行选择。包括:人工定期润滑、滴油润滑、油浴或飞溅润滑、压力喷油润滑。润滑油应加在链条的松边,使之顺利进入需要润滑的工作表面。三、简答题6- 31.套筒滚子链已标准化,链号为20A的链条节距p等于多少?有一滚子链标记为10A-2X100GB1243.1-83,试说明它表示什么含义?6- 32.影响链传动速度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不是恒定的?在什么条件下瞬时传动比才恒定?6- 33.链传动在工作时引起动载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否避免?如何减小动载荷?6-

20、 34.链传动的许用功率曲线是在什么试验条件下得出来的?若设计的链传动与试验的条件不同要进行哪些修正?6- 35.链传动计算时,在什么条件下按许用功率曲线选择传动链?在什么工作条件下应进行链的静强度较核?6- 36.为什么链传动的平均运动速度是个常数,而瞬时运动速度在作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给传动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减轻这种影响?6- 37.为什么链轮的节距越大、齿数越少链速的变化就越大?6- 38.链传动设计中,确定小链轮齿数时考虑哪些因素?6- 39.链传动产生动载荷的原因是什么?为减小动载荷应如何选取小链轮的齿数和链条节距?6- 40.链传动张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链传动怎样布置时必须张紧?第

21、七章齿轮传动、简答题7- 51.开式和闭式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有什么不同?设计准则各是什么?其设计准则针对的失效形式各是什?7- 52.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裂纹发生在危险截面轮齿的那一边?为什么?为提高轮齿抗弯曲疲劳折断的能力,可采取哪些措施?7- 53.齿面点蚀首先发生在什么部位?为什么?防止点蚀可采取哪些措施?7- 54.齿轮传动设计中,为什么引入动载系数Kv?减小动载荷的措施有哪些?7- 55.一对齿轮传动,如何判断大、小齿轮中哪个齿面不易岀现疲劳点蚀?哪个轮齿不易岀现弯曲疲劳折断?理由如何?7- 56.在选择齿轮传动比时,为什么锥齿轮的传动比常比圆柱齿轮选得小些?为什么斜齿圆柱齿轮的传动比

22、又可比直齿圆柱齿轮选得大些?7- 57.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大、小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相等的条件是什么?接触疲劳强度相等的条件又是什么?7- 58.要设计一个由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圆锥齿轮组成的多级传动,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应如何布置才合理?为什么?强度7- 59.设计圆柱齿轮传动时,常取小齿轮的齿宽bl大于大齿轮的齿宽b2,为什么?在计算公式中,齿宽b应代入bl还是b2?7- 60.齿轮传动设计过程中,在确定小齿轮的齿数zl和模数m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第九章轴重点难点内容1. 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就是要合理地确定轴各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包括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各个轴肩、圆角和

23、倒角的大小、键槽的位置等等。)轴度和轴的结构没有标准形式,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上零件的布置;2)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3)轴上零件的装拆工艺性;4)轴的疲劳强刚度要求;5)轴的加工工艺性等。轴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轴上零件的布置除了达到工作要求外,要使轴受力最小;2)轴上的零件要定位准确、固定可靠;3)轴上的零件能方便地装配和拆卸;4)轴的加工艺性要好;5)要应力集中小、疲劳强度要高。重要基本概念1. 直轴按承受载荷的性质分为三类传动轴:在工作中主要承受转矩,不承受弯矩或承受弯矩很小。心轴:在工作中只承受弯矩,不承受转矩。心轴又分为固定心轴和转动心轴。

24、转轴: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2. 轴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因轴在弯矩和转矩作用下承受变应力,轴肩处有应力集中,因此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断裂。对性计轴的强氮、设计准则:一般进行疲劳强度校核计算。对瞬时过载很大的轴,还应进行静强度校核。于有刚度要求的轴,要进行刚度计算。对转速高或载荷周期性变化的轴,要进行振动稳定算。3. 轴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轴的设计步骤轴的设计包括两个主要内容:轴的结构设计和轴的强度计算。轴的设计步骤:1)选择轴的材料;2)估算轴的最小直径;3)轴的结构设计;4)度校核;5)必要时进行轴的刚度计算和振动稳定性计算。4. 提高轴的疲劳强度的措施减小应力集中;降低表面粗糙度;强

25、化轴的表面,如碾压、喷丸、表面淬火、渗碳、渗碳氮共渗等。5. 轴的刚度条件指标和提高刚度的措施轴的刚度条件为:W幻pW注意,用合金钢代替碳素钢不能提高轴的刚度。挠度:yWy|偏转角:。扭转角:提高轴刚度的措施:增大轴的直径。三、简答题9- 26.进行轴的结构设计时,主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9- 27.为提高轴的刚度,欲把轴的材料由45钢改为合金钢40Cr是否合适?为什么?9- 28.用合金钢代替碳素钢一定能提高轴的疲劳强度吗?为什么?那么设计轴时,若采用合金钢应注意什么问题?9- 29.影响轴疲劳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在设计轴的过程中,如疲劳强度不够时应采取哪些措施?9-30.在多级齿轮传动中,为

26、什么低速轴的直径要比高速轴的直径粗得多。四、分析计算题9-31.分析图a所示传动装置中各轴所受的载荷(轴的自重不计),并说明各轴的类型若将卷筒结构改为图b)、c)所示,分析其卷筒轴的类型。题9-31图9- 32.图示带式输送机有两种传动方案,若工作情况相同,传递功率一样,试分析比较:1. 按方案a)设计的单级齿轮减速器,如果改用方案b),减速器的哪根轴的强度要重新验算?为什么?2. 若方案a)中的V带传动和方案b)中的开式齿轮传动的传动比相等,两方案中电动机轴所受的载荷是否相同?为什么。gii|ib)a)题9-32图五、结构分析题OO9- 34指岀图中轴系的结构错误,并改正。题9-34图14.

27、 分析计算题9- 31答题要点:I轴:只受转矩,为传动轴;II轴:除受转矩外,因齿轮上有径向力、圆周力等,还受弯矩,是转轴III轴:不受转矩,只受弯矩,是转动心轴;IV轴:转矩由卷筒承受,轴不受转矩,只受弯矩,是转动心轴;卷筒结构改为图b,V轴仍不受转矩,只受弯矩,轴不转动,是固定心轴;卷筒结构改为图c,VI轴除了受弯矩外,在齿轮和卷筒之间轴受转矩,是转轴;9- 32答题要点:1. 方案b)减速器中大齿轮轴需要重新验算。因为与方案a)相比,虽然减速器布置在高速级,此轴所受的转矩减小了。但轴的外伸端不再是联轴器,而是一个悬臂布置的齿轮,齿轮上一定作用有圆周力和径向力。因此,此轴所受的弯曲应力增大

28、了。2. 若不计摩擦,电机轴所受的扭矩应为相同,因为传递功率和转速都相同。但是在方案b)中不再受弯矩了,因为带传动有压轴力,而联轴器没有。5. 结构分析题9- 34存在问题:1)轴右端的带轮不能通过套筒用端盖轴向定位,转动零件与固定零件不能接触。2)轴与右端盖之间不能接触,应有间隙,并有密封措施。3)齿轮两侧都是轴环,无法安装到位。4)齿轮上的键槽没打通,且深度不够。这样的结构,键槽无法加工,也无法装配。5)右轴承的右侧轴上应有工艺轴肩,轴承装拆路线长(精加工面长),装拆困难。6)因轴肩过高,两个轴承拆卸困难。7)轴上有两个键,两个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题9-34图2第十章滑动轴承第十章滑动轴承

29、重要基本概念1. 动压油膜形成过程随着轴颈转速的提高,轴颈中心的位置和油膜厚度的变化如图10-3所示。图10-3从时=0,到一8,轴颈中心的运动轨迹为一半圆。利用此原理可以测量轴承的偏心距而计算岀最小油膜厚度/?min。2. 动压油膜形成条件(1) 相对运动的两表面必须构成收敛的楔形间隙;(2) 两表面必须有一定的相对速度,其运动方向应使润滑油从大口流入、从小口流岀;(3) 润滑油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度,且供油要充分。3.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验算内容,液体动压润滑轴承设计时要进行这些计算失效形式:磨损、胶合设计准则:维护边界油膜不被破坏,尽量减少轴承材料的磨损。验算内容:_P

30、为防止过度磨损,验算:p=WpMPaBd为防止温升过高而胶合,验算:Pv-竺人一pvMPa?m/sBd60x1000为防止局部过度磨损,验算:Vmd/;2)保障温升条件:AtAAt10-48.增大宽径比;减小相对间隙;增大润滑油粘度;提高转速;降低轴颈和轴瓦的表面粗糙度10-49.减小宽径比;增大相对间隙;降低润滑油粘度;采用压力供油;轴承座增加散热和降温措施;10-50.摩擦是指两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磨损是指在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的材料发生微量脱落或转移的现象。润滑是指在作相对运动的两物体接触表面之间加入润滑剂,以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31、第十一章滚动轴承1. 滚动体和内、外圈所受的载荷和应力在滚动轴承正常工作时,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均受变载荷和变应力。其中,滚动体和转动套圈承受周期性非稳定脉动循环的变载荷(变接触应力),固定套圈则承受稳定的脉动循环的变载荷(接触应力)。2.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又称正常失效形式)是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上发生疲劳点蚀。当轴承转速很低(nW10r/min)或只慢慢摆动,且静载荷很大时,其失效形式是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表面发生塑性变形。3. 滚动轴承的设计准则对于正常转动工作的轴承,进行针对疲劳点蚀的寿命计算。对于转速很低(nW10r/min)或只慢慢摆动的轴承,进行静强度计算。4.

32、 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寿命:一批相同的轴承在相同的条件下运转,当其中10%的轴承发生疲劳点蚀破坏(90%的轴承没有发生点蚀)时,轴承转过的总转数Z10(单位为1。6转),或在一定转速下工作的小时数ZlOh(单位为小时)。5. 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是指轴承寿命no恰好为1(1。6转)时,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表示轴承的承载能力对于向心轴承:c是纯径向载荷;对于推力轴承:c是纯轴向载荷;在使用中要注意C的3条含义:90%可靠度、基本额定寿命1。6转、C的方向。例11-6试分析例11-6S1所示轴系结构中的错误,并加以改进。图中齿轮用油润滑,轴用脂润滑。例11-6图1存在问题分析:1.

33、 轴承的轴向固定、调整,轴向力传递方面错误1)轴系采用全固式结构,两轴承反装不能将轴向力传到机架,应该为正装。2)全固式结构中,轴左端的弹性挡圈多余,应去掉。3)端盖处没有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承游隙。2. 转动零件与固定零件接触,不能正常工作方面错误1)轴右端的联轴器不能接触端盖,用端盖轴向定位更不行。2)轴与右端盖之间不能接触,应有间隙。3)定位齿轮的套筒径向尺寸过大,与轴承外圈接触。4)轴的左端端面不能与轴承端盖接触。3. 轴上零件装配、拆卸工艺性方面错误1)右轴承的右侧轴上应有工艺轴肩,轴承装拆路线长(精加工面长),装拆困难。2)套筒径向尺寸过大,右轴承拆卸困难。3)因轴肩过高,右轴承拆

34、卸困难4)齿轮与轴联接的键过长,套筒和轴承不能安装到位。4. 轴上零件定位可靠方面错误1)轴右端的联轴器没有轴向定位,位置不确定。2)齿轮轴向定位不可靠,应使轴头长度短于轮毂长度。3)齿轮与轴联接键的长度过大,套筒顶不住齿轮。5. 加工工艺性方面错误1)两侧轴承端盖处箱体上没有凸台,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2)轴上有两个键,两个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3)联轴器轮毂上的键槽没开通,且深度不够,联轴器无法安装。存在问题分析:6. 轴承的轴向固定、调整,轴向力传递方面错误1)轴系采用全固式结构,两轴承反装不能将轴向力传到机架,应该为正装。2)全固式结构中,轴左端的弹性挡圈多余,应去掉。3)端盖处没有

35、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承游隙。7. 转动零件与固定零件接触,不能正常工作方面错误1)轴右端的联轴器不能接触端盖,用端盖轴向定位更不行。2)轴与右端盖之间不能接触,应有间隙。3)定位齿轮的套筒径向尺寸过大,与轴承外圈接触。4)轴的左端端面不能与轴承端盖接触。8. 轴上零件装配、拆卸工艺性方面错误1)右轴承的右侧轴上应有工艺轴肩,轴承装拆路线长(精加工面长),装拆困难。2)套筒径向尺寸过大,右轴承拆卸困难。3)因轴肩过高,右轴承拆卸困难4)齿轮与轴联接的键过长,套筒和轴承不能安装到位。9. 轴上零件定位可靠方面错误1)轴右端的联轴器没有轴向定位,位置不确定。2)齿轮轴向定位不可靠,应使轴头长度短于轮

36、毂长度。3)齿轮与轴联接键的长度过大,套筒顶不住齿轮。10. 加工工艺性方面错误1)两侧轴承端盖处箱体上没有凸台,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2)轴上有两个键,两个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3)联轴器轮毂上的键槽没开通,且深度不够,联轴器无法安装。例11-6图26. 润滑密封方面错误1)右轴承端盖与轴间没有密封措施。2)轴承用脂润滑,轴承处没有挡油环,润滑脂容易流失。改进后如图例11-6图2所示。例11-7试分析例11-7图1所示小锥齿轮套杯轴系结构中的错误,并加以改进。例11-7图1存在问题分析:1)左轴承内圈轴向没有固定。2)套杯和机座间没有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系的轴向位置。3)轴承端盖与套杯间没

37、有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承游隙。4)轴与轴承端盖接触,应有间隙。5)左轴承的外圈装拆路线长,装拆困难。6)套杯左端的凸肩过高,左轴承的外圈拆卸困难。7)轴上有两个键,位置都没有靠近装入端,使轮毂装入困难。8)齿轮轴向定位不可靠,应使轴头长度短于轮毂长度。9)轴承端盖处箱体上没有凸台,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例11-7图210)轴上有两个键,两个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11)右轴承端盖与轴间没有密封措施。改进后如图例11-7图2所示。例11-8例11-8图1所示为反装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小锥齿轮轴的套杯轴系结构,试分析其中的结构错误,并加以改进。例11-8图存在问题分析:11)两个轴承的外圈均未轴向固定

38、。2)不能将轴上的轴向力传到机座。3)齿轮轴的轴向位置没有固定,受到轴向力时会发生窜动。4)左轴承内圈直径小于两侧轴的直径,无法装配。5)轴承游隙不能调整。6)套杯和机座间没有调整垫片,整个轴系的轴向位置不能调整7)轴承端盖与右侧轴承外圈之间的套筒多余。改进后如图例11-8图2所示。例11-8图2三、简答题11- 51.在机械设备中为何广泛采用滚动轴承?11- 52.滚动轴承中保持架的作用是什么?常用什么材料制造?11- 53.向心角接触轴承为什么要成对使用、反向安装?11- 54.为什么调心轴承要成对使用,并安装在两个支点上?11- 55.为什么推力球轴承不宜用于高速?11- 56.试说明轴

39、承代号6210的主要含义。11- 57.何谓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何谓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11- 58.以径向接触轴承为例,说明轴承内、外圈为什么采用松紧不同的配合。11- 59.何为角接触轴承的“正装”和“反装”,这两种安装方式对轴系刚度有何影响?11-60.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要考虑哪些问题?五、结构分析题11-65.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简单说明错误原因,画岀正确结构。11-66.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简单说明错误原因,画岀正确结构。题11-66图11-67.分析轴系结构的错误,简单说明错误原因,画岀正确结构。题11-67图3. 简答题(参考答案从略)5. 结构分析题11-65主要结构

40、错误分析如下:1. 轴左端的轮毂轴向定位不可靠,采用圆锥面轴向定位就不能再采用轴肩定位2. 左侧轴承端盖与轴之间没有间隙,严重磨损;3. 左侧轴承端盖与轴之间应有密封措施;4. 左侧轴承端盖处箱体没有凸台,加工面与非加工面没有分开;5. 两个轴承反装不能将轴上的轴向力传到机座,且支承刚度低,应该为正装;6. 左侧轴承装配路线过长,装配困难;7. 左侧轴承处轴肩过高,拆卸困难;8. 右侧轴承处套筒外径过大,轴承拆卸困难;9. 右侧轴承端盖处也应加调整垫片,只一侧有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系的轴向位置。改正后的结构如图题11-65图解所示11-66主要结构错误分析如下:1. 两侧的轴承端盖处没有调整垫片,不能调整轴承游隙和轴系的轴向位置;轴的两端轴颈过长,与端盖接触严重磨损,浪费材料和加工时间、轴承装拆麻烦2. 齿轮没有轴向定位,未将齿轮上的轴向力传到机座,应将轴承改为正装;两轴承的内、外圈没有轴向固定,极易分离;3. 两轴承的内圈高度低于套筒,轴承拆卸困难;两个齿轮不能共用一个键,而且键过长,三个套不能装配;4. 两个齿轮间用套筒定位,不能固定齿轮与轴的相对位置,应改为轴环;两齿轮的轮毂长度与轴头箱等,也使齿轮轴向定位不可靠;改正后的结构如图题11-66图解所示。题11-6611-67改正后的轴系结构见题11-67图解,具体错误请读者自己进行对比分析题11-67解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