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双效并流降膜式蒸发器设计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3775095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双效并流降膜式蒸发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双效并流降膜式蒸发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双效并流降膜式蒸发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双效并流降膜式蒸发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双效并流降膜式蒸发器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程 设 计授课时间:20122013年度 第 2学期题 目: 双效并流降膜式蒸发器设计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专业年级: 食品科学与工程2010级 学 号: 1005100220 姓名: 王鹏 指导教师: 谢毅 黄丽 2013年7月11 日目录第1章 设计方案简介- 2 -第2章 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3 -第3章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选型;- 3 -3.1 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3 -3.4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估算- 7 -42接管尺寸的确定- 9 -421溶液进出口- 9 -422加热蒸气进口与二次蒸汽出口- 10 -423冷凝水出口- 10 -第5章 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

2、10 -51气液分离器- 10 -52蒸汽冷凝器- 11 -521由计算可知,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可计算得到冷凝器的直径D- 11 -第6章 参考文献- 16 -第7章 设计评述- 16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填写时间:_2011_年_12_月_2_日课程设计任务设计题目:双效并流蒸发器设计设计条件:采用双效并流加料将11 %的果汁浓缩到46 %。蒸发能力: 18000 kg/h;第I效的加热蒸汽压力:67.48kPa(绝压);冷凝器的绝压为:8.173 kPa;第I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1100 W/(m2K);第II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850 W/(m2K)设计内容:

3、计算蒸发器的传热面积设计的基本要求、任务、研究的问题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单元操作的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完成设计方案的简介、蒸发工艺设计计算、绘制工艺流程图设 计进 度安 排1月3日,布置任务,查阅、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参考文献等;4月7日,完成设计计算;8月11日,完成设计说明书。 第1章 设计方案简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要求我们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自动化等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化工工艺设计和化工设备结构设计

4、。从而对我们进行一次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主要指蒸发器加热蒸汽的压强(或温度),冷凝器的操作压强(或温度)的确定,正确选择蒸发的操作条件,对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极为重要。本课程设计是双效并流设计。第2章 工艺流程图及说明第3章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选型;3.1 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每小时水分蒸发量: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153页) kg/h式中原料处理量,kg/h;x0进效蒸发器料

5、液的浓度,质量百分比;x2出效蒸发器料夜的浓度,质量百分比;W水分蒸发量kg/h;由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 P153取W1:W2=1:1.1故 W1=6521.739 (kg/h)W2=18000-6521.739=7173.913(kg/h)其中,W1第效的蒸发量,kg/hW2第效的蒸发量,kg/h效二次蒸汽浓度=17.25%有关参数(1) 原料液总量:18000 kg/h(2) 进料: =11% =89 出料: =46% =41.4来自食品工程原理741页饱和水蒸汽表二次蒸汽的热参数值如下表压力(kPa)T()汽化潜热(kg)效加热蒸汽P=67.48=89 =2282.845效二次蒸汽P=2

6、9.81169=2333.054效加热蒸汽P=28.536 =68=2335.565效二次蒸汽P=8.173=42冷凝处蒸汽P=7.752=41.3.2 估计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 式中:温度差损失, 操作压强下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 液层静压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管路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度差, 常压下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 校正系数,无因次,其经验计算式为: 式中: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温度, 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 式中:溶液内部平均压强,Pa 液面上方的压强,Pa 溶液液层高度,m (该题设其液层高度为6m)溶液密度,kg/ m3 常压下,11的

7、蔗糖溶液水果原汁沸点变化情况与一般果汁相同故使用内插法常温下果汁沸点升高 () ()由于静压强,降膜式蒸发器:1=2=0() 1 () 两效果汁的沸点分别为:tt=压力(kPa)T()汽化潜热(kJ/kg)效加热蒸汽P=67.48=89 2282.845效料液P=32.307t=70.118=2329.879效二次蒸汽P=29.81169=2333.054效加热蒸汽P=28.536 =682335.565效料液P=9.070t=43.992=2392.887效二次蒸汽P=8.173=42冷凝处蒸汽P=7.752=41 .3.3 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初步计算第i效的焓衡算式为:有上式可

8、求得第i效的蒸发量,若在焓衡算式计入溶液的能缩热及蒸发器的热损失时,尚需考虑热利用系数一般溶液的蒸发,x(式中x为溶液的浓度变化,以质量分率表示)。第i效的蒸发量的 计算式为式中 -第i效的加热蒸汽量,kg/h,当无额外蒸汽抽出时= ; -第i效加热蒸气的汽化潜热,kJ/kg ; - 第i效二次蒸气的汽化潜热,kJ/kg;-原料液的比热 , ; -水的比热,;,-分别为第i效及第i-1效溶液的沸点,;-第i效的热利用系数无因次,对于加热蒸汽消耗量,可列出各效焓衡算式并与式联解而求得。 =0.98 第一效的焓衡量式为: =0.98进料,=3.91kJ/(kg.), =4.187 kJ/(kg.)

9、,查课本附录九得=2125.4 kJ/kg,对于沸点进料,= =0.982329.879/2333.054 =0.98 (a) 同理第二效的热衡算式为:=0.98所以 =0.982392.887/2397.908+(180003.91-4.187)(70.118-43.992)/2397.908=0.933+751.477 (b) 又+=13695.652 (d) 联立(a),(b),(c)式,解得:=6696.42kg/h;=6999.23 kg/h= 6833.08 kg/h3.4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估算任意一效的传热速率方程为:= 式中 -第i效的传热速率,W-第i效的传热系数,W/(m2

10、.) -第i效的传热温度差, -第i效的传热面积,m2 在双效蒸发中,为了便于制造和安装,通常采用各效传热面积相等的蒸发器,即 Q1=D1r1=6833.082329.8791000/3600=4.42106WQ2=W1r2=6696.422392.8871000/3600=4.45106W误差为 误差很小,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故计算得各效蒸发面积合理。其各效溶液浓度无明显变化不必再算。考虑到各种损失,安全系数取1.1故S1=1.1S1=1.1 212.80=234.08 m2S2=1.1S2=1.1 218.06=239.87 m2效数12冷凝器加热蒸汽温度()896742操作压强Pi/ (

11、KPa)67.4827.3078.173溶液沸点ti70.11843.992完成液浓度(%)17.2546蒸发水量Wi Kg/h6696.426999.23生蒸汽量D Kg/h6833.08传热面积Si m2234.08239.87.第4章.工艺尺寸计算4.1加热管及加热室的选择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确定 根据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162页,蒸发器通常采用382.5mm不锈无缝钢管,根据设计任务管长L=9 m 当加热管的规格和长度确定后,可由下式初步估算所需管子数 根根式中 S传热面积,; 加热管直径,m; L管子长度,m 。因加热管固定在管板上,考虑管板厚度所占据的传热面积则计算ni的管长应用(

12、L-0.1)m 加热室壳体直径的计算:管心距一般为外径的1.25-1.5倍,则选用正方形排列,管心距取1.25 38=48mm加热室内和加热管数采用作图法,具体做法是先计算管束中心线上的管数nc,管子按正方形排列时:nc1=1.19 根 nc2 1.19根 取 式中 D壳体直径,m; t 管间距,m; nc沿直径方向排列的管子数 最外层管中心到壳体内壁的距离, 内径根据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163页为了工程上安装方便,取实际内径为1000mm42接管尺寸的确定流体进出口的内径按下式计算式中 -流体的体积流量m3/h ;U-流体的适宜流速 m/s ,估算出内径后,应从管规格表格中选用相近的标准管。

13、421溶液进出口 于并流加料的三效蒸发,第一效溶液流量最大,若各效设备尺寸一致的话,根据第一效溶液流量确定接管。取流体的流速为0.8m/s;所以取90X2.5mm规格管。422加热蒸气进口与二次蒸汽出口 各效结构尺寸一致二次蒸汽体积流量应取各效中较大者。取流体的流速为40m/s,所以取610X6.0mm规格管。423冷凝水出口 冷凝水的排出一般属于液体自然流动,接管直径应由各效加热蒸气消耗量较大者确定。取流体的流速为0.1m/s所以取168X4.0mm规格管。第5章 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51气液分离器蒸发操作时,二次蒸汽中夹带大量的液体,虽在分离室得到初步的分离,但是为了防止损失有用的产品或防止

14、污染冷凝液,还需设置气液分离器,以使雾沫中的液体聚集并与二次蒸汽分离,故气液分离器或除沫器。其类型很多,我们选择惯性式除沫器,起工作原理是利用带有液滴的二次蒸汽在突然改变运动方向时,液滴因惯性作用而与蒸汽分离。取流体的流速为25m/s在惯性式分离器的主要尺寸可按下列关系确定:D0=D1;D1:D2:D3=1:1.5:2 H= D3 h=0.40.5 D1D0-二次蒸汽的管径,m D1-除沫器内管的直径,mD2-除沫器外管的直径,m D3-除沫器外壳的直径,m H-除沫器的总高度,m h-除沫器内管顶部与器顶的距离,m则取相近标准管子,则 D0=245D1=245mm D2=367.5mm D3

15、=490mm H=490mm h=98mm选取二次蒸汽流出管: 除雾器内管: 除雾器外罩管:52蒸汽冷凝器蒸汽冷凝器的作用是用冷却水将二次蒸汽冷凝。当二次蒸汽为有价值的产品需要回收或会严重地污染冷却水时,应采用间壁式冷却器。当二次蒸汽为水蒸气不需要回收时,可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凝器。二次蒸汽与冷凝水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其冷凝效果好,被广乏采用。现采用多孔板式蒸汽冷凝器:521由计算可知,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可计算得到冷凝器的直径D 取D=377mm 机组号项目效蒸发器效蒸发器进料浓度4.5%6.31%进料温度61.1-进料量kg/h47162047.68二次蒸汽压力MPa0.0210.0

16、08蒸汽温度61.141.4出料浓度6.31%28%出料量kg/h2047.68716计算结果汇总表料液处理量,kg/h4716蒸发水量,kg/h4000产品产量, kg/h716蒸汽用量, kg/h2047.68冷凝水用量,kg/h78700效蒸发器直径,m1.6效蒸发器直径,m1.8效蒸发器传热面积, m213.68效蒸发器传热面积, m270.56效蒸发器高度,m3.2效蒸发器高度,m3.6加热管尺寸,mm 上循环管直径,m0.32下循环管直径,m0.52加热蒸汽进口管径,mm219效二次蒸汽出口进入效的管径,mm245效二次蒸汽的出口管径,mm325分布器旋液式捕集器惯性捕集器冷凝器水

17、喷式冷凝器设备流程及装备图(一)设备流程图(二)一效蒸发器简图(三)惯性捕集器第6章 参考文献1 贾绍义,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2 蕲明聪,程尚模,赵永湘. 换热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3 魏兆灿. 塔设备设计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 聂清德编. 化工设备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5 袁林根. 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6 时钧主编. 化学工程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7 匡国柱.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18、 陈英南,刘玉兰主编.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M. 广东:华东理工大学,2005.9 任晓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知道.化学工业出版社第7章 设计评述化工原理是在研究化学工业共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个“单元操作”,研究对象由过程和设备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如流体输送、液体搅拌、过滤、沉降、传热、蒸发、精馏、吸收、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知识,而且让我们掌握一般工程处理方法。本次做的是蒸发操作。蒸发操作大量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生物等生产。由此可见蒸发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鉴于蒸发的重要

19、性,我们专门做了有关蒸发课程设计的的说明书。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蒸发课程设计。双效蒸发器是一种基于低温操作和能耗节省的浓缩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中药行业中,尤其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低温真空浓缩,是目前中药提取液浓缩过程的常用设备。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课程设计让我们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去,真正有用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双效蒸发的设备等。在这次课程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在设计方面我们没有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计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误差,如果是联系紧密或者循序渐进的计算误差会更大,在查表和计算上精度不够准确;这些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些方面知识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对于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去独立完成一项与实际结合的设计,培养了我综合应用化工原理课程及其他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真的很感谢有这样的一次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