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7591955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前言日本第一的作者伏格尔(Ezra F.Vogel)在其近着美日该互相学习一书中提到,日本的经营者较擅于用哲学及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而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视野较日本人狭窄,因为哈佛商学院是以个案研究为中心。他接着分析说:日本大学(的商学院)学得较广,课程包括经济、法学等等。令我吃惊的是,有相当多的经营者在大学时代学过马克思经济学,或许他们只是将马克思当作历史来念,但仅就这一点来看,美国商学院的学习范围就较窄。我和日本的商界人士交谈时,虽然我认识的人大多是中产阶级,但我们一起喝酒时,经常谈及历史、哲学、国外的见闻等等。和美国的商界人士交谈时,虽然也会提到私事,但很少提到历史等话题

2、。 从伏格尔这段话中,我们可得知,日本的大学教育相当重视通识课程,而且其成果已受外国人的肯定。虽然日本的通识教育也有不少弊病,很多大学生对通识课程的设计也感到不满;但以结果而论,日本今日之繁荣,国民素质之平均,通识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实在极为重要。日本战后的通识教育,溯其根源,实起源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初期寺子屋教育的内容,乃以读书、写字、算盘三门实用学科为中心。这种实用学问的推广,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达互相成为因果关系。1872年(明治5年)8月2日,明治政府发出学制公告书,翌日文部省(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制。政府在学制公告书中,否定了从前武士、贵族经世济国的学问观,而改提倡个人主义、功

3、利主义的实用思想,并强调世界观、近代化的重要。 当时小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包含维新启蒙大师福泽谕吉的启蒙大著劝学,及外国翻译书籍。以今日的眼光来看,未免显得杂乱、没有系统,但这种激发自我潜能。日本称通识教育为一般教育或教养教育。已故前美国驻日大使赖世和(Edwin O. Rischauer)在其名著日本人中,对战后的日本大学通识教育有一精辟扼要的叙述。 东京大学原本即设有教养学部(通识教育学院),负责全校学生的前期课程。另一方面,教养学科(通识系)也独自成为一系。在课程分类方面,重新划分为:基础学科(专业科目的基础知识)、综合学科(通识、博雅教育)、主题学科(跨领域的科际整合类)。必修的基础学科分

4、为文科和理科。 综合学科是以通识(博雅)教育为核心所设计的,分为以下六系列:A(思想、艺术);B(国际、区域);C(社会、制度);D(人、环境);E(物质、生命);F(数理、信息)。 京都大学首先将教养部改组,成立第十个学院综合人间学部。这次改革的最大特色是:高度通识教育理念,与四年一贯教育。综合人间学部将新课程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综合人间学部学生为对象的专业科目群。第二类是开放给全校学生选修的专业科目群。 福岛大学是由人文、社会类学院所构成,学生约4000人。 从前,福岛大学和其它的大学一样,通识课程依照文部省(教育部)的设置基准范例分成自然、人文、社会三大类。从1978年度开始,为了从跨

5、科系的角度来研究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特别开设了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等科目,由多数的教师轮流开课。庆应义塾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动向庆应义塾大学湘南藤泽校区,在新设置基准公布前,即已进行改革通识教育。该校区是由综合政策学院与环境信息学院二学院所组成。其改革之理念乃以下由五大主题所构成。一日本通识教育的传统 日本战后的通识教育,溯其根源,实起源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初期的读写能力,男子约;这高度的读写能力得归功于江户时代的私塾初等教育寺子屋。 寺子屋教育的内容,乃以读书、写字、算盘三门实用学科为中心。这种实用学问的推广,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达互相成为因果关系。然而,通识教育的真正萌芽,仍要待明治维新

6、。 年(明治年)月日,明治政府发出学制公告书,翌日文部省(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制。政府在学制公告书中,否定了从前武士、贵族经世济国的学问观,而改提倡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实用思想,并强调世界观、近代化的重要。 当时小学课程内容共分为八科:读物、算术、书法、写字、作文、问答(包括理科、地理、历史、修身等)、熟读、体操。小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包含维新启蒙大师福泽谕吉的启蒙大着劝学,及外国翻译书籍。以今日的眼光来看,未免显得杂乱、没有系统,但这种激发自我潜能、吸*二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现况 日本称通识教育为一般教育或教养教育(注)。已故前美国驻日大使赖世和(Edwin O. Rischauer)在其名著日本

7、人中,对战后的日本大学通识教育有一精辟扼要的叙述:盟军总部( GHQ)为了在短时间内将战前的旧学制改成美式学制,于是将战前高中通识教育的后二年年月,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在大学审议会的建议之下,大幅度的修改了大学设置基准。其改革要点如下:)废除各大学、短期大学原本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外语课程等课程的区分方式。)废除学生依课程类别所规定的最低学分制(通识教育学分、专业教育学分、外语学分、保健体育学分),仅规定总学分数(学分)。)废除依课程类别所规定的专任教师员额,而改依照学校规模计算总员额。此外废除兼任教师不准超过教师总员额分之的规定。)各大学、短期大学可以各自规定各种上课方式(讲课、研讨、实验

8、)的学分计算方式(注)。 以上的大学设置基准的自由化、大纲化,其主要目的无非是要各大学依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发展自己的特色,并藉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为了防止课程弹性化所导致教学品质的低落,文部省乃同时导进大学自我评鉴制度(注)。 另一方面,亦有人担心通识课程的学分数日益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有鉴于此,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规划小组无不卯足全力,大幅度的改革通识教育。但因各大学的先天条件(校区分散或集中、是否设有通识教育学院、学院的数量及性质)不一,在此无法作出一般性的介绍。拙文仅介绍*三日本各大学通识教育的现况三 (国立)东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注) 东京大学原本即设有教养学部(通识教育学院),负责全校学生的

9、前期课程。另一方面,教养学科(通识系)也独自成为一系。在文部省公布新的大学设置基准之前,东京大学即已开始着手讨论教养学部或前期课程的全面改革,同时也再度重申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同意前期教育由教养学部来负责。 从年度开始,前期课程(通识教育)改革全面开始实施。改革的中心理念是小班教学、选修科目的多样化、扩大自由选修的幅度。在课程分类方面,重新划分为:基础学科(专业科目的基础知识)、综合学科(通识、博雅教育)、主题学科(跨领域的科际整合类*必修的基础学科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开设人文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两门(学分)方法论的基础科目;理科则开设数理科学基础、物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基础三门,必须选修门

10、(学分)。此外,必修外国语文(原则上包括已修及初修两国语、* 综合学科是以通识(博雅)教育为核心所设计的,分为以下六系列:A(思想、艺术);B(国际、区域);C(社会、制度);D(人、环境);E(物质、生命);F(数理、信息)。每一系列都设计有不同规模的班级,以及各种上课方式,专业教师也预定加入课程规划。 必修科目的学分数,文科为,理科为。前期课程修毕的总学分数(包括选修科目学分),文科为,理科为。两者都比从前所规定的学分数减少,而且也增加了学生自由选修的幅度。三 (国立)京都大学的通识教育(注) 目前,京都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程,是遵照年月日公布的京都大学教养课程教育改革案去实施的。京都大学首先

11、将教养部改组,成立第十个学院综合人间学部。这次改革的最大特色是:高度通识教育理念,与四年一贯教育。京都大学在原有的主修制度之外,又*)综合人间学部将新课程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综合人间学部学生为对象的专业科目群。第二类是开放给全校学生选修的专业科目群。 这些科目也可以当作副修课程,也可以当作全校的共同科目。第三类称为全校共同科目,相当于从前的通识课程,也是四年一贯教育的基*)修习副修课程时,可从上述第二类群及第三类群中选修学分以上的指定科目(讲课、演习、基础研讨为一组)。副修所取得的学分能被视为通识学分。是否修习副修课程,完全由学生自行决定。副修课程能使学生将来突破知识的瓶颈,可谓新通识教育的

12、一环(注12)。)选修通识课程时,必须从现代人与国际文化、基础科学及自然环境这两大范畴中至少各选修一科。通识科目的具体例子如:分子生物学入门、文化人类学基础论、自然社会形成论、物理学概论、生化学入门、国际关系论、自我关系论等。)学生必须修习二国以上的外语科目(合计学分以上)。初学的外语,至少必须修学分。此外多聘请外籍教师,并积极推动与国外学生间的交流。 京都大学废除教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区别之后,学生自入学开始,即可接触专业科目,如此,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再者,借着副修制度,可使学生的思考更具柔软性、创造性。同时,专业科目列入通识教育的一环,使得通识教育呈现高度化与多样化。三 (国立)福

13、岛大学的通识教育(注13) 福岛大学是由人文、社会类学院所构成,学生约人。目前只有一个校区。福岛大学的通识课程教师员额为名,没设教养部(通识学院),这些员额是分配在外语、保健体育、及各学院。全学校的教师多多少少都要负责担任通识课程。 从前,福岛大学和其它的大学一样,通识课程依照文部省(教育部)的设置基准范例分成自然、人文、社会三大类。此外,从年度开始,为了从跨科系的角度来研究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特别开设了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等科目,由多数的教师轮流开课。这类科际整合的课程* 由于年新设立了行政社会学院,通识课程教师员额减少,于是将科际整合科目分散至自然、人文、社会三大类别,并成为各学院必开设之课程

14、。其中社会类别的科际整合课程最受学生欢迎。 福岛大学通识课程的另一项特色,是小班制的研讨课。大班制的讲课方式一向为学生所诟病,所以福岛大学就针对新生开设一班人左右的研讨课。然而这种小班制的研讨课,其问题出现在排课之困难。 由于学生颇欢迎通识研讨课,福岛大学更进一步将通识研讨课改成选修的课题研究课。所谓课题研究,即以一年的研讨课为基础,规定学生于春假(相当于我国的暑假)期间完成论文,于下学期开学时提出。这种论文姑且称之为一年级的毕业论文,一般认为此论文写作能* 至于一般的通识科目,福岛大学也将其内容修改为设定问题式的特殊化内容,并规定学生于、年级时修习。科际整合科目则分为基础科目与应用科目;基础

15、科目安排于、年级,应用科目安排于、年级。三 (私立)庆应义塾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动向庆应义塾大学湘南藤泽校区( SFC),在新设置基准公布前,即已进行改革通识教育。该校区是由综合政策学院与环境信息学院二学院所组成。其改革之理念乃以下由五大主题所构成(注14)。)人与环境确认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互动关系。)通过信息观念来转换世界观,并强化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对异质性与多样性的综合评价及判断力。)开创科际整合学问;培养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自我实现的能力。)从知识传授型教育,改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型教育。 为图将通识课程改成能力开发型教育,庆应大学 SFC校区乃将课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的课

16、程,引导学生对学问的世界有一个概略的了解;第二阶段的课程,提供一个以新背景、新环境为出发点的科目;第三阶段的课程,则在于使学生掌握问题的范围、原因、要因、变量、以及这之间 另一方面,庆应义塾大学日吉校区则成立跨学院的通识教育问题研究会,以两年的时间研究课程的改革,并于年度开始实施(注15)。 以经济学院为例,其新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以设定主题为导向,并将通识教育课程的名称由一般教育科目改为综合教育科目。毕业所需通识课程学分数由学分提高为学分(总学分数学分则维持不变)。 从前通识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三大类(各类选一科学分以上)。新的课程则分为:类自然、环境类;类数理、信息类;类

17、文化、生活类;类社会、历史类;类思想、艺术类;类综合讲座;类自由研*从前的外语课程是英语(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学分。现在则改为外语(必修学分)外语(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学分。 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庆应大学通识教育的大改革,若没有该校的学事振兴基金(共同研究庆应义塾大学之外语教育雨通识教育改革方向检讨)提示改革方向与草案,是不会那么快成功的。三 (私立)关西学院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关西学院大学是一所中型大学(学生共人),由个学院(神学、文学、社会、法学、经济、商学、理学)所组成,校中没设教养部(通识学院)。 关西学院大学的通识教育,从年之后陆续改革,其特色如下(注16):)人文研讨课、社会研讨课

18、以、年级为对象的必修研讨课。一班学生为人左右,上课以讨论及交报告为主。)科际整合课程 乃跨越人文、社会、自然科系的主题,由复数的教师担任。年所开设的科目有:部落民(贱民歧视)问题、在日朝鲜人问题、男性问题与女性、残障者的人权、现代中国入门讲座、美国现势、加拿大现势、高龄化社会、世界的环境、信息化社会与现代人。)科目学分的原则 学年学分的科目通常会沦为概论式的讲课,而使刚入学的新生觉得是高中课程的延 伸。关西学院大学要求任课老师开设自己最拿手的科目,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讲课。)增设副标题 由于每年由不同的老师开课,若年年改变课名必招致混乱,所以关西学院大学保留哲学、日本史等课名,仅在课程

19、大纲标明副标题。)新设科目群 至国外姊妹校留学、暑期英语研修、中国话研修、新设印尼研讨会等国际交流科目。五 结语 根据日本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版的大学审议会新闻 No.,各私立大学至年为止的通识教育改革状况如下:实施自我评鉴的大学有,但公布结果者仅占。已进行课程改革者有。已制定教学计划者有。实施学生上课反应调查者有。小从上述五所国、私立大学的改革现况来看,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趋势为:、增加研讨课等人左右小班制教学;、课程从概论课改为细分、多样化的选修课;、开发跨领域的科际整合课程,以适应急遽变化之现代社会,并探索新的研究主题;、注重问题的提出与解*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正面临年来的大变动,其改

20、革趋势可让我国借镜者甚多。日本全国性通识教育期刊一般教育学会志于年创刊,我国虽起步较晚,但总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最后,笔者得感谢东京大学教育研究所的郭建宏君,及明治大学法学研究所的陈慧莹君*注释注:城山三郎、Ezra F. Vogel日米互?何?学?(讲谈社文库、年)页。注:城山、Vogel前引书、页。注:明治时代的教育制度,请参看拙文维新扬起文化革命(日本文摘期、年月)。注:一般教育或教养教育为日本各大学对通识教育的通称,至于年文部省修正的大学设置基准第六章,则称为教育课程。注:Edwin O. Reischauer着、国弘正雄译日本人(文艺春秋、年)页。注:日本年教育白皮书我?国?文教施

21、策(大藏省印刷局、年)页。注:前引日本年教育白皮书、页。注:东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部分,主要参考清水一彦国立大学?教学改革?现况?问题点(季刊教育法号、年月)页。注:参看年度东京大学入学者募集要项页。注10:京都大学部分,主要参考青木伸好京都大学?教养教育?改革(一般教育学会志第卷、第号、年月)页。注11:清水一彦前引论文(年)页。注12:细井克彦设置基准改订?大学改革(?出版、年)页。注13:福岛大学部分主要参考初泽敏生一般教育改革?关?一试论(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论集第号、年月)页。注14:SFC资料,参考细井克彦前引书(年)页。注15:日吉校区资料,参考田中慎也私立大学?改革?进?(季刊教育

22、法号、年月)页。注16:此部分参考三浦澄雄关西学院大学?一般教育改革案(一般教育学会志第卷第号、年月)页。注17:田中慎也前引论文(年)页。参考文献(依年代顺序):现代用语?基础知识(自由国民社、年):imidas(集英社、年):细井克彦设置基准改订?大学改革(?出版、年):年度东京大学入学者募集要项:明治大学年入试案内:杨永良维新扬起文化革命(日本文摘期、年月):田中慎也私立大学?改革?进?(季刊教育法号、年月):初泽敏生一般教育改革?关?一试论(福岛大学教育学部论集第号、年月):日本年教育白皮书我?国?文教施策(大藏省印刷局、年)10:清水一彦国立大学?教学改革?现况?问题点(季刊教育法号、年月)11:城山三郎、Ezra F. Vogel日米互?何?学?(讲谈社文库、年)12:三浦澄雄关西学院大学?一般教育改革案(一般教育学会志第卷第号、年月)13:青木伸好京都大学?教养教育改革(一般教育学会志第卷、第号、年月)14:年文部省修订大学设置基准15:Edwin O. Reischauer着、国弘正雄译日本人(文艺春秋、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