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电网十二五科技规划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37585516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X电网十二五科技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X电网十二五科技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X电网十二五科技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XXX电网十二五科技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电网十二五科技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XXX供电公司“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规划 二一一年六月 1前 言 为深入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促进农网与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组织编制了本纲要。纲要编制工作启动后,公司在系统内17个供、变电所组织了农网科技进步情况调研,全面了解农网科技进步状况、技术需求等,依据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纲要、深化“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农网智能化建设研究报告及调研结果,公司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多次讨论和评审,形成本纲要。纲要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期

2、间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农网发展形势及技术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农网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围绕农网优化规划、农网装备、自动化及通信、信息化、生产运行管理、营销服务与智能用电、农村新能源接入及微电网技术等7个专业,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农网科技工作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制定了保障措施,指导推动公司“十二五”农网科技进步工作。 2目 录 第一章 “十一五”农网科技发展概况.1第一节 科技支撑农网发展成效显著.1第二节“四新”技术广泛应用. .3第三节 科技进步专项工作取得重要成绩. .3第四节 农网科技进步体系逐步健全. .4第二章 “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形势与技术需

3、求.7第一节 发展形势. .7第二节 技术需求. .8第三章 “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10第四章 “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重点任务.12第一节 农网优化规划. .12第二节 农网装备技术. .13第三节 农网自动化及通信技术. .14第四节 农电信息化技术. .16第五节 生产运行管理技术. .17第六节 营销服务与智能用电技术. .18第七节 农村新能源接入及微电网技术. .19第五章 保障措施.21 3第一章 “十一五”农网科技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农

4、网科技进步工作,努力提升农网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应用农网科技创新成果,扎实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县城电网改造、农网完善及“户户通电”工程提供了坚强技术支撑,显著提升了公司农网供电能力和农电管理水平,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节 科技支撑农网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公司农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网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农村电网结构、装备科技含量、运行自动化及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有效改善了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2010年末,公司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XX%,平均供电可靠率(RS1)达到XX%,综合线损率XX%。一、农网网架结构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建立

5、了以优化供电模式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电网建设模式体系,有力指导和规范了农网建设;通过推广应用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农网综合评价技术等农网优化规划技术,改善了农村电网的电源布局及网架结构,提高了农网的供电能力。二、农网装备科技含量显著提升紧凑型变电站、无油化开关、电压无功控制设备等广泛应 4用,66KV及以下变电站有载调压主变比率达到XX%,较“十五”期末提高了XX个百分点;66KV及以下变电站断路器无油化率达到 XX%,较“十五”期末提高了X个百分点;配电变压器实现自动无功补偿的比率达到25%;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S11及以上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得到推广应用。三、自动化与通信水平稳步提高调度自动化、变电

6、站自动化等技术已广泛应用,预计2012年县调自动化系统达到实用化要求的比率达到 XX%, 66KV 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班比率达到 XX。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县城、工业园区等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重要区域推广应用,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用电信息采集等技术已在城镇范围内试点建设,提升了农网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水平。逐步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无线公网GPRS、市话等通信为辅的农电通信网络。四、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根据SG186工程总体部署, 2007年启动农电管理业务应用开发建设,构建支持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农电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已完成部署17个供、变电所本部到公司总部的农电系统应用,建成了运行畅通、高效

7、、规范、实用的信息传递通道,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办公自动化、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系统广泛应用,提升了县供电企业生产、营销、物资、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业务的信息化与规范化水平,95598客户服务系统得到应用。5第二节“四新”技术广泛应用在农网装备方面,推广应用氧化锌避雷器、线路过电压保护器、穿刺式防弧金具、线路复合绝缘子、平行集束架空绝缘电缆、架空导线绝缘护套等设备,有效提高了农网供电安全可靠性;推广应用变电站和线路智能巡检、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与在线监测、10kV 带电作业、电力设施防盗报警等技术,有力提升了农网装备安全运行水平。在综合节能技术方面,推广应用 S11 及

8、以上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动态无功补偿、全网无功优化、线损分析与管理、电能质量监控、谐波检测与治理等技术,实现了综合节能降损,提高了供电质量。在营销服务方面,积极应用预付费电能表、自助缴费终端、移动收费终端等技术,实现多种缴费方式,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第三节 科技进步专项工作取得重要成绩一、农网智能化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围绕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目标,开展农网智能化建设专题研究,并提出了“建设以坚强为基础、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的建设目标。依托公司坚强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和“农村智能配电网试点工程配套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农网的影响、农网配电自动化、农网智能配电台区

9、、农网用电信息采集、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定了农网智能化技术标准及规范,为农 6网智能化技术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二、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及科技进步先进县建设依靠科技手段开展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提高县供电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农网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创建,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为推动农网科技进步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三、积极开展农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工作根据110kV 及以下县级配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技术规范和典型应用模式,提出适用于高、中、低压配电网和低压用户端的无功优化补偿模式,开展县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工作,增强了县级配电网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控能力,

10、有效提升了农网经济运行水平和电压质量。四、农村“低电压”治理试点工作2010年,为更好地服务“家电下乡”和新农村建设,启动了农村“低电压”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多项“低电压”综合治理管理与技术典型措施,总结多年运行经验,提出4种“低电压”综合治理典型方法,为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第四节 农网科技进步体系逐步健全一、农网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农网科技投入累计达到150万元。二、科技进步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已形成7以公司生产计划部为主导,以全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支撑,积极参与产学研科研工作,并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中发挥作用。通过科技项目研究、农电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逐步形成

11、一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良好合作精神的专业技术队伍。三、农网技术支撑体系日趋完善根据2008年发布的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提出的42项适用于农网发展的重点应用技术,收录的69项优秀实用“四新”成果,结合本公司特点,形成符合农网建设需求的技术支撑体系,明确了农网科技进步建设方向,有效指导公司系统农网科技进步建设。四、农网标准化体系逐步规范按照公司“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农网技术标准体系的规范和完善,在农网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和典型供电模式,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新型农网评价标准、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和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等广泛应用。“十一五”期间制修订行业标准X项、企业标准X项

12、、技术标准X项。截至2010年底,公司系统按照“典型设计”建成66千伏及以下变电站X座、线路XX千米,10千伏线路XX千米,低压线路XX千米,配电台区XX个。第二章 “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形势与技术需求第一节 发展形势一、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先进农网科技成果作支撑 8随着国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农村原有分散生产生活的格局发生改变,家用电器全面进入农村,农村用电量快速增加,对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统筹城乡电网发展,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强农村电网规划,加快农网建设,打造坚强可靠的新农网。二、新一轮农网

13、改造升级工程为农网科技进步提供了新机遇 2010年初,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从经济实用性、安装方便灵活性、环境适应性、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对农网发展支撑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农网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三、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及“三集五大”体系对农网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求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农村电网同样需要与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开展符合农网特点的智能配、用电环节研究与建设,研究应用分布式电源接入农网、用电互动化等技术。因此,加快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是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

14、容,是推动农网科技进步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公司全面实施“三集五大”,农网发展及农电管理需要顺应形势,找出薄弱环节,以科技手段支撑管理方式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不断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9第二节 技术需求一、用电规模不断增长要求提高优化规划水平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且不平衡、东西部差异较大、部分地区乡镇城市化进展迅速,用电需求和农网规模快速增长,优化资源配置问题突出,需要充分考虑农网的技术经济性,深入研究农网优化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系统、规范先进的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依靠科技手段优化配置农网建设资源,解决“卡脖子”、“过负荷”、“低电压”等问题,提高农网供电能力,降低农网损耗

15、,提升农网灾害应对能力。二、农网装备的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农网建设资金不足,早期装备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运行可靠性较差等问题,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节能水平等方面性能的提升,与供电需求不适应,与农网智能化要求差距明显。为了支撑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及智能化建设,迫切需要研究经济实用、结构紧凑、节能环保、适应能力强、满足智能化要求的农网装备。三、智能电网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农网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农网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缺乏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统一规范的自动化系统典型建设模式,亟待研发具有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智能化要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终端设备;需

16、要深入研究具有经济实用、传输距离远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测量点多、 10范围分散场合的通信技术,为农网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四、环境保护要求深入研究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国家要求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研究各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发电及并网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降损技术。五、亟待突破分布式电源多点分散接入农网的支撑技术 随着国家清洁能源的跨越式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农网已成为现实需要。分布式电源具有分散性、波

17、动性、季节性、反调峰性、远离负荷中心、间歇式供电等特点,将对农网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技术挑战,需要尽快攻克含分布式电源的农网优化规划、安全运行、控制与保护方式等技术难题,以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转变的新形势,有力提升农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六、客户多样化需求需要提供友好互动的用电服务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推进、新能源的分散接入,以及家用电器的多样化和智能化、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家将出台更灵活、更市场化的分时电价政策,用户希望了解更多的电力供应和市场信息。同样电网企业需要掌握各类负荷变化趋势和用电营销信息,便于实现电网科学调度。这些必然要求电网具备较强的双向互动、相互协调的能力,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

18、供 11受电计量装置的功能多样性、信息化水平和安全监控水平提出新的要求。第三章 “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技术需求和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目标,按照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瞄准制约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农网规划、建设、运维及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突破农网智能化关键技术,逐步提高农网科技含量,有效提升农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建设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服务公司与电网两个发展方式的转变,助推“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二、基本

19、原则1坚持推广应用与研发创新并举。从农网建设与改造需求出发,大力推广应用农网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展研发与技术改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2坚持安全性、先进性。密切结合电网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农网的安全可靠性要求,积极应用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和电网技术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体现“先进、可靠、合理、节能”的原则。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围绕当地电网发展现状及需 12求,把科技进步工作和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结合起来,坚持采用符合农网特点的新技术,防止盲目投资和过度超前建设。三、发展目标立足农网智能化建设的总体需求,围绕农网优化规划、农网装备、自动化及通信、信息化、生产运行管理、营销服务和智能用电

20、、新能源接入及微电网技术等7个专业,推广应用农网适用技术,攻克 多项关键技术,建设农网智能化和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等试点工程,推动农网科技水平全面提升,显著改善农网各项指标。第四章“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重点任务第一节 农网优化规划一、发展目标按照公司“大规划”、“大建设”体系要求,深化农网优化规划技术研究及应用,优化电源布局和网络结构,推动农网建设的规范化。“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以66KV电压等级为骨干网架,10kV、0.4kV以下网络协调发展的农村电网。66KV及以下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比率达到XX%。二、重点工作1加强农网优化规划和标准化设计。推广农网深度规划技术、农村电网综合评价及规

21、划软件,提高农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优化农网电压等级,促进农网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根据公司统一部署,在农网建设改造中大力推广应用输变电及配 13电工程典型设计;提倡农网差异化设计思想,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农村重点供电区域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增强农网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2推广应用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采用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加强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指导;针对目前小城镇发展速度快,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供电需求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推广应用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规范小城镇电网建设;建设典型供电模式技术支持平台,建立贯穿典型供电模式生成及管理、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概预算等工程建设环节的一体化

22、应用系统,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管控。3合理采用单相配电方式。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负荷特点和技术经济性,在用户呈分散或者团簇式分布、地形狭窄或狭长区域、纯单相负荷的农村居住区,合理应用单相配电方式,发挥单相配电方式在降低线损、节约投资、改善供电质量等方面的优势。4攻克66KV配电化关键技术。为适应西部偏远地区办电需要,研究66KV配电化典型建设模式,提出66KV线路轻型化设计、经济型小型化智能化66KV配电化变电站、66/0.4kV直配等设计方案,研发关键设备,建设试点工程,为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难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第二节 农网装备技术一、发展目标14积极推广应用可靠性高、技术先进、节能环保、智能化、少

23、维护的农网变配电装备,提升农网装备的科技含量,夯实农网科技进步基础,支撑农网智能化建设目标的实现。66KV及以下变电站有载调压主变比率达到XX%;66KV 及以下变电站断路器无油化率达到XX%。二、重点工作1. 推广应用紧凑型变电设备。推广应用紧凑型箱式变电站、户外高压组合电器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的电力设备,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缩短变电站建设工期,减少设备维护工作量;广泛推广应用有载调压主变、无油化开关。2. 推广应用高可靠中低压电力设备。坚持“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原则,推广应用10kV环网柜、10kV永磁操动机构智能开关、平行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线路复合绝缘子、新型熔断器等先进可靠技术产品

24、,提高装备的科技含量。3. 广泛推广应用节能型配电变压器。结合各地负荷特性,推广应用S11及以上型号的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在平均负载率较低的区域,推广应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降低农村配电网综合线损。4. 研制农网智能化配电装备。在不断提高断路器操作稳定性的基础上,研制经济实用的智能选相控制断路器;研究农网配电设备状态测量传感及自诊断技术,研制低功耗、高可靠智能配电终端;研究经济实用的智能快速故障检测装置。15第三节 农网自动化及通信技术一、发展目标根据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推广应用调度自动化、智能化变电站等技术,结合农网智能化建设需要,构建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完善农网配电自动化、农网智能

25、配电台区建设模式。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率达到XX%,66KV及以下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比率达到XX%,县城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比率XX%,66KV及以下智能变电站比率达到XX%,智能配电台区比率达到XX%,县供电企业建设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的比率达到XX%,变电站自动化数据远方传输主通道采用光纤通信方式的比率达到XX%,具备通信功能的配电台区比率达到XX%。二、重点工作1推广应用农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根据电网发展规模及特点,采用不同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模式,完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强化安全操作、设备和现场监测等功能,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及在控;推广应用变电站

26、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遥视系统等,有效解决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现场可视化及环境监测问题,促进变电站无人值班。2深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与应用。积极应用66KV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采用先进、可靠、环保的智能设备,体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特征,实现自动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及电 16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提出集成化程度高、经济可靠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建设推广应用。3推广应用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推广应用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推广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建设,将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

27、系统、智能台区监控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实时系统的资源整合和数据集中处理,实现监控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4完善配电自动化及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根据农网具体特点,优化配网网架结构,制定性能稳定、维护简便、功能实用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负荷特点,推广应用配调一体化模式、主站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独立模式、无主站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故障指示器模式,提高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负荷特点,推广应用标准型、简洁型和扩展型等三类智能配电台区典型建设模式,规范智能配电台区建设。5构建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变电站、供电所、主干线路敷设专用光纤通道,建设宽带光通信骨干网络;

28、在农村偏远地区,分支线路及末端采用GPRS等通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特征,实现自动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及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组织研究符合农网特点的 66KV 17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提出集成化程度高、经济可靠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建设并推广应用。6研究高级配电自动化术。研究遵循IEC61968/61970/61850标准、支持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接入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实现农网运行优化、风险预防、电网事故应对及安全保护等自愈控制功能,提高农网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第四节 农电信息化技术一、发展目标按

29、照公司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要求,加强农网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农电管理与公司管理接轨。二、重点工作1深化农电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按照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农电综合管理系统应用的实用化进程,建设总部与网省之间的信息化通道,促进同业对标、事故障碍、农电年报等信息化业务的应用;推广应用SG-ERP信息平台,实现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的集约化管理;研究农电综合信息化管理业务的过程控制和监管技术。2推广应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信息化技术。促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县供电企业深化应用,形成具有农电管理特色的、适应不同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实用的、稳定的业务

30、支持系统;推广应用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费计算、业扩报装、 18电能计量、营销稽查、用电检查等各类营销业务的一体化管理。3深化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应用基于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将固定资产价值信息、设备实物信息等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实现固定资产与电力设备的联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第五节 生产运行管理技术一、发展目标按照“大运行”、“大检修”发展要求,优化生产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农网电能质量及防灾抗灾能力。开展10kV带电作业,开展状态检修业务;应用全网无功优化技术。二、重点工作1推广应用10kV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技术。认真落实公司深化配电管理的工作部署,推广适合公司特

31、点的10kV带电作业技术,加强带电作业技术装备配置及实训,拓展带电作业项目;逐步开展农网状态检修试点,推广状态检修技术,加强装备配置,提升检修水平。2推广应用66KV及以下无功优化补偿模式。针对不同负荷特点,推广应用农网66KV及以下无功优化补偿模式及电压无功三级联调技术。推广应用全网动态无功优化及管理系统,实现66KV/10kV等各电压等级无功投切和电压调整的自动化、智能化;推广应用变电站和中低压线路无功补偿模式;推广应用电压无功自动补偿、MCR型动态无功补偿、低压动态广义无功补偿等技术, 19提高农网电压质量,降低综合线损率。3推广应用农网安全生产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遥

32、控安全约束、配电线路故障检测、智能型漏电保护等技术,提高农网故障处理能力及安全运行水平。4研究并推广“低电压”综合治理实用化技术。研究农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案,深化“低电压”治理管理与技术措施理论研究,突破电压质量远程监测与分析、柔性配电等关键技术,建设试点工程,制订配套标准,为全面解决农网“低电压”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5研究农网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研究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灾害分析评估及供电恢复技术,实现防灾能力评估、灾害灾情监测与预警、灾害危害范围预测、灾情统计估算、灾后快速应急恢复供电最佳路径分析和优化组织调度等功能,增强农网灾前预防、灾中应对及灾后恢复供电能力。

33、第六节 营销服务与智能用电技术一、发展目标按照“大营销”体系建设要求,拓展面向智能化、互动化的服务能力,科学配置计量、收费和服务资源,建立方便、快捷、安全的营销管理渠道和用电服务体系。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电力客户比率达到50%。二、重点工作1推广应用农网智能用电技术。结合农网智能化建设目标, 20推广应用智能电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技术,满足分布式电源计量、双向互动服务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用相复合导线和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推动电力光纤到户建设。2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广应用具备与银行、农村信用社、邮电、电信等联网后的电费代收及网上业扩报装等功能的

34、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提供灵活多样的缴费渠道。3研究农网用电互动化关键技术。研究农网高级量测、农网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模式及支撑技术,研究农网需求响应及能效评估分析方法,研发双向互动营销技术支持平台,促进农网营销管理向互动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4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及智能用电小区(社区)。在县城和农村地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示范工程;建设县城、小城镇、农村地区三类智能用电小区(社区)试点,实现用电设备监控与能效管理、缴费(预付费)、智能家电控制、水/电/气三表抄收、互联网服务等功能。第七节 农村新能源接入及微电网技术一、发展目标借鉴坚强智能电网研究成果,攻克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接入农网的理论和关键

35、技术,加强运行管理标准规范研究,支撑农网智能化建设。二、重点工作211研究农村新能源接入农网的理论及规划技术。研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农村应用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研究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接入对农网的影响,掌握分布式供电系统/微电网与农网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并网模式;研究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农村电网规划技术,适应农网智能化的发展需求。2攻克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接入农网的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农网运行控制技术及相关分析软件,实现监测、控制、仿真分析、运行优化、风险预防、电网事故应对及安全保护等功能。3研究农村微电网规划、运行保护和管理技

36、术。研究适用于农网的微电网控制保护及接入技术、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MEM)、分布式电源与农网的互动反馈调节技术。4建立农村新能源供电标准体系。研究农村新能源供电运行规程及管理规范,规范分布式供电系统并网申请、检测、审批等管理流程,规范配套工程建设、在线(定期)监测管理模式等。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加大农网科技投入力度为更好完成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有效发挥电网企业的投资作用,加大农网科技投入力度,加强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升科技投入运营效率和效益,促进农网科技工作多出重大成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网科技投入机制。 22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结合“三集五大”工作要求,深入落实国网公司组织研

37、发、网省公司组织推广、市县公司实际应用的三级科技工作运作机制,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构建机构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运作协调的科技创新和组织保障体系。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常态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和引领作用,加强先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服务作用。三、开展科技专项工作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农网科技专项工作,按照公司“试点充分、技术成熟、设备研制取得突破、技术标准相对完备”的推广建设要求,认真筹划和落实农网智能化推广建设工程和新增试点工程。继续开展“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建设活动,推进农电系统深入实施科技兴电战略、不断提升农网科技水平、支撑

38、农网智能化建设。综合运用技术和管理措施,开展农村“低电压”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保证农村客户正常用电,更好地服务“家电下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完善农网标准体系深化“三通一标”工作,统一农网建设标准,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特点,实施差异化原则,统一制定电网建设导则,重点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化变电站、智能配电台区、智能配用电设备、农网智能化运行和管理等农网智能化标准工作,开 23展新技术推广应用。五、加强农网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提高科技人员的合作意识,联合开展重大课题攻关,拓宽科技人员的知识面,促进农电企业开展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交流,努力实现知识与信息共享,推动农电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开展农网专项技术培训活动,优化农网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促进农电企业实现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