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滥用(110610)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756131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9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滥用(110610)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滥用(110610)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滥用(110610)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滥用(1106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滥用(110610)(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滥用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产生的低浓度时能抑制或杀灭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物质。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自1940 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至今, 抗生素的种类已达上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但归结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七大类:-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抗生素已成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既有效地控制感染, 不引起主体内菌群生态失调, 又防止药物毒副反应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是抗生素治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虽可防病治病, 但也可引

2、起各种不良反应, 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抗生素用得合理即为“药”, 用得不当反成“毒”, 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抗生素不仅对人体可导致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 同等重要的是, 也会使体内某些有致病可能的细菌因而产生耐药现象。虽然新的、强力广谱抗生素不断开发上市, 但人类与细菌性感染的斗争却没有因此而轻松, 反而变得更加激烈, 究其原因乃不合理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所有医务人员及全人类所面临的生死攸关的重要问题。第一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包括青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内酰胺酶抑制剂。

3、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由于突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耐酶特性,对某些耐药、重症感染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一、青霉素类抗生素(一) 作用机制􀀁 青霉素与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均相似,都是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 使细菌细胞壁缺损, 菌体失去渗透保护屏障, 导致细菌肿胀、变形, 在自溶酶激活下, 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其作用的靶分子是一系列存在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青霉素对处于繁殖期正大量合成细胞壁的细菌作用强, 而对已合成细胞壁, 处于静止期者作用弱, 故称繁殖期杀菌剂。哺乳动物和真菌无细胞壁结构, 故对人类毒性

4、小, 对真菌感染无效。(二)优点 杀菌活性强、抗菌范围广、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三)分类 窄谱-青霉素G、青霉素V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抗G-杆菌青霉素:美洛西林、替莫西林、福米西林(四)青霉素类临床应用现状青霉素G是最早出现的抗生素,虽然耐药菌日益增多,但对某些细菌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梅毒螺旋体等,对上述菌感染目前仍列为首选药。口服青霉素类具有耐酸的特性,可以经消化道吸收,常用的有青霉素V 和阿莫西林,前者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后者为广谱

5、青霉素类,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效。阿莫西林对社区呼吸道感染的肺炎双球菌仍有一定的疗效,也是目前轻度上呼吸道、皮肤等感染的常用药物,但耐药菌有增多的趋势。由于耐药菌的增多,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等广谱青霉素已经很少应用,而代之以广谱青霉素与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羟氨苄青霉素与棒酸(安灭菌) ,氨苄青霉素与舒巴坦(优立新) ,其杀菌效果和抗菌谱接近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强于后者,因此在临床重症感染如细菌性肺炎、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常被选用。(五)代表药物窄谱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或苄基青霉素)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溶于水后极不稳定主要优点:作用强、快、疗效高、毒性低,是一个强大的杀菌

6、剂缺点:不耐酸、不耐酶,耐药现象极为普遍,抗菌谱窄;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体内过程1、口服无效,被胃酸分解破坏,常肌内注射。2、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脑脊液中浓度低,但炎症时可进入。3、以原型从肾脏排泄,与丙磺舒合用,可与青霉素G竞争肾小管分泌。 抗菌作用细菌繁殖期,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抗菌谱较窄,G+、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G+球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不耐药的金葡菌G+杆菌:如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G-球菌:如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梅毒对大多数G-杆菌作用弱,对肠球菌不敏感,对真菌、病毒、原虫等无效,金葡菌、淋球菌、肺炎球菌等极易耐药。作用特点1.对

7、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2.对G+菌作用强,对G-杆菌作用弱;3.对人和动物毒性小,对真菌无效;4.不宜与四环素、氯霉素及大环内酯类等速效抑菌剂合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等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均可作为首选 1、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丹毒、猩红热、蜂窝组织炎等;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2、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支气管肺炎3、敏感金葡菌引起的疖、痈、败血症等4、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产酶淋球菌引起的淋病5、G+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6、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最为常见)一般过

8、敏反应:药热、药疹、血清病型反应等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过敏性休克发生率约为万分之零点四到万分之四,死亡率约为万分之零点一。其表现为立即出现低血压,支气管痉挛性哮喘、腹痛、恶心、呕吐及紫癜样皮疹等,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过敏性休克发生与剂量、给药途径无关。 过敏原: 青霉噻唑酸、青霉烯酸,其降解产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体内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成为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引起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防治:(1)询问过敏史; (2)皮试;凡初次注射或停用3天后再用者,或用药过程中批号更换时作皮试,反应阳性者禁用。 (3)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药物新鲜配制。 (4)避免饥饿时注射;注射后观

9、察30分钟。 (5)作好抢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并皮下或i.m. 0.1%肾上腺素0.51.0mg,严重者静注或心内注射,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吸氧、人工呼吸、同时输液,给予升压药等。(2) 赫氏反应(治疗矛盾) 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或炭疽等感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 表现: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动过速等 机理:短时间内被杀灭的大量螺旋体裂解释放内毒素 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3) 局部刺激:i.m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硬结。(4) 水电解质紊乱: 钾、钠盐大量静脉注射易引起高血钾、高血钠症。 耐药机制1、水解机制:细菌产生内酰胺酶使抗生素水解灭活

10、2、牵制机制:与内酰胺酶相结合,使药物停留在胞浆膜外隙中,不能进入靶位发生抗菌作用 3、PBPs改变:PBPs增多或结构改变或产生新的PBPs,使之与抗生素的结合减少而失去抗菌作用 4、改变菌膜通透性 5、增强药物外排 6、缺乏自溶酶 图一 G+与G-细菌细胞壁结构图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异恶唑类)特点1、耐酸耐酶,口服吸收好,食物影响其吸收,宜空腹服。2、双氯西林、氟氯西林作用最强3、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 4、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Ampicillin) 、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等特点1、耐酸可口服,2、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3、疗效

11、与青霉素G相当 4、广谱: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伤寒等。氨苄西林:对G+不及青霉素G,但对G-如伤寒、大肠、变形杆菌感染有效。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尿路和呼吸道感染。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耐酸力强,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血药浓度高,易进入支气管分泌液,故对慢支较氨苄西林优。 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派拉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阿洛西林等。 特点1、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2、对大多数G-杆菌有效可用于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3、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可用于绿脓杆菌所致的感染如

12、烧伤、创面感染。抗G-菌的青霉素类美西林、替莫西林。主要用于G-性菌感染的治疗(如尿路感染),对某些肠球菌有较好作用。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特点 广谱、杀菌力强、耐酶、过敏少。机制 与青霉素G相似,含-内酰胺环活性基因,与PBPs结合,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体内过程 1、大多数注射给药,少数可口服 2、分布:良好,能透入各种组织 3、排泄:肾排泄,多数药t1/2短(0.5-2.0h),头孢曲松t1/2最长,为8h分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肾毒性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头孢噻吩(I)、头孢噻啶()。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第

13、三代: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抗菌作用对G+菌的作用: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肾毒性: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对G-菌的作用: 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 G-菌均有高效,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抗菌活性,对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稳定。注释:1、ESBLs 是“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的缩写(超广谱B-内酰胺酶)v 革兰阴性需氧菌产生v 多为质粒介导v 灭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v 一般可被克拉维

14、酸,舒巴坦和三唑巴坦抑制v 通常不灭活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v 在同一菌株中可产不同型质粒酶和AmpC酶v ESBL基因型已经发现了150多种,主要包括TEM、SHV、OXA及CTX-Mv 中国ESBL的主要基因型北京:CTX-M-3,11上海:CTX-M-3广州:CTX-M-3,11杭州:CTX-M-3, 9,13,14,15,22v 易感ESBL的危险因素* ICU* 儿科* 血液科* 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 侵入性操作* 长期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史* 长期住院v 治疗建议加酶抑制剂的复合药: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头霉素类:头孢美唑,头孢米诺严重感染碳青霉烯类:

15、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最强),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联合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 2、AmpC酶大量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与AmpC酶的产生有密切关系v AmpC酶水解以下抗生素 青霉素类 头霉素类 1,2,3代头孢菌素类 单环类 加酶抑制剂复合药(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v AmpC与ESBL区别AmpC酶与ESBL都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但ESBLS对头霉素和-内酰胺/-内胺酶抑制剂也敏感,对4代头孢大多数不敏感,而AmpC酶对头霉素和-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剂不敏感,对4代头孢敏感。v AmpC酶可分为诱导型、结构型和质粒型。v 治疗建议诱导型AmpC酶: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

16、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 碳青酶烯类,氟喹诺酮类结构型AmpC酶:头孢吡肟,碳青酶烯类,氟喹诺酮类临床应用第一代:主要用于G+菌、耐青霉素G金葡菌感染(呼吸道、尿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常用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啉(i.m)。第二代:可作为G-菌感染的首选药,常用头孢呋辛及头孢孟多。口服用头孢克洛。第三代:口服用于G-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注射用于耐药的G-菌所致严重感染;混合感染且病情危重者如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肺炎等。常用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其中头孢他定为抗绿脓杆菌最强的抗生素。由于出现超广谱- 内酰胺酶(ESBLs) ,使得第三代头孢菌素面临耐药问题。第四代:用于对其他

17、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各系统严重感染或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常用头孢吡肟、头孢匹罗。不良反应 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常见过敏、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发热多见,少数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交叉过敏发生率约20%。i.v致静脉炎,口服胃肠道反应。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有肾毒性可致肾小管坏死,不宜与高效利尿剂、氨基糖苷类等可能致肾损害的抗生素联合使用。大剂量i.v发生高钠反应。第二代头孢孟多、第三代头孢哌酮大剂量出现低凝血酶原症和双硫仑反应,头孢哌酮引起腹泻。 第三代偶见二重感染或肠球菌、绿脓杆菌、念珠菌增殖现象,头孢他啶有一定

18、的肾损伤。 第四代对肾脏损害目前未见有报道。 注释:双硫仑样反应: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病人使用后如饮酒或与含乙醇的药物配伍使用可引起双硫仑(disulfiram) 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 症状为饮酒后1530 分钟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溶液时,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恶心、呕吐、气急、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嗜睡、幻觉,甚至休克等症状。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的多少成正比,并有持续性。 已证实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头孢哌酮、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甲肟、头孢曲松等。 头孢哌酮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有的伴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显示ST 段下移,T 波低平。其原因是头孢哌酮分子结构中的甲硫四氮唑基可

19、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造成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减低,导致灌流量减少所致。 对于一般的双硫仑样反应不需治疗,可自行消失;严重反应者可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对症治疗。 建议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甚至停药后1 周,病人不能饮酒(包括含酒精饮料) 、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三 、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特点是对-内酰胺酶稳定,并且抗菌谱广,对G+ 菌和G-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较强活性。(1)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 对-内酰胺酶有抑制作用, 但是化学稳定性不如碳青霉烯, 且在体内

20、易代谢产生低分子硫化物, 有恶臭,但它是唯一对静止状态细菌也有杀灭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烯对革兰阳性厌氧菌和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均等, 相当于或优于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抗生素。法罗培南是成功上市的一种代表药物, 该药品是日本Suntory公司于1997年开发上市的新型广谱抗菌素。该药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特别是对金葡菌、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现有的头孢菌素, 抗革兰阴性菌活性与口服头孢菌素相似; 对各种-内酰胺酶稳定, 耐药菌株少;既可口服, 又可肌肉注射; 临床效果好, 安全性高, 肾毒性及神经毒性小。(2)碳青霉烯类抗生

21、素 典型的药物如硫霉素、亚胺培南(泰能)、美洛培南(美平)、帕尼培南等。两种常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比泰能Imipenem美平Meropenem抗菌性强但对绿脓、MRSE差有CNS副作用可以通过D2通道绿脓、MRSA感染时可用少有CNS副作用注释: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是指对所有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奈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和双氯西林)耐药而且对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包括所有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另外,甲氧西林耐药的出现通常伴随着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所以现在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把

22、MRSA/MRSE列为“多重耐药葡萄球菌”。 目前对MRSA、MRSE和肠球菌属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稳可信)是治疗的首要选择。稳可信是FDA唯一批准应用于治疗MRSA、MRSE感染的抗生素。(3)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化学性质比其他非经典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等)稳定, 以广谱、强效、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氨曲南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于1997年上市。对-内酰氨酶稳定, 有比较好的选择性, 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主要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其中对变形杆菌和沙雷菌有比较好的疗效,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作用也不错,

23、 部分原因是因为分子小, 更容易穿越细胞壁。卡芦莫南也是该类的常用药物,抗菌谱同氨曲南。(4)-内酰胺酶抑制剂􀀁 主要代表药物包括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本类药物在结构上与-内酰胺类抗生素很相似,本身仅有很弱的抗菌作用,但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增强抗菌作用。它们是许多细菌的-内酰胺酶抑制药, 可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内酰胺酶的水解。这三种酶抑制药对不同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有选择性。克拉维酸对金黄色葡菌球菌产生的-内酰胺酶及肠杆菌科细菌、嗜血杆菌属、淋球菌等质粒介导的-内酰胺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对摩根杆菌、沙雷菌属和绿脓杆菌的染色体导入的-内酰胺酶抑制作用较差。

24、舒巴坦的抑酶活性比克拉维酸广, 抑菌作用较弱。但必须注意, 使用此类复方制剂仍要作皮试。四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广谱青霉素与-内酰胺酶抑制药:如氨苄西林和舒巴坦,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抗绿脓杆菌青霉素与-内酰胺酶抑制药:如哌拉西林和他巴唑坦、替卡西林和克拉维酸;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内酰胺酶抑制药:如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头孢噻肟与舒巴坦;碳青霉烯类与肾脱氢肽酶抑制药:如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碳青霉烯类与氨基酸衍生物:如帕尼培南与倍他米隆;广谱青霉素与耐酶青霉素:如氨苄西林与氯唑西林。 表一 常用的复方制剂 复方制剂 抗菌药 抗菌药 给药途径 优立新奥格门汀,安灭菌他唑星替门汀,特美汀舒普深新治菌泰

25、能克倍宁氨唑西林,白萝仙新灭菌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替卡西林 头孢哌酮 头孢噻肟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克拉维酸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舒巴坦 舒巴坦西司他丁 倍他米隆氯唑西林 氟氯西林im,ivpoivim,ivim,ivim,iviv imim,ivpopo, im,iv第二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一、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4、15、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分类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第二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 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罗他霉素抗菌谱抗菌谱较窄,对大多数G+菌、G-球菌及少数G-杆菌有强大

26、抗菌活性,对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等有作用,对耐药金葡菌有效。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可杀菌药。抗菌机制1.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2.能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23S核糖体的特殊靶位的蛋白质结合,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3.由于细菌与哺乳动物体内的核糖体不同,因而不会对哺乳动物细胞造成损害。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靶位结构改变。3.摄入少外排多。本类部分药物间存在交叉耐药。药代动力学1.吸收:红霉素不耐酸,口服用肠衣片或酯化物,第二代不易被胃酸破坏,生物利用度提高。2.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胆汁中浓度最高。3.代谢:主要经肝脏代谢, 阿奇霉素经胆汁。4

27、.排泄:胆汁、肾。新用途1.肺部和呼吸道炎症。直接抗菌;对哮喘,泛细支气管炎治疗作用。2.抗肿瘤作用。凋亡与免疫,肿瘤与免疫间相互作用。3.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红霉素逆转急非淋白血病对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等体内耐药;预防化疗。代表药物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G+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相似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螺旋体 放线菌某些G-杆菌: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等略广 军团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厌氧菌 临床应用 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者。 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呼吸系

28、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喉带菌者首选。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不良反应1.直接刺激反应:口服胃肠道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停药数日后即可恢复,应避免空腹用药, 若反应严重但又必须使用此类药物, 可在用药前半小时口服思密达或用药时加用维生素B6, 以减轻症状而不影响疗效。静滴血栓性静脉炎,滴注液应稀释至0.1%以下, 且缓慢静滴,此类药物不宜用于肌内注射。 2.肝损害: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黄疸等。 处理: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 3. 过敏反应:药疹、耳鸣、暂时性耳聋。常用制剂 1. 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勿用盐溶液稀

29、释。2. 依托红霉素:也称无味红霉素,耐酸,口服吸收好,对肝脏损害强于红霉素。3. 琥乙红霉素:无味,耐酸,能通过胎盘屏障和进入乳汁。对肝脏的损害轻。4. 硬酯酸红霉素:耐酸,口服后释放出红霉素发挥作用。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点 与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1.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 2.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高; 3.半衰期延长; 4.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增强; 5.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 6.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 7.不良反应较少,但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包括幻觉、烦躁、焦虑、头晕、失眠、噩梦或意识模糊。停药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注释

30、:抗生素后效应指体内药浓度虽已MIC,仍在一定时间内发挥持续抑菌作用 氨基甙类:体内4-8h对金葡,肺炎克雷伯、绿脓杆菌仍有作用 大环内酯类:体内3-3.5h,对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仍有作用二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包括: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常用)。1.抗菌谱:较窄 作用强:G+球菌、厌氧菌 敏感:G+杆菌 无效:G-杆菌、肠球菌、肺炎支原体 2.抗菌机理: (与红霉素相同) 不可逆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的合成注意:林可霉素 + 红霉素 拮抗作用 3.主要用于厌氧菌、G+球菌引起的口腔、腹腔感染、呼吸道、胆道、骨及软组织感染,且对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

31、4.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三 多肽类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特点:1.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肌注刺激性强,宜静脉给药 2. 抗菌谱: 对G+菌作用强大,G-菌无效 3. 抗菌机理: 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繁殖期杀菌剂 4. 临床应用:严重G+菌所致感染,特别是耐药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所致感染。 5. 不良反应:毒性大,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及血栓性静脉炎注意: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合用 (二)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 1. 仅对G-杆菌作用强大,尤其绿脓杆菌,为窄谱杀菌剂 2. 抗菌机理: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 3. 少用,

32、主要用于耐药的绿脓杆菌感染 4. 毒性大 肾毒性: 常见,如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神经毒性:如头晕、面部麻木、周围神经炎 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药热 其他: 如肝毒性第三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分类根据来源分类链霉素、卡那霉素 来自链霉菌属 新霉素、妥布霉素 天然氨基糖苷类 大观霉素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来自小单胞菌属 小诺霉素、阿司米星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阿贝卡星抗菌谱 1、G-菌 对 G-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对 G-球菌效差 耐药金葡菌、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有效 链球菌:弱 3、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 4、肠球菌、厌氧菌:无效 抗菌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33、、破坏胞浆膜的通透性静止期杀菌药耐药机制1、产生修饰氨基糖苷类的钝化酶:主要三种:乙酰化酶、磷酸化酶、腺苷化酶,使进入的抗生素钝化,不能与菌体内的核蛋白体结合,而失去抗菌活性2、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绿脓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3、靶位的修饰:如肠球菌,结核杆菌对链霉素出现耐药体内过程1.吸收:为有机强碱,口服难吸收,多肌内注射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在耳淋巴液和肾皮质中浓度高;可透过胎盘屏障,不易透过血脑屏障;3.代谢排泄:不被代谢,原形由肾小球滤过排泄。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等感染)。严重感染需

34、联合应用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 利用该类药物口服不吸收的特点,可以治疗消化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肝昏迷用药,如新霉素。不良反应1、耳毒性:可导致耳聋,尤其是婴幼儿耳聋,可分为两类:(1)前庭神经功能损害:头晕、势力减退、恶心、呕吐 发生率:新霉素卡那链西索庆大妥布奈替米星。(2)耳蜗听神经损伤: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 发生率:新霉素卡那阿米卡星西索庆大妥布链2、肾毒性发生率:新霉素卡那庆大妥布奈替米星链不能同时联用两种氨基糖苷类, 也不能与头孢菌素类、右旋糖酐、高效利尿药(如呋塞米等) 联用, 否则肾毒性显著增强。3、神经肌肉麻痹:能引起心肌抑制, 呼吸

35、衰竭, 突然死亡的危险。所以本类药物不能静推, 也不能与具有肌肉松弛的药物如醚、肌松剂、硫酸镁、安定等联用。手术时及手术后用氨基糖苷类要极小心。如果发生神经肌肉阻滞,应用新斯的明(肌注) 和钙剂(静注) 抢救新霉素链卡那奈替米星阿米庆大妥布4、过敏反应代表药物链霉素(Streptomycin)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亦是第一个抗结核药1.抗菌谱:对结核杆菌、土拉菌病、鼠疫作用强,对G-杆菌、绿脓杆菌弱。 2.耐药性: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3.临床应用:(1)鼠疫首选+ 四环素 (2)结核病:+ 其他抗结核药 (3)细菌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4.不良反应: 易引起过敏反应,耳毒性

36、最常见(前庭损害为主),其次为肌毒性,亦有肾毒性,但少见。 庆大霉素(Gentamycin) 临床较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作用强,金葡菌有效,结核杆菌疗效差或无效;2、临床用于:(1)一般G-杆菌感染首选 (2)绿脓杆菌感染:+ 羧苄 (3)泌尿系手术前后预防感染,口服用于肠道感染及术前准备, (4)局部用于皮肤、粘膜及五官的感染3、耳毒性以前庭损害为主,可逆性肾损害也多见,也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偶有过敏反应。卡那霉素(Kanamycin)1、抗菌谱与链霉素相似,对结核杆菌有效,对绿脓杆菌无效;2、耳毒性、肾毒性大,仅次于新霉素,细菌易耐药;3、临床少用,可作为二线

37、抗结核药 妥布霉素1、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耐药株仍有效2、主要用于治疗绿脓杆菌感染阿米卡星1、对G-杆菌产生的钝化酶稳定。2、主要用于治疗对其它氨基苷类耐药株所致的感染。第四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一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都有菲烷的基本母核。 天然: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地美环素。 半合成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按抗菌活性的高低有: 土霉素四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多西环素80%的药阿莫西林,头孢拉丁,氯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V,氟喹诺酮等。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青霉素,头孢呋辛,氨曲南,林可霉素,磷霉素,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易穿透细胞膜的药:氟喹诺酮。胃肠浓度高的药萘啶青霉

38、素,氨基糖甙类。骨组织浓度高的药氯霉素,林可霉素,头孢孟多。肝胆汁中浓度高的药菌必治,哌拉西林,头孢派酮,盖保世灵。尿液浓度高的药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美唑,菌必治(三代头孢),头孢噻肟,氟喹诺酮类,氨基甙类,万古霉素等。三、药物耐药机制抗生素作用模式耐药机制内酰胺类细胞壁合成,细胞分裂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变化糖肽类(唑类,环丝氨酸)细胞壁分裂阻断药物接近五肽氨基糖苷类(大观霉素)抑制蛋白合成灭活酶的产生,靶点改变,渗透性障碍大环内酯类抑制蛋白合成靶点改变,灭活酶的产生四环素类抑制蛋白合成药物流出,靶点改变,渗透性障碍,灭活酶的产生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链霉杀阳菌素)抑制蛋白合

39、成灭活酶的产生,渗透性障碍喹诺酮类复制:抑制DNA旋转酶靶酶改变,渗透性障碍四、常见耐药菌群的用药建议根据汪复研究报道,对常见耐药菌的感染可选用以下抗生素。1、MRSA、MRSE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或替考拉宁。磷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利福平等可根据情况与糖肽类抗生素联合应用。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感染可选用新开发品种如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等,但后者对粪肠球菌无作用。另根据药敏结果联合用药如磷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类、米诺环素等。磷霉素联合呋喃妥因可能对尿路感染有效。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青霉素敏感株引起的感染任何-内酰胺类均有效。青霉素中介株引起的感染对部分头孢

40、菌素类如头孢呋辛、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大剂量) 敏感。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可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氟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4、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对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可能有效。5、耐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甙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鲍曼不动杆菌可应用舒巴坦复方制剂,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粘菌素) 、联合用药(如氨基甙类与上述药物联合) 。6、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某些-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和其他敏感抗菌药。7、耐碳青

41、霉烯类绿脓杆菌有环丙沙星、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粘菌素) 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通常需联合用药。五、主要药物不良反应1.肝脏损害 抗生素类药物所致的肝脏损害约占ADR的24%26%。主要临床表现有: ( 1) 肝细胞损害: 如变性坏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皆可引起,尤其无味红霉素常可引起亚急性肝细胞坏死。 ( 2) 胆汁瘀滞: 主要有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如新生儿用氯霉素可引起黄疸加重或“灰色综合征”,并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2.肾脏损害 几乎所有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肾脏损害最常见于氨基糖苷类,大多与剂量和病程有关。虽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一般对肾脏毒性较小,但第一代头

42、孢菌素中头孢噻啶等因有较严重的肾毒性已被停用。3.神经系统损害 许多抗生素能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听力、视力障碍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严重副作用。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 万名左右,据统计50%与药物有关,怀疑是氨基糖苷类药物者高达83%。大剂量氨基糖苷类应用还可引起肢体瘫痪,近来有报告应用林可霉素也可致神经肌肉传导阻滞而致瘫痪。4.血液系统损害 各类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都可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血细胞减少, 包括有粒细胞、血小板及全血系统减少, 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可以发生在应用-内酰类抗生素、氯霉素及两性霉素等药; 许多广谱抗生素由于抑制肠道正常菌而致微生态紊乱, 细菌合成Vit. k

43、障碍, 引起凝血酶低下而发生出血。5.消化道反应 所有抗生素不论口服或注射, 都可引起消化道异常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特别是大环内酯类、-内酰胺类及抗霉菌类。6.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几乎所有类型的变态反应在应用抗生素时皆能遇到, 包括: ( 1) 过敏性休克( 属型变态反应) , 多见于青霉素类和链霉素, 虽少见但病情严重且危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内酰胺酶稳定, 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其发展和应用前景优于其它类抗生素, 在临床抗菌治疗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但随其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 该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屡有报道, 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

44、应引起重视。( 2) 溶血性贫血( 属型变态反应) ; ( 3) 血清病的应( 属型变态反应) , 包括各类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 4) 接触性皮炎( 属型变态反应) , 最常见的是皮疹, 可有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 严重者可致多形性渗出性红斑, 尤以青霉素和磺胺药多见。一般口服剂皮疹发生率3%8%, 注射剂发生率高达20% 30%。经停药、改药和及时处理, 大多能自行消退。7.软骨组织 氟喹诺酮类引起的不良反应, 主要是对小儿软骨发育有不良影响。虽然国内外仍有争论, 但至今美国FDA 和我国SFDA 仍未批准在12 岁以下小儿应用。第六章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及危害抗生素是一把双

45、刃剑,一旦被滥用,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细菌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速耐药,甚至任何一种耐药菌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近年来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疗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一、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状n WHO推荐:抗生素医院使用率为30n 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2225n 中国卫生部要求抗生素使用在50以内n 近五年我国医院中抗生素使用率均保持在6782之间,抗生素类药物的费用占全部药费的40左右(国外一般在1530)n 在使用抗生素人群中,

46、1/3以上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约50以上并未起到作用n 医生处方中抗生素所占比例: 城区感冒患者占70% 农村感冒患者占85-92%n 抗生素抑菌与杀菌联合使用 城区感冒患者使用2种抗生素占51% 联合使用中不正确占22% 农村感冒患者使用 2种抗生素占42% 联合使用中不正确的占72-84%n 用量销量前15位:10种是抗菌药物n 在我国,儿科医院静脉应用抗生素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1996年注射用抗生素消耗金额占全部抗生素消耗金额的46.7,而2001 年上升到53.6。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二、抗生素使用十大误区:误区一 :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