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7543328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对语言思维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是比较困难的。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求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以读为本,据诗作画,画中悟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关键词: 低年级 古诗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读为本 诗情画意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千百年来,以其

2、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历代优秀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古诗是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含义深刻,短小的篇幅却包含很多的内容。对语言思维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能以一般性的能背诵、会解释、能默写为最终目标,如果只是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

3、而乏味的过程,时间一长,学生就忘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学习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求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中应注重整体感悟,体验情感,如果过早强调抽象的“透彻领会”,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扼杀其学习兴趣。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创设情境,把那

4、些久远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通过声像、视频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了诗意,也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二、 以读为本,感悟诗意古诗,顾名思义是古代人写的,与今天有很大程度的上的“代沟”,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古诗课的低年级小朋友,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很薄弱,理解水平不高,所以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还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读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

5、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诵读。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

6、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诵读是小学生诗歌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作用不仅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还能陶冶情操。古诗的朗诵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因此,要让学生较好地学习古诗,应从如何引导学生朗诵好古诗开始。我运用示范读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并说说老师是怎样读的,哪里停顿,哪里连贯读,然后画出小节线教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诵读,让学生相互评议,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接着,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齐声朗读、独自朗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

7、境。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或高声吟诵,或浅唱低吟,不仅能读出古诗的韵律,而且能逐步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当中,由入境而达情,由达情而晓理。三、 据诗作画,画中悟诗。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在教学咏华山一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山峰的简笔画,在学生吟诵古诗多遍之后,问学生:“远远近

8、近的山应该怎么画?”学生非常踊跃,争先恐后地要到台前画画。我又问:“太阳应该画在哪?白云又画在哪呢?”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圆满地将这幅华山图完成。最后再出示整首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学生再诵读几遍,结合刚刚画的图,立刻心领神会,不需要老师再去多作解释。简单的一幅画,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画图过程,了解了诗歌的大意,但如果诗歌含义太深,学生根本无法在诵读几遍后就能画出来,那怎么办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

9、,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在上课伊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当联想,谈出自己的初步感受。例如学习村居一课,上课伊始先用投影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优美的画面紧紧地吸引住了,急切的阅读古诗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了。这样学生从画意入手初步感知了诗的内容,缩短了教材与自身生活经验的距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正所谓“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迁移运用“唱一唱、演一演”。读完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其它艺术形式将诗词再现,或是编成儿歌唱一唱,如画鸡、鹅、草、

10、忆江南、渔歌子等,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如寻隐者不遇,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描写的形象美,又易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四、 欣赏意境,感悟诗情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其精华,但要照顾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欣赏意境就不能搞得抽象。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其它艺术形式将诗词再

11、现,或是编成儿歌唱一唱,如春晓、鹅、游子吟、梅花等,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等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描写的形象美,又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这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五、不求甚解,朦胧亦美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为了追求形式美而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用。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多彩的画面贯穿

12、始终,学生们从观画到作画,再通过反复诵读明诗意悟诗情,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古诗的积累成诵。低年级小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还较贫乏,学习古诗对他们来说只是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信息,譬如民间习俗、现实生活、风景名胜等,因而诗歌的学习不能让学生去进行繁琐的词句理解,要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对古诗的兴趣去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给学生创设多样的学习方法,在趣味中领悟古诗的意境,把握古诗的意思,达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之”的程度便可以了。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

13、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参考文献:1、 孔蕙萍: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14年02期2、 李小臭:新课标与小学古诗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1年10期3、 张艺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D 华中师范大学 , 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