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室建筑建声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752267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播音室建筑建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播音室建筑建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播音室建筑建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播音室建筑建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室建筑建声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 播音室建筑设计根据GYJ26-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设计该部分。小面积播音间的建声设计特点 :声学条件的差别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大。比如,在具有相同混响时间、相同声源的一大一小两个房间里,再增加一块相同的吸声材料板(吸声率一定)。由于在小房间里吸声材料板与声源较近,达到吸声材料板的声音能量就较大,那么实际的吸声量也就较大。同时,由于小房间里传播距离短,所用的时间也很少。也就是说,增加吸声材料板后,小房间的混响时间将比大房间的混响时间小的多。 装修后,实际混响时间调节手段的制约因素大。在装修后,小房间里参数实际调整的余地都比较小,空间需求也比较高。 通风的设计要求高

2、。一是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二是要求对通风通道的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小房间的简正模式影响较为突出。简正模式(某一频率驻波的一个重叠叫做一个简正模式)说明了房间固有简正频率的分布情况。 小房间的长、宽、高比例要尽量避免互成或接近整数倍,以防房间内的声音在某一频率得到过分的加强或减弱。 小房间可颤动物件的低频声染色。在装修中装饰板、吸音板、木地板、灯罩和通风口护网都要固定稳固,否则它们随声波的振动在小房间内极易形成严重的低频声染色。 小房间的混响时间的计算可以不考虑空气中声波的衰减。混响时间的计算公式为(1)1、噪声控制设计标准在125-4000Hz(1/1倍频程)的频率范围内,室内噪声的平均声

3、压级的允许值与播音室的种类有关外,还与站内设备系统本身的噪声有关。播音录音室及其它技术用房的噪声评价房间名称对连续无规噪声对间歇、脉冲噪声录播室(语言用)NR15-20NR10-15录播室(音乐用)NR20-25NR15-20控制室、复制室NR25-30NR20-25广播机房NR30-352、播音室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进行隔声设计时,应按中心频率为125,250,500,1000,2000,4000dB(1/1倍频程)分别进行计算(必要时可按1/3倍频程)播音室的隔声墙(包括楼板、顶板)的施工质量与隔声性能关系密切。设计中,应对有关施工质量提出要求(如:对砖墙应满浆满缝,并至少单面抹灰,一切孔洞

4、应填充密实等)。隔声门、观察窗的设计和技术要求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隔声门:单扇隔声门隔声量的要求倍频程中心频率/Hz12525050010002000平均国标隔声门隔声量202530303227.4注:表内已考虑了门缝等漏声的影响。隔声门门扇应采用中间填充多孔性吸声材料(例如:岩棉、玻璃棉等)的多种复合构造;门缝与门框之间的接合部分应有密闭措施;门框与墙洞之间的缝隙应填充密实,以防漏。门体结构结实、不易变形、开启方便。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观察隔声窗:观察隔声窗的隔声量应符合表4规定的要求:标准隔声观察窗隔声量倍频程中心频率/Hz12525050010002000平均国标观察窗隔声量40

5、4550545548.5观察窗应采用多层(通常为2-3层)玻璃的构造形式;各层玻璃及其间距不应全部相等;在各层玻璃层间的窗框应做吸声处理;玻璃与窗框之间应用弹性材料减振并采取密封措施;窗框与窗洞之间的缝隙必须填充密实,以防漏声。观察窗临录播室一面的玻璃应向上倾斜60。由于播音间的房间的外部噪声环境较为复杂,所以播音间的隔音效果是设计之重点。分析噪声来源主要是人声和环境噪声、公用楼梯固体传声的振动噪声和天花板固体传声的振动噪声。根据GYJ26-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小型(语音)录音室的噪声评价曲线应满足NR20-25 NR20噪声评价曲线: 取T60 =0.4s

6、,根据公式(2)计算求得,播音间内的平均吸声系数应为0.184、空调与通风部分采用带换气功能的空调时,空调机应做好减振吸声处理,必要时应对机械设备加做隔声罩,使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采用空调+通风管时,应避免风速过高而引起的再生噪声。风速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风道及送回风口处风速m/s风道类型风口所在房间风速主风道10以下支风道7.5以下分支风道5以下送回口处录播室1.0-1.5以下控制室、复制室3.5以下广播机房、磁带库3.5以下在传声器附近空气的自由流速应不大于0.5m/s。5、房间总体设计整体方案如下:整体设计采用建造房中房的思路,在房间内,采用混凝土充气砖(180mm厚)建造内装

7、隔声墙体,室内用玻璃棉及亚麻布吸声,多孔板后填充玻璃棉吊顶天花板,栅格木地板(非实铺木地板),双层10mm厚玻璃隔音窗,人造革填充钢架门。下面是设计中所使用到的建声材料的隔声量与吸声系数数据: 以上隔音量是指单独材料的隔音特性,其平均隔音效果为46dB。在实际应用中,隔音材料还要与原有砖墙之间保留100mm的空气间隙,可以使隔音效果平均提高了7dB,提高了设计要求。 根据平均吸声系数的计算公式(5),计算出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184,满足设计要求。 以下是各部分构建的具体结构:1、 内装建声墙体 播音间的内装建声墙体构造设计如图。内装建声墙体的主体采用180mm厚混凝土充气砖搭建。内装墙体

8、与原有普通砖墙之间保留100mm的空气间隙,隔离固体传声的振动噪声。内表面装修采用木龙骨架填充100mcm玻璃棉,粗亚麻布外包,最后,整体喷涂防火阻燃液体涂料。 2、天花板 播音间的天花板构造设计如图。在内装建声墙体建起之后,先将一层整体木龙骨架搭建在内装建声墙体上,后填充50mm玻璃棉并固定好,再吊装第二层木龙骨架及50mm玻璃棉,最终表面用白色多孔吸音板吊装。 第一层整体木龙骨架主要起支撑与固定的作用,要采用较粗的木龙骨材料,纵横木龙骨的个数可相对较少。第二层木龙骨架材料较纤细,主要起固定玻璃棉的作用。双层玻璃棉主要是与100mm空气间隙共同起到隔音的作用,同时也辅助多孔板吸音。 3、通风

9、通道鉴于目前市售空调不具备换气功能或换气功能较差,所以要单独设计一个通风换气的通道。通风通道的结构图如图。通道不能设计成直通的形状,要使空气流在通道中形成几个弯折,有利于吸音、消音。通道主体构架是双层五和板,在固定一层50mm玻璃棉块的吸音层。换气扇的风向必须是向外抽风的。换气扇、双层五和板及播音室内的护栅必须固定牢固,杜绝在通风时产生任何的振动。 4、隔音窗 上图是隔音窗结构的简单剖面示意图。隔音窗的制作有专业的标准图可以参考,木制类隔音窗可自行制作,但安装工艺一定要符合要求。隔音窗方木框架与窗框墙体(混凝土充气砖)、外装饰固定方木和内装隔音体固定方木之间都要敷一层沥青、毛毡,在隔音窗方木框

10、架上固定双层10mm玻璃的地方,也要用沥青和毛毡隔离。各个部件之间一定要固定牢固,双层玻璃之间最小间距处应在50mm以上。最后,表面贴装装饰木纹纸。 5、隔音门(8cm): 隔音门构造设计为钢架+填充。 隔音门的制作工艺也是有标准图可参考的,但由于门体钢架加工工艺要求高,要求用整体钢板冲床冲制而成,以保证尺寸精确,达到隔音效果,所以钢架隔音门必须到专业的隔音门生产厂家定做。 隔音门厚约100mm,内填双层50mm玻璃棉, 两层中间用一块五和板加以固定,以防止玻璃棉 向门体底部沉落。门体的两面在用薄钢板封装固定后,用海绵人造革包装门面,最后用门面泡钉固定。钢架门框与钢架门体之间在尺寸设计上要留有

11、空隙,然后选择厚度合适的隔音密封胶条固定在门体钢架的上,要求门关上后,胶条与门 体、门框接触紧密不透气,咬合整齐,弹性合适, 开关不费力。门轴、门锁处也应注意密封。 6、预埋墙线的考虑: 在砌建内装墙体的时候,就应该将所有需要预埋的墙线和管道走好,包括墙电、电话线、闭路电视线和空调管道、设备线穿墙套塑通道、换气通道等。空调用电与照明、设备用电要分相走线,电力插座、电话线插座的位置要设计合理。空调伸向户外的管道要固定在原有普通砖墙上,且不能与内部建声墙体有接触,以控制空调的制冷噪声。换气通道的外通风口要提前打好,然后随着工程的进度逐步向内安装。7、其它: 控制室与播音室之间的设备线穿墙通道打好后,要穿套塑胶管,以防穿线时磨损设备线。控制室与播音时的照明强度差别不要太大,否则在照明强度大的一方就会因为双层玻璃的双重反射而看不清楚另一方的情况。另外,如有必要,可在播音间控制室的门外安装一播音状态提示灯,播音时打开,拒绝打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