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人生哲学之初探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37475396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柏拉图人生哲学之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柏拉图人生哲学之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柏拉图人生哲学之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柏拉图人生哲学之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拉图人生哲学之初探(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柏拉图人生哲学之初探 一)引言在西洋哲学史中,柏拉图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哲学家。在她庞大而完整的哲学体系中,她处理了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存在论(理型论)、宇宙论、知识论、政治论、道德论、灵魂论、艺术论、范围论、辩证法、几何学、修辞学等等的问题;而她所提出的很多哲学概念如理型(idea),回想说(recollection)及哲学王(Philosopher King)等等,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二千多年来仍不停引发哲学上的讨论,能够说西洋哲学的问题很多是源自柏拉图的。无怪乎当代哲学家怀海德(Whitehead)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1正因为柏拉

2、图在西洋哲学史中有那么主要地位,故此便选择了柏拉图作为这篇论文的研究对象。那么,为甚么要讨论柏拉图的人生哲学呢?因为通常学者较为集中研究柏拉图的存在论(尤其是理型论)、政治哲学、知识论及道德论,至于人生哲学的问答却相对地较少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另外,人生哲学的问题亦非完全能够独立于其它哲学范围之外而作单独的研究,当中亦包括宇宙论、理型论、道德论、灵魂论及自然哲学等等内容的讨论,因此在内容上比较丰富。决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以后,要交代一下论文的研究方法。其实,通常学者在论述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时关键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对原典逐篇解读,一是将其思想作为一个系统来加以概略式的描述。笔者现在会将二者结合,先以生

3、死爱欲这些概念作为柏拉图人生哲学的切入点,然后以三世的时间框架配合人生三大问题来建构起一个简单的分析架构,然后再将柏拉图五篇对话录2中相关的材料套入这个分析架构中加以分析讨论,务求能整理出柏拉图较具系统性的人生哲学思想。最终以佛家相关人生哲学,尤其是生死轮回的思想和柏拉图的系统作一比较,藉此对柏拉图的人生哲学作出一个客观而合理的评价。至于这个分析架构到底是怎样的?亦要在此作一简单的交代。首先,人生到底是指甚么呢?通常来说,人生是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一段生命历程,而在这段生命历程之人人总会有大大小小、程度不一样的吉凶祸福,当中怎样处理?怎样面对?怎样活出人的意义?怎样确立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些全是人

4、生哲学所要面对及处理的问题。既然说是人生哲学,当然以作为存在主体的人作为问题讨论的中心,以人作为问题的起点。于是我们便会先问我是谁?的问题,要对自己存在的身份及地位作出界定。当我们问我是谁的时候肯定会包括到前世问题,正如佛家所提出的疑问: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3既然问及前生,亦必会再追问来世的问题,于是乎便会出现人生存在的时间三向度:前世、现世、来世。有关人生存在时间三向度的问题,科学不能够回复,因为科学建基于经验,对三世问题无法肯定,当然亦没法否定,那么只有哲学中的道德进路及宗教进路能够处理。针对人生存在三向度的问题,引发出三大问题,就是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今生当若何?第一个问

5、题是问生的问题?第二问题是问死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问怎样在现世活出生命意义及价值追求的问题,这包括爱、欲的问题。基础上,人存在的时间三向度就是本论文的关键分析架构。只要我们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界定清楚自己的身分和地位,知道自己死后的去向以后,就能够为现世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确立安身立命之所,然后突破人生的局限,展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二)柏拉图对生、死问题的见解.相关生问题的探讨在人生哲学中,相关生问题的讨论亦即是处理人从何而来的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处理了人的结构是怎样及组成人的元素是甚么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在蒂迈欧篇借蒂迈欧之口,十分详尽及有系统地叙述了整个宇宙(包含人在内)的形成过程

6、及其结构的问题。柏拉图指出整个宇宙是由宇宙发明者德谟革(Demiurgos)有目标地发明出来的,发明神根据永恒不变、自我同一的模型,配合水、火、气、土这四种元素(材料)及场所(空间)发明出整个宇宙。基础上,发明神是先发明出世界灵魂作为推进宇宙运作的力量,再按几何结构来发明出天体,然后再发明时间,使可感世界的一切全部能发生在时间之中。能够说,发明神是先发明出世界灵魂,然后再发明出世界的形体。4接着,发明神又发明了多种动物,包含天上诸神的族类,翱翔在天上的鸟类、水族类及陆地上行走的生物。5发明神在最终阶段才发明出人。在造人的过程之中,亦是先做出人的灵魂,然后再造出人的肉体。能够说,人跟宇宙的结构一

7、样,是由灵魂和肉体这两部分组成,而在结构的过程中,神是先发明精神性的灵魂,然后再发明物质性的肉体。至于组成人的元素,亦是水、火、气、土这四大元素。6谈到这里,我们已处理了人的结构(灵魂和肉体的组合)及组成人的元素(肉体由火、水、气、土四大元素组成,灵魂是诸神摹仿发明者制造的,当中有不朽的理性及可朽的情绪、欲望和感觉)是甚么的问题。解答了这两个问题以后,生从何而来的答案已不言而喻:人就是由神所发明出来的。不过,有一点要交代清楚的是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所讲的创世纪并不是基督宗教所讲的那一套,当然其中有些看法是基督宗教继承柏拉图的。再者,柏拉图所讲的发明神亦非基督宗教所讲的上帝,因为柏拉图所讲的神是哲

8、学上、逻辑学上的神而非人格神,况且柏拉图的神不是全知、全能的,它亦需要借助永恒的理念、模型及四大元素及空间才能发明宇宙。.相关死问题的探讨.死后往何处去有生必有死,柏拉图处理了生从何处来的问题以后,接着就要处理死往何处去的问题。死是人人全部要面正确问题,没有些人能够避免,故此有生是否一定会死这个问题是没有讨论意义的;不过人死以后往何处去这问题却不一样,不一样的哲学家及宗教全部会提供不一样的答案,甚至有些人更会认为人死如灯灭,人一死甚么全部没有,又何需处理死后往何处去这问题呢?珍爱当下,立即行乐就够面对死亡问题,柏拉图有她自己的一套见解。上文曾提及人是由灵魂及肉体这两部份组合而成的,而神在发明人

9、的时候是先发明出人的灵魂,然后再造人的肉体,因此灵魂的存在是先于肉体的,而且柏拉图更认为灵魂和肉体根本就是两个不一样世界存在的东西,灵魂先验地是理型界的存在,肉体是现象界的存在,因此人死后灵魂未必一定会落入轮回之中,假如能够行善积福,遏制欲望、净化灵魂的话,灵魂就能够永远脱离肉体的束缚,再返超越的理型界之中,能够说,在柏拉图的思想之中,理型才是永恒存在的世界。因此,柏拉图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它并非一件苦事反而是一件乐事,因为死亡正是代表灵魂能够从肉体的枷锁之中释放出来,即使灵魂的可朽部份会跟肉体一同死亡,不过不朽的、纯洁的部份却会重获自由。柏拉图在斐多篇(Phaedo)中说:死亡只不过是灵魂从身

10、体中解脱出来,对吗?死亡无非就是肉体本身和灵魂脱离以后所处的分离状态,和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以后所处的分离状态,对吗?除此之外,死亡还能是其余甚么吗?7虽柏拉图认为死亡只不过是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的分离状态,不过灵魂解放出来以后是否一定会返回永恒的理型世界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假如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时已被肉体的欲望(如情欲、物欲、性生活享受)、仇视、畏惧等不良原因所污染了的话,灵魂不会超升而返回理型界,反而要落入不停的生死轮回之中。8相关灵魂怎样轮回的情况,留待下文详作叙述。相反地,假如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的时候是纯洁的,没有带着肉体给它造成的污垢的话,灵魂就能够不需接收轮回之苦,返到理型界或

11、比这个世界可能愈加美好、愈加昌盛的世界。9本篇论文是由为您在络上搜集整理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剽窃,仅供参考学习之用,不然后果自负,假如此文侵犯您的正当权益,烦请联络我们。至于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呢?柏拉图说要训练自己从容面对死亡,训练的工具就是追求哲学,透过哲学的追求就可净化灵魂。能够说,实践哲学能够令我们严禁一切身体的欲望,不受欲望操控,这么灵魂就能够得到净化。10至于怎样实践哲学,怎样净化灵魂,柏拉图在会饮篇(Symposium)中有详尽的叙述,故不在此赘述。.灵魂不朽的论证因为人的死亡只代表灵魂和肉身的分离,并不代表灵魂肯定是从肉体的牢狱中取得释放,重新

12、进入永恒的理型世界。柏拉图为了令灵魂重返理型界有可能及使人的行为肯定含有善恶因果的价值一致性,因此一定要说灵魂不朽,在这个问题上,柏拉图提出了六个论证。一)生成是对立物的不停循环11柏拉图说:凡有对立而存在之处,对立的事物产生对立的事物,比如美是丑的对立面,正确是错误的对立面,还有没有数其它事例。这是否为一条必定的法则,凡有对立面的事物肯定从其对立面中产生,而不会从其它中产。既然生和死是对立的事物,因此二者理应交互生成,从生有死,从死有生,生生死死,不停循环。因为生死交互生成,不停循环,因此灵魂再生,不朽存在就成为可能。二)从知识的回想说来推论出灵魂不朽12柏拉图认为我们对于理型界的知识客观而

13、真确,而这些知识的取得和感性经验及现象界无关,而现在寄寓于肉体之中的灵魂绝不可能认到这些真确而具客观性的真理。故此,这些有关理型界的知识肯定是灵魂在前世已经有,只是现世经过回想作用把这些前世已经有的知识重新召回来。故此,相关理型界知识的成立就足以证实灵魂曾于前世存在,甚至之前几世存在过。依据此理,现在世亦将会成为未来的过逝世,现在的知识未来亦会成为来世回想的对象,由此能够明灵魂是不朽的。三)从灵魂的神性导出灵魂不朽13柏拉图将存在的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神圣的、不朽的、理智的、统一的、不可分解的、永远保持本身一致的、单一的;另一类是凡人的、可朽的、不统一的、无理智的、可分解的、历来全部不可能保持

14、本身一致的。灵魂和肉体相比起来,柏拉图认为灵魂和前一类事物最为相同,肉体却和后一类事物相同。既然现在灵魂跟第一类事物一样含有不朽的、统一的、单一的、不可分解的属性,故此灵魂就不可能有任何改变、也不可能被毁灭,因此它必定是不死和永恒的存在。四)从语意分析证实灵魂不朽14柏拉图认为灵魂是生命原理,生命既然是灵魂的生命原理(本质属性),故此应该是不朽的,不然生命原理和灵魂在语意上会出现矛盾,因为假如灵魂是可朽、是死灭的话,就会和生命组成矛盾。五)从道德伦理角度证实灵魂不朽15柏拉图认为任何存在物的坏灭衰亡,肯定由内在而固有的恶因所造成。灵魂之中虽有恶的成份,如无知、怯懦、放纵等,不过灵魂却不会被这些

15、恶的成份影响而灭亡。能够说,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于灵魂的恶全部不能使灵魂坏灭衰亡,灵魂仍是永恒地存在着。故此,灵魂一定是不朽的。六)从灵魂的自动性来证实灵魂不朽16柏拉图说:一切灵魂全部是不朽的,因为通常永远处于运动之中的事物全部是不朽的。那些要由其它事物来推进的事物会停止运动,所以也会停止生命;而只有那些本身运动的事物只要不放弃本身的性质就绝不会停止运动。还有,这个自动者是其它被推进的事物的源泉和运动的第一标准。因为灵魂是一个自动的存在,亦是推进其它事物的源泉及第一标准,故它无生灭可言,一定是不朽的。对灵魂不死论证的批评柏拉图要设法论证灵魂不死,不过我们是否真的能够透过理性的方法去证立灵魂不死

16、呢?。假如以康德批判哲学的立场来看的话,灵魂根本是超越经验范围的形上存在,我们对它根本没有任何的感性经验,假如我们强行以理性范围去证立超验的灵魂存在的话,这就是理论理性的误用,最终只会变成独断论(Dogmatists)。柏拉图对灵魂的论证亦一样,因为我们对灵魂缺乏经验,因此一样地能够其它理由来证立灵魂可朽的命题。实际上,柏拉图这六个论证亦存在着缺失的。比如第一个论证:生成是对立物的不停循环。对立的概念我们能够说是相互相对地交互生成,如有生的概念时就预设了有灭的概念,有灭的概念时亦预设了有生和之相对,这只是概念上的相对互生,不过在经验上是否真的有生就一定有灭,有灭就一定有生呢?这是存疑的,生死问

17、题亦是同一情况。再者,生死是相互交互生成,亦是一个循环论证,因为生证实了死,死再证实生,然后生又再反过来证实死。这不是循环论证吗?又如第六个论证:从灵魂的自动性来证实灵魂不朽。即使柏拉图说通常永远处于运动之中的事物全部是不朽,并以此作为论证灵魂不朽的大前提,不过我们怎样建立灵魂是自动的这个小前提呢?因此最终亦是推不出灵魂不朽的必定结论。其它的论证亦存在着不一样的缺失,但我们没有必须将之逐一指出。其次,柏拉图即使要证立灵魂不朽,不过她自己所说的不朽却并非指全部的灵魂,而只是指灵魂的理性部分。基础上,柏拉图将人存在的灵魂区分为三类,分别为理性、激情及欲望。其实,假如柏拉图将灵魂不朽作为宗教上的信仰

18、或道德上的设准来看待的话,就可避免以理性范围去论证灵魂不朽而引致的缺失。但不论怎样,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说为现实人生的生命超升及道德行为的因果价值统一性提供了必定的确保。三)柏拉图对爱、欲问题的见解当我们处理了生从何处来及死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以后,就要处理今生当若何的问题,到底在现世存在,我的责任和使命是甚么?我完成了这些责任没有?怎样生活才能够提升生命的质素活出生命的意义?爱欲和生死轮回的关系柏拉图要我们过着公义的生活,只有这么才可提升生命的质素,不然就会沉沦下堕。而人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追求真、善、美。真和美、和善是有等同的价值,但只存在于理型界之中,人生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就是哲学。那么追求真、善

19、、美的动力是甚么呢?就是爱(Eros),爱的本质就是要追求美、善,而智慧是最美的东西,因此追求美、善亦即追求真善美。能够说,对真善美的追求亦是欲望(desire)的一个,不过这种向着美、善进发的欲求是正面的,层层超升的,是由最低层次的肉体上的爱超升到追求精神上的爱,追求真、善、美的绝对统一。这么,透过哲学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的灵魂就能够净化,死亡时就能够摆脱肉体的束缚,直接到理型世界之中。相反地,假如人只沉沦于肉体上的爱物质生活的享受及过着不正义的生活的话,欲望只会使人不停向外索求,最终只会沉沦于多种欲望之中而不能自拔,亦需要在生死之间不停轮回,直至灵魂得到净化为止。本篇论文是由为您在络上搜集整

20、理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剽窃,仅供参考学习之用,不然后果自负,假如此文侵犯您的正当权益,烦请联络我们。贯通三世的生死轮回观柏拉图即使说死亡是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的状态,不过灵魂从肉体解放出来时未必一定是完全纯净的,不是纯净的灵魂是不能够立刻重返永恒存在的理型界,反而要在生死之中不停轮回,直至灵魂完全净化为止。以下将对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人的轮回情况作一介绍。轮回的原因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讲了一个神话,她说:纯洁的灵魂若不能跟随神,甚么真理全部看不见,而只是碰到不幸,受到健忘和罪恶的拖累,并因为重负损伤了它的羽翼而堕落地面,那么它就会遵照这么一个法则沉沦。可见,假如人不追求真理、

21、追求智慧,最终只会受到罪恶的拖累,沉沦于欲望之中而不能自拔,生命质素不停地下降。17柏拉图亦说假如人转向一个比较卑贱的、非哲学的生活方法、渴慕虚荣,那么当灵魂不谨慎或醉酒之时,两颗灵魂中的劣马(激情及欲望)就很有可能乘其不备把她们带到某个地方,做那些大多数凡人认为是愉快的事来充足满足欲望。做了一回,她们以后就不停地做。18可见当人追求非哲学的生活方法、渴慕虚荣及耽于逸乐时,就会失去智慧,并会为满足欲望而要于生和死之间不停轮回。不一样形态的轮回柏拉图指出人依据自己所做的不一样行为而投生到不一样的肉体。那些不去努力避免而是已经养成贪吃、自私、酗酒习惯的人,极有可能会投胎成为驴子或其它堕落的动物。至

22、于那些自愿过一个不负责任的生活,无法无天、使用暴力的人,会变成狼、鹰、鸢。而那些养成了一般公民的善的人经过习惯和实践来取得,而无需哲学和理性的帮助,可能会进入某种过着社会生活,受纪律约束的动物体内,比如蜜蜂、黄蜂、蚂蚁,甚至可能再次投胎于人。19而那些第一次再生的灵魂,柏拉图说她们不会投生于任何兽类之中而只会投生为人,不过她们会因应自己看见真实存在的程度多少而投胎成九类不一样的人。看到大多数真实存在的人会成为智慧或美的追求者,看到最少真实存在的人会成为僭主。现将这九类灵魂投生为人的情况表列以下:20类别 灵魂所投胎成的人 对真实存在的认识第一类 智慧或美的追求者 最多第二类 遵法的国王或勇士和

23、统治者 少些第三类 政治家、商人或生意人 少些第四类 运动员、教练或医生 少些第五类 预言家或秘仪祭司 少些第六类 诗人或其它模拟性的艺术家 少些第七类 匠人或农人 少些第八类 蛊惑民众的政客 少些第九类 僭主 最少柏拉图又在斐德罗篇249A中指出,全部投生于肉体的灵魂,假如是根据正义而生活的话就能够取得很好的命运,若不依正义而生活的话,命运就会较差。换言之,人若依正义而行事的话,生命质素肯定能够得以超升。那么要多久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呢?柏拉图说是要一万年,不过假如人能用爱欲来追求智慧的话,只要三千年就能得到解脱(恢复羽翼、高飞而去)而返理型界中。怎样透过爱来净化灵魂其实,柏拉图探讨生从何而来

24、及死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最终的目标全部是要确立现世的意义,要为现实人生找寻安身立命之归宿。正正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前世、今生及来世的生命走向,亦意识到自己灵魂的不死,于是人生就有期望,人才能够有意义地生活下去,才能够选择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去做,逃避自己认为不应该的事情,逐步逐步提升自己生命存在的质素及价值。对于现世(生),柏拉图提出了爱(Eros)的学说,爱的问题在会饮篇中讨论的最多。基础上,人是有追求美善的天性,于是乎便产生了爱。爱是生命的动力,亦是我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动力。有了爱,人能够依恃着它去过合乎正义的生活,去认识真理,去追求人生的美善。爱作为一个欲求(desire),可有两方面的发展方向

25、,假如追求美善的话生命就会超升,灵魂就会得到净化,假如追求逸乐、沉迷于逸乐的话,生命肯定会向下堕,当中的关键全在人自己自由意志的抉择。会饮篇中所提及的爱可有精神上及肉体上的分别。精神上的爱是指对真、善、美的渴求。肉体上的爱亦即是性爱,性爱之中又有男女之间的异性爱及男男之间、女女之间的同性爱。其中同性爱比异性爱更为高尚,因为异性爱只是为了性的满足及繁殖下一代,不过同性爱却以精神上的智慧和美德作为自己渴求的目标。当然,柏拉图并非只停留在同性爱之上就满足,还要再作突破,从肉体上的追求层层突破至精神上的追求,即从肉体上的生育求不朽,升华至精神上的生育,追求智慧和美德的不朽,直接把握真、善、美的理型。在

26、会饮篇中,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名为向上引导(epagoge)的方法来认识理型,即从详细事物开始,层层向上转化,最终达成理型界。这个对理型的认识及转化过程,可表述以下:步骤 层层超升、突破的情况第五步 忽然跳跃而抵达最终的目标,直接把握美善的理型。(Absolute beauty and the Good)第四步 再由对美的灵魂的追求,深入转向追求美的制度和学问(The Study of Science and Knowledge)第三步 突破对某一殊其余美的形体的追求,认识到掌握灵魂的美是高于肉体的美。(From the physical body to the spiritual)第二步 从美的

27、形体认识了美的道理,认识到各个美的形体全部共有的美的形式。(General beautiful body)第一步 人开始爱一个殊其余、详细的美的形体。(Particular beautiful, physical body)总而言之,最初我们是认识美的形体,然后是美的灵魂、美的制度、美的学问、美的智慧,最终直接把握美的本身,即美的理型。透过这种层层超升的方法,我们的灵魂就能够得到净化,就能够突破生命之中的种种局限。直接达成理型界的存在。而这种净化灵魂的过程,亦是哲学的学习过程。能够说,透过哲学的训练就能够将生命转向,获取真实的知识、智能,直达理型界。所以,柏拉图认为人应该学习哲学,社会亦应以哲

28、学王来统治,提升自己及他人的灵魂,发挥其中的圣洁本质。这亦即是柏拉图所讲洞窟之喻的精神。21四)柏拉图人生哲学和佛家哲学的比较柏拉图的人生哲学关键是从生、死这两方面确定了生死轮回是人存在无可避免的必定处境,而人之因此要堕入生死轮回之中完全是基于自己对欲望的渴求及沉沦,不愿过合乎正义的道德生活,故此现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学习哲学、追求真善美、由肉体上的爱开始层层超升突破,转化为对精神上的爱,追求真、善、美的理型。这么去作哲学的实践,净化自己的灵魂的话,死后肯定能够脱离肉体的束缚返回理型的真实世界之中,取得最终的解脱。这种由现实人生要面对生死轮回的处境而追求生死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思想跟佛教同出一辙

29、。以下尝试以表列的方法将佛教的轮回思想跟柏拉图的思想作一简单的比较。本篇论文是由为您在络上搜集整理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剽窃,仅供参考学习之用,不然后果自负,假如此文侵犯您的正当权益,烦请联络我们。佛教(原始佛教) 柏拉图 备注人作为存在主体的结构 人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及五蕴(色受想行识)所组合而成。当中有物质性的元素(四大及色蕴),亦有精神性的元素(受想行识四蕴) 人由灵魂及肉身这两部份组成,灵魂是精神性,肉身是物质性的。而人的肉身是由火、水、气、土这四大元素所组合而成。 二者均认为人是由精神性及物质性的元素组合而成,佛教的四大跟柏拉图的四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之因此

30、要轮回的原因 被贪、嗔、痴等无明烦恼障蔽,不停起惑造业,这便要偿付错误行为的代价:生死轮回。 被欲望、罪恶拖累、渴慕虚荣、耽于逸乐,甘于过比较卑贱及非哲学的生活方法。 二者全部是以自己生命中的不良原因作为轮回原因,大家全部是自作自受的。贯通三世的轮回主体 原始佛教说无我,只是以业作为贯通三世的媒介,以后瑜伽行派吸收部派的思想而安立阿赖耶识(laya vijna)作为轮回主体。 以精神性的灵魂作为贯通三世的轮回主体。 佛教是无我的轮回思想,柏拉图是有我(灵魂实我)的轮回思想。轮回的界域 佛教认为众生是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中轮回转生的。 认为人会

31、在畜生、昆虫及人这几类个体生命存在的形态中投胎,在人这界域中分为九等高低不一样的投胎。 在轮回的界域上,佛教比较丰富,基础上,柏拉图只划分出人及畜生二趣。超越生死轮回的方法 消极方面:受持五戒、十善。不犯错,不作恶因。主动方面:修八正道、积习善因、以求解脱。 学习哲学、以爱去追求真、善、美藉以净化灵魂。二者的方法虽有差异,但目标全部是一致的。解脱的境界 超出六道、断除生死,证入涅盘境界。 灵魂脱离肉体的束缚进入理型界的真实存在。 相互的目标地虽有不一样,不过一样有超越生死轮回的要求。从上表的比较可见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所讲的十分相同,尤其是在精神上大家是完全一样的,全部是认为人自己行为上(生

32、命中的恶及烦恼影响)的偏失引至到生死轮回,最终的理想全部是要在现实人生上好好修行,突破自己生命的局限,最终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不过,在一些地方,如轮回的原因、轮回主体的详细运作及轮回的界域这几方面,佛教的叙述是较柏拉图的要精密。佛陀所处的年代比柏拉图要早二、三百年,当初柏拉图有否机会吸收到佛教的轮回思想呢?22这有待历史学家去作深入的考证。即使,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的相比是较为逊色,不过柏拉图不竟是哲学而非宗教家,因此她的不足是能够了解的。柏拉图能够以哲学的角度去探讨前世今生的问题,并为现实人生确立方向、价值和意义,这已是柏拉图哲学的一大成就,这亦是她的人生哲学的价值所在起了指导人生、安置人

33、心、确立人生超升方向的宗教意义。五)结论柏拉图的人生哲学能够放在过、现、未三世的时间框架中以生死爱欲作为切入点来加以分析讨论。三世其实是处理三个关键的问题,在生死的交互循环之中引发了生从何处来及死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前者是生命的起源问题,后者是终极归向,终极关心的问题。对于生命的起源,柏拉图提出了发明神发明之说,指出神不单发明人的肉体,还发明了人不朽的灵魂,亦对人的结构加以分析。对于生命的终极归向问题,柏拉图提出了灵魂脱离肉体束缚而重返理型界永久实存的主张。在处理了生死及轮回的问题以后,便可安立现实的人生,突破生命的局限而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在现实人生中,柏提图提出爱和欲这一

34、对概念,提出人人皆有欲望,假如沉沦于物质享受及欲望之中,生命肯定会下堕并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相反地,假如人能够遏制肉体上的欲望、突破肉体的爱而将之升华为精神上的爱,透过哲学的追寻而取得智慧,把握真、善、美的埋型的话,生命肯定能突破局限,层层升进,待灵魂完全得到净化后便可摆脱肉体的束缚而和永恒真实存在的理型界相契相入,进入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即使柏拉图相关生死轮及超越解脱的思想没有佛家那么精密,但柏拉图不竟是一位哲学家而非宗教家,因此她的学说较佛教逊色是能够了解的。不过,柏拉图学说作为一个哲学思索而能起着指导人生,安置人心的宗教功效,这是柏拉图人生哲学成功及值得被肯定的地方。 参考书目柏拉图着、

35、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卷一、二左岸文化2021年4月初版柏拉图着、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卷三左岸文化2021年7月初版柏拉图着、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2021年1月初版柏拉图等着、刘小枫等译柏拉图的会饮华夏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程石泉着柏拉图三论东大图书企业1992年6月版曾仰如着柏拉图的哲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月2版2次印刷汪子嵩等着希腊哲学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第2次印刷傅伟勋着西洋哲学史三民书局2021年3月二版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10邬昆如着西洋哲学史话三民书局2021年1月增订二版11段德智着死亡哲学洪叶文化事业有限企业1994年

36、8月初版一刷12冯沪祥着中西生死哲学博扬文化事业有限企业2021年2月初版13杨绍南着人生哲学概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3月初版第七次印刷14Alexander Nehamas Paul Woodruff, “Platos Symposium”,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9.15Brian Proffitt, “Plato within your grasp”, Wiley Publishing, Inc, 2021.注释:1转引自段德智着死亡哲学,页70。2这五篇对话录分别为:斐多篇(Phaedo)、斐德罗篇(Phaedrus)、会饮篇(Symposi

37、um)、国家篇(Republic)及蒂迈欧篇(Timaeus)。3见顺治皇帝归出词。4参阅蒂迈欧篇,27C36D。5参阅蒂迈欧篇,40A。6相关神造人的详细过程,可参阅蒂迈欧篇,44D46C。7引自王晓朝译斐多篇,64C。8详见斐多篇,81B。9详见斐多篇,80E81A。10详见斐多篇,82C。11详见斐多篇,70E72D。12详见斐多篇,72E77D。13详见斐多篇,78C80C。14详见斐多篇,102A107B。15详见国家篇,611A611C。16详见斐德罗篇,245CD。17引自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48D。18引自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56C。19引自王晓朝译斐多篇,82AB。20详见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48DE。21即突破自己的局限,从感觉经验开始层层突破,最终直接把握理型的真实。而且当自己的生命超升了以后,还返回洞窟救度其它人,教她们认识理型的真实世界。22通常认为柏拉图的轮回思想是学习自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