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745571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龙廷镇岙阴初级中学 巩克燕【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2.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以增强,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

2、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2、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知识链接】1、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原则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在收回香港的时机尚不成熟时,中国保持香港的特殊地位,为我所用;中国内地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香港可作为中国同国外进行经济联系的基地,可以通过它吸收外资,争取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由此形成了对香港

3、“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根据这个有利于国际和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针,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到1982年中英正式开始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澳门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被葡萄牙占领,但中国历届政府都从未在澳门的主权问题上作过让步,也从未在法律上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让予他国。同时,为了澳门的安定和维持澳门社会现状,中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和澳门居民的利益着想,在政治上执行维护澳门安定的政策,在经济上对澳门实行扶助的政策,支持澳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建立经济特区,锐意发展经济,进一步促进了澳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1979年2月

4、8日,中葡建交,两国就澳门问题达成协议,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在适当的时机,中葡两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2、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和基本法的保障下,港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享有充分的民主。香港回归以来的成功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扬。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去年访问香港时表示,他相信香港能够继续保持繁荣。 香港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先进和稳定的金融中心之一。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银行有3/4在香港营业,香港的股票市场按资本市值计算在亚洲排第二,仅次于日本。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中心之一。澳门回归后第一年,也就是年,澳门特区扭转回归前连续年经济负增长局面,保持连年增长势头

5、。回归十年间,财政实力增长近倍。3、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1978年底,邓小平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首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他指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第一,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

6、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各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第三,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第四,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学法指导】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地图册等,设计一系列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提高综合能力。【导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把近代史上被列强夺走的七个失地,比做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在诗歌里,香港和澳门都在哭述着“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那么香港和澳门是如何离

7、开母亲怀抱,又是怎样回归的呢?二、自主完成知识网络 目的:为解决 、 、 等历史遗留问题 提出者: 一国两制的构想 出发点:从 利益出发含义:在 境内, 实行 制度, 、 实行 制度。意义:为 指明了前景,为 、 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为和平解决 问题创造了条件。 1984年, 签署联合声明,宣布 1987年, 签署联合声明,宣布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年 月 日,香港回归祖国 年 月 日,澳门回归祖国 意义: 三、 分组探究1.看地图册结合近代史回忆,香港和澳门是怎样被列强一步步侵占的?分别被侵占了多少年?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哪里的问题?它的含义还有哪些?你认为“一国两制”在香

8、港澳门是否有可行性?请举例说明。3.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英国政府同意把香港主权交还中国说明了什么?什么是主权?4.香港澳门在回归前是什么社会制度?是用什么方式回归祖国的?“一国两制”怎样照顾到了香港澳门的实际情况?5用你的方式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和区徽的设计有什么含义?6.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9世纪中叶,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学习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达标测试1.(2010重庆)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日。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

9、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 A B C D2.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一国两制”方针 D.经济特区3.(2010广东广州) “一国两制”构想不适用于下列哪一地区?( )A深圳 B香港 C台湾 D澳门4.“一国两制”的构想能够在香港、澳门成功运用的原因是( )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2)国际社会的干预 (3)英国、葡萄牙政府主动归还 (4)“一国两制”构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A.(1)(2) B.(2)(3) C.(3)(4) D.(1)(4)5.(2010湖北孝感)2009年,

10、在澳门热烈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C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D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6.(2010浙江绍兴)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7.(2010湖北十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

11、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请回答:(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2)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了什么社会制度?(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一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二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2010重庆)阅读下列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国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