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北师大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740615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北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释鹊桥仙:词牌名。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忍顾:怎忍回视。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银汉迢迢暗度。(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便胜却、人间无数。(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

2、超过。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两情若是久长时。(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3)这首词借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_2. 阅读渔家傲秋思,体会不同的军旅情怀。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_,地点是_。2“风景异”中“异”的意思

3、是_。戍守边塞的士兵与“秋雁”的不同之处是(_)。A秋雁能飞翔空中,士兵却只能守在陆地B秋雁能离开边塞南飞,士兵却不能归乡3以下不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所体现出的情感的一项是( )A.思乡B.哀婉C.忧心D.爱国4“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泪”是为( )而流。A.边塞的艰苦B.不平遭遇C.羌笛的曲声D.壮志难酬,归期无望5请你将以下军旅诗句补充完整。黄沙百战穿金甲,_。羌笛何须怨杨柳,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_,山是_。_?_。才_,又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代的_。体裁是_,“卜算子”是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3“才始送春归

4、,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这句既写送_,又送_,表达了词人对_的留恋,对_的深情。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也隐藏在词句中。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 把山比喻为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4. 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

5、_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释)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署:衙门。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C.吾曹:我们。D.关情:牵动情怀。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疑是民间疾苦声(_)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憎恶,厌恨。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2)些小吾曹州县吏(_)细小;微小。稍许;略微。少许。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_)4这是一

6、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_)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_)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宿建德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一个字是?_2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_7. 课外阅读。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1这是一首()。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

7、的朗读节奏。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_8.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8、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A.曲牌名 词牌名B.词牌名 曲牌名C.词牌名 词题D.曲牌名 曲题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9. 快乐阅读。石灰吟_,烈火焚烧若等闲。_,要留清白在人间。1补全古诗。2解释下列词语。(1)等

9、闲:_(2)清白:_3根据古诗内容,用适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连接起来。(_)千锤万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诗中的_既是说石灰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2解释下列词语。吟:_。浑:_。清白:_。等闲:_。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

10、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宜:和顺、亲善。室家:这里指夫家。有蕢(f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蓁(zh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

11、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_不住,_出墙来。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

12、柴扉久不开。2“怜”的意思是_。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A.主人没有在家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4补充诗句。_关不住,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13.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13、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

14、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代的_,是写给_的。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_。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_。1

15、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书愤:_ (2)早岁:_(3)衰鬓:_ (4)名世:_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_(人名)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人名)的典故。3“书愤”之“愤”表现了作者_,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_,并在诗中通过_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尾联叙事抒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5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