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37382672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桂花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花雨》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桂花雨教学案例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第二小学姓名:张贵银邮编:441128电话:13871613741正文: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自主求知的欲望较强,但是在思维想象能力上有所不足。因此在在感情朗读的同时很难完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目标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记词语 ,如“姿态、迷人、完尤其、香飘十里”等词语;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设计: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精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同年的趣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是幸福的、是难忘的。回忆童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课

3、件出示桂花雨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桂花雨。2.板书课题-桂花雨。3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3.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在家乡摇桂花的情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可概括为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1. 作者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通过读

4、描写桂花树样子的句子,教师提出问题:“笨笨”和“迷人”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2. 从哪些句子能看出作者爱桂花?(1)品桂花香的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品尝桂花的香和甜。 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3. 默读课文看“摇花乐”图片,看看桂花雨给作者带来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5、 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1)课件出示摇花乐的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想的雨啊!” (2)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创设情境,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我喜欢的是桂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

6、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4. 理解母亲对故乡的怀念。(1).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2).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感受。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3)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5. 听着母亲的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学生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6.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并有感情地读

7、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7. 课外阅读链接出示李白的咏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李白咏桂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四、积累语言,寻求发展。1.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2.把自己得到的感受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7 .桂花雨 摇 花 乐 思乡 思 桂 花教学反思: 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我认为,为了让

8、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一、谈话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一课时,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沉醉。但更令作者喜爱的还是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所以上课伊始,我就请同学回忆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桂花,然后板书关键词“香

9、”和“乐”。接着,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找出描写“桂花香”与“摇花乐”的句子,再品一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感悟能力,因此我还请他们在适当的地方写写批注。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能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后面的“以学定教”作准备。 二、感受“桂花香” 接着,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先找到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我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在这个环节里,我坚持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再适当点拨。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从抓关键词理解入手,再来感悟整句话,比如第一句“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里的“浸

10、”字,和第二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里的“沉浸”,先谈体会,二者又做了一番比较,前者侧重于“香”的程度,后者侧重于村庄人们的心情。学生也能很容易感悟出来。 三、品味“摇花乐” “摇花乐” 这部分内容叙述了“我”的乐、“母亲”的乐、“父亲”的乐,这三种乐是逐渐提升的,对于“我”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这也是全文的重点,需要花大力气挖掘,只有把这种欢乐充分理解之后,“思乡情”这个难点才可以水到渠成,不讲自悟。如何“品味”?我抓住重点句段,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悟词句,想象意境,使文本的语言有色彩、有声音、有形象,有生命的活力。我先抓住重点句子“这下我可乐

11、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让学生在两个连续的“帮着”和一个动作“使劲地摇”中来体会作者的这种乐,这种急。接着,因势利导,“那么在桂花还未摇落时,作者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很快找到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里,我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的表情达意,如“大事”,与“乐事”进行比较感悟;再如“缠”,通过看字形,想象画面,各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品出了“我”的那种期盼之情;其次,在情境中放飞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灵动的思维,如对那一场令人魂牵梦绕的“桂花雨”的学习。每次读到这句时,给我的感觉除了快乐,还有就是非常的浪漫。所以我特意找了一

12、段浪漫的音乐配以整段的学习,在悠悠的音乐衬托下,学生想象了这样一种意境,并逐步融入了其中,特别是后面的深情呼喊,使自己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之上,我又将文本变换为小诗的形式让学生去朗读,目的是希望能将情境创设得更完美些,让在座的学生同作者一起陶醉在那一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之中,但不知是否淡化了这个“乐”字。学完“我”乐的句子后,再读“父母“的乐。这里父亲的诗其实对“香”和“乐”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当学生读出桂花丰收的意思时,我又将一开始的那句“全年,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提了上来,因为我觉得那句话表面是写“香”,细读之下,还包含着全村人丰收的快乐。特别是前面的描写,更能衬托出摇落桂花以后的乐趣。然后再读诗歌,我想学生的体味也应当更深刻些了。 四、走近作者,感受乡愁。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这里母亲说的话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一开始的交流只能说是浅层次的理解,接着,我创设出一些假设的情境让学生逐步走进母亲的心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采访班上的外地学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托物寄情,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想学生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最后的小练笔既是对整篇文章的一个总结,也是为了配合这次的主题“读写结合”,但总觉得可写性不是很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