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在学校教育中的魅力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37295872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仪式感在学校教育中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仪式感在学校教育中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仪式感在学校教育中的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仪式感在学校教育中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式感在学校教育中的魅力(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仪式感在学校教育中的魅力摘要:具有仪式感的生活易于使孩子变得灵动。教育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为了培养出有趣的孩子,学校教育需要一定的仪式感。恰当的仪式感不仅对学生 和教师产生积极影响,也对科学文化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关键词:仪式感;仪式;学校教育自汉代以来,入学礼、成人礼、婚礼和葬礼被当作人生的四大礼,每逢重要时刻都伴随 着肃穆的仪式。在学记中,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面: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古人用具有仪式” 的方式来突出这些重要的时刻。其实,从古至今,“仪式”从未停止过,例如,节庆仪式、升 旗仪式、宣誓仪式、毕业仪式结婚典礼仪式

2、等。关于仪式感,郝岩认为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把一件单调而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1 黄赫认为,仪式感就是用心打磨单调、普通的事,使之变得不平常。2 季思含提出“仪式感”, 即主体的心理契合着仪式的象征意义而产生的情感体验。3徐伟认为仪式感是在“仪式”的基 础上产生的,是参与者在仪式举行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与情绪反应。4主体对仪式的认同与否, 会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仪式感。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仪式感侧重主体的感受,本文讨论 的是积极的仪式感。生活需要仪式感,教育来源于生活,因此学校也需要仪式感。下面来谈 一谈仪式感在学校生活中的魅力。1. 仪式感对于学生的重要性1.1约束自我,培养道德正常的身心发展需

3、要一定的仪式感。在仪式中,存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必 须认真的去对待这件事,2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学会约束自我。仪式感主要包括了自 律感、责任感、归属感、正义感和道德感。例如在学校里,教师要穿着得体,学生要身穿校 服并佩戴红领巾。这并不是为了校园的整体美观,而是以服饰提醒师生,教师应全心全意地 献身教育事业,学生应精进学业,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奋发图强,大家应约束自我不做 与身份无关的事情。在这里,本文将自我约束等同于自律,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有适合自己 的一套自律仪式一一学习方式,比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定期反思,教师可帮助学生形成 自己的“自律仪式”,“自律仪式”坚持久了,就形

4、成了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 长和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无异于是有帮助的。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机,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 康成长。笔者曾目睹了某小学定期举办的“经典传颂”活动,学生身穿汉服,伴着悠扬的古琴 声吟诵着“少年中国说”。渐渐地,所有学生被庄严的气氛所仪式化(仪式对于非仪式行为、 心理和其他文化形式的渗透,从而使得其他形式具有了类似仪式的功能、意义和价值等), 5纷纷加入了诵读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在参与中因有了深刻的内心体验而陶冶了情操,领 略了中华文化,形成了爱国意识,这是教材文字远远无法达到的效果。其实,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具有仪式感的教育

5、方式来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让学生利用语文课的前5 分钟时间演讲各个话题的小故事,学生在锻炼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道德美感。1.2投入学习,继承传统没有仪式感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有趣的孩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忽 略了仪式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其实,充满仪式感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愉悦的投入到学习生活 中,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日升和日落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播放 天安门前升、降国旗仪式的视频。清晨,万物苏醒,威风凛凛的军人迎着一轮旭日,将鲜艳 的国旗隆重升起。下午,夕阳西下,国旗随之也被缓缓降落。升起和降旗要和太阳的升起与 降落同步,体现了中华儿女的顽强生

6、命力和祖国的朝气蓬勃。在这里,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还感受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学生带着严肃的态度积极 参与其中,逐渐的就会感受到课堂是这么的生动,知识是这么的有趣。仪式的发展和演变,可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繁文缛节则被简化。南京市雨花外国 语小学的三礼”仪式感教育就是一个继承传统文化礼仪的典型。该校的三礼”指的是一年级 入队礼一一于懵懂中渗透仪式感教育、三年级成长礼一一于成长中巩固仪式感教育、六年级 毕业礼一一于毕业季升华仪式感教育。以三年级成长礼”为例,活动以着汉服、行汉礼贯穿 始终。在古朴悠扬的汉乐中,同学们礼谢老师、父母;班主任进行盥洗礼,为班级学生点朱

7、 砂,开启智慧;各班展示特色节目;校长寄语、学生读父母给自己的一封信、成长誓言等。 该成长礼活动是一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和 今后的为人处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62. 仪式感对于教师的重要性2.1形成尊师重教风气学记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以此表示尊师重道;入学鼓箧,孙其 业也,”击鼓鸣之,创造读书氛围,使学生严肃的对待学业。在现如今的课堂中,比如师生问 好、举手发言、师生道别、鞠躬敬礼,无不充满了仪式感。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 教育教学这项活动、对神圣知识的敬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大、中小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频繁的使

8、用计 算机,主要包括课件、音频、视频等。时间久了,教师和学生已司空见惯,没有了新鲜感和 趣味感。笔者认为,重要时刻应该以仪式感来体现,知识是神圣的,所以学习应该有仪式感。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并激励学生给每个科目的课堂起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比如地理课可以被 称作“带你去旅行”,英语课可以被称作“走遍天下我不怕”,音乐课可以被称作“小小音乐家”; 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块手帕,每次课前学生需要先擦拭双手,然后再去摆放书本和 文具,书本置于书桌的前2/3处,文具放于桌子的右上角。书籍里承载着知识,知识是有灵 魂的,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在尊重知识的同时,也拉近了自己和书籍纸张的距离。2.2提高教师工作兴

9、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师们易产生职业懈怠感,同样的腔调,不变的容颜,使课 堂变得暮气沉沉。7带有仪式感的教学有助于让课堂回归灵动。仪式感是需要教师发自内心 的去细细品味,注重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曾经有位教师把师生之间相互问候的过程变成了 诗词对话”,例如前一节课学习了王维的鹿柴,上课前,教师向学生鞠躬,说道:空山 不见人,”学生起立,鞠躬并答道:但闻人语响。”下课时,教师道:返景入深林,”学生答 复照青苔上。”在课前以这种方式问好,师生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的调动起来,长此以往, 在仪式的刺激中,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3. 仪式感在文化知识中的作用3.1尊重科学知识学校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

10、的主要场所,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带着无比憧憬的 心情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对知识 的崇敬之情。上课是一种仪式,上课是为了传承人类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传承文化 这一活动是严肃的,神圣的。这种仪式会给教师带来仪式感和责任感,给学生带来肃静的学 习氛围,唤起师生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对待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使教师认真备课,用心上课, 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学生在仪式感的刺激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发自内心的勤奋好学感。3.2规范课堂教学仪式感在一定程度上是防止教学娱乐化和随意化的有力武器。知识是庄严的,课堂教学 是知识传递的一种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

11、据教学设计,适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 式组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防止课堂教学过于娱乐化和随意性,需要一把 一一仪式 感,来平衡。仪式感回归课堂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还有利于教师,尤其是新手型教师, 组织课堂,把控课堂的节奏。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知识的传承是理性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带有感性色 彩的。在教学中,仪式感只有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即促进良好师生 关系的形成,辅助教育教学,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参考文献:1郝岩.仪式感,让教育教学充满情趣和力量J.教改理论,2017(3): 213.2黄赫.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一一我的教学主张J.基础教育论坛,2018(10): 62-63.3 季思含.中学教育仪式感养成的心理学基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 4-7.4 徐伟.仪式感在思想素质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9(1): 4851.5 张良丛.从行为到意义:仪式的审美人类学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6 李根.基于“三礼”仪式感教育的德育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18,581 (20): 58- 59.7 李翀.写作教学,需要仪式感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7 (11): 64.作者简介:宋雅静,女,1996年6月,研究方向:初等教育学(英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