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系统培训手册

上传人:小鹤 文档编号:137273261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污水处理系统培训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污水处理系统培训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污水处理系统培训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系统培训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系统培训手册(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污水处理系统1.基础知识 - 1 -1.1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 1 -1.2 基本常用术语、名词 - 1 -2.杨凌皓天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水质、水量及排水标准状况 - 2 -2.1.处理水量 - 2 -2.2.污水设计进出水水质 - 3 -3.工艺流程图 4.4.流程简介 4.4.1 格栅 4.4.2 调节均质 5.4.3 一次沉淀 5.4.4 水解酸化 5.4.5 厌氧反应 6.4.6 好氧反应 7.4.7 二次沉淀 8.4.8 污泥处理 8.5.问题及解决方法 9.5.1 厌氧反应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9.5.2.好氧反应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9.5.3 设备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1.21.基础

2、知识1.1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1.1.1 废水的处理方法 污水的主要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组合法1.1.2 废水的预处理 废水的预处理是以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和悬浮物在废水中的油脂类 物质为目的的处理方法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沉沙、隔油及调节等。 除油方法主要有:加隔板、加斜板。水质水量的调节可使用调节池。1.1.3 污水的处理级别 一级处理:污水经过简单的物理处理后的水; 二级处理:经一级处理后,在经生化处理后的出水; 、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后的出水再经过加药、过滤、消毒灯其 它技术,使出水达到更高的标准。1.1.4 排水水质等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3、GB383888将水分为五类,即I类、U类、川类、 W类、V类。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U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虾产卵场 等。川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W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1.2 基本常用术语、名词SS:悬浮物,是指颗粒物直径在 0.45um以下的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微生物等的污染物。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 耗的氧化剂的量。 COD 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的污染程度,又可反应 水中有机

4、物的量,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 盐等。CODcr:在强酸性溶液中,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 CODmn:高锰酸钾指数,是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 TOC: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TOD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 变成温度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 O2的mg/L表示。BOD :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 机物的值。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即在(20 1)C下,培养五天前后水中溶解 氧了的变化值。NH3-N :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和游离氨

5、(NH4+ )形式存在的氮。 透明度:是指水样的透明程度。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色度: 采用稀释法,与被测样品进行目视比较,以测定样品的颜色强度。 DO: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的氧。PH: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表征水的酸碱性的强弱。SV:污泥沉降比,指氧化池中混合液沉淀 30分钟后,沉淀污泥体积占 混合液体积的百分数。SVI :指的是氧化池混合液经30分钟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湿污泥体 积。MLSS: 1升氧化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以mg/L或g/L表示。2.杨凌皓天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水质、水量及排水标准状况 2.1.处理水量厂区污水设计日

6、排放生产废水水量为300t/d,生活污水为60t/d。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混合同时处理,方案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规模为360t/d,即15t/h。22污水设计进出水水质进出水水质:进水水质出水水质pH : 1.59pH: 69CODv 11000mg/LCOD W150mg/LB0D5V 5000mg/LBOD5 詬0mg/LSSv 850mg/ LSS200mg/LNH3-N v 350mg/LNH3-N 5mg/L3工艺流程图污水4.流程简介本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流程包含两部分: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污水处理主要的工艺环节大致包括:格栅、调节均质、一次沉淀、水解酸化、 厌氧反应、好氧反应、二次沉淀

7、、达标出水。因企业目前生产为植物提纯药品,不含油脂类物质,前端预处理不需要进行 除油处理设计。4.1格栅生产线污水经过排放管路自流进入格栅井进行过滤。厂区生活污水经过管路从化粪池引入格栅井,并入生产污水一同过滤后进入 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格栅井内设人工格栅,主要作用是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悬浮物和漂浮物,以保 证整个系统机械设备的安全性。格栅至少每周清理一次。4.2 调节均质格栅井出水自流进入提升井。提升井用于收集格栅井出水。提升井内污水经提升泵提升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一是调节水量, 缓冲生产线排水峰量, 为后续污 水处理系统提供稳定的运行条件; 二是考虑到生产线排水所含的污染物

8、浓度因时 序不同存在差异, 均衡进入后续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水质; 三是制药污水的原水 pH值波动较大,可在调节池内设pH监控、调节设备,以稳定污水的pH值,减 少对后续生化反应中微生物的影响。四是调节池曝气可以去除部分COD,为后续处理减轻压力。4.3 一次沉淀调节池出水自流进入初沉池。 初沉池用于沉淀格栅未能截留的大部分较小的悬浮物在初沉池中沉淀形成 污泥,达到与污水分离的目的。 根据水质情况, 悬浮物主要是未经格栅过滤掉的 可沉淀颗粒状物质, 比重一般都大于 1 的,在沉淀阶段选用竖流式沉淀池, 较适 用于该类颗粒状物质的沉淀,并可起到有效的作用。对于悬浮物的去除也可选用溶气气浮,溶气气浮

9、主要适用于比重接近于 1 处于悬浮状的物质, 使用溶气带起悬浮物浮上液面, 利用刮渣设备进行刮除, 根 据水质情况,选用气浮对污水中颗粒物的去除较差,该方案设计不予采用。初沉池至少每天排泥 2 次,视具体情况增加排泥次数。 保证初沉池没有大量 污泥随水流入集水池,保证后续工艺的安全运行。4.4 水解酸化初沉池出水自流进入集水池 集水池用于收集初沉池出水。集水池内污水经提升泵提升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工艺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这种工艺摒弃了厌氧消化过 程中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 且降解速度较慢的甲烷发酵阶段, 将系统控制在缺氧 状态下的水解酸化阶段。 原理是通过水解菌、 产酸菌

10、释放的酶促使水中难以生物 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发生生物催化反应, 具体表现为断链和水溶。 微生物则利用水 溶性底物完成胞内生化反应,同时排出各种有机酸。因此水解酸化过程废水中易降解有机物质减少较少, 而一些难降解大分子物 质被转化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如:有机酸) 。从而使废水的可生化性和降 解速度大幅度提高。 因此,后续的厌氧生物处理可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达到 较高的COD去除率。同时,水解反应也能降低一部分 COD (约10%20%)。4.5 厌氧反应水解酸化池内污水经配水系统均匀配水后自流进入 UASB 反应池。UASB 反应池共分三组,并联运行。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

11、性, 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 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 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 厌氧生物 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 BOD 最高浓度可达数万毫克每升,也 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城市污水等。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 ;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 击负荷能力强;产出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工艺由于具有厌 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 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 洁能源沼气的

12、一项技术。 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 且其结构、 运 行操作维护管理相对简单, 造价也相对较低, 技术已经成熟, 正日益受到污水处 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UASB 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 (包括沉淀区) 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 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 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 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 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 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

13、一起上升进入三相 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 折向反射板的四周, 然后穿过水层进 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 用导管导出, 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 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 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 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 与污泥 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基本要求有: 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 良好的沉淀性能; 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生物相,保持特定的微生态环 境,能抵抗较强的扰动力,较大的絮体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从而提高 设备

14、内的污泥浓度; 通过在污泥床设备内设置一个沉淀区, 使污泥细颗粒在沉淀区的污泥层 内进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内。UASB 的主要优点是:UASB 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 2040gVSS/1; 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采用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 510kgCOD/m3.d 左右; 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 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 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 UASB 内设三相分离器,通常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 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 UA

15、SB 在冬季低温运行情况下,池内增设蒸气管道,利用锅炉蒸气余热 对系统进行加温,以保证良好的运行环境。系统产生甲烷气体可引入锅炉房进行留用。4.6 好氧反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 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 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 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 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 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 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 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 填料壁的微生物 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 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 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

16、。生物接触 氧化工艺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 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 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氧化池常见问题主要从污泥的性状进行观察和分析,下附污泥性状观察及 分析表。4.7 二次沉淀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二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流失的部分微生物在二沉池中沉淀形成生化污泥, 达到与污 水分离的目的。二沉池内设污泥回流泵, 污泥定量回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内, 以调节生物接 触氧化池内的微生物量。二沉池出水自流进

17、入清水池,达标排放。4.8 污泥处理污水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污泥分两类: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产生的剩余不多, 加上部分剩余污泥被回流至生物接触 氧化池内用于调节生物量,因此污泥处理系统处理的污泥主要以物化污泥为主, 初沉池沉淀的物化污泥重力流自流进入污泥池。 经污泥提升泵提升进入板框 压滤机压滤处理。处理后的污泥外运。压滤机压滤出水排入调节池。二沉池沉淀的生化污泥中回流后剩余的部分重力流自流进入污泥。 与初沉池的物化污泥混合后,进入后续污泥处理系统统一处理5问题及解决方法51厌氧反应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存在冋题原因解决方法1、污泥生长过慢1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2进液酸化度过

18、高;3种泥不足。1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2减少酸化度;3增加种泥。2、反应器过负荷1反应器污泥量不够;2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3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 短。1增加种污或提咼污泥产量;2减少污泥负荷;3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 隔。3、污泥活性不够1温度不够;2产酸菌生长过快;3营养或微量兀素不足;4无机物Ca2+引起沉淀。1提高温度;2控制产酸困生长条件;3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4减少进泥中Ca2+含量。4、污泥流失1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2产酸菌使污泥分层;3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1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 循环;2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 程度;3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5、污泥扩散颗粒污

19、泥破裂1负荷过大;2过度机械搅拌;3有毒物质存在。4预酸化突然增加1稳定负荷;2改水力搅拌;3废水清除毒素。4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5.2.好氧反应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异常现象症状分析及诊断解决对策氧化池有臭味氧化池供Q不足,DO值低, 出水氨氮有时偏咼增加供氧,使氧化池出水 DO高于2mg/l污泥发黑氧化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 分解析出HS,其与Fe生成FeS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污泥变白丝状困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进水PH过低,氧化池PHC 6丝状型菌大量生成提高进水PH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 浮,出水氨氮往

20、往较咼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 在死角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 压水清洗二沉池泥面升 高,初期出水特 别清澈,流量大 时污泥成层外 溢90% SVI 20mg/l 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投加液氯,提咼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 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歇进 水二沉池泥面过高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fi过 高增加排液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 水水质恶化,COD BOD上升,OUR氐于 8mgOgVSS.h,进水 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 常。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 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 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

21、外漂污泥缺之营养,使之瘦小OURv 8mgO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咼,C/ 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C;翼轮转速过高1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 0.1,停开一个氧化池。使絮粒破碎。二沉池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OUR 20mgOgVSS.h 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氧化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 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 量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 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污泥未成熟, 絮粒瘦小;出 水混浊,水质 差;游动性小 型鞭毛虫多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 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 含毒物或PH不足使废水成

22、分、浓度和营养物 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 养。污泥过滤困难污泥解絮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污泥脱水后泥饼松有机物腐败及时处置污泥凝聚剂加量不足增加剂量氧化池泡沫过多、发白进水洗涤剂过量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氧化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降低负荷氧化池泡沫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增加排泥进水PH下降厌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 累降低负荷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增加负荷出水色度上升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改善污泥性状污泥中毒污泥复壮氧化池中泡沫过多,色白进水过浓提高MLSS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QH2S)过高增加曝气强度COD测定受Cl 影响排除干扰5.3设备存在问题解决办

23、法螺杆泵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故障原因解决方法泵不能启动1新泵转、定子配合过紧2电压、电流过低3介质粘度过高1. 用工具人力帮助转动几圈2. 检杳、调整3. 稀释料液泵不出液1. 旋转方向不对2. 吸入管路有问题3. 介质粘度过高4. 转、定子损坏或传动部件损坏5. 泵内异物堵塞1. 调整方向2. 检查泄露,打开进出口阀门3. 稀释料液4. 检杳更换5. 排除异物流量达不到1.管路泄露2阀门未全打开或局部堵塞3. 转速太低4. 转、定子磨损1. 检杳修理管路2. 打开全部阀门、排除堵塞物3. 调整转速4. 更换损坏零部件压力达不到1转、定子磨损1.更换转、定子电机过热1. 电机故障2. 出口欧压力

24、过高,电机超载3. 定子烧坏或粘在转子上1. 检查电机、电压、电流、电频2. 检查扬程,开足出口阀门,排 除阻塞3. 更换损坏件流量压力急剧下降1. 管道突然堵塞或泄漏2. 定子磨损严重3. 液体粘度突然改变参照以上几项,逐项排除4.电压突然下降轴密封处大量液体泄漏1. 软填料磨损2. 机械密封损坏1.压紧或更换填料2修复或更换潜污泵故障及排除方法故障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排除方法流量不足或不出水1. 叶轮反转2. 流到堵塞3. 装置扬程太高4. 叶轮严重磨损1. 纠正电机转向2. 排除杂物3. 换泵或降低装置扬程更换叶轮不能启动1. 缺项2. 叶轮卡住3. 绕组接头或电缆短路4. 定子绕组烧坏5. 电器控制故障1. 检杳线路2. 清除杂物3. 用欧姆表检查修复4. 进行修理,更换绕组5. 检查控制柜,修理后调换电器 元件定子烧坏1. 缺项运行2. 被抽介质浓度过大3. 叶轮卡死或松动4. 密封损坏电机进水5. 紧固件松动造成电机进水修理好电机后,使用前必须:1. 查清线路,清除故障2. 用水稀释3. 清除赃物,拧紧叶轮固螺栓4. 更换机械密圭寸或0型圈5. 拧紧各部紧固件电流过大1. 管道、叶轮被堵2. 抽送液体的密度或粘度较咼3. 流量过大1. 清理管道和叶轮中的堵塞物2. 改变抽送液体的密度和粘度3. 关小出口阀,减少流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