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图识别基础知识扫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725979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等高线地图识别基础知识扫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等高线地图识别基础知识扫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等高线地图识别基础知识扫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图识别基础知识扫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图识别基础知识扫盲(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等高线地图识别基础知识扫盲在网上关于如何制作ozi等高线地图的教程很多,写的也比较详细,但是我感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得动等高线地图,因此,本人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等高线地图识别的基础知识来扫扫盲。废话,这里就不多说了,直接开始进入整体进行扫盲。一、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等高线地图相关的基础概念?1. 等高线的含义: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它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基本内容,从这一意义上说地形图也就是等高线的水平投影图(当然,还要附加一些内容)。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等高线的零点。按此可算出任何地形的绝对高度。1.1 等高线的特点:1.1.1 同线等高,即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2、 1.1.2 自行封闭,即各条等高线必自行成闭合的曲线,若因图幅局限不在本幅闭合必在邻幅闭合。 1.1.3 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1.1.4 等高距全图一致。1.1.4.1 等高距:切割地形的相邻两假想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中等高距是固定的。1.1.4.2 既然说到了等高距,那么自然不能缺少等平距。等高线平距:在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它的长短与地形有关。地形坡缓,等高线平距长,反之则短。提示:1. 首曲线: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它是宽度为 0.1

3、5mm 的细实线。2. 计曲线:凡是高程能被 5 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计曲线要加粗(线宽 0.3 mm )描绘。3. 间曲线和助曲线:当首曲线不能很好地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间曲线和助曲线可不闭合。 4.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5. 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6. 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2.

4、等高线地图: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3. 图例: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地形图中各种地物是以不同符号表示出来的,有以下三种:3.1 比例符号:是将实物按照图的比例尺直接缩绘在图上的相似图形,所以也称为轮廓符号。 3.2 非比例符号:当地物实际面积非常小,以致不能用测图比例尺把

5、它缩绘在图纸上,常用一些特定符号标注出来它的位置。 3.3 线性符号:长度按比例,而宽窄不能按比例的符号,某种地物成带状或狭长形,如铁路、公路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宽窄却不按比例尺。 以上三种类型并非绝对不变的,对于采用那种符号取决于图的比例尺,并会在图例中标出。4. 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计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於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换算表地图比例实地距离(公尺)地图距离(公分)1

6、:25,0001,00041:50,0001,00021:100,0001,00015. 图号: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6. 方位: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了解完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地形。二、常见地形:2.1 圆顶丘:等高线表示宽松,近於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

7、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独立小丘。2.2 锥形丘: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於山地,状如锥形。2.3 山额: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後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2.4 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2.5 陡壁: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2.6 山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2.7 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

8、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2.8 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2.9 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注意:上图中所示的“山顶”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实“山顶”如果细分的话,分为“尖顶”、“圆顶”、“平顶”。三、下面举几个地形等高线表示的小例子:3.1 山头与洼地 从图(一)中

9、可见山头与洼地部是一圈套着一圈的闭合曲线。但它们可根据所注的高程来判别。封闭的等高线中,内圈高者为山峰,如图中A。反之则为洼地,如图中B。图(一)山头与洼地之等高线特征 两个相邻山头间的鞍部,在地形图中为两组表示山头的相同高度的等高线各自的闭相邻并列,其中间处为鞍部,如图C。 两个相邻洼地间为分水岭,在图上为两组表示凹陷的相同高度等高线各自封闭,相邻并列,如图D。3.2 山脊和山谷:如图(二)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3.3 河流 当等高线经过河流时,不能垂直横

10、过河流,必须沿着河岸绕向上游,然后越过河流再折向下游离开河岸,如图(三)中的A、B、C、D。四、最后就是判读方法的相关知识4.1 判读等高线的数值4.1.1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4.1.2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4.1.3 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

11、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4.1.4 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4.1.4.1 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4.1.4.2 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4.2 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4.2.1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12、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地形坡度的计算公式为:tan a=h/L ,h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间图上距离算出。为坡度,可由h/L 的值从数学用表中查出。4.2.2 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反之,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4.2.3 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4.2.4 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4.2.5 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我们国家的地形,并不是我上边给出的等高线图所能一一囊括的,我只是尽我所知为大家做的一些基础知识普及,这样我们在得到等高线地图之后,进而能够看懂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