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7185154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资料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资料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资料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资料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新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讲解(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修订后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现对行政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4年1月1日起,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二)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相关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3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4年1月1日的新账。3.将2013年12月31日原账中各会计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

2、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原账中各会计科目是指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规定的会计科目,以及按照财政部印发的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补充规定增设的会计科目。新旧会计科目对应关系参见本规定附1。4.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4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行政单位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正确实现数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二、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一)资产类。1.“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

3、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2.“暂付款”科目。新制度未设置“暂付款”科目,但设置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转账时,应对原账中“暂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符合上述新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对应科目。同时,按照转入“预付账款”科目的金额,将相应的“结余”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预付款项”科目。3.“有价证券”科目。新制度未设置“有价证券”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有价证券”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4.“库存材料”科目。

4、新制度未设置“库存材料”科目,但设置了“存货”、“政府储备物资”科目。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库存材料”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属于存货的余额转入“存货”科目,同时,按照转入“存货”科目的金额,将相应的“结余”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存货”科目;将属于政府储备物资的余额转入“政府储备物资”科目,同时,按照转入“政府储备物资”科目的金额,将相应的“结余”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政府储备物资”科目。 5.“固定资产”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科目。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1)对于达不到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

5、“存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存货”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当按照其成本,在新账中借记“资产基金存货”科目,贷记“存货”科目,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2)对于符合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3)对于原账“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中属于无形资产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4)对于原账“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中属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

6、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同时,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二)负债类。1.“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新制度未设置“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但设置了“应缴财政款”科目,其核算内容涵盖了原账中“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核算内容。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缴财政款”科目。2.“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新制度未设置“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但设置了“应付职工薪酬”

7、科目,其核算内容涵盖了原账中上述三个科目的核算内容。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暂存款”科目。新制度未设置“暂存款”科目,但设置了“应缴税费”、“应付账款”、“应付政府补贴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和“受托代理负债”科目。另外,新制度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内容还包括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转账时,应对原账中“暂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符合上述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对应科目。如有转入新账中“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科目的,还应按照转入“应付账款”、“长期

8、应付款”科目余额的合计数,在新账中借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或“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三)净资产类。1.“结余”科目。新制度未设置“结余”科目,但设置了“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转账时,应对原账中“结余”科目的余额(扣除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预付款项、存货、政府储备物资”科目金额)进行分析:对属于新制度下财政拨款结转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对属于新制度下财政拨款结余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2.“固定基金”科目。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

9、了“资产基金”科目。转账时,应当参照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转账规定,相应地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资产基金存货”、“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和“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四)收入支出类。由于原账中收入支出类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自2014年1月1日起,应当按照新制度设置收入支出类科目并进行账务处理。行政单位如有其他原账科目余额,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转入新账中相应的科目。新账中科目设有明细科目的,应将原账中对应科目的余额加以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三、将原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一)资产类。1.关于原未入账的无形资产。行政单

10、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无形资产记入新账。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2.关于原未入账的政府储备物资。行政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政府储备物资记入新账。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政府储备物资成本,借记“政府储备物资”科目,贷记“资产基金政府储备物资”科目。3.关于原未入账的公共基础设施。行政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公共基础设施记入新账。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公共基础设施成本,借记“公共基础设施”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11、4.关于原未入账的受托代理资产。行政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受托代理资产记入新账。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受托代理资产成本,借记“受托代理资产”等科目,贷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二)负债类。1.关于原未入账的应付账款。行政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应付账款记入新账。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应付账款金额,借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2.关于原未入账的长期应付款。行政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长期应付款记入新账。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长期应付款金额,借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贷

12、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行政单位如有2013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其他事项,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登记新账。四、将行政单位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按照新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账行政单位应当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单位按照新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账(以下简称“大账”)。新制度设置了“在建工程”科目。行政单位应当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一)将2013年12月31日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按照以下方法并入“大账”。1资产类。(1)按照基建账中“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借方余额,分别借

13、记“大账”中“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2)按照基建账中“应收有偿调出器材及工程款”、“应收票据”科目借方余额,借记“大账”中“应收账款”科目。(3)按照基建账中“其他应收款”、“拨付所属投资借款”、“有价证券”科目借方余额,借记“大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4)按照基建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借方余额,借记“大账”中“固定资产”科目。(5)按照基建账中“累计折旧”科目贷方余额,贷记“大账”中“累计折旧”科目。(6)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器材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设备”、“库存材料”

14、、“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器材”、“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额,借记“大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7)按照基建账中“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失”科目借方余额,借记“大账”中“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2负债类。(8)按照基建账中“应交基建包干节余”、“应交基建收入”、“其他应交款”科目贷方余额中属于应交财政部分,贷记“大账”中“应缴财政款”科目;其余部分贷记“大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9)按照基建账中“应交税金”科目贷方余额,贷记“大账”中“应缴税金”科目。(10)按照基建账中“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贷方余额,贷记“大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11)

15、按照基建账中“应付器材款”、“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应付票据”科目贷方余额,以及“应付工程款”科目贷方余额中属于1年以内(含1年)偿还的部分,贷记“大账”中“应付账款”科目。(12)按照基建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贷方余额,贷记“大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13)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上级拨入投资借款”、“其他借款”科目贷方余额和“应付工程款”科目贷方余额中属于超过1年偿还的部分,贷记“大账”中“长期应付款”科目。3净资产类。(14)按照基建账中“应付器材款”、“应付工程款”、“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应付票据”、“基建投资借款”、“其他借款”、“上级拨入投资借款”科目

16、贷方余额减去尚未使用的借款金额(实行贷转存办法)后的差额,借记“大账”中“待偿债净资产”科目。(15)按照基建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借方余额和“累计折旧”科目贷方余额的差额,贷记“大账”中“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16)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器材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设备”、“库存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器材”、“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额,贷记“大账”中“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17)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留成收入”科目余额中归属于同级财政拨款结转的部分,贷记“大账”中“财政拨款结转”科目。(1

17、8)按照基建账中“留成收入”科目余额中归属于同级财政拨款结余的部分,贷记“大账”中“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按照上述(1)(18)中“大账”科目的借方合计金额减去贷方合计金额后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大账”中“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二)行政单位执行新制度后,应当至少按月将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按照以下方法并入“大账”。1资产、负债、净资产类。根据“大账”科目和基建账科目的对应关系(见附2),按照基建账中相关科目本期发生额的借方净额,借记“大账”中的对应科目;按照基建账中相关科目本期发生额的贷方净额,贷记“大账”中的对应科目。对于当期发生基本建设结余资金交回业务的,根据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本期

18、借方发生额中归属于同级财政拨款的部分,借记“大账”中“财政拨款结转”或“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其余部分,借记“大账”中“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2收入、支出类。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中归属于同级财政拨款的部分,贷记“大账”中“财政拨款收入”科目;其余部分,贷记“大账”中“其他收入”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上级拨入资金”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贷记“大账”中“其他收入”科目。根据新制度规定的支出确认原则,对基建账中相关科目本期发生额进行分析计算,按照计算出的数额,借记“大账”中“经费支出”科目。行政单位如有从“大账”中“经费支出”科目列支转入基建账的资金,还应当在并账后将已列支金额部分

19、予以冲销,借记“其他收入”科目,贷记“经费支出”科目。如果行政单位已在“大账”中核算基建资金收支的,不再按照本规定进行基建资金收支的并账处理。五、财务报表新旧衔接(一)编制2014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4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二)行政单位2014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编制2014年的月度、年度财务报表。在编制2014年度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时,不要求填列上年比较数。六、其他衔接事项(一)新制度设置了“累计摊销”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对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行政单位应当全面核查2013年12月3

20、1日前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并对无形资产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补提摊销。按照应计提的累计摊销金额,借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二)新制度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计提的累计折旧。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事宜由财政部另行规定。附:1.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 2.行政单位“大账”与基建账会计科目对照表附1: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照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及补充规定会计科目序号编号名称编号名称一、资产类11001库存现金101

21、现金21002银行存款102银行存款31011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7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1021 102101 102102财政应返还额度 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115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财政授权支付51212应收账款104暂付款61213预付账款10471215其他应收款104暂付款103有价证券81301存货105库存材料106固定资产91501固定资产106固定资产101502累计折旧111511在建工程121601无形资产106固定资产 131602累计摊销141701待处理财产损溢151801政府储备物资105库存材料161802公共基础设施106固定资产171901

22、受托代理资产二、负债类182001应缴财政款201应缴预算款202应缴财政专户款192101应缴税费203暂存款202201应付职工薪酬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203暂存款212301应付账款203暂存款222302应付政府补贴款232305其他应付款续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及补充规定会计科目序号编号名称编号名称242401长期应付款203暂存款252901受托代理负债三、净资产类263001财政拨款结转303结余273002财政拨款结余283101其他资金结转结余293501资产基金 350101 预

23、付款项303结余 350111 存货303301结余固定基金 350121 固定资产301固定基金 350131 在建工程 350141 无形资产301固定基金 350151 政府储备物资303结余 350152 公共基础设施303固定基金303502待偿债净资产四、收入类314001财政拨款收入401拨入经费324011其他收入407其他收入-404预算外资金收入五、支出类335001经费支出501经费支出505结转自筹基建345101拨出经费502拨出经费注:上表中标有“*”号的会计科目为行政单位按照财政部印发的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补充规定增设的会计科目。附2:行政单位“大账”和基建账会计

24、科目对照表“大账”科目基建账科目编号名称编号名称一、资产类1001库存现金233现金1002银行存款232银行存款1011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34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21财政应返还额度235财政应返还额度1212应收账款251应收有偿调出器材及工程款253应收票据1215其他应收款252其他应收款261拨付所属投资借款281有价证券1501固定资产201固定资产1502累计折旧202累计折旧1511在建工程10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102设备投资103待摊投资104其他投资211器材采购212采购保管费213库存设备214库存材料218材料成本差异219委托加工器材241预付备料款242预付工程

25、款1701待处理财产损溢203固定资产清理271待处理财产损失二、负债类2001应缴财政款362应交基建包干节余(应交财政部分)363应交基建收入(应交财政部分)364其他应交款(应交财政部分)2101应缴税费361应交税金2201应付职工薪酬341应付工资342应付福利费续表 “大账”科目基建账科目编号名称编号名称2301应付账款331应付器材款332应付工程款(1年以内偿还的)351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353应付票据2305其他应付款352其他应付款364其他应交款(非应交财政部分)2401长期应付款332应付工程款(超过1年偿还的)304基建投资借款305上级拨入投资借款306其他借

26、款三、净资产类3001财政拨款结转301基建拨款(贷方余额中归属于同级财政拨款结转的资金)301基建拨款(本期借方发生额中属于交回同级财政的结余资金)401留成收入(属于同级财政拨款形成的部分)3002财政拨款结余301基建拨款(本期借方发生额中属于交回同级财政的结余资金)401留成收入(属于同级财政拨款形成的部分)3101其他资金结转结余301基建拨款(本期借方发生额中属于交回的非同级财政结余资金)401留成收入(属于非同级财政拨款形成的部分)3501 350121 350131资产基金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根据相关科目分析计算3502待偿债净资产根据相关科目分析计算四、收入类4001财政拨款收入301基建拨款(本期贷方发生额中属于同级财政拨款的部分)4011其他收入301基建拨款(本期贷方发生额中属于非同级财政拨款的部分)321上级拨入资金五、支出类5001经费支出根据相关科目分析计算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