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一周强化鲁人版第一册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7150395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语文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一周强化鲁人版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一周强化鲁人版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一周强化鲁人版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一周强化鲁人版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一周强化鲁人版第一册(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本周主要对石钟山记和游褒禅山记两篇古文进行比较阅读。学习这两篇文章,首先应疏通课文,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其次要把握主旨,把握文中渗透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要理解两篇文章借古讽今的具体含义,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石钟山记1、探讨文章主旨石钟山记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2、把握主要内容课文石钟山记朗读第一段:写石钟山得名缘由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及其可疑之处。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待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第二层:提出六朝

2、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接着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并由此导出李渤的说法。第三层:提出李渤的说法并质疑。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第一层:点明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和缘由。第二层:写访问寺僧。第三层:写月夜考察游石钟山的经过。第三段: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第一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以反问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点明了全篇的主旨。第二层:从两方面分析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第三层:分承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点明写这篇游记的目的: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3、知识积累(1)一词

3、多义(2)古今异义自以为得其实(古义:其,那,指示代词;实,事实真相,名词。今义:实际上,副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古义:到去。今义:适合;舒服)空中而多窍(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通假字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汝识之乎(“识”通“志”,知道,zh)(4)词类活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坐船)事不目见耳闻(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亲眼,亲耳)微波鼓浪(名词作动词,鼓动)而此独以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5)文言句式此世所以不传也(判断句)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判断句)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石之

4、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得双石于潭上(状语后置)今以钟磬置水中(省略句)(二)游褒禅山记1、探讨文章主旨游褒禅山记通过一次未能尽兴的游山经历,说明了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2、把握主要内容第一段:介绍褒禅山的概况。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第五六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作记的时间,以及作者的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3、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而卒葬之(古义:终于;死。今义:士兵;

5、完毕)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十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古义,是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义,常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今义:合用为连词)(3)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f,古代对男子的美称。)(4)词类活用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则或咎其欲出者(“咎”名词作动词,

6、责怪)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名词作动词,弄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极夫游之乐(“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5)文言句式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宾结构后置)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略句)有碑仆道(省略句)然力足以至焉(省略句)三、难点知识剖析(一)游褒禅山记第二段略写了什么?详写了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略写前洞,仅19字,较详细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对比:前洞的平坦与后洞的深幽;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

7、”所至;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作用:为下面的议论作铺垫。本段写游洞并不写景,只是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这与第一段中写上山独写一块倒在地上的碑类似。显然记游不是重要的,而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是为后面进行议论准备材料的。(二)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在写法上有何异同。(1)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两文的相同点:两文都是游记,在表达时都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形式,都是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的,叙议紧密结合,前后呼应,事理浑然一体。(2)两文的不同之处:叙议结构顺序不同:石分为议论、记游、议论三部分。先议论,后带出记叙,最后以议论抒发感情。即先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提出质疑,通过考察探究解疑,得出凡事必须“目见耳闻”,不可主观臆断的结论。游分为记游和议论两部分,前面写游山,后面发议论。侧重不同:石议论事理中侧重记叙,在此基础上有感而发,释疑得出事理极为简明。即要“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游借记游内容为喻,对事理深入严密地阐释,重在说理。记游描述侧重不同:石记游波澜起伏,叙事、描写交相烘托,夜泊石钟山一段既贯穿了考察的完整过程,又有议论兼抒情的感慨。游扼要交代记叙游山,概括叙写景物,记叙简要明白。石缘事说理。游借事说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