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1天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7149458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倒数第1天 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倒数第1天 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倒数第1天 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倒数第1天 区域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数第1天 区域可持续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倒数第1天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基础回扣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的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来源:Zxxk.Com2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 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 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2、,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考前押题新浪网2013年8月21日消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工程自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最终到达上海练塘变电站。目前,该工程已进入带电调试阶段,将于9月底正式商业投运。每年将向上海等地输送超过500亿度电,相当于为上海新建了6座百万千瓦级的火电站。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 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等地输送的是以_为主要能源的电力()A天然气 B石油C煤炭 D水能2 关于皖电东送的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煤炭

3、产业发展层次B使该地区的经济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减少就业机会C改善安徽省淮南地区的环境状况D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答案1.C2.A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皖电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安徽省的淮南市,而该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产地,因此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浙江等地输送的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电力。第2题,皖电东送是通过坑口电站的建设,将安徽淮南煤矿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输出,将淮南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煤炭产业发展层次,有利于促进淮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同时,有利于改善上海、浙江等地的环境状况及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

4、用比例;但是,由于坑口电站建设在淮南,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将会加重。考点二产业转移基础回扣1 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产业转移的原因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具体思路如下图:2 不同国家间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分析如下:考前押题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3 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A甲国乙国丙国 B乙国丙国甲国C丙国甲国

5、乙国 D丙国乙国甲国4 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A甲国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答案3.D4.C解析第3题,根据该电子产品在三国生产状况,判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为丙国乙国甲国。第4题,根据工业产业生产发展周期,可以推断出丙国第一阶段的利润较高。考点三区域生态建设基础回扣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

6、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运用知因索果法,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 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2 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一般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3 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例,分析如下:考前押题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56题。5 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

7、原6 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C森林减少 D荒漠化答案5.D6.A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在沟谷筑坝蓄水,缓坡修建梯田,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塬面上集水灌溉,与黄土高原的特征及其生态治理相符合。第6题,根据图中所述措施看出:该模式的核心是水土保持,因此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考点四河流开发建设基础回扣1 流域开发与整治的分析模式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

8、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2)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对策。2 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技巧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和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分析思路如下:考前押题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滦河上游地区可能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是什么?如何解决?(2)比较图(a)与图(b),分析

9、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3)图示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解决措施是什么?答案(1)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成因:地形条件复杂,坡度大;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破坏植被等。措施:加强三北防护林网工程建设,封山育林、育灌、育草;修建水库等。(2)河道变窄,河流分叉减少。原因: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小,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等。(3)突出的环境问题: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耕地面积减少。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旅游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推广环

10、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树立节水意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等。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滦河上游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大,因此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频繁;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森林植被,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易导致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流含沙量增大,同时还会增加雨季洪水的威胁。解决措施是在上游地区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加强三北防护林网工程和上游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另一方面,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以保护滦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此外,在上游地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科学规划,修建水库蓄水,涵养水源等。第(2)题,由

11、图可看出,滦河河道变窄,河流分叉减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在滦河上游沿线修建了多座水库拦蓄河水;二是“引滦入津”的引水工程建设;三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四是滦河河流入海口处的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等,使滦河河道在入海口附近地区变窄,入海河道减少。第(3)题,该地区是我国北方工农业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水质差、污染严重;同时,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建设、区域生产结构调整等大量占用耕地;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加之地处华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易产生旱涝、土地次生盐碱化现象等。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应积极调整

12、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旅游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应积极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树立节水意识,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等。考点五区域经济建设基础回扣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明确区域发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全面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既要分析自然条件,也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还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1)自然条件方面,可以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被、水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原广阔,降水丰

13、沛;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不利条件是资源不足,尤其是矿产资源缺乏。(2)社会经济条件范围比较广,包括经济区位、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等。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城市密集,人口稠密,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有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支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移。不利条件是腹地范围小,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劳动力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分析区域发展条件,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最关键的是抓住主导因素,不能泛泛而谈。针对主导因素,要扬长避短,找到相对应的措施,促进区域发展。例如,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源是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一旦灌溉用水使

14、用不当,土壤盐渍化常常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子。考前押题8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简述这一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较快的原因。(3)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原因。(4)从人口和产业活动两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5)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比重略有增加。(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15、;毗邻港澳的有利地理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3)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政策优势丧失、工资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5)推动产业升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腹地;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城市的规划与管理。解析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侨乡和毗邻港澳的有利区位,首先接受了港澳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在政策、侨乡优势丧失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发展较快,由此得到(2)(3)题的答案。工业化促使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又推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由此得到第(4)题的答案。最后根据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