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山水诗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36955289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谢灵运的山水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谢灵运的山水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谢灵运的山水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谢灵运的山水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灵运的山水诗(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谢灵运的山水诗 篇一:谢灵运及其山水谢灵运及其山水诗主讲:章岿然谢灵运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个点缀,山水只作为背景出现。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关键描写对象,用精巧工整的语言刻画山水的秀美,发明出真正的山水诗,成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形式绮丽,声色并妙,在题材、内容、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谢灵运一生著作极丰,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宋临川内史谢灵运集十九卷”,但大多在宋代就散失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李献吉、黄勉之、沈道初等人前后将散见于文选、乐府诗集、宋书和其它各类书中的谢灵运诗文辑出,

2、编排成书,由焦竑刊刻行世。我们现在见到的收录谢诗较为完备的谢康乐诗注,就是黄节依据焦本谢康乐集中的诗歌部分加以重编注释的。从谢康乐诗注所辑录的七十多首谢诗来看,谢灵运的创作并没有局限于山水诗的范围,还有乐府诗从及为数不多的田园诗和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等等,但为谢灵运所擅长并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诗。一、身世遭遇和山水诗创作谢灵运是“淝水之战”名将谢玄的孙子,她生长在世族豪门、显贵大地主的家庭里,十八岁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但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尔虞我诈,相互倾轧,斗争剧烈。当初,以刘裕为代表的刘宋王朝统治者果断地推行抑制门阀大族

3、、提拨庶族地主作为辅佐、加强集权统治的政策,对王、谢等大贵族集团施以压力,企图摧毁她们顽强的势力。谢灵运便在刘裕这种减弱士族势力,实施皇帝专制的政策下被降爵为候。处身于这么的形势中,谢灵运为了维护自己贵族集团的地位和利益,常常和统治者处于一个复杂而猛烈的斗争中。她一直对刘宋集团采取不合作和反抗的态度。刘义隆即位后,深知谢灵运倔强不驯,更有意严加裁制。谢灵运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只求隐退。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任职仅一年便托病回家乡始宁隐居。元嘉三年(426),谢灵运被召至京为秘书监,经常称病不朝,结果仍是请假回籍。这是刘宋王朝不能容忍的。刘义隆认为谢灵运脱离控制,很不放心,就唆

4、使地方官告她造反,迫使谢灵运到京表明,乘机要她做临川内史,事事加以掣肘。谢灵运自然是不愿受这种约束的,刘义隆于是派人带兵逮捕她。这么,谢灵运不得不兴兵反抗,结果是兵败被杀。一代大诗人就这么在刘宋王朝和世族的斗争中了却了一生。朝廷失宠,宫廷之争失败后,谢灵运身在朝廷,心却在山水之中。她首先隐逸泉林、纵情山水,在山水林野中去探寻、追求独立于黑暗现实之外的人生理想,首先又还苦恋着昔日的荣华,对过去的特权难以忘怀。处于这么一个两难境地,谢灵运经常开山伐木,登山观水。因为只有这么,只有远行郊野荒林之中,才能忘却世道的艰苦痛苦;只有在无限纯净的山水中,才能寻求到精神的自由和解脱。所以,谢灵运追求老子的无为

5、、庄子的逍遥。但因为她没有最终跳出功名利禄的怪圈,短暂的惬意以后,她又感到迷茫,故而频频向山水诉说自己的失意和孤寂,倾吐自己的不幸和愤懑:“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岁暮)“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登江中孤屿)“隐逸”和“仕途”这两种思想常常在谢灵运的心灵深处搏斗;逃避现实而又不能逃避现实的矛盾纠缠着她。遭受统治者的猜忌、排斥和打击,她被放逐到穷乡僻壤,只好遨游山水,怡情风月,但又不能真的忘情于权势;陷入庄园和林泉之中,却又不甘寂寞;逃避到自然美景和老庄哲理之中,但一直无法摆脱心中的烦恼,无法避免政治上的迫害,做个和世无

6、争的真正隐士。她把这种对现实的苦闷、个人的苦闷和忧伤全部写进诗文中,所以,在谢灵运的作品中,存在着主客观之间的深刻矛盾:黑暗残酷的现实生活和诗人主观愿望的强烈冲突和自然美和人间离乱、悲苦的鲜明对照。正如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说:“谢公才廓落,和世不相遇。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是自己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内心积闷的发泄,是刘宋朝时期那个特殊政治形势中种种矛盾和斗争和反应。二、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宋书谢灵运传说:“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灵运素所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期,民间所讼,不复关心。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然。”“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障千

7、重,莫不备尽。”谢灵运一面欣赏山水美景,一面吟咏成诗。她对蕴存于山水云林中的自然美观察十分细致,一草一木经过她的艺术渲染就形成了优美的意境;她经常把自己对自然的一往情深和被山水神秀触发的哲思,全部溶化在景物描写之中,从而使其山水诗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鲜明个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密林含余清,远山隐半规”(游南亭)、“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石门新营所住)这些诗句所营造的意境,或幽秀清空,或高华豪岩,全全部是情景交融的结果。所以,谢灵运的艺术风格在当初是独树一帜的。鲍照称谢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汤惠休也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钟嵘诗品)

8、。谢灵运在不少的篇中,主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如初去郡中:“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等句,把诗人在秋高气爽的夜晚,涉水登山,挹飞泉,搴落英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又如:“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过白岸亭)写春;“晚霞枫叶丹,夕熏岚气阴”(晚出西射堂)写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写冬等等,诗人从不一样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形象鲜明突出,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写诗人乘船在江中游览,所见的天明朗、湛蓝,几朵白云飘在天上,阳光明媚;所见之水,清澈透底,水中倒映着云和日,天朗水清。诗人在

9、描写景物时,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但细细品味,这江水一色的美景却是令人沉醉和神往。谢灵运山水诗明丽清新的艺术风格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经过精雕细刻得来的。钟嵘在诗品中说谢诗“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谢诗的艺术风格也此产生了不容忽略的缺点:雕琢过多、形容过多和由此而造成的繁冗堆砌、语言晦涩。三、谢灵运山水诗的表现手法东晋以前的诗,没有把山水作为关键的题材,因此写景技巧极不发达。到了谢灵运手里,才自觉地革新和提升了诗的写作技巧。谢灵运以山水入诗,尤其注意声色的描绘,追求图画音乐式的美。沈德潜说:“至于宋,体制渐变,声色大开”(古诗源例言),这种“

10、声色大开”的诗风,正是谢灵运刻意追求的结果。如“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等诗句,重视色彩的描绘,笔触鲜明,逼真地再现了美妙的山光水色,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是诗里图画;又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一联,又完全诉诸听觉,巧妙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天簌,是诗里的音乐。谢灵运在创作中很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她常用“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写出了部分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的优异诗篇,很得大家的赞赏,登江中孤屿一诗便是如此。全诗开头两联叙事,说明出游的计划;中间两联描写江中孤屿的景色;末尾发表人生感想并说明延年益寿和

11、自然环境的关系。这首诗结构绵密,前后呼应,层次井然,开合有致,丝毫没有生拼硬凑的痕迹。这些也正是谢灵运利用三段式结组成功诗篇的共同特色。但在谢灵运很多山水诗中,全部存在着这么的结构,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式,造成了谢诗整体风格的单一,显得呆板、枯燥、缺乏改变,令人不喜多读。而且,三段式的末尾往往是“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登江中孤屿)这一类的消极出世思想,使山水诗拖上了一条玄言的尾巴。所以,她的诗普遍存在有句无篇的特点,名句迭出,而象登池上楼、石譬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岁暮这类情、景、理结合得很好的通篇风格浑融完整的诗作却不多。四、谢灵运山水诗和玄言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说:“宋初文咏,体有因

12、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庄老”和“山水”全部是晋宋时期诗歌关键的思想内容。“庄老”是魏晋以来流行的一个思想,“山水”是刘宋时新生的一个欣欣向荣的力量。在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作为“老庄”思想的发展的玄学思想被逐步地排斥到诗外。但“庄老告退”并不意味着诗里的“庄老”成份已经完全被肃清、刘宋早期的诗歌里已丝毫没有玄学思想的存在,而是说“庄老”已经开始退出诗坛。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诗大家思想斗争的过程,是“山水”战胜“庄老”而在诗里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山水诗兴起的早期,玄言诗并没有中止,而是以玄理的形式残余在诗中。谢灵运诗歌的思想内容正是如此。在她的诗里,“山水”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

13、,诗歌风格明丽清新,形象鲜明,名句迭出,但也还保留着一小部分玄言的糟粕。“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游赤石进帆海)、“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富春渚)这一类专讲玄理的,在谢灵运的诗里随地可见;还有部分不是以完整句子表示的玄意,也渗透在她众多的诗篇里,出现在字里行间。在谢灵运和山水诗中,也有玄言洗净之作。如夜发石关亭: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全诗仅六句,却溶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叙述了长途行役的经历,旅途的艰辛,描绘了凌晨旷野残月高悬、清露莹莹的独特景色,又写出了自己孤寂凄清的心境和几许羁旅愁怀。但这么的篇目在谢灵运的诗中却为数不多。因为她的

14、山水诗虽表现了自己对美不胜收的山水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和忘情流连,但她对自然的感受受着时代的要求和限制:晋宋时期,山水往往不是或不完全是作为审美的对象,而是用来表现“道”的载体。大家欣赏山水泉林,不是同它们作情感的交流,把她们化为情思的载体,而是以哲学家的观念审阅大自然,把宏观它们作为理念的外化。即使在这一点上的所突破,但她在游观山水自然时表现出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依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她的山水诗中出现玄言的成份也就顺理成章了。中虽有部分玄言成份,但决不是玄言诗。玄言诗的特点在于巧陈要妙,象寓语式的谈玄论道,因此是“淡乎寡味”;而则是经过诗里的山水,将虚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景中,用诉诸大

15、家感官的景物去启示大家的悟道,表现出“超以象化”的理,含有一个玄趣。所以,谢诗中山水和玄言的杂揉关键是受诗人本身思想感情的影响。作为士族代表人物的谢灵运受时代的限制本身就含有玄学思想,因此谢诗中的玄理也是谢灵运思想感情的一部分,而不纯粹是受玄言诗风的影响。谢灵运的功绩就在于她发觉了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力图使玄言和山水沟通起来,以山水的形象阐发玄理,寓玄理于景物之中。这种山水背后的老庄玄思,越往后发展就越被一个更为真挚的情感或心境所替换,在唐宋以后便形成了一个情景相生、相融的统一体。谢灵运对大自然审美价值的发觉,使山川绚丽的风光为大家所瞩目,自然山水在题材上开始被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诗自此蓬

16、勃兴起了。因此说,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开创山水诗的第一人。自她以后,有南朝齐的谢朓、何逊,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很多山水诗人的出现,她们以优美的山水诗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内容,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发展。刘宋时代的诗坛上,山水诗盛极一时。为她引来了赞誉和推崇,开一代风尚,影响所及,竞相模拟学习。“每有一诗至全部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偏,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宋书谢灵运列传)对于后世来说,谢灵运也是一代宗师,尤其是唐宋的部分著名文人极度推重谢灵运及其创作成就。李白在她的作品中一再提到谢灵运,对谢灵运游览山水、创作山水诗篇表示了热烈的向往和倾倒:“谢公入彭蠡,所以游松门”(过彭蠡湖)、“且从康乐寻

17、山水,何须东游入会稽”(和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称赞谢灵运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和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陆游也说:“陶谢造化奇,篇成能使鬼神愁”(读陶诗)除李白、杜甫、陆游外,从南朝齐梁时的谢朓、何逊、阴铿、庚信,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著名诗人的创作里,我们也全部能够寻觅到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来。综上所析,我们认为,时代、阶级的局限,现实生活和斗争,和诗人自己思想和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决定了谢灵运创作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但绝不象一些评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政治失意时的游山玩水

18、,只是在声色犬马之外寻求感官上的满足,并借此掩饰自己对权位的热衷极难见出内心的思想感情。”(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总的说来,是妍媸并存,但瑕不掩瑜,成就是关键的。作品讲析:登池上楼一 诗歌分析谢灵运官场失意后,纵情于山水,寄志于林泉,但她并未因山水的秀丽而忘却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此诗便是诗人内心寂寞悲伤的集中休现,是一首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的即景抒情诗。“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谢灵运永年(422)出任永嘉太守,在位一年,称病去职,此诗看成于第二年,即景平元年(423)初春。诗中写作者官场失意的满腹怨言和久病后见到满目春色的新鲜感受,最终表示了隐居的愿望。潜虬媚幽姿,飞鸣响远音:诗开篇

19、便突如其来地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理想蓝图:深深潜藏在水中的虬龙无拘无束地四处漫游,自我欣赏着优美的身姿;高飞的鸿雁直冲云霄,远远传来它兴奋愉快地鸣叫的声音。“媚幽姿”,以深潜的姿态自媚,形容虬龙潜游时逗弄姿态,自我欣赏。“响远音”,发出嘹亮悠远的鸣叫声。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是一个何等自由的生活情景啊,这其中饱含着待人无限的向往和渴求。即使,诗人用的是相当于兴的手法,以潜虬和飞鸿引入抒情性的叙述,但这和传统的因物起兴又略有不一样。传统的做法,因以起兴的物,和诗中表现的内容或主旨,往往关系不显著,如“关关雎鸠”、“孔雀东南飞”等,极难说起兴之句和后文所表现的内容有什么必定联络。本诗则不一样,

20、虬和鸿全部带有象征和对比的意义。虬的潜藏、鸿的高飞,象征着退隐和建功立业。如此看来,诗人在这里是提出了一个处世准则:“飞鸿”喻出世、做官,“响远音”指大干一番事业;“潜虬”喻隐居,“媚幽姿”指坚持德操、孤高自赏。虬龙潜藏时自赏幽姿,孤鸿高飞时声彻四方,不论进或退,全部是那样自适,那样得所。这正和谢灵运当初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在现实中无法遵守这一准则。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薄”,迫近。“云浮”指高飞的鸿鸟。“薄霄”句是说:我要象鸿雁那样飞近云霄,又自愧不如。指自己不能飞黄腾达。“栖川”句说:我若象潜虬那样栖于水底,又自惭于不能。喻自己也做不到真正的退隐潜居。“渊沉”指潜沉

21、深渊的虬龙。“沈”同“沉”。以上四句说:潜虬栖息深渊,飞鸿上于云霄,一下,全部能各得其所;自己进有“薄霄”之志,退有“栖川”之想,但全部不得实现,故对潜虬、飞鸿有愧色。她既不象高飞云间的鸿雁那样,远远抛弃灾祸和痛苦;也不能象潜藏水中的虬龙,能够自由漫游,忘却忧患和烦恼,因此只能留下万分的愧疚和不尽的遗憾,理想和现实相矛盾所引发的苦痛也就深深地埋藏在了诗人的内心之中。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深入点明上两句的句意。“进德”和前句“薄霄”意同,仕进立德,指仕途上的进取;“退耕”,退隐耕作,和前句“栖川”意同。意思是:要在仕途上做一番事业,愧于才智拙笨;要退隐躬耕,又非力所能任。这是深入说明了有愧于虬

22、鸿的原因。这两句诗,把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向前推进了一步,从而使一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走投无路、无可奈何的感情跃然纸上。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徇”,追求。“禄”,禄位官爵。反,同“返”,“穷”,尽头。“穷海”,海的尽头,指永嘉。“疴”,病。卧疴,卧病。“空林”,秋冬林木,因树叶落尽,故称空林。诗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只好供职于边远的海滨,到永嘉来做官。而无边无垠的苦恼和忧愁又不停追随和煎熬着她,于是她便抵挡不住隆冬的严寒,最终病倒了。她卧病在床,目睹着冬季干枯的树枝凄凉地颤动在萧瑟的原野里,不由得悲凉异常。按:本诗中,诗人即使将“飞鸿”、“薄霄”、“进德”、和“潜虬”、“栖川”

23、、“退耕”对举,表面上看来,似乎二者并重,实则不然。“进德智所拙”并非由衷之言。谢灵运自恃其才,曾自比为春秋战国时的名将卻克和李牧,只惜身不逢时,有才无处可施;又自比为和氏壁、魏王瓠,宝器无人识,大而无用。所以,“潜虬”、“栖川”不过只是“飞鸿”、“薄霄”的陪衬而已。她所自伤自愧的,是不能象高飞的大雁传扬鸣声,而不是潜藏的虬龙自赏风姿。前者需要时代和政治背景,不是自己主观努力就能实现的,以后者只要自己下决心便可办到。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一年便挂冠而去,回到祖上传留下来的始宁墅去了。象谢灵运这么拥有大量土地的庄园主,实际上并不用担心什么“退耕不力不任”的,在她那座有山有水的庄园里物资生活她什么也

24、不缺(从其山居赋可知)。当然,要下归隐的决心,对谢灵运来说无疑是十分痛苦。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进和退、仕和隐的矛盾,写出了诗人郁郁的心情。追求“飞鸿”、“薄霄”而不可得,归隐决心又下不了,却被发落到穷僻海隅的永嘉郡来,十分痛苦。“徇禄反穷海”说明她当初到永嘉这僻远的海隅出任太守的复杂心境。“卧疴”句则叙述她一冬全部在病榻上渡过,从而转入下文的临窗远眺的描写。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衾枕”卧病在床。“昧”,暗。“昧节候”,不知道季节的改变,分不清季节。“褰开”,揭开帷幔,打开窗户。“暂窥临”,暂且登楼眺望外景。这二句说,卧病床上,感觉不到季节气候的改变,揭开帷帘暂且登楼临视。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

25、嵚:“倾耳”,侧耳倾听。“聆”,听。“波澜”指水声。“岖嵚”,山高峻的样子,指山色。前句写所闻、后句写所见,全部是远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初景”,初春的日光。“革”改变、消除。“绪风”,秋冬的余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新春。“故阴”,残冬。这两句描写冬去春来的季节变换,是说冬去春回。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一联一向为诗论家们交口称赞。“变鸣禽”,树上叫的鸟儿变换了种类。池塘边已无声无息地钻出了满地的绿色小草,园内随风摇曳的柳枝上,有多种鸟儿在欢快宛转的啼叫。这联诗,初看似乎也没有什么尤其惊人之笔,可是读起来却感觉很美。楼外池塘边春草繁生,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已变换,诗人在病

26、榻上忽然感到,原来外面已是一派春意了,这初春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宋人吴可在学诗诗中称此二句“惊天动地”,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听说谢灵运本人曾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见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当然要大打折扣,但从中能够看出,谢灵运本人对这联诗也是很得意的。钟嵘诗品中说:“谢诗如芙蓉出水”或云“谢公诗如初发芙蓉”(南史)。所谓“芙蓉出水”、“初发芙蓉”,也就是清新自然的意思。这一联诗,佳妙之处也正在于它的不加雕饰,不用任何典故,自然而成。正如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说的:“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和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很情所能到”。猝

27、然,就是突然间的意思。久病以后,猝然看到春天美好的景色,感到季节的改变,原来无所专心,而一经感慨到新鲜的景物,便以为格外清新。于是,诗人就不加雕饰地把这种视听感受传达给读者,以至后人读起来依然有常新之感。“池塘”句上承“举目”所见,“园柳”句上承“倾耳”所闻,写的全部是近景。在远景、近景中,诗人以“初景”、“新阳”两句隔开,使画面的改变略作停顿,又交代了冬去春来的时令更替。音响和画面,近景和远景,错综改变,写得有声有色。篇二: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

28、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说明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市)。谢灵运是从宋武帝永初三年(四二二)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的。这首诗应是写在四二三年的初春。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怨言,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终表示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改变,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谢灵运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的子弟,作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

29、位继承人,又自幼颖悟过人,长成后骄纵自负,在政治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而宋武帝刘裕逝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又使她深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少帝)即位后,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刘裕次子刘义真(庐陵王)过去甚得父亲的欢心,颇有觊觎帝位之意。她和谢灵运关系亲密,常对人说,假如她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这情况很轻易造成矛盾的激化。而谢灵运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坦露、褊躁,不擅于政治权谋。她常对徐羡之等施以批评攻讦,引发对方的猜忌,最终在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全部,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她长久卧病,至明

30、年(景平元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抒写郁闷之情。篇三: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即使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它的辅助内容,不过展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需为诗人创作的关键目标。谢灵运 385年433年 ,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关键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关键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谢灵运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乱频繁,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尔虞我诈,相互倾轧,斗争剧烈。统治者实施推行抑制门阀大族、提拨庶族地主的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谢灵运作为大贵族代表被镇压,朝廷失宠,宫廷之争失败,政治上的失利使得她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水。首先在山水自然中感受到自然的友好纯净,恣意随心,无忧无虑的山水生活使她得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找到黑暗世界以外的人生志向;其次谢灵运“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在山水美景中一直无法取得心灵的安息。大多写于她出任永嘉太守以后,含有极为细腻的审美感受和出众的语言表示能力,辞藻精巧,清丽自然,含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谢灵运诗歌艺术风格:一谢灵运经过细腻的观察和把握,逼真细致地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