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书方法总结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36953174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个人读书方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个人读书方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个人读书方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个人读书方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读书方法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是智慧的翅膀,书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学校组织的营造书香校园系列活 动中,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书香环境,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与书交朋友,为了激发 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 的好习惯,我班主要做了以下系列工作:一、阅读时间,得到保证1. 每两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主要是利用早读进行必要的指导。3. 回家后学生自主阅读40分钟,并做好读书笔记。基本上每周两次摘记。二、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交流和展示的平台1. 生生共读。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最少进行四十分钟的阅读,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2. 师生共读。从老师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师生

2、同 读一本书,在班上讲故事相互交流。3. 教给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一是精读法,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二是略读法,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 左右;三是快读法,能一目十行法,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4. 指导学生针对性的阅读。(1) 告诉学生读书要在心中有个自读提纲:比如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读 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 到。(2) 然后重点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 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 感受。三、阅

3、读内容,得到落实1、发挥班级读书角的作用。鼓励每位学生从家里拿五本书来,和学生交换看,丰 富读书资源。2、利用好语文同步阅读。和课文配套的同步阅读我们都要求学生能阅读好。3、利用好校本教材国学,进行经典阅读。有付出必有收获。一学年来,学生读书并没有多少可供量化的成果,但从很多学生 的写作水平的逐步提高就可见端倪了。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确实好 书就如同是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我相信,随着时间 的推移,只要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变得热爱读书了,变得喜欢思考了,学会怎 样做人了,就是他们读书后最大的收获。不过看这个的前提是:每个人的读书习惯都是不同的,不要随便“

4、全盘”拿别人的习 惯来培养自己的习惯,找到合适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全盘”二字重点,不要全盘 接受别人的习惯。我下面所说的也不一定是读到我文章的人所需要的。我的读书方法,一些是我爸爸培养的,一些是我以后总结的。1、挑选合适的时间连续阅读。我也一样不推荐计划阅读。看了 JunYang的文章,在这一点有些共鸣。TheCProgrammingLanguage,第二版(K&R)99 页的底部是:作为函数定义的形式参数,然后翻到第100页,紧接前一句,char和char某是一样的。呜呼,真是不幸,这么重要的一句话竟然在K&R第二版种被分别印在两页上。嗯,如果按计划看这样的书,恰巧看到99页,而不看100

5、页,那么100页的关 键部位岂不是看不到?呵呵,玩笑。毕竟连续阅读头脑才有印象。看书不是锻炼,看书不是锻炼记忆力,获取书本知识 不能“量化”。2、快速浏览,然后多看几遍。这个是我爸爸在我小时候就给我提的,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到现在。他给我说:书你 一遍看完就掌握其中重要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掌握之前要有个大概的印象, 掌握这个印象的方法就是快速浏览,不要知道某些条目是为什么,需要研究的重点 就记下来,第二次看的时候再去仔细看,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第一次要以看完为 目的。而真正掌握,是随后的通读,有了第一遍的基础,随着看这本书的次数增加, 看书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头脑里早已经知道那些是没有掌握的,

6、已经掌握的就会 快速略过,但是会加深印象。此后可以带着实际问题从新来翻阅该书,会有更深的 理解C+Primer第三版潘爱民老师翻译的版本,我在2002年购买到现在看 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从最初的花了近3个月的浏览第一遍,到现在的可以花一天 就可以通读一遍。期间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曾经非常非常不待见这种方法,自从亲身使用过好感到确实是好方法。特别是一些 技术书籍,尽管你第一遍看的很仔细,你仍然不能记住对你来说第一次接触到的概 念,读多了(可能跟艾宾浩斯曲线有关吧),记住的概念多了,也就更好理解了。3、学会记忆也要学会忘记。“看书”而不是“读书”,读书也是中国常用词语。英语就是readbook。很多

7、人都喜 欢用嘴去“读”书,或者边看书边自言自语。这是不太好的一个习惯,读是一种干扰 人思维的方式。语言虽然能加深记忆,但会影响思考。4、不要“太”强迫自己。不喜欢就不要看,看不进去可以极端的选择干脆不看,或者隔一段时间再看,或者 静下心来的时候再看,或者换一本同类的书,按照自己需要的知识点来寻找书籍。 曾经和朋友交流过,他说编译原理也就是那本经典的“龙书”,虽然他也知道很 好,可怎么也看不进去,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看编译原理与实践,他很容易的 就看进去了,之后,他根据掌握的编译原理写了一个汇编语言的代码着色器,可以 生成UBB代码和HTML代码。我为什么要突出不要“太”强迫自己这个“太”呢?有时

8、候也需要强迫一下自己,不能 太随性,也得掌握一个度。有时候很重要的概念书籍,看起来是很枯燥的,朋友建 议看的书,可能有他受益过的地方。比如我看StructureandInterpretation一位。5、有时候需要追根溯源一下,有时候需要换一种角度来看书。下面是来自:BejarneStroutrup在C+语言的设计与演化里面有关引用”这个 概念的提出时候的细节,更多的描述见该书裘宗燕老师翻译的版本第56页和第 57页:引入引用机制主要也是为了支持运算符的重载。DougMcIlroy还记的,有一次我 向他解释某个预示了目前运算符重载模式的问题。他用的术语引用挑起了我的思绪, 我嘟嚷了一声谢谢就离

9、开了他的办公室。当我第二天再出现时就带着已经基本完成 的目前模式。Doug使我想起了 Algol68。现在引用机制得到了大家认可,一些崇尚C语言高效,但有些抵制C+的牛人们 也称赞了它,这是C+优于C的地方。这里不是讨论语言的,关于这些我就不再 多说了。自从我看了这一段话之后,我头脑中所记忆的引用的概念就是“为了支持 重载运算符而添加的机制”。嗯,现在可以在很多书或者文章里找到解释这个引用 字眼,引用也不仅仅只用在“重载运算符”上。不过追根溯源看了重载运算符这里, 什么时候该用指针,什么时候该用引用,我自认为写的代码里用的还算合适。中国 人非常喜欢对某个知识追根溯源,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是好事,

10、从源头找起,更有 助于加深理解。6、做笔记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总结为自己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看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吸收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思想。我个人不喜欢做笔记,我 也不喜欢批注,我就喜欢一遍遍的看书。但记住,这是我个人的喜好而已,我父亲 40岁之前看书就喜欢做读书笔记,而且很喜欢用没有条格的速写本做笔记,但是 现在年龄大了看书多反而不去做笔记,喜欢小批注。喜欢做笔记的人,一般是喜欢 把自己想要知道的重点记录下来,可以省却再次阅读书本的时间。或者用纸张记录 自己的观点,给自己做自我总结。这是好习惯,但是我自己就是不喜欢,哈哈:)。 我喜欢用我头脑需要的概念在头脑中总结,哪怕挑重点的再把这本

11、书看两遍。以前 研究COM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笔记,后来逐渐就放弃了。7、看到好书后不能读死书,更不能信奉为“天书”。看书后不能白看,多多的反思 自己,然后有批评的眼光看待这本书,看待自己甚至别人的观点或者代码。很早就 感悟到“适度”的重要性,尽量不走极端,包括批评本身。但不知不觉就会慢慢走向 极端,这时需要适度的修正自己,应用书本的知识。我听到过许多别人的话,比如 C/C+已经过时,JAVA才是最先进的,或者C#有多么多么先进,或者UNI某哲学 一派,面向对象就是些花哨的东西C语言就足够用了。这类极端的话有些是自己 想的,但绝大多数是人云亦云的跟风和受书本的影响。说JAVA先进的,我会问他,

12、 你能用JAVA写操作系统嘛?说面向对象花哨的,我会拿出一些C语言很不容易编 写的方面给他看,比如3D游戏。听到我的话这些人会闭嘴的,总有长处和短处存 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8、书面知识是死的,实际应用才是活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活用参考书。有些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比如参考书,通读真的很难。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寻找 一些实际的问题看书,会更好的理解。为了工作,我曾经就快速排序做过研究,也 和许多朋友交流过。我带着这个问题翻看了许多算法书籍,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 艺术C算法编程珠玑之类的经典著作,也参考了许多代码。计算机程 序设计艺术很厚,我只取其中一章而已,这本书我没有看完,不过里面单独的几 章,

13、我看的很仔细。当然,我没看完也没资格给盖茨发简历:)最后,就用论语里的那句话来总结一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赞,其中的几个建议也是我的习惯:)此外,我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心中始终抱着一个目标,就是最终要能写出一 篇很好的urvey,这样一来在阅读思考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整理知识的结构, 并且往深处想。我的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很棒的技巧。在楼主的基础上,补充几个我自己的读书习惯1、在看新书的时候,就会拿几本一起联合着来看(而不管那其中的某一本书有多 经典)。理解-总结-求交集-挑毛病-求证-结论或疑问(算是criticalthinking 的一种表现吧)3、先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得强大一

14、些,然后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度膨胀,就必须要 努力加倍地读书了.百试不爽的办法,呵呵,从小学时就这样干了楼主说的很对,最近在看算法导论,症状基本和你说的差不多,刚开始时雄心 勃勃,但过了一阵,效率降低很多,感觉楼主好像在说我,呵呵,开玩笑了。前一段时间,为了自己的成就感,我只读书或者说只在意今天读了多少页,对于习 题,做得不多或者做得不好。因为读书的时间相对于做题来说少的多,对于算法 导论,你一个小时能看不少页,但当中的习题,有的一个小时根本做不完,因为 你得思考。所以读书时的成就感大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只看书,不思考了。当然, 但我很兴奋的读完一章之后,发现自己的收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所以现在

15、,自 己把读书分为两个阶段一一首先,对于一章,我会不看习题,一口气把它快速读完, 这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之后,我会一节一节的细读、思考和做题,这期间自 己的成就感很高(我一看完这一章了,呵呵),不过第二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否 则自己的成就感会降的很低,所以关键还得靠努力。这样用的时间或许很多,但收 获也会很多。以上两个阶段,有点像预习、读书和复习。当然,这只针对于好书。 一般的书,以增长见识为主。二、精选。尽量选经典和畅销书看,对难以读下去的书尽快丢进垃圾桶。三、系统。最好成系统地看书,围绕一个课题看书,在一段时间集四、浓缩。每看完一本书都要浓缩成摘要,对好书最好回顾,做笔记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概括,贴在书前,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内容。看一本消化一 本,再看其他的书,以达到书越读越薄、能力越积越厚的目的;五、提纲。但凡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务必先看其目录或结构,六、复习。定时对看过的书和文章进行复习。七、带着问题去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