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办公楼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办** 文档编号:136931174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办公楼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某办公楼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某办公楼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某办公楼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办公楼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某办公楼测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测量施工方案1.1测量复核测量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在与业主办理相关永久性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及建筑红线的交接手续并取得测量放线技术报告后,应立即对以上点、线进行复测,绘制成图,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复测结果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过程中,测量人员还应对自己的复测成果进行复核。测量人员待复测成果审批下来后,方可在工地进行整体工程定位及放样。(1)平面基准点的复核为了保证平面测量的精度,基准点的复核采用全站仪,按照现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布设情况,采用边角连测的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法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允许误差应小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

2、26-2007中一级导线网的规定,对复测结果形成规定的书面材料上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2)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采用DS2水准仪,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业主提供的现场高程控制点,复测精度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3)定位基准线的复核施工定位前须对建筑定位基准线进行复测检查,基准线的检查采用全站仪进行,检查时测定其边长及夹角,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差值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复测基准线的误差应小于:角度2.5,边长130000。经过复测,如发现上述基准点或线存在异议之处,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注明有异议之处和修正后成果表。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确定成果

3、是否正确后,测量人员方可进行下面的工作。1.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室外其他工程,均需要在施工现场布置永久性的控制整个工程施工的平面控制网,以便工程的顺利进行。(1)场地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为了整个工程的受控,提高施工的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业主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最少两个点)Z1、Z2,我们需要建立起服务于本工程的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中要保证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3mm,即可保证施工对测量的精度要求。对于局部精度要求更高的结构部分,我们通过在首级网的基础上插入加密点的方式,布设精度更高的二级网。二级网点的控制精度m控=1.

4、7mm。为便于测量工作的方便性和准确性,控制网布设遵循以下几点:a.控制点之间视野应开阔,通视良好。b.控制点布设在安全地点,尽量防止有外来损害的威胁。c.控制网图形要简单,控制点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d.控制点布设时要保证架设仪器方便,便于观测,便于保护。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及建筑物结构轴线特点,我们在现场布设四个平面控制点构成整个工程的首级控制网,编号为K1、K2、K3、K4;控制点K1、K2、K3、K4的位置布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且相互同视的地方。布置位置见下图:总平面控制网布置图工程首级平面控制网点位布置图首先,通过两个坐标基准点(编号为Z1、Z2), 引测到现场四个坐标点。其次,以坐标基准点Z

5、1、Z2为导线起始边,并和各引测点K1、K2、K3、K4点连成一闭合导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各控制点角度、边长,进行内业数据分析,通过坐标基准点Z1、Z2的坐标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点位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总平面控制图。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交“控制网设置记录”以及“工程定位(竣工)测量记录”。控制网引测如下图所示:控制网引测示意图该控制网主要控制建筑物的精度,有利于建筑物施工的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和检核,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如果主要控制点在施工期间被破坏或丢失,各个控制点能相互恢复和校

6、核。(2)地下部分的平面控制考虑到地下结构的深度及主体结构标高特点,同时主楼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在施工底板前,采用在底板边线外设立控制点的方法进行控制底板的柱体,具体方法为:通过基坑上面的基准点K2、K4连线为基准边,和轴线控制点进行联测,将轴线控制点测量在基坑里,由于基坑内建筑物外墙边距离基坑护壁约1200mm,因此在做基础控制点时距离基坑护壁1000mm的位置上(施工时根据实际开挖情况调整),保证施工时不受外界施工机械和人工的影响,控制点如下图1、2、3、4点,纵向轴线偏离A-2轴1300mm、A-15轴1800mm,横向轴线偏移A-B轴1000mm、A-M轴1300mm. 具体基础轴线控

7、制点如下图所示:底板控制网布置图从整个建筑物轴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以上底板轴线控制网和整个结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底板控制网与整体轴线的关系图在底板施工完毕后,利用基坑上面的基准点K2、K4为基准边,和轴线控制点进行联测,即可很方便的将布设好的主要轴线控制网点投测到底板上,地下室及裙房以下控制网都如此布置。如下图所示:地下室轴线控制图(3)地上主体结构的平面控制地上结构分为主楼和裙楼,主楼20层,裙房5层。主楼的平面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根据现场地理环境,采用内控法控制建筑物的轴线和垂直度,即在建筑物内建立控制网,在组成控制网的控制点上进行竖向投测,将控制网传递至任一楼层,对建筑物进行垂直度控制和

8、施工放样。为了便于控制点的布设,以及防止误差竖向传递,将主楼部分的永久平面控制点布设在一层楼板上。具体布设是将A-4轴向右平移1.5米,A-10轴向左平移1.5米,A-15轴向左平移2.0米,A-D轴向下平移1.5米,A-F轴向下平移2.0米,A-K轴向上平移1.5米,在主楼和裙楼交出六点分别为A、B、C、D、E、F为主控点,并在各段设分控点,主楼和裙楼控制轴线如下图所示: 主体结构轴线控制网图1.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该工程占地面积比较大,仅依靠勘测院给定的水准点,很难满足工程使用,因此必须在整个施工座域内布设水准网。在基坑周围不影响施工、通视良好、且易保存、地质坚固的地方设置加密水准点K1、K

9、2、K3、K4,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从勘测院给定的已知水准点A、B引测高程到各加密水准点上,并和已知水准点组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水准网的网点取平面控制网的相应网点,编号同样为K1、K2、K3、K4。水准点布设如下图所示:现场高程控制网在施工时水准点从相应的控制水准点上引测到建筑物附近,用红色油漆画出并标注其高程。在土方挖到设计标高后,就要将基坑上口的标高传递到基坑里,以方便施工。因为高差的缘故,给传递标高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传递标高时,一定要保证标高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做法是:在基坑上口支设脚架,将钢尺挂在脚架上,令其垂直到基坑里,钢尺的下侧挂设一垂球,保证钢尺的垂

10、直度;然后在基坑上口架设水准仪,以基坑上口的标高控制点为基准点立塔尺,读数为a,同时用该水准仪读得钢尺上的读数为c;再在基坑里架设水准仪,预先在基坑里靠近基坑边缘埋设的标高控制点上立塔尺,读数为b,同时读得钢尺上的读数为d;这样我们可以得出基坑里的控制标高JZ(H0)的数值,也就将标高从上传递到基坑里了。标高传递如下图所示:基坑高程传递示意图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H0=H1+a-(c-d)-bH0为基坑内侧标高控制点。在桩基础施工时标高都由该点发出,防止误差的多次传递。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标高控制,在施工时建筑物的水准点从加密水准点上引测到柱子或墙体上,用红色油漆画出并标注其高程。作为建筑物

11、的永久性标高点,其正上方留置预留洞,标高预留洞,用经纬仪、精确校准的钢尺引测上去,并设置每层永久性的楼层标高基准点 +1.000M 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不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在引测标高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误差,每次传递标高时都从最下面一层开始。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传导的次数而造成累计误差,在施工中高程每三层用钢尺复测一次,及时纠正误差。标高允许偏差:层高不大于 5mm ,全高不大于 10mm 。如图示:楼层高程传递示意图上图所示上层标高H为:H=1.000+(4.680-1.348)=4.332m现场楼层标高如上法引测。1.4工程细部测量控制(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把轴线控制点从预留洞口用激

12、光铅垂仪引测到各楼层上,然后用全站仪(或用经纬仪测角配合钢尺量距)对每次传导的各控制点进行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各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为止。(2)各楼层标高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用钢尺配合水准仪来控制建筑物的钢筋、模板、砼的标高,当首层完成后,还需要将高程传递到上层,需用钢尺、水准仪配合施测,每个流水作业段至少传递三点,以作相互检核用。(3)柱、墙及模板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柱、墙的位置和尺寸线,用于检查柱、墙钢筋的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距模板内边200mm)。放双线控制以保证柱、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柱轴线,待柱拆除模板后把此线

13、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柱中线墙、柱位置线模板控制线方柱体:方形柱控制线测设墙体:墙体控制线测设(4)梁、板的放样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 +0.50M 线,不得漏弹,再根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如下图所示:梁板测设示意图对墙体或柱体的上梁板模板线采用双向控制线,即+0.5m控制线和上控制线,双层控制梁板模板高程,从而减小误差,方便施工。如下图所示:(5)窗、洞口的放样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的位置。(6)外墙大角的控制待

14、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300mm,用经纬仪竖向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7)楼梯踏步的放样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如图示:(8)轴线控制点传递该工程标高为地上87.75m,属于高层建筑,因此,对于垂直度的控制属于本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关键工序。为了达到高精度要求,在施工中我们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激光垂准仪来保证测量的精度,使用工程中将仪器架设于原始的轴线测量基准点上,上面铺设接受靶,通过仪器的特性-光的直线传递来保证轴线延

15、垂直线向上传递。工作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投递轴线网点接收靶激光垂准仪轴线控制网点激光垂准仪轴线控制网点投递示意图(9)钢结构安装测量A、地脚螺栓的埋设1、平面位置测量:在场地平面控制网上用高精度全站仪(或经纬仪)以极坐标方法确定出每根柱子的法线(纵向中心线),距离采用全站仪测距,定出地脚螺栓的中心,然后过中心点做垂线,定出横向中心线。定位线相对于本工程中心的整体精度为1/40000,定位方向线的测角中误差为5秒,对应两点间的纵向距离误差为1.5mm,相邻两点间的横向距离误差为2.0mm。2、施测方法:在下部混凝土中预埋与地脚螺栓定位板面同高度的角钢架子,纵横双向中心线均投测在架子上,并用红色三角

16、标识,将其与定位板上纵横柱定位轴线比较,根据偏差情况,调整定位板,使得定位板的纵横轴线与投测的轴线完全重合为止。定位板上的纵横轴线,与设计位置的允许误差为0.3mm。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初凝前,应再次检测定位板上的中心线,如发现偏差应即刻校正,直至符合精度要求为止。3、标高测量方法:地脚螺栓标高测量采用DS1水准仪从高程控制点直接引测到辅助安装的角钢架子上,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根据引测的标高点,调整定位板的高度到设计位置,标高测量的允许误差为1mm。B、钢结构安装测量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由于受结构、脚手架的影响,测量视线会受到相当程度的阻挡。解决方法:一是在施工场地上定出钢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平面投影

17、,用激光铅直仪将主要的点位(方向)投射到施工面上;二是搭设两到三个高出屋顶结构的观测平台,用高精度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进行控制。安装时,先用激光铅直仪或经纬仪控制钢结构的概略位置。然后用全站仪控制其精确位置。事先在钢结构的节点上,粘贴全站仪专用不干胶反光标靶。照准标靶后,用坐标放样模式从全站仪中调出(事先由计算机输入的)该节点的三维坐标,全站仪自动计算出该点的实际坐标和实际坐标与安装位置的差值,进行安装过程的调控,并完成最终安装的测量控制。C、加工及进场检验1、钢结构加工下料时,在满足设计几何尺寸的前提下,还应考虑焊接变形、吊装变形和加工期间大气温度与预定安装期间大气温度差别引起的温度变形对钢结

18、构几何尺寸产生的不利影响,应根据预测变形量对钢结构几何尺寸进行修正,并制定出其它相应措施。2、钢结构进场后及对接合拢前要对其几何尺寸进行复测校核,确定出钢结构部件在当时温度条件及吊装时刻下的实际长度,为顺利拼装提供依据。1.5 施工控制措施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连续,消除整体误差对建筑物的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管理体系及严格的工艺流程。使每个工序严格受控,每道工序在施工完毕后,必须和原始基准点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校正,保证将施工误差消除在每一道工序前期,也保证了下一道在测量方面严格受控。尤其是在钢结构施工阶段,各轴线标高点在每次传递到上层上去时必须和原始基准点进行校核。施工过程中

19、的流程图如下所示:1.6误差依据及精度估算1、误差依据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名 称规范允许偏差项目测量精度目标建筑物倾斜向内50mm, 向外50mm向外10mm,向内15mm建筑物总高度偏差-H/1000eH/1000 且e5cm-10mme10mm建筑物总矢量弯曲eL/2500 且e25mmeL/2500 且e25mm层高偏差5mm2mm2、精度估算所谓精度估算,就是根据客观的观测条件估计观测误差与需确定几何参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得几何参数所含误差,与容许值比较可知测量方案和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所定限差的可行性。该工程垂直度控制的精度估算从投点和放样两方面考虑。 投点用DJ

20、Z3激光垂准仪进行,按二分之一最大投测高度为1个投测段估算。投点精度由仪器误差、对中误差、整平误差、照准误差、水准器置平自动补偿误差及外界环境影响误差确定: m2投=m2仪+ m2对+m2平+m2照+m2补+m2外 取m仪= m对=m平=m照=m补=m外(即取6个误差中最大值为m) 计算结果m仪为3.2mm。对每一单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投点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所用仪器精度,故关键在于选择性能良好的仪器和观测时机。另一项实践证明,用15Kg垂球,在一定保证措施下,投点精度2.5mm,顾及各方面的因素,与仪器投点精度相当。垂直度控制的精度取决于施工放样误差,故在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上有

21、较大的灵活性,除选择精度较高激光垂准仪外,往往同时用常规的垂球投点相互检核。4.7控制点作法(1)首级控制网控制点的做法在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设完毕后,将测设的点用十字小龙门架控制其点位,在点位上埋设预制水泥桩。预制水泥桩的做法是:用直径30mm的粗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面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钩形,将其浇灌于混凝土之中。桩顶尺寸为150mm150mm,桩底尺寸b与埋深c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坑位挖完后,将水泥桩灌注其中,在水泥凝固之前,用龙门架控制调整钢筋位置到原点位上。示意图见下图:(2)主体结构永久控制点的做法在2层楼板的设计位置,将100mmx100mmx8mm的钢板焊接在该层

22、楼板顶层钢筋网片的主筋上,待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用全站仪依据首级控制点将设计控制点测设在钢板上,平差改正后,钻一直径1mm深23mm的标记,作为控制点。示意图如下:1.7沉降观测(1) 沉降观测设计1)沉降观测的方法和频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被观测建筑物外墙上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根据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埋设沉降观测点,与离建筑物5倍基坑深度远处便于观测且坚固稳定的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根据基坑变形观测资料、周围建筑物变形观测资料、基坑贯梁变形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复核并继续观测。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并和假定的

23、两个水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每次测量均做往返测量。2)基准点的选择与布设要达到沉降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必须要有一些固定(相对的固定)的点子作为基准,根据它们来进行测量,以求得所需要的位移值。基准点的选择与控制网的布设,应该全面的考虑、合理的解决作为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的布设问题。在选定的位置用长约1米的钢筋深埋,并固定保护。为了检查水准基点本身的高程有否变动,可将其成组的埋设,通常每组三点,并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在三角形的中心,与三点等距的地方设置固定测站,由此测站上可以经常观测三点间的高差,这样便可判断出水准基点的高程有无变化。本次沉降观测基准点实地踏勘后准备布设在繁雄大道方向

24、。布置一个水准基准点,一个检测用水准点。(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降水继续进行,因此必须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变形观测点分别设在建筑的角部及中部。)基坑四周地表沉降观测点布置利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土体因相应位置围护体的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土体及地下管线的稳定情况。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在基坑上口四周距离基坑边1.5米的范围设置地表沉降、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布置在同一直线上,既可以检查沉降,又可以监测位移偏移量.基坑四周土体变形监测点2)主体结构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沉降观测点一般布置在相应的钢筋混凝土柱上。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如

25、下:沉降观测点平面布设图观测时间及频率:当浇筑基础时,就按设计指定的位置埋好临时观测点。沿纵横轴线和基础周边设置观测点。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以后随结构升高将临时观测点上移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时,再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内要测四次,第二年二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至下沉稳定为止。(3)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措施1)在土方开挖时,要全部开挖至相同承载力的地基土,超挖部位,根据设计要求处理,避免由于上部荷载落在承载力不同的地基上,造成不均匀沉降。2)保证底板的施工质量,避免由于基础结构施工质

26、量不好,出现不均匀沉降。3)在上部结构自重重量小于地下水浮力时,做好降水工作,防止水浮力造成上部结构歪斜,出现不均匀沉降。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基础设抗浮锚杆。4)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沉降后浇带,按设计要求时间主楼封顶完闭后浇筑,在两边都沉降结束、稳定后,再浇后浇带砼。5)对地基土做荷载试验,测定相关数据给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实际沉降值大小,设计基础结构施工图。6)请专业测量单位,进行沉降观测,动态观测,防止由于施工分段、顺序不均衡性,出现不均匀沉降。(4)观测点做法钢筋混凝土柱上的观测点如下图:沉降观测点做法示意图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观测点:根据所布置观测点的位置,用直径为20mm、长60mm的铆钉

27、,下焊40mm40mm5mm的钢板,埋设在基础面上。如下图:(5)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标高中误差:2.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1.0mm观测方法:二等水准测量沉降观测的水准线路(从一水准点到另一水准点)应形成闭和线路,如下两图所示:与一般的水准测量相比较,所不同的是视线长度较短;一般不大于25m,一次安置仪器可以有几个前视点。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仪器应安置爱同样的位置上,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由于观测时水准路线往往不长,并且其闭和差一般不会超过5mm,因此闭和差可按测站平均分配。如果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则闭和差可以按距离成比例的分配。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和差:1.4n(6) 沉降

28、观测的成果资料根据实际观测情况,每两周向业主和监理提供一次观测报告。内容如下:1建筑物平面图。2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每次下沉量和积累的统计值。3测点的下沉量曲线。等整个工程沉降稳定后提交完整的沉降观测报告。1.8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测量工作是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测量管理运行程序、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及质量过程控制。1、 准备工作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无论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均重新到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与建设方办理交接桩手续;检核红线桩和

29、水准点;承担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编制测控布置;建立测量数据库;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测量仪器配置见下表:名 称型 号数量用 途精 度全站仪Topcon602D1平面控制网的设置、闭合,平面控制的测量放线测程2.5Km,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3mm+2ppm)水准仪DS13标高测量1mm/km激光垂准仪DJZ32网点的竖向投递及垂直度的控制1/200000数字水准仪DiNi121沉降观测0.3mm/ km经纬仪DJ23总平面控制的角度测量,现场放样角度测量2,估读至0.150m钢卷尺Tajima5配合水准引测高程,量距3mm5 m钢卷尺Tajima若干日常符合及检查1mm

30、2、组织管理组建测量管理部,实行统一管理。本工程拟派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员3名,放线工3名,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测量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测量专业工程师、测量高级技师和测量技师。测量组长必须由工程师、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测量工作的整体管理和统一协调由测量管理部负责。测量组织机构表名 称工 作 内 容技术组编制细部测量方案,内业管理,建立施工控制、测量和变形观测的数据库及数据处理中心控制组控制网测设校核、向施测面传递平面与高程控制土建组土建施工期间的细部测设验线组验 线钢结构组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3、施工中的测量放线工作(1)放线工作分为模板支设后检查放线和混凝土浇注后砼表面放线。在模

31、板支设完后,测量员及时将控制轴线和标高投测到模板表面,模板检查放线的目的是使梁板的支设位置、标高、预留洞、线管埋设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混凝土表面放线要及时准确,在控制轴线及标高投测完检查无误后,放线人员依据设计图纸准确施放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边线和300mm检查线,检查线的作用为在上部结构模板支设后检查调校的依据。 (2)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因测量放线的差错造成损失,必须在整个施工的各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复检(验线)工作,由专门设立的复检测量组承担,具体工作事项包括:验线工作应积极主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主要是设计图纸、变更洽商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

32、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应为原始资料;验线使用的仪器和钢尺,要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验线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必须独立验线。(3)二次结构砌筑前可根据已有结构轴线放样门、墙等砌筑线,砌筑完成后的每一开间内应按图纸所示开间尺寸布设十字中心线至墙、屋顶面上,并及时将建筑一米线引测至房间内,形成天地交圈、水平交圈控制线,作为日后安装门窗、过梁、室内装修、地坪抹灰及机电设备安装的依据。玻璃幕墙、外挂石材、电梯等安装时的埋件位置和高度宜有由各专业分包控制,总包测量人员检查协调,以确保安装精度和装修质量。4、数字化测量、管理本工程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计算机。数据计算、数据传输、数据采集、

33、内外业计算、成果输出全面使用计算机管理,以数字化测量模式取代传统的常规测量模式。在平面测量过程中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控制和沉降观测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其工作流程见下页图。对于比较简单的细部测量亦可采用常规测量方法。5、验线验线工作由规划验线、监理验线和施工单位的主管部门验线三级组成。建筑物位置、建筑高度等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项目由规划部门负责;施工、安装测量控制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由监理单位负责;施工、安装测量控制的常规验线由施工单位负责。相互重叠的各级验线工作应尽可能的同步进行,以缩短工作时间。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要做到人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分开,独立进行。验线的精度要高于放线。严禁验线与放线同时进行。在施工工序安排上要给验线留出必要的时间,严禁不经验线就擅自施工的现象发生。验线工作按精度级别和难易程度由专业验线组和质检员分别负责。平面和高程控制、主轴线投测、传高传递、曲线、中线测量等关键部位由专业组负责验线,其余由质检员负责验线。验线工作必须有下道工序的工长参加,并填写交接单。6、提交的测量资料控制网布设测量成果和记录;测量放线记录(包括放线资料、模板检查记录、标高施放记录);沉降观测记录;主体外墙垂直度检测记录;测量仪器检验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