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线束技术规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680717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低压线束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低压线束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低压线束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低压线束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线束技术规范(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低压线束技术规范前 言低压线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用低压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与贮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84 车用汽油GB485 QB汽油机润滑油GB2828 逐批检查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检查)QC/T29106 -1992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413 -1999汽车电器设

2、备基本条件QC/T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T418 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n 29012 汽车用圆柱式电线插接件、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JG4 钢卷尺JASO D611 汽车用薄皮低压电线3 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3.2 所有零件均应经检查部门检查合格方可进行装配。3.3 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a) 接线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应不小于20。b) 线束尺寸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表2规定。表1 线束尺寸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干线单支线夹片索环020010510555200500201020105550

3、010003015301555100030004020402055300050005025 5025555000以上0.5%1.5%0.5%2.0%55图面有特别注示公差,则依图纸为准表2 蓄电池线束/接地线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02001002001000200100020003002000以上0%2%图纸有特别注示公差,则依图纸为准3.4 电线与端子(接头和插接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a) 电线束中电线颜色应优先采用QC / T 414中规定的颜色,并在线束图中具体规定每条导线的颜色。b) 电线应符合JASO D611的规定。c) 片式插接件应符合QC/T418的要求,圆柱式插接件应符合QCn

4、 29012的规定。3.5 端子与电线的联接方法及要求:a) 端子与电线联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b) 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被压伤或压断。c) 导体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QC / T 291061992中附录A的要求。d) 端子与电线连接、在电线和端子无损伤的情况下,拉脱力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对拉脱力的要求截面积(mm2)拉脱力Kgf以上N以上0.3658.80.35658.80.59880.75131270.85131271.018176.41.2518176.41.5252452.0252452.5303003.0353434.0363535.04039

5、26.0525208.05554910.061600注: 1.并打、接线端子拉脱力以最小线径为准.2.并打是指一个端子压着两条以上电线的状态.3.6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接触电压降应符合:线径为0.3mm28.0mm2时插座内端子电压降 0.5mv/A 以下,线径为10mm270mm2时插座内端子电压降 0.25mv/A 以下,接线点(电线与电线连接)电压降 为 0.2mv/A 以下。3.7 接线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 接线点表面绝缘应良好,导体不应被压伤或压断。b) 接线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3的规定。3.8 电线束外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3.9 电线束中回路导

6、通率为100%, 无短路、错路现象。3.10 定位扣、橡胶圈与电线束保持力应符合:3.10.1 定位扣与电线束的保持力:a)一端固定的定位扣1. 若固定于1条电线束上,则保持力30N以上。2. 若固定于2条电线束上,则保持力50N以上。b)两端固定的定位扣1. 若固定于1条电线束上,则保持力60以上。2. 若固定于(25)条电线束上,则保持力100N以上。c)橡胶圈与电线束的保持力:图1 橡胶圈1. D20mm则保持力在200N以上2. 10mmD20mm则保持力在150N以上3. D10mm,100N以上。3.11 电线束经本标准4.7.2条规定的高、低温试验后,应符合3.8条、3.9条的规

7、定。 3.12 电线束经本标准4.7.3条规定的热冲击试验后,应符合3.8条、3.9条的规定。3.13 电线束经QC/413-1999中4.5条规定的湿热试验后,应符合3.8条、3.9条的规定。3.14 电线束经本标准4.7.5条规定的盐雾试验后,应符合3.8条、3.9条的规定。3.15 电线束经本标准4.7.6条规定的耐油试验后,应符合3.8条、3.9条的规定。3.16 电线束经QC/413-1999中3.6条规定的振动试验后,应符合3.5.4条、 3.6条、3.7.2条、3.8条、3.9条、3.10条的规定。3.17 电线束中的防水部位经4.7.1条规定的试验后,不得漏水. 4 实验方法:

8、4.1 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无其他规定时,试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828)Cb)相对湿度: 45%75%c)大气压力: (86106) Kpa4.2 电线束外观检验方法:4.2.1 密包用手将导线束弯折3次以后,如下图2所示,以目视检查其外观。图2 弯折导线束当判定困难时,其必须符合可接受样品的标准。4.2.2 花包其评价方法与4.2.1条相同。4.2.3 防水性密包用目视及剥离此胶布以检查其作业方法。当判定困难时,其必须符合可接受样品的标准。4.2.4 外观尺寸导线束的尺寸应使用符合JJG4的钢卷尺测量。.4.2.5 分枝方向其应使用量角器或角板测量。4.2.6 胶管及PVC布

9、的装配尺寸检查需以符合JJG4卷尺测量,其它均以目视检查。4.2.7 端子端压端压后,足部的高及宽应使用千分尺测量。4.2.8 中间接线尺寸应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他的要求事项则可使用目视检查. 压着部份的剖视情形则必须依据4.5条的规定。4.2.9 除上述检验项目4.2.1条4.2.8条外,其它外观检验项目均以目视检查4.3 电线与端子及接线点的拉力检验用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的拉力试验机,夹头位移速度为100/min。4.4 端子与导体压接处横断面检验按下述方法进行:4.4.1 试样制作:将受检样品按图3所示位置(应避开端子的加强筋)截断后,把与电线连接的部分固定在树脂类物图3 受检样品质中

10、,试样横断面应无影响观察的缺陷。4.4.2 试样检验:将做好的试样用显微镜放大至少20倍,按QC / T 291061992附录A对照检验,必要时拍摄有金相的照片。4.4.3 检验数量按每条电线束端子总数的10%计算,但不得少于6个,如 端子总数不足6个则全检。4.5 导线与端子接触电压降检验方法。4.5.1 电压降检验条件。电源:开放电源12V电流:1A 图4 检验方法图5 检验方法 图6 检验方法插座内端子:取带有端子的电线210长,剥皮长度10,剥皮位置如图4,图5所示。接线端子: 截取带有接线端子的电线410长,剥皮长度10,剥皮位置如图6所示。4.5.2 检验方法:如图4,图5,图6

11、所示 插座内端子:UR=U1-U2接线端子:UR=U1-U2-U3注: UR为端子与导线接触电压降。并打端子与接线端子选线径最小者做检验用。4.6 线路导通及断路、短路、错路检验在专用检验台上进行。4.7 耐环境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4.7.1 防水性检验方法: 以16孔径水管,水压300的水柱,冲洗1小时,而其水管端部距防水部位处(100200),如图7所示。图7 防水性检验方法4.7.2 高、低温检验:1. 线束放入从室温开始的低温箱内,降温到-40时保持4小时后取出,并在2min之内完成检查。2. 线束放入从室温开始的高温箱内,升温到80(发动机仓内线束120;固定在发动机钢体上的线束或

12、与发动机电器件相接的线束分支130)时保持4小时后取出,并在2min之内完成检查。4.7.3 热冲击检验:将导线束置于-40内2小时,+80内2小时,此为一个循环,(发动机仓内线束应置于-40内2小时,120内2小时,此为一个循环;固定在发动机钢体上的线束或与发动机电器件相接的线束分支应置于-40内2小时,130内2小时,此为一个循环)共50个循环。4.7.4 湿热实验按QC/T413-1999中4.5条款规定进行。4.7.5 盐雾检验方法:1. Nacl 5%溶液。2. 恒温试验槽35。3. 盐水储存槽温度35。4. 喷雾压力(0.71.7)kgf/。5. 空气饱合器温度47。6. 喷雾时间

13、24小时,停1小时,如此共4个循环。4.7.6 电线束耐油试验,应将有包扎物的电线束绕在金属圆棒上(圆棒直径应不大于6条电线束最大外径之和)将其分别侵入湿度为(1205)的HQB10润滑油(GB 485)及温度为(205)的90号汽油(GB 484)内浸泡48h。浸入油内时,其支线应露出油面,浸泡后取出,放置1h后进行外观检查。4.8 振动检验按QC/T413-1999之3.6条款检验4.9 定位扣、橡胶圈与电线束保持力检验方法。4.9.1 定位扣与电线束保持力检验方法:(发动机仓内线束部分应置于-40内2小时,120内2小时后进行检验)将定位扣的锚状部插入铁板孔内,用200/分的速度以垂直方

14、向使用拉力机拉动线束,以测量该胶布固定后定位扣与电线束间的保持力。4.9.2 橡胶圈与电线束保持力的检验方法:将橡胶圈套入铁板孔上,用200/分的速度以垂直方向使用拉力机拉动线束以测量该胶布卷固定橡胶圈后的保持力。如图8所示。 图8 橡胶圈与电线束保持力的检验方法5 检验规则5.1 电线束需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识。5.2 电线束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形式检验。5.3 出厂检验按表4规定。表4 出厂检验检验内容技术要求条款试验方法条款检验方法电线束尺寸3.3.24.2.4全检电线束外观3.84.2全检导通3.94.7全检端子与电线间拉脱力3.34.3在工序中检验(首末件

15、)5.4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10000套不少于一次;d)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 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进行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3条,先按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分成三组,每组电束线的检验顺序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5规定。表5 检验顺序和检验项目组别检验顺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条款试验方法条款11耐振动3.164.82耐盐雾3.1.44.7.53

16、防水性3.114.7.14端子与导体压接横断面3.5.34.42耐低温3.114.7.2耐高温3.114.7.21热冲击3.124.7.32耐湿热3.134.7.43耐油性3.114.7.631固定扣、橡胶圈与电线束间的保持力3.104.92电压降3.64.53端子与电线间拉脱力3.5.44.35.5 产品的型式检验必须全部合格,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加倍数量的产品,就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如仍不合格时,则该产品判为不合格。5.6 用户有权按GB 2828规定进行验收,验收时采用:a) 抽样方案: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b) 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c) 合格及质量水平:AQL 5.5。6

17、 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6.1 标识6.1.1 电线束应附有不易脱落的明显标识:6.1.2 产品标识的内容如下:a) 金客公司标识b) 产品零件号c) 产品名称;d) 型号或适用车型;e) 制造厂名或商标;f) 制造日期。6.2 包装6.2.1 统一包装箱内应装入同一种类型、同一型号的电线束,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包装。6.2.2 包装箱应牢固6.2.3 包装箱内应有出厂合格证如下:a) 收货单位名称或地址b) 产品名称及型号c) 包装数量d) 包装箱尺寸e) 总质量、净质量f) 制造厂名称及商标g) 防潮”“小心轻放”标识及字样。6.3 运输电线束在各种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潮湿,抛摔和压伤,应文明装卸

18、,并符合有关运输规定。6.4 贮存电线束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受潮、重压,不得接触酸、碱等腐蚀物质和有机溶剂。附录A (规范性附录)电线束外观表A.1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端子表面 无毛刺,无变型,无锈蚀、斑痕等缺陷。A目视检查外观密包(1)电线必须确实缚紧(2)胶布卷应以约该胶布宽度的1/2重叠作业。(3)其内部电线不可露出(4)作业时,粘着面不可有朝上现象(但,如保护槽分枝点上等表面不平坦的作业可例外)(5)胶布卷的末端不可有明显的剥离现象B4 . 21花包(1)电线必须确实缚紧(2)两胶布卷的间距为:以该胶布宽度的0-1.5倍的距离作业。且最大间距25mm(3)作业时

19、,胶布的粘着面不可有朝上现象(但,如保护槽分枝点上等表面不平坦的作业可例外)(4)胶布卷的末端不可有明显的剥离现象B422表A.1 (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价方法外观固定包(1)电线必须确实缚紧(2)其必须以3-5回重叠卷作业。当该固定包的重叠卷判定困难时,其应以可接受的样品相比较评价。B目视检查防水性密 包(1)电线必须确实缚紧(2)其内部电线不可露出(3)作业时,胶布的粘着面不可有朝上现象(但,如保护槽分枝点上等表面不平坦者的作业可例外)(4)胶布卷的末端不可有明显的剥离现象(5)该胶布卷应依据图面上规定的方向以1/2重叠3回卷作业。第1回卷用胶布以1/2重叠卷绕电线但不卷绕在橡

20、胶圈上而后,第2,3回卷则以1/2重叠卷绕电线及橡胶圈上B423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分枝处胶布卷1.原则上,在分枝点处,应以交叉卷法作业,且其内电线不可露出 B423插座部分(1)不可有明显的电线松弛现象当电线松弛判定困难时,其应以可接受样品相比较评价。B目视检查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 外观 插座部分“L型”配线插座,其卷胶布方法,若图面上无特别指定时,可以L=30,不需卷胶布予以处理。但,若隔线栓由插座后面插入者,以L=60处理。15mmH20mm B目视检查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

21、分枝方向(1)导线束的分枝点角度,其图面上有规定的,该分枝可弯折至规定角度+45的位置,如图面没规定其角度,则以90作业。 B425PVC管、COT管及PVC布的装配(1)原则上其不可有开口现象B4 .2 .6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PVC管、COT管及PVC布的装配 开缝PVC管或PVC布应以1回半卷绕在电线上。 当图面上没规定PVC管及PVC的厚度时,其应以厚度0.5作业.(2)电线不可露出.(3) PVC管、COT管及PVC布应以胶布固定,但不可改变其装配位置. COT管及PVC布没装配在分枝点的情形:该分枝必须由COT管之开缝处引出,并需有除胶布以外

22、的保护套管.(2)COT管及PVC布有装配在分枝点的情形:B426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定位扣的固定(1) 原则上,固定定位扣时,其胶布或固定带其不可超过夹片卡子和档块处.但下列两种情形除外 交叉卷时. 胶布固定处与卡子或档块距离20以下者(胶布一般宽19mm)(2)固定定位扣的胶布卷数,应符合下述规定.双边固定的定位扣(a) 若导线束的直径小于30时:其一边先在其下以胶布卷1回卷,而后再以3回卷固定,另一端以3回卷固定之.(b) 若导线束的直径大于30时:其一边先在其下以胶布卷1回卷,而后再以5回卷固定.另一端,以5回卷固定.单边固定的定位扣先在其下以胶

23、布卷1回卷,而后再以3回卷固定.B目视检查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成型保护槽的固定(1)该胶布不可超过档块及卡子处.(2)原则上,电线不可自成型保护槽内露出.B目视检查泡棉胶布的固定(1) 装配泡棉胶布以防止导线束撞击其他部品而产生的噪音(2) 装配泡棉胶布,以防止插座撞击其他部品,而产生的噪音.其应符合下述的规定:该泡棉胶布不可超过此插座嵌合处表面.若该插座有特别指示时,此胶布可完全卷绕在插座表面上.此泡棉胶布不可有剥离现象.B目视检查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柱形保护槽的固定(1)先以其下胶布卷作业,如下图示:(2)原则

24、下,该保护槽不可以移动如下图箭头指示方向.B目视检查防水胶套的固定(1)该防水胶套应确实固定在导线束上.B目视检查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防水胶套的固定(2)当使用防水胶套以防止渗水时,其在导线束与防水胶布卷间不可有空隙以防止水进入.B目视检查LA端子上保护套的固定(1)此保护套必须固定,以防止移动.(正确之固定方法,其规定在图面上)不良不良不良A目视检查防水热收缩胶管的固定(1)该胶管不可超过LA端子的接触表面.B目视检查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中间接线(1)不可有如下下述的不良压着情况:不可压伤电线的绝缘体不可芯线断和

25、芯线脱落(2)应使用粘着胶布包卷,布厚度必须大于0.2以2-3回卷作业.(3)接线点位置绝不可重叠.A429表A.1(续)电线束外观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中间接线(4)如接线点在距防水插座500以内时此接线点应以防水自行粘合胶布包卷作防水处理。A429非规定的胶布卷(1)图面上无规定之转折点处理:(a)分枝部长度L150mm,其不需转折就可包卷,如图示:C目视卷尺评价项别评价准则评定等级评价方法外观非规定的胶布卷(b)分枝部长度L150,其分枝部应转折并包卷,如图示.(2)胶布卷位置X,其应符合下述规定:X约20mmX:插座底部至胶布卷先端的距离.(a)当分枝部转折时,该胶布卷位置应在转折部份的中央.(3)非规定的胶布卷其胶布种类应符合下述规定:如图面没规定时:使用宽度(1015)的蓝色纸胶布当只规定胶布颜色时:使用宽度(1020)者,但经2-3回卷后,该胶布应反折.而规定使用黑色胶布时,则其不需反折.C目视卷尺表A.1(续)电线束外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