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建立本身质量评价制度的紧迫性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6787981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建立本身质量评价制度的紧迫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建立本身质量评价制度的紧迫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建立本身质量评价制度的紧迫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建立本身质量评价制度的紧迫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建立本身质量评价制度的紧迫性(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论中国基础教育建立本身质量评价制度的紧迫性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质童评价制度论文摘要:中国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一个人成年后继续学习和从事生产、生活所应该取得的基拙知识和墓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和可连续发展的能力。基拙教育要有本身的质量评价体系,高考不能替换基拙教育质量的监浏和评价,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基拙教育建立本身的质量评价制度。中国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一个人生命历程的十几年光阴,决定着一个人成年后继续学习和从事生产、生活所应该取得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可连续发展的能力。所以,必需高度重视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

2、价,基础教育必需建立本身的质量评价制度。一、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应有之义有关教育质量,不一样的教育价值观所持的定义往往存在差异。这种质量观的不一样又决定了监测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那么,基础教育的质量应该怎样定位呢?必需看到,不管教育目标有多大差异,教育价值观有何不一样,全部不能否认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关键产出是学生。中国从事基础教育的每一所学校所开展的工作、每一个老师所进行的劳动全部是为了确保针对学生而存在的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所以,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最终表现于该校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中国制订的教育方针对于基础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质量是有明确要求的,而对怎样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实施素质教

3、育也提出了部分基础要求。依据这种了解,要界定基础教育质量,可能应把握以下多个关键点:1、对于教育提供者来说,教育质量应指教育的结果或结果达成国家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标准的程度(包含学校经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等)。2、对于教育接收者来说,教育质量应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素质情况,对应于教育目标、要求和教学纲领、课程标准所达成的程度和水平。3、对于教育评价者来说,教育质量应指对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测量和评价,和由每一个学生个体汇聚起来的每一所学校学生群体情况的衡量和比较。这种综合测量和评价,依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全方面发展的要求,应该包含学生的知

4、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水平,而不能只是其中的某一项,比如只考量学科课程的文化书面考试成绩。遗憾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地方的中学对于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对其本身质量观的把握也产生了失误,并由此造成质量检测和评价标准的异化。最经典的表现就是各中学全部热衷于以高考成绩来评价自己的教学结果和办学成就。每十二个月高考一结束,校和校之间、地域和地域之间就开始相互比较“上线率”、“升学率”,比较全省“状元”、“单科状元”、全市“状元”、全县“状元”等等,这些指标甚至决定了校领导的进退荣辱和对老师的奖励程度。使高考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严重地扭曲了中学教育的

5、性质和任务,干扰了中学既定教育目标的实现。当然,不可否认高考成绩是中学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中学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之一,间题的实质在于,它毕竟只是某首先的结果,仅以这首先的成就能够反应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吗?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真的就只有依附在高考身上才能表现吗?高考能作为对中学和老师进行管理和问责的唯一依据吗?答案自然全部是否定的。二、高考不能替换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对于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当然全部要经过一定的测验(也就是考试或考查)来得出结果,才能产生详细的评价标准。但不一样性质不一样类型的考试,其特点也不一样,所得出的结果也必定不一样,最终也决定了评价结果的不一样。高考,全称是

6、一般高校招生考试,这是中国确立的一项专门为一般高校选拔人才而组织的考试。它的本质特征和基础形态是一个“选拔性”考试,就是要把整个考生群体经过这种考试形成必须的、合理的“区分度”,也就是要人为地把考生分成为“三、六、九等”,从而适应高校招生的“分数优先、择优录用”的需求。这种选拔性考试因为有了“区分度”的要求,对试卷的难度系数和考生群体“及格率”就有对应的要求,所以根本无法科学地、正确地反应基础教育体系中不一样地域、不一样学校的学生所含有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甚至经常会出现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不匹配的现象。为了达成合理的区分度,很多经过率(或称之为及格率)高的试题就不宜采取,通常选择经过率为40%一6

7、0%之间的题目。中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部分主要内容,因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强调,学生掌握得比很好,造成试题经过率会比较高反而难以进入高考试卷。尽管一再强调要依据中学的教学纲领和教材来制订考试纲领和编写考试说明,命题中不能“超纲”,不要出“偏题、怪题、难题”,不过受难度系数的客观制约,不出部分“难题”是不可能的。另外,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尽管在不停地进行改革,但至今仍是在要求的时间内进行笔试,所检测到的只不过是学生对学科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尽管兼顾了部分对学生分析能力、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检测。但这种检测结果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难以反应出一个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从而也就难以对一个学生群体进行全方面的正

8、确评价和比较。高考即使有着这些不足,但它毕竟是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条件下让学生自主竞争,反应出来的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含有相正确公平性和公正性。而“公平、正义”又是社会稳定、友好的关键理念和价值观,是社会组员应遵守的基础准则,因此高考能够取得社会组员的高度认同。再者,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条件来看,也还没有其它的形式能够替代高考作为中国高校选拔人才的理想形式。因此,尽管高考也招致不少批评,临时还是不能废除,仍需继续对其进行改革。然而高考的性质、特点、作用决定了它的考试结果和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应有之义无法吻合,所以绝不能让高考替换基础教育的质量检测和评价。三、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建立本

9、身的质量评价制度“升学教育”既然不是基础教育办学活动的全部目标,甚至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观相抵触,高考因为本身的缺点和不足更不能作为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的工具,那么基础教育怎样立即建立本身的质量评价制度呢?长久以来,基础教育不停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坚持不懈地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反对把学校的工作绩效和老师的劳动酬劳和高考挂钩,但收效甚微。反而出现一个怪象,首先是口诛笔伐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把追求升学率现象,把相互攀比、相互竞争的压力和苦衷全部归究到高考身上,认定“高考”是罪魁祸首;其次又把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奉若“神明”,恨不得把它利用到极致,让它产生最大的

10、功效,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紧盯高考、研究高考、应对高考的机制和方法不停健全、完善,以致“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成为长盛不衰的潜在规则,教学研究演变成高考研究,教学质量检测演变成模拟高考。究其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基础教育还未建立本身的质量评价制度。伴伴随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不少历史性的结果,但也展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教学改革的长久不稳定性。每隔几年,就推出一轮改革,往往旧的改革结果还来不及总结、稳定和延续,新一轮改革又开启了。在这种不稳定性的制约下,自然无法建立起稳定的质量评价体系,也就不可能建立本身的质量

11、评价制度。借用“高考成绩”这个很不合理、很不全方面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衡量、比较和相互竞争只能是一个无奈的选择。目前基础教育建立本身的质量评价制度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时候了。这基于以下三点依据:1、课程改革的规范性。中国已在实施新轮中学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改一直秉承这么的理念:教育的成功不但仅是一张高分数的成绩单,也不但仅是一张高一级学校的录用通知书,而是培养一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可连续发展的人。所以要从以升学论英雄转到以综合素质论英雄的轨道上来。新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成的详细指标,是国家教育部门管理和评价中学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

12、学、评价的依据,也是制订考试评价标准的依据。它确立了一个新型的行为规范并含有法定的性质,必需果断实施。新课程标准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多个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论述了课程的目标,而且对各学科内容领域全部有很具体的要求,这就为建立基础教育本身的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确了详细的规范要求。基础教育必需以新课改为契机,立即建立本身对中学教育阶段的质量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就其本质特征和基础形态来说,应该和高考完全不一样,是一个“水平性”的考试和测量,它应该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及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笔考试外,还要综合利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多

13、种方法,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统计,全方面反应学生的成长历程,并经过对同一所学校学生群体的分析和评定,来检验和比较学校的工作结果,督促学校认真实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真正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努力实现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宽厚基础的教育目标。2、高考发展态势的严峻性。就高考而言,2021年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过去30年来,中国致力于分步推进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同时也在不停发展高等教育。所以,在高中教育普及程度不停提升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得到快速的扩大。以福建省为例,2021年全省考生9万多人,高校只能招收4万多人;而2021年考生

14、为30.5万人,高校则招收22.18万人。同时,还有一个新情况不容忽略,即高校办学规模不停扩大以后考生数量却开始降低。依据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统计资料显示,2021年福建省应届高中毕业生数达成历史最高峰,从而也是高考考生数量的最高峰,高达32.7万人,同年招生20.13万人;2021年高考考生数在历经十几年连续抬升以后开始出现历史性的下降,比上一年降低2.2万人,不过招生数反而增加2.05万人,2021年的考生数和招生数之间只相差8万多人了。照此趋势发展,以后几年,高中毕业生数还将逐年下降,招生数和考生数将逐年持平。面对这种新的发展态势,迫切需要对高考进行体制性和机制性的改革,不然其也就失去了“选

15、拔性”考试的功效和作用。而这种改革的战略选择,从中国现有的国情出发,比较可行的是实施“高端多元、中端稳定、低端放开”,即把“211,985”等一批列入国家关键建设的高校作为“精英教育”的基地,视为高端,坚持以国家统考统招为主,辅以保送生、专长生等多元化的选材形式,培养国家需要的一流的专门人才;把其它的本科高校视为“中端”,在国家相关机构的指导和规范下,由各省自行组织考试和招生,立足于培养当地社会大量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作为“低端”,突出其本身的技能性和实践性,定在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含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在招生上要“放开”,不能再像现在这么全部凭一张文化考

16、试试卷来选拔,应该由高校自主招生,即由高校依据考生在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教育成绩,辅以必须的实践技能测试来选择。到时,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结果肯定会在高考高招中产生越来越主要的作用,甚至成为必不可少的主要依据。显然,由这种发展改变了的客观条件所决定,以后高考不可能再像现在这么为中学提供相互比较和评价的某种标准和条件,所以基础教育需要立即建立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才能帮助推进高招改革。3、管理方法变革的制约性。长久以来,高考考生的成绩全部是由省里按地域逐层下发,最终由县一级招办统一打印高考成绩单送达考生。正是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校之间、各市之间全部能够很方便地取得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竞争,以致县里

17、能够据此给教育部门和中学签订“上线率、升学率”之类的责任目标并进行考评和奖惩,甚至中学也会据此给高三年段的年段长、班主任和各科课任老师签订目标和进行奖惩。从2021年开始,福建省高考建立了上信息查询系统,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高考成绩的获取方法由之前的逐层下发改为考个人凭自己的账户和密码直接上查询并打印,这就在客观上阻断了以高考成绩作为基础教育评价标准的源头,有效地制约了相互攀比的现象和借此实施片面评价和奖惩的行为。不过,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机构乃至学校抓教育质量并没有错,反而是十分必须的,不抓才是渎职行为,关键是怎样抓。不论是“升学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全部需要对其进行监测、评价和管理,放弃监测和评价也是一个缺失。现在连原有的高考成绩这个参考物也失去了,又该用什么对班级、年段和各地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呢?所以,建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而确立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制度已是当务之急。总而言之,中国基础教育建立本身的质量评价制度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已具有了内部、外部的有利条件,相关领导机关和管理机构应该把握机遇,顺应时势,因势利导,早日付诸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