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3675268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5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 鲁教版必修3.ppt(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通过相关的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分析说明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掌握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达标检测,互动探究,内容索引,专项提能2 土地利用图的判读,答题模板3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自主学习,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 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 以北。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 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太行山脉,秦岭,沟谷,2.水土流失的危害 (1

2、)概述:造成当地 恶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表现 耕地 ,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生态环境,土层变薄,地上悬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处于从 向山地高原、从 向干旱区、从 向草原、从农业区向 过渡的地区, 比较脆弱。 (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土质比较疏松,黄土层极易受到 的侵蚀。 (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 ,且多 。 (4)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频繁, 、塌陷、泥石流加剧了水土流失。,平原,湿

3、润区,森林,牧业区,生态环境,流水,夏季,暴雨,滑坡,2.人为原因 (1)根本原因: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 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2)直接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用 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开 挖地表土;无计划地建窑洞、 、建设水利设施等 破坏植被: 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 、战争等原因,轮荒,修路,农业垦荒,伐木烧薪,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基本理论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_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实行_,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_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开展矿区 工作,耕作用地,土地复垦,(3)综合治理“三结合”原则,林

4、草、工程与 相结合 经济、社会与 相结合 与开发相结合,耕作措施,生态效益,治理,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拦泥蓄水,封坡育林育草,平整土地,(2)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区),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 肥料、 等 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 技 术、科学施肥等,轮作套种,喷灌和滴灌,(3)生物措施,不适宜耕种的土地: 恢复地表植被 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 结合 提高抗侵蚀能力,退耕还林还草,乔、灌、草,答案 具体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其中,工程措施见效最快,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生物措施是根本。,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5、哪几种?哪种见效快?哪种是关键措施?,答案,知识归纳,互动探究,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填写图表,说明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 征(指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探究点一 水土流失的成因,答案 低 高 黄淮海 内蒙古 多 少 湿润 内陆 草原,答案,2.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是窑洞,这与黄土质地有何关系?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何影响?,答案 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但是黄土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答案,3.热带雨林地区有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热带迁移农业,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是_。指出这两种农业生产方式在成因、特

6、点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答案 成因:生产力水平低,导致耕作方式落后。 特点: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 对环境的影响: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答案,轮荒耕作制度,4.以图表的形式,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答案 见下表。,答案,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

7、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答案,解析,解析 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地矛盾尖锐,为解决粮食问题,长期进行毁林开荒(轮荒),使植被遭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在于 A.矿产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产业结构不合理 D.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答案,解析,解析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快、人口过多,对土地压力增大。,答案 人多地少,毁林(草)开荒。,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1.形成图中所示景观的

8、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2.读图分别说出甲、乙、丙、丁四处合理利用和治理的措施。,答案 甲处为黄土塬,通常为常用耕地;乙处为缓坡,适宜开垦成梯田;丙处为陡坡,重点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丁处为沟谷,可采取打坝淤地的方式,防治水土流失。,答案,3.把下列选项填入图中对应空格中。 平整土地 修基本农田 蓄水保土 发展多种经营 贮水拦沙 改善生产条件,答案,(可互换, 可互换, 可互换),4.为什么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必须着眼于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答案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小流域指坳沟和河沟等河道流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这种沟道遍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

9、着眼于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答案,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34题。,3.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甲处打坝淤地 乙处整修梯田 丙处修建水库 丁处平整土地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图中甲处是沟谷,可以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地,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栽种植被护坡。,4.如果不施加人为影响,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A.a B.b C.1 020米等高线 D.1 010米等高线,答案,解析,解析 若不施加人为影响,若干年后

10、,随着水土流失加剧,塬面很可能会后退。b与原有的塬面边界形状大致相同,所以塬面边界会变为b。,拓展延伸 我国其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达标检测,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2,3,4,5,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为地表侵蚀; 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为植被条件差; 而地表侵蚀会影响地表起伏,故为地表起伏大。,1,2,3,4,5,1,2,3,4,5,2.水土流失会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

11、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答案,解析,解析 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1,2,3,4,5,(2017湖北重点高中高二期末)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34题。 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解析,解析 “红色荒漠”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江西丘陵多为有较薄红壤覆盖的石质山地,坡度大,降水多且集中,流水侵蚀强烈,表层土壤一旦被侵蚀掉

12、,石质裸露,就会出现“红色荒漠”。,1,2,3,4,5,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环境污染 D.退耕还林,答案,解析,解析 “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1,2,3,4,5,5.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_;种草放牧_;平整土地_;修筑梯田_。,d,b,a,c,答案,解析,解析 从等高线图上看出,a地较开阔平坦,b地为陡坡,c为缓坡地带,d为谷地;不同的地区,综合治理的方向不同,开阔平坦地带,须平整土地,谷地可以打坝建库

13、,缓坡上可以修建梯田,陡坡上种草护坡。,1,2,3,4,5,(2)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答案,解析,解析 在修建梯田时,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一致。,1,2,3,4,5,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答案,解析,解析 梯田的修建,改变了坡面的形态,能够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1,2,3,4,5,(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原因_ _ _。,答案,解析,解析 窑洞的修建

14、要向阳,且要注意地形。,丙处,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乙处相比,位于山脊(远离沟谷底部),不易积水,1,2,3,4,5,(5)图中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_ _。,草场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答案,解析,解析 处位于黄河源头,降水较少,由于不合理的放牧及开垦,导致水源不足、草场退化及土地荒漠化。,1,2,3,4,5,土地利用图的判读,专项提能2,图表特征: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它反映了土

15、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下面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读图回答问题。,图1中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根据图名可知,图2为三个区域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资料。从图中找到横、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表示五种用地类型;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注意图例,找出区域的图例,图1中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16、(1)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多,水浇地无变化。 (2)区域的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加,灌木林无变化。 (3)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都减少,旱地、农居地增加,其中农居地增加明显。,A,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答案,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耕地增加,草地减少,且草地下降最快,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

17、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解析,解析 由表格可知,该区域草地面积大,但沙地面积更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与内蒙古西部接近。,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答题模板3,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1)西辽河属于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

18、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外,答案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解析 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答案,解析,(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三北”防护林,答案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解析 西辽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答案,解析,(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答案 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增加,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被开垦为耕地。,解析 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答案,解析,(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答案 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加剧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解析 通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