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试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5)(中学)

上传人:lil****n07 文档编号:13674200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试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5)(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试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5)(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试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5)(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试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5)(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试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5)(中学)(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评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豁然(hu)篁竹(hung)及郡下(jn)B.悄怆(chung)器皿(mn)刘子骥(y)C.衣褶(zh)摇缀(zhu)诣太守(y)D.雎鸠(j)溯洄(hu)勾画了了(l)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寻向所志()(2)水尤清冽()(3)悄怆幽邃()(4)其两膝相比者()(5)左右芼之()(6)蒹葭萋萋()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便要还家B.左手倚一衡木C. 军士吏被甲D.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

2、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6.名句默写。(5分)(1)关关雎鸠,。,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忽逢桃花林,。(陶渊明桃花源记)(3)右刻“,水落石出”。(魏学洢核舟记)(4)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7.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按要求作答。

3、(4分)(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2分)(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2分)8.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班级开展了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分)(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1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3)古诗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

4、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分)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对于诗文横线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合适。你选择,理由:。(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1分)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灿烂盛开。二、阅读理解(3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4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

5、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9.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二)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完成第1113题。(9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6、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1.下列各句中

7、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咸:全,都。D.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1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3分)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

8、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1417题。(14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观第五泄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9、”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注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罅(xi):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欹(q):斜靠。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日光下澈()(2)其岸势犬牙差互()(3)疾趋度石罅()(4)山行之极观也()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凄神寒

10、骨,悄怆幽邃。(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16.请从【甲】【乙】两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1)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17.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4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7分)砖(节选)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选自天工开物)注埏(shn)泥:揉和黏土。汲: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错:交错,错杂。趾:脚

11、。戛:刮平,削平。18.“人逐数牛错趾”中的“逐”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19.上好的黏土有什么特点?(2分)20.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3分)三、写作(40分)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1)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题目:让长久(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绿的。从春天开始生长,直

12、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很多树的叶子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第三单元测评卷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 B项,“骥”应读“j”。C项,“褶”应读“zh”。D项,“了”是多音字,此处应读“lio”。2.(1)做标记(2)格外(3)幽深(4)靠近(5)挑选(6)茂盛的样子3.D解析 A项,“要”同“邀”,邀请。B项,“衡”同“横”。C项,“诎”同“屈”,弯曲。4.C解析 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1)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便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

13、往。(2)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6.(1)在河之洲窈窕淑女(2)夹岸数百步(3)山高月小(4)寂寥无人悄怆幽邃(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7.解析 第(1)题为图文转换题,介绍画面的内容,要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既要抓住画面的主要形象:残月、两棵杨柳、两个农人。还要注意画面上人物的衣着(戴着草帽)、动作行为(田间劳作),注意画面上文字信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的署名。描述画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描述的逻辑性。第(2)题抓住画面中的题名“杨柳岸晓风残月”及人物形象:两个农民在田间插秧劳动,体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这一主题思想。

14、参考答案 (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田边两棵杨柳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的署名。(2)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通过描写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8.(1)AD(2)示例 D这两句写仰视所见,莺在鸣,燕在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传达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3)示例 随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4)示例 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二、阅读理解9.解析 注意抓住“伊人”“一方”的意思。参考答案 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10.D解析 这

15、首诗抒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而没有绝望情绪的流露。11.B解析 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12.A解析 B项,省略了“桃花源里的人”。C项,省略了“渔人”。D项,省略了“桃花源里的人”。13.C解析 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这句话不对。桃花源人过着安定、和平、幸福的生活,听了渔人讲述外面世界的动荡和黑暗后,非常害怕。此处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时局的恐慌,不希望外人来扰乱他们幸福的生活。14.(1)穿透(2)像狗的牙齿(3)快走(4)景象15.(1)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

16、怕。16.解析 小石潭记从“水尤清冽”筛选出写水的特点的字,观第五泄记从“水态愈伟”“所目既奇”筛选出写水的特点的字。参考答案 (1)清(2)伟(奇)17.解析 根据文中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赞叹之情18.解析 本词可以联系“夸父逐日”的“逐”是“追赶”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句意,可以解释为“驱赶”的意思。参考答案 驱赶(赶)19.解析 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找出有关的语句,如“皆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然后找出关键词语加以概括。参考答案 土黏而不分散,粉细而不

17、含沙粒。(或:“黏而不散,粉而不沙”)20.解析 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如“汲水滋土”“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找出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即可。参考答案 用水润土,踏成稠泥,将稠泥填满木框,用铁线弓刮平。三、写作21.(1)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特别的半命题作文,这个题目适合写记叙文,也最好写记叙文。引导语有三个关键词:“童年”“亲人”“朋友”。如果以这三个关键词为主要素材内容,我们可以尝试补充出三个完整的标题:童心让纯真长久,思念让亲情长久,真诚让友情长久。在题目的关键词上,“长久”一定不要忽略,所谓“长久”,就是时间长,需要强调的是人物、事件的影响深远。比如写作真诚

18、让友情长久这个题目,我们的选材范围是“友情”,即主要材料应该选择朋友之间的事情,中心应该确定为“真诚”。引导语只是将素材限制于“人”这一个领域,我们可以将眼光投向“物”,投向与我们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这需要从我们的生活中选择给我们“长久”影响的事物。比如借鉴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的材料选择,拟题老屋让童年长久故乡让思恋长久等。佳作有约 奋斗让生命长久我常常静静地坐在窗前,看流云驰过窗前,看落叶随风飘零。这时,我便产生一个疑问:生命怎样才能长久?我问小鸟,小鸟说:“生命在于快乐,只要快乐,生命就能长久。”我问小草,小草说:“生命在于奉献,只要奉献,生命就能长久。”我问爷爷,他说:“为

19、国家建设而奋斗,生命就能长久。”一个小男孩出于对某人的气愤,就对高山大喊:“我恨你。”大山也说了句同样的话,他害怕极了,就回去找妈妈,妈妈把他带到高山面前,让他对着高山大喊“我爱你”。小男孩这样做了,大山居然也说了同样的话。他快乐极了。生命就像回声一样,你送出什么就会收到什么,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现在我似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力争上游。农民们比着谁家的粮食产量高;工人们比着谁的技术好;教师们比着谁的教学质量优;而学生们比着谁的思想好、成绩好。人生活在世上应当不断追求,追求事业,追求理想,为了理想和事业勇于

20、进取,创造不朽的生命。以前我的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我不气馁,不妥协,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之后,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我很高兴,因为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奋斗。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开始自信,开始变得快乐,开始努力学习,也开始走向新的天地。在我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温馨。我要充分享受这美好的生活,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长久。点评 本文围绕标题来写,中心突出。开头提出问题:生命怎样才能长久。主体部分具体表现生命长久在于不断奋斗,最后在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结构井然,条理清晰。开篇点出话题,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中间部分通过三个事例具体表现中心;

21、结尾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收束全文。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全文通过三件事体现主题,但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文章边叙边议,叙议结合。(2)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文字:枫叶开始与大家一样,随着秋天的来临,枫叶却变得与众不同。为什么枫叶会与众不同呢?除了秋天给了枫叶一个红的机会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枫叶本身,它自己要让自己红起来。这则富有哲理性的材料,阐释了一个道理:唯有自己主动,方能收获改变。李嘉诚的一句话很形象地阐释了这个道理:“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用简单的话来概括材料,就是一个人能否成长,能否成功,除了抓住外界的机会之外,还要有成长的欲望和成功

22、的动力。佳作有约让信念开花生在狭小的盆中,你不甘蜷缩,把根伸向土壤深处,汲取更多的营养。你把生的气息呼向宇宙的旋涡,你高昂着头,微笑,你坚信自己会开出最美的花朵。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我曾试图把你搬进屋中,然而我失败了,你的根已从花盆底部伸出,牢牢地抓住了大地母亲的胸脯,你在告诉我:“在母亲身边,这点痛算什么?”你以坚强的信念,冲破了人为的牢笼,以不拔的意志不断地汲取力量,你宣誓:要回报给世界最美好的。风雨中的清冷,黑夜里的寂寞,烈日的炙烤和姹紫嫣红的嘲笑,你都经历过;当美丽的蝴蝶飞离的时候,你也曾怅然过,然而,为了自己的宣言,你却坚守着独自的执着。当万紫千红不再,当黄叶不再翻飞的时候,你把一年

23、的积蓄全献了出来,清淡高雅、微薄透明的秋的空气中,于是充满了菊的清香,你仍旧微笑着,犹如神话中的白雪公主,犹如出嫁前满脸羞红的新娘,犹如心中那金灿灿的希望在飞翔我被震撼了,多少风雨、多少磨难之后,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空灵的秋天,谁能否认你是最美好的?漫漫人生路,谁没有在心中暗立誓言?几多艰难困苦,誓言依旧清晰。妹妹那明亮渴求的眼眸,弟弟那稚嫩的肩膀,母亲那渐白的头发,以及凛冽北风中破大衣上的丝线随风飘扬的图景,攫住了我的心。为了我,他们失去了应有的,我为自己的孱弱而惭愧,然而菊告诉我:现在还不到惭愧的时候,为信念必须坚持到最后!我被警醒了:鼓足勇气,为了心中的信念大步向前进发吧,要把自

24、己索取的变成最美好的奉献。于是,蕴含着菊香的空中传来了海子的歌声: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冈,上面是无边的天空这菊香与歌声渗透了我的心,直到永远。点评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本文写菊花经历许多风雨、许多磨难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秋天灿烂开放,表达“鼓足勇气,为了心中的信念大步向前进发”的主题。审题准确,主题明确。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文章选择菊花来写,描述菊花为了秋天的绽放,经历了风雨和寂寞,经受了百花的嘲笑,终于独自开放。作者借着菊花的经历,表达成功需要经历磨砺,奋斗才有作为的主题。语言优美,富有文采。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菊花,赋予菊花人的情态和心理,生动感人。文章引用海子的诗来结尾,既增加了文采,又耐人寻味,意味无穷。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