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讲稿:面对逆反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6733827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讲稿:面对逆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讲稿:面对逆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讲稿:面对逆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讲稿:面对逆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讲稿:面对逆反(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讲稿:面对逆反自我介绍游戏:剪刀石头剪(左)刀(下)石(右)头(上)同学们,假如你在街上闲逛,走着走着,前面一个牌子上写着“不许往右看” ,你会怎么样?是的,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往右看” 。这是商家的一种策略,他利用了人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叫做“逆反心理” 。什么叫逆反心理呢?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我们生活中,逆反无处不在。比如,在大家还很小的时候, 想要哄你吃饭, 爸爸妈妈说:“吃饭了! 吃饭了!”一般没人理。然后,爸爸妈妈说: “幺儿,土豆丝你可能不喜欢吃,我们把它吃完了哈” ,结果会怎样呢?马上就会有人跑来

2、说:“我喜欢吃土豆丝, 我要吃土豆。 ”还有更搞笑的,为了哄小孩子喝中药,周围的阿姨就假装抢着“我要喝、我要喝”,然后小孩子就自己抢过去喝了。有同学可能想,小孩子才会上当,大了就不会了。那我告诉你,有一位作者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 。结果,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逆反是人性身上普遍存在的共性,在人生的两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第一个阶段是三岁左右;第二个阶段是青春期阶段,也就是大家现在的年龄阶段。人们常感叹“你说东,他说西,你叫赶鸭,他去抓鸡”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

3、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这些抱怨说的也就是孩子的逆反现象。以上列举了一系列的轻松的故事告诉大家什么叫逆反。逆反有时候让我们好笑,有时候又让我们笑不出来。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几个案例。案例一:我一个朋友的小孩小欣,父亲是音乐教师,母亲是美术教师。 小欣从小能歌善舞, 到初中后, 母亲说,“我们家小欣很有艺术天赋,今后就考艺术学院,还是走艺术这条道路吧。”小欣立刻火冒三丈,大声说道: “艺术、艺术,你们只知道艺术,你们就想安排我,把我当木头呀?我就不听你们的,我就不学艺术。 ”于是,小欣再不登台唱歌了,特别是在父母面前,更上一副和艺术有仇的样子。高中毕业填自愿时,小欣对选择专业举棋不定,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专

4、业,最后勉强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到了大学以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一次在同学会上,一位同学说:“你音乐那么好,我一直以为你会考音乐学院呢,你怎么没有读艺术学院呢?”一句话把小欣问蒙了, 为什么呢?小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就不唱歌了,选择专业的时候,从来没有把艺术列入备选的范围内。仔细想来,小欣觉得自己是喜欢音乐的,甚至是爱好音乐的,克制自己不唱歌是痛苦的,怎么就把自己的爱好给丢了呢?别人想学艺术,家长还不答应了,自己有开明的父母,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不过,小欣很快就找到了根源,就是当初不加思考地就抵触父母的建议,觉得这样就可以报复父母对自己的约束。不过貌似已经有些晚了。案例二:小虎是家里的

5、独子,是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宝贝。小虎的颈子总是侧着的,看人总是斜视,当然免不了引来别人好奇的目光与猜想。有一次,小虎因为觉得忍受不了班上同学的玩笑来咨询。我询问他脖子是怎么歪的,是天生的吗?他说,小时候做作业,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总要提醒我身体坐端正,我偏不坐端正,偏要歪着坐。我扭过去,他们就掰过来。他们掰过来,我就扭过去。我就是不听他们的,他们拿我没办法,久而久之,就长成这样了。我说,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没有?他说: “没有呀,我觉得挺方便的,就是别人总是拿我开玩笑,老师也拿我举例,要其他同学坐端正,我觉得受不了。 ”案例三:小浩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有一次,数学老师因为上午的习题没

6、有讲完,就占用了体育课。小浩心里觉得不舒服,上课不听课、 连数学书都不拿出来, 还故意违反纪律。因为小浩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很好,还考过年级第一名,老师原本十分喜欢他,看见他居然不听课,十分生气,就严厉地批评了他。小浩就和老师顶嘴,老师更是气得罚他站在教室后面。从此,小浩就再也不听数学课,再也不做数学作业。可想而知,后来成绩一落千丈,当然也就没有考上高中。以上的案例也许同学们会觉得似曾相识,是的,因为我们差不多就跟故事里的人物一样,类似的场景经常会在我们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上演。那么,叛逆心理处理不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首先,他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变得不理智。第一个案例中,小欣因为盲目逆反丢

7、失了自己的兴趣;第二个案例中,小虎因为盲目逆反弄糟了自己的身体; 第三个案例中,小浩因为盲目逆反丢掉了自己的学业。其次,他破坏我们和他人的情感,让彼此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反目成仇。第一个案例中,小欣因为盲目逆反,和父母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二个案例中, 小虎因为盲目,全家人为他的身体担心痛苦,并为他四处求医;第三个案例中,小浩因为盲目逆反让老师寒心,和老师的关系很难修复。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人长期运用逆反的方式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格的偏离。比如,有这样一个人,只要是国家或集体倡导的事情,他都不会做,他的理念是“凡事别人要求做的一定不是好事” ,因此,就连农村医保他都没有参加。他的理

8、由有两个: 1. 国家喊交钱,就是要整我的钱; 2. 我就是不交钱,让村干部完不成人人参保的任务。他就没有想到,这是国家用税收回馈百姓的福利。所以,逆反心理, 看起来是报复他人,其实是伤害自己。你所伤害的他人也是爱你的人。青少年逆反给太多的孩子和家庭造成了裂痕,许多家庭因此而矛盾重重,一家人愁眉不展。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首先意识到了其危害,纷纷上网学习,学习如何与青少年孩子相处,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不信,大家回去以后拿手机百度一下逆反两个字,看跳出了的内容,是不是多数都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 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 这样的内容。爸爸妈妈和老师已经是尽力学习和我们相处了。但是,作为逆反的我们,

9、难道就没有责任主动改变吗?那么,怎么才能处理好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呢?首先,我们得知道青少年逆反是怎么来的。. 青少年逆反独立意识增强的结果。青少年处于独立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心中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人,可以决定一切,而在父母心中却还是一个孩子,这就造成了一组矛盾。有些观点,在青少年本人看来是正确的,但是父母不认同,就给我们定义为逆反。有时候我们为了证明独立、有思想,刻意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为逆反而逆反。比如,大家都觉得生活稳定好,有稳定的收入,有温暖的家庭,多好啊。有人为了与众不同,偏要说乞丐的生活才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2. 青少年逆反是好奇心的产物。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青少年更甚。比如,

10、老师说,某课内容糟糕,同学们千万不要看,结果就是,同学们纷纷先看。3. 青少年逆反是家庭教育的产物。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分,照顾有加,孩子会因为厌烦而产生超限逆反。有的家长又太过严厉,整天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孩子也会产生禁果逆反。而民主的家庭培养的孩子青春期过度会平静得多。4. 长期经历造成的自动化思维的结果。当有人限制我们的权利时,有的人会思考后表态,有的人不管对错,一律反对。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呢?一、在认知方面接受它。以后凡是谈到逆反,我们在认知上要知道这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现象,不用谈逆反色变,在思想上接受它。二、学会换位思考。还是拿小欣选专业的案例来举例。小欣的父母建议小

11、欣学艺术,真的是想安排她、把她当木头人吗?恐怕小欣的父母也是通过反复观察和思考后提出的一个建议吧。至少在他们看来是真心为孩子的前途考虑。我们作为第三方来看,都能够理解小欣的父母,但是小欣作为当事人,就不能跳出关系来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去理解父母,致使关系越走越远,最后小欣一意孤行。所以,当出现争执的时候,我们告诉自己,站在他的角度,也许有他自己的看法。三、在情绪上接纳它。当我们遭到别人限制时,逆反情绪就会自动跳出来,我们会心浮气躁、会焦虑、会愤怒、会伤心。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正常的,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本身情绪就波澜起伏,加上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更加暴风骤雨。 这时,我们要觉察自己的情绪, 然

12、后告诉自己,我情绪开始波动了,可能是逆反心理作怪了,千万要理智,不要做出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的事。这里,老师再教给大家几种调节情绪的方法:第一、在心中默数 20 下,数到 20 以后,不理智的情绪会消失许多。第二、自我放松。当负性情绪出来的时候,我们告诉自己放松,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呼吸,将呼吸调匀,反复深呼吸。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深呼吸)接下来,我们用刚才举的三个例子来练习,看同学们是怎么应对的。(采访)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帝宙斯,一次派侍女潘多拉传递魔盒。在交给潘多拉魔盒时, 宙斯叮嘱她万万不能打开盒子。然而,宙斯的告诫,反倒激起潘多拉不可遏制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于是她不顾一切得打开魔盒,

13、结果,盒子里装有的所有罪恶都跑到了人间。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 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但是,并不是说青少年逆反就只有危害,没有好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对权威的否定中产生的。日心说在否定地心说的基础上产生,唯物论在否定唯心论的基础上产生。所以,面对逆反,不必惊慌,我们需要的是理智对待,不要情绪化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我们要接纳逆反,操纵逆反, 让逆反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而不要排斥逆反,被逆反操纵,让它破坏了我们的生活。最后,祝全体同学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幸福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