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6709681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服装设计论文摘要衣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产物,只有以古老的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创作出凝结着中华民族神韵和精神风采的当代服装,才能推进辉煌灿烂的服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当代时尚的殿堂,只有让世界从我们民族的现代衣饰中看到更多优异的传统文化,传统民族衣饰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的。伴随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亲密,中国的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收,她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众利用,向我国专注于服装设计的大家提出新的挑战。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怎样选择、怎样继承、怎样和服装设计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当代生活品味,这

2、是个值得我们去思索的话题。一、应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中国的历史悠久,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而且辉煌,每个时代全部拥有各自不一样的文化特征,各地方各民族全部有着不一样的地域、民族和宗教文化。剪纸、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工艺美术等等,全部有几千年的积累,全部有伟大的发明,全部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众多设计师们创作的灵感源泉。服装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装的技术、衣饰审美趋向等发展改变。古希腊风格、古埃及风格、巴洛克、洛可可风格,这些在当代服

3、装大师的作品中随地可见,在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服装设计作品中更多的是差异:而这种在服装作品中的差异,往往成为服装作品的生命力。服装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经过艺术、思想和科学共同合成的。一个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服装设计人员,就不叮能有什么优异的创意作品:我是从事教学作的,我认为往教学过程中应该计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思想,尤其是要领会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意境美、形式美。这些全部能够为我们今天的学生,明天的服装设计师的未来创作活动,打下坚定的发明基础。认真研究、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和历史,正确定识中华民族悠久而又丰厚的文化知识宝库,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吸收其它国家

4、和民族的精华,对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来说大有益处。经过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设计构思更丰富了,审美观念也提升了,对民族文化有了良好的认知,才能发明出源于传统历史和文化的时尚衣饰作品,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本民族的独特风格、风土人情及人文情怀,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带有韵味的服装,也能让世人更加好的去了解围。二、怎样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而我们的创作之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五千年的义化沉淀了很多优异哲人的思想,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思想,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思索形式: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展现出色多的表现形式,很多元素能够用当代的思维方法去诠释,用当代的语言,去解读以前民族

5、文化的表现形式多元传统文化将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魂。不论认可是否,中国传统多元文化和历史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和创作观当我们追溯传统文化的渊源,民族衣饰的特色,去解释目前的衣饰现象和现代的衣饰风格时,能够看到,当代衣饰并不是所处时代仅有的和自发的发明,而是历史进化的产物、传统文化的延伸一衣饰没计的艺术表现力需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支撑,没有文化积淀的作品是苍白无力的、浅薄的。所以,传统文化至善、至真、至美的文化内涵,是当代衣饰设计中的灵魂文化,传统文化深厚的艺术美感,是当代衣饰设计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源泉:在民族化设计巾所表现的不应只是表面文章,这么做必定要受到工业化生产和审美观念的制约。民族化

6、存各时代所共有的超时代性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继承传统不是复古,而是继承前人的艺术创新精神,继承传统的正确态度是不停地丰富它,不停地推陈出新,使传统和当代融合,从而发明出有个性的新风格服装在学习借鉴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不能简单地模拟某一个民族传统的衣饰,照搬图案或修改传统的款式使之成为含有民族性的服装,而是应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性的灵魂和精神。时代改变了,服装设计的语言也要和时俱时。服装设计必需立足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和穿着习惯,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敏锐地捕捉时尚热点。并将其巧妙地揉入自己的设计风格中,服装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款式照搬,而应表现为大家对时尚生活方法的了解,是一个生活方法的设计。三、

7、在继承中发展中华文化的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服装设计中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在服装设计表现手法上合适运朋现代衣饰设计艺术新设汁理念和设计手法,经过当代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法,将服装的造型、色彩、面料和当代时尚时尚完美结合,来诠释民族性的服装设计,也就是说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继承、改良、发展并给予它新的形式、新的改变,从而发明出一个含有浓郁特色的服装风格,因此深刻了解巾华民族这个千年古老文明国度的深厚传统文化艺术底蕴,并将它和当代意识巧妙结合,是我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设计师全部不可忽略的课题。(一)在传统文化上进行改良创建中周风格的服装,不是一味钻研民族衣饰,而弃世界流

8、行大趋势于不颐,我们知道,任何民族的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交织着和其它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现在全球化风潮扑面而来时,发明含有浓郁特色的服装,应该是在世界性、时代性这个前提下,立足于风格,即“世界之精神,之本质”。中西服装文化观念即使存在差异,但二者并不是格格不入,相反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鉴能够增强服装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借鉴传统文化,是对传统素材的再认识、再发明,包含文化内涵的改变和表现形式的转换;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设计者必需把激发创作灵感的原型原因转化为切身的心灵感受,分析、归纳原型原因的关键特征并加以提炼,然后以一个明确的、适当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旗袍,本是满族女子穿

9、的一个长方形大袍,开始的造型并没有显示出女性的性感特征,也没有表现女性的形象美。辛亥革命后,旗袍大胆吸收西方女装的优秀观念、当代人文精神和设计、造型艺术特点,使旗袍的款式造型和裁剪制作方法得到改善,中西女装的优点有机地融人旗袍之巾,花样不停翻新。改良后的旗袍变得收紧腰身,缩短长度、提升开衩,甚至出现低领无袖的造型,由卡住整个颈项的高领逐步改变,直到取消领子时还未休止义把领子开低,使漂亮的颈部和颈饰完全显露出来,进而再把肩部变为吊带,充足展示人体的曲线美这种中两合擘的服装款式既是借鉴西方衣饰文化传统的结果,也是传统衣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提取传统文化中元素进行发明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是一

10、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为当代时装设计乃至其它众多艺术、设计领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设计素材。含有元素的传统文明产物数不胜数:艳丽的唐三彩、灵秀的水墨、素雅的青花甚至亭台园林、坊间乡趣全部能够激发设计的灵感。比如,“天意粱子”公布的专题“濡”中借鉴书法艺术中纤毫、墨水和宣纸之间的轻灵接触,一气呵成、表现出纤浓适度的形式美和神韵美。这么的元素符号利用不但仅是视觉设计,也是一个东方法的生活美学。作为艺术文化的精华,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饰演着不可替换的角色。从传统衣饰的角度来看,我们就能够取得多种时期的蛴形、配色、材质、图案和精巧绝伦的传统工艺。闪的巾式面料,艳丽的民族色彩,传统的凤凰、牡丹、祥龙等吉

11、祥图案,精巧的刺绣、滚边、盘扣,这些最具民族特色的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设汁师们利用在时装设计中,成为表现风情的主要手段:对于传统图案能够较自由地利用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形元素进行新的没计重组,达成一个独特的效果。比如香港设汁师张天爱,在她的设计中起用了典鲜艳的晚清时期龙案苏绣,这种元素和前卫极端的西方妆扮相融合,另类的诉说着当代生活对传统东方情调的思念。在这个设汁中,龙纹仅仅是龙纹,不含有象征意味,不代表九五之尊,它只是图案。在利用元素时,必需从整体考虑,服装的造型、材料、色彩、图案、细节、饰品和人体形态、化妆全部要在一个格调下统一起来。要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推陈出新,把传统和当代融合,发明出新的含有特色符合时代需求的服装结语每个国家和民族全部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形成既含有时代特色又蕴藏深厚文化的艺术设计风格,需要不停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服装设计师只有长足于传统文化,利用当代设计理念,将元素进行感性的利用和理性的重组,融人多个艺术风格,表示风情、韵味、概念,才能发明真正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