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和思索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36694633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和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和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和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和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和思索(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和思索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实,农民只有循序从土地剥离出来,才能提升生活质量,才能加紧当代化的步伐。党的十六大提出,处理“三农”问题必需统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城镇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路径。要做到这些,就必需发明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和资源的优化组合。所以,部分农民失地不但是历史发展的必定,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合理地离开土地,不但符合政府的愿望,也是多数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城市化有利于农民富裕,而不是造成大批农民失地失业;有利于缩小城镇差距

2、,而不是扩大社会不公。但在详细操作中也应认识到,农民失去土地之时,便是政府引导农民建立长久生活基础的“历史性时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被征用后必需做好赔偿工作。更要考虑到失地农民以后的经济和生活保障问题。为此,我们做了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专题调研。一、基础情况农村分布和农民收入情况。到2021年底,奎文区共有些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其中,城中无地村15个,人均亩以下的村11个,亩至亩的村14个,亩至1亩的村12个,1亩以上的村13个。钢厂工业园区共有12个村,6652人,劳动力3463人,人均耕地面积均在亩以上。2021年全区农村经济收入亿元,其中来自一产的亿元,

3、占;来自二产的亿元,占;来自三产的亿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387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74元,占;经营性收入1467元,占;农业收入636元,占。农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村22个,最多的为潍州路街道杨家村,人均5371元;在3000元以下的14个村,最少的为钢厂工业园孙家村,人均2700元。农村劳动力就业现实状况。多年来,我区把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民就业通盘考虑,城镇统筹,优劣互补,在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把街道企业、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吸纳农民就业的主渠道,不停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从而形成了

4、城镇一体,工农一体的大就业格局,促进了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保持了就业局势稳定。到2021年底,全区共有城镇从业人口89935人,农村劳动力34101人,其中,年纪在20岁以下的占28,2040岁的占32,4060岁的占40。从事传统农业的万人,占;在企业打工的万人,占;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万人,占;无业的万人,占。无地村中,从村集体积累、村办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情况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部分近郊村、城中村的村办集体企业效益比很好,村中80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工作,其他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处理得比很好,基础上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安宁,社会稳定。如

5、广文街道李家村,廿里堡街道南屯、廿里堡村,大虞街道东庄村等。广文街道李家村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对自愿参加本村企业就工的村民实现全部就业。南屯村依靠金宝集团企业安置本村1300名村民,占全村劳动力的。大虞街道东庄村结合旧村改造,腾出黄金地段联合开发建设了早春园市场和沿街商业房,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据统计,全区在本村就工的农民达598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18。第二层面。部分近郊村,村办企业少,农村劳动力只有30左右在村办企业工作,其它在外打工或自谋职业,大部分家庭比较富裕,就业压力不大。第三层面。大部分远郊村、小部分近郊村无村办企业或村办企业效益不佳,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还有部分无

6、业,就业压力大。如广文街道东上虞村、廿里堡街道范家村、大虞街道刘家村等。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情况。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关键有三种方法。一是参与农村养老保险。根据“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标准,依据各村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采取不一样的投保措施,对村集体经济条件好的村,象廿里堡街道北王村,采取村集体投保,村民达成领取养老金年纪时,由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养老金;对村集体经济比很好的村,如北苑街道沙窝村、丁家,潍州路街道丁家道口村等,采取农民个人缴费和村集体补助相结合的措施,由村里统一组织为适龄农民办理;对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降低、村民收入很好的村,如樱桃园街道西樱、樱南村,组织村民自己投保。现在,全区共有

7、3979名农民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占农村人口的,其中无地农民2100人左右。二是参与城镇职员基础养老保险。多年来,立足区情实际,我们主动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逐步将街村企业职员纳入城镇职员基础养老保险范围,提升了社会保险对农民协议制工人的保障作用。同时,和经贸局、外经贸局联合下发了奎文区个体私营企业参与社会保险措施和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社会保险措施,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应保尽保。到现在农民协议制工人参与城镇职员养老保险的人数已经达成3711人。三是依靠村集体发放福利和老年生活补助金等方法处理。村里发放基础生活保障金关键依靠土地赔偿金和村办集体企业收入。同就业情况相同,依据

8、土地赔偿金多少和企业效益好差,发放福利待遇也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土地赔偿金多或村办企业效益好的,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待遇就高。大虞街道东庄村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村民实施了退休,每人每个月发放150元生活费,节日期间发放面粉、食油等生活补助品,而且对村民住房及水、电、暖等进行一定数额的补助。第二层面。村集体企业效益通常或有部分集体积累,也能确保村民的基础生活。广文街道中上虞村,每个月给村民发100元生活补助费,一年发两次面粉。第三层面。村集体企业效益差或没有企业,集体资金积累又不多,大部分村民基础上没有福利和补助金,只给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月发放3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费,因为资金

9、有限,这部分资金积累一旦用完,则60岁以上老人的保障也无着落。二、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觉,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本身观念和和其相联络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是处理农民转市民的关键。从现在情况看,失地农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首先,就业观念差。农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助,认为就业依然是村和集体的事,经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经过其它路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对参与社会保险没有充足的认识,这

10、些问题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表现的尤为突出。其次,社会保障观念淡薄。在调查中,有50以上村民对到了不能工作的年纪将怎样保障自己的生活问题的回复是:到时候再说吧,先把眼前的吃饭、孩子上学问题处理了就行。有些村领导期望能有一个比很好的保障方法来保障村民以后的生活问题,但没有达成村和村民的共识。社会保险开展难度大,覆盖面窄。从调查情况看,全区无地或少地村的社会保障目前关键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障覆盖面窄。现在我区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占适龄投保人员的百分比不足四分之一,全区大多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没有处理。二是保障数额偏低。现在我区已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大多数参保农民全部存在缴费基数低,保

11、障数额偏少的问题,尚达不到处理基础生活保障的目标。现在我区大多数村已无土地,但这部分村的村民多数还没有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生活补助少。因为村集体企业少或效益不佳,很多村资金积累不多,仅靠有限集体积累来对村民或仅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补助,且补助额度偏低。四是失业农民仍然存在。农村无地后,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村民无业在家,仅依靠村积累或土地赔偿金进行生活补助也难以维持长久。因为上述现实问题的存在,加上我区8个街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街道的村经济发展也不一样,对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一定困难。如广文街道东上虞村负债大于资产,村里也没有集体企业,村民关键靠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

12、维持生活。假如参与农村社会保险,集体难以负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还有的村村民有愿望、集体也有愿望,如广文街道中上虞村,村集体有部分积累,不过不愿一下子拿出很多的资金为村民缴纳保险费。村民的经济水平也不一样,有的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经济收入较高,不在意参不参与保险,甚至不愿参与。有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仅能保障基础生活和儿女上学,也无力参与保险,造成了两极分化的问题。就业安置困难。从我区现在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足状态,加上以后平均每十二个月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不停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详细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

13、下岗职员十分困难,再要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下岗职员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剧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和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酬劳”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适宜的就业岗位更难。因为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部分村办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降低了就业机会。五是失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但包含身体上有缺点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含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赔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赔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社会不安定原因多。失地农民中的青壮年因为无

14、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酬劳低,加上有一定补助,就是在村里闲逛。她们因为年轻往往觉着生活无聊,于是或结伙闹事,或坑蒙拐骗干起违法勾当。另外,因土地出让或赔偿金问题处理不妥而引发村民集体上访原因增多。这些全部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三、对策提议处理失地农民问题必需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研究处理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订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处理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第一,建立失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制度既要有别于城镇职员基础养老保险和其它社会保

15、险,又要考虑能和城镇职员基础养老保险和其它社会保险相衔接。保障对象。按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要求,被征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的对象,为被征地时的在册农业人口,详细保障人员,经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员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由街道核准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并给予公告。保障形式。依据不一样的年纪段,实施不一样的基础生活保障,保障的关键是劳动年纪段内和劳动年纪段以上人员。1对征地时已经是劳动年纪段以上的人员,直接实施养老保障,并建立个人专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账利率按实际收益率或不低于一年期银行同期利率确定。政府出资部分不记入个人专户,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以作调剂之用。缴费

16、标准依据土地赔偿和安置补助标准、全省平均预期寿命和我区的详细保障水平等综合确定,一次性缴足。保障对象享受的待遇应和缴费水平挂钩,和经济发展和承受能力相适应,标准上要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或比照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正确定。保障对象逝世后,其个人专户中的本息余额可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2对征地时属于劳动年纪段内的人员,按实际测算标准一次性缴足基础生活保障费用,为其建立个人专户。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纳的费用组成,政府出资部分也一并记入。在其未就业时,可从征地调整资金中发放不超出两年的生活补助费,也可从征地安置补助费留存中处理;补助期满后仍未就业并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

17、纳入城市低保;就业后按要求参与职员基础养老保险,其个人专户储存额按职员基础养老保险的政策要求进行衔接和折算;就业后失业的,将其纳入失业保险渠道,不再享受生活费补助;因年纪偏大或其它原因不能就业的人员,在抵达养老年纪时,可享受和劳动年纪段以上人员相同的养老保障待遇,其个人专户亦和之相衔接。缴费对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后开始领取养老金;缴费对象未达成领取年纪死亡后,其个人专户中本息可依法继承。3对征地时未达成劳动年纪段的人员,按征地赔偿要求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当她们抵达就业年纪或学习毕业后,即作为城镇新生劳动力,参与相关的社会保障。4、和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员基础养老保险制度的

18、衔接。对已经参与农村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原个人帐户保持不变,抵达领取年纪后其对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和参与失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享受的领取额合并,统一发放。建立失地农民基础保障制度后,参与城镇职员基础养老保险的人员,原个人帐户保持不变,达成领取年纪后,分别领取养老金。资金筹集。建立被征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制度,关键是要落实保障资金。本着“群众能接收,政府能承受”的标准,采取“三个一点”的措施,即“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给予筹集。其中政府出资部分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30,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列支;集体负担部分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40,从土地赔偿费中列支;个人负担部分从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交。

19、同时,根据以上“三个一点”筹集的被征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资金总额的5,在土地出让金中提取建立被征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未来的支付风险。上述四部分资金,由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负责统一办理,立即足额转入财政局开设的社保基金专户中,并抄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费在要求时间内全额到位。资金管理。被征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基金实施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单独建账,专款专用,不得转借、挪用或截留、挤占。要建立健全基金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基础生活保障基金安全运行和实现保值增值。第二,妥善处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在失地农民群体中,劳动年纪段内的人员占大多

20、数,做好就业安置工作是处理她们生产、生活出路的根本确保,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要以提升农民素质为总抓手,不停加紧农民市民化进程,实施“双向选择”的措施,由村办集体企业安置就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加紧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城镇一体化,必需发明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失地农民发明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她们安居乐业。1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践证实,中小企业在处理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资本积累阶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所以,要继续依靠失地劳动力所在村级

21、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赔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紧和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要加紧市场建设,吸收更多的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市场的集聚作用在处理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换的作用。3要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并强调企业在征地办厂时就要和被征地村签署劳动用工协议,最大程度地优先安置失地农民。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是目前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原因。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充足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劳动保障、农业、水利、科技、建设、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协力。同

22、时,主动探索创建政府和社会携手合作、利益分享的机制,激励投资兴办民办培训机构。要定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1、培训方法。采取定单培训和意向培训的方法进行。定单培训即针对用工企业所需用工条件,对征地农民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培训后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意向培训即依据农民的技能需求和就业愿望有选择性地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组织参与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2、资金筹集。采取从征地调整资金中留存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的措施处理,确保有充分的培训经费。3、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培训经费由政府或相关部门设置专户统一管理。依据农民培训要求联络培训单位,和单位协商所需费

23、用,并印制成培训券发放到农民手中,由农民持券参与培训。详细措施是:对现安置在村办企业中的劳动力依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一次岗位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对现从事个体或失业农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符合条件的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必须条件。主动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制订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构建符合城镇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根据“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标准,根本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性政策,清理多种乱收费现象,使农民工和城镇职员享受一样的社会保险待遇。要在就业安置中,大力激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适合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并建立使用失

24、地农民数量和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要求进园区企业每使用一定亩数土地后,对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在本企业就工,并签署三年以上的劳动协议。对新办企业安置失地农民的并签署三年以上协议的,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助和岗位补助;对村改居后的公益性岗位、辖区内的机关机关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本村劳动力,尤其是4050人员,并同时享受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激励支持失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参考下岗失业职员的措施,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和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员相同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小额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健全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深入完善区、街、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立即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并为她们提供无偿的中介服务。在条件很好且闲散劳动力多的村定时举行劳动力市场,无偿进行职业介绍。主动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设置专门的就业服务热线和网络,为劳动力提供立即、便捷的服务。总而言之,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上要通盘考虑,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全方位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使农村经济立即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轨道,加紧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