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63542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银川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银川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银川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银川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川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卷(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银川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1. (6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

2、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

3、”“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

4、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

5、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B . 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C . 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

6、骨形成的时代背景。D . 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B . 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C . 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D . 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

7、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B . 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C . 从“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D . 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

8、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2. (18分) (2016高二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我绝不是危言耸听

9、,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

10、定是投敌。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因此,他断定

11、,将军现在在虎头岭。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多年后,我已两鬓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他一惊,忙藏

12、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节选金山,2015年1期)(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B .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C . “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

13、”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D . “多年后,我已两鬓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E . “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2) 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3) 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 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这样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 (10分) (2017高二上枣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

14、家庭金融调查,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最早开展的全国大型抽样调查,旨在收集家庭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保险与保障、人口与就业等方面信息,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根据2015年数据,中国家庭金融储蓄占GDP的比例在2014年达到了318%。但微观数据显示,并非家家户户都在存钱,我国的储蓄分布严重不均,真正在当年有储蓄的家庭只有60%,40%的家庭当年是入不敷出的。西南财大经管学院院长甘黎认为,储蓄主要来源于高收入阶层这一现状说明,之前的消费刺激政策对于高收入阶层的作用有限。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困难是消费不足,以前普遍认为消费不足的原因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消费意愿不足。这

15、十年来我国社保制度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好转,但这对促进消费并没有起到根本性作用。材料二:“我国的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并非消费意愿不足,而是收入分布的问题。”甘黎说,收入差距大既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我国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家庭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却通常入不敷出,提高他们的收入将对促进消费起到根本性作用。甘黎建议对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给予大幅度的转移支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已经很高了,如果扩大转移支付的比例,把钱转移到相对贫困的老百姓身上以后,他们把钱花出去,那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材料三: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分布情况,揭示中国财富悬殊现象

16、极为严重。就目前而言,这种储蓄结构分布会带来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一方面,影响中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迟滞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众所周知,目前靠投资和外贸两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有限,刺激内需应是中国政府提振经济的“发动机”。而这种分布极为不合理的储蓄现状,使低收入社会群体想消费而没有能力消费,而少数各种消费已近饱和的高收入社会群体却占据大量社会财富,这种财富拥有量与消费需求量严重错位的尴尬现状,无疑成了制约内需扩大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这种储蓄分布结构图表明,中国财富分化现象严重,造成这种分化严重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我国在收入分布政策、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

17、存在较多问题。这不仅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且也会形成社会对立矛盾,加剧社会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长久稳定。此外,这种储蓄分布状况还会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因为它会让高收入阶层成为金融信贷的主要获得者,从而使银行加剧信贷风险,不利于整个金融扶贫事业的推广,甚至涉及整个金融业运行生态。(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观数据显示,我国的储蓄分布严重不均,且高收入阶层拥有较高的储蓄率占比。B . 从收入排名前5%的家庭的国际对比来看,我国高收入家庭的储蓄率远高于美国。C .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困难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消费意愿不足

18、。D . 尽管我国社保制度已有了较大改善和好转,但对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刺激作用不大。(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甘黎认为,收入差距大、收入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才是我国的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B . 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才能刺激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意愿,从而促进消费。C . 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分布现状,揭示贫富分化现象严重。这必将引发银行的信贷危机。D . 通过转移支付增加收入的措施一旦不完善,低收入者会对现金福利求助更加依赖。E . 甘黎认为,居民转移性支出明细表显示,我国对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比重仍然偏小。(3) 根据上述材料,请为改变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分布

19、结构提出合理建议。 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11分) (2017高三上贵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淳化中举进士 , 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都,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 , 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20、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注】 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巨,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不许及帝自撾尊号逊又请隆官一以签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咋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賜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节)【注】利用,

21、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B . 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C . 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D . 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2) 下列对文中划线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下在最后一级考试殿试中及第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

22、之人。B . “徼移”是檄文和移文两种文体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和责备。C . “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争高下。D . “致仕”之意是“还禄位于国君”,是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类似的词还有“乞骸骨”。(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士逊宽厚爱民。他担任射洪县令时,为民求雨,深得百姓爱戴,转运使调任他去治理郯县时,射洪县百姓拦路相送。B . 张士逊处事知变。棣州遭受黄河水患,迁移州府至阳信时无法转运多余公粮,他果断将其放贷给贫困百姓,公私均获益。C . 张士逊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其侄子曹

23、汭的牵连,被宦官诬陷,面对皇帝的询问,其他大臣都不敢说话,只有他仗义执言。D . 张士逊不计名利。他担任宰相时,碰上了旱灾和蝗灾,于是主动提出降低自己的官位一个等级来告慰上天,深得皇帝欣赏。(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5. (10分) (2015高一上重庆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小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一年后杜甫逝

24、世。(1)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有何作用?(2)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6. (6分) (2020高三上渭南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逍遥游中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看淡世间荣辱的句子是_,_。(2)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 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5分)7. (2分) (2015高二上大厂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

25、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_的机会。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要始终尊重俄罗斯,在它遇到16年来最大经济困难的时候,不对其趾高气扬,更不。位于火奴鲁鲁、迈阿密、纽约的三家酒店购买了一种新型的耐洗的射频识别标签,用以防止人们拿走他们的毛巾、亚麻织品和高级绒毛浴袍。这种已然成为某些人旅游之外的乐趣。A . 趁火打劫顺手牵羊浑水摸鱼B . 顺手牵羊浑水摸鱼趁火打劫C . 浑水摸鱼趁火打劫顺手牵羊D . 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顺手牵羊8.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成都“1214”特大交通事故肇事司机孙伟铭“以危

26、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审被判死刑。但在醉车横行因而杀机四伏的马路上,“危害公共安全罪”能成为防止杀手的防火墙吗?B . 11月13日,为期一天半的2012年我校冬季运动会隆重开幕,有57个班级的近1000名组成的学生参加了比赛,尽情展现运动员们的竞技风采。C . 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农民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D .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红歌澎湃心灵。12月7日下午,我校成功举行了一场纪念“一二九”运动红歌比赛。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唱出紫琅学子热爱祖国、赞美生活的美好情感9.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7、,_ ,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A . B . C . D . 10. (3分) (2017高一下万州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葛,_。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实丝绵。穷人填不起丝绵,_ , 叫作

28、缊袍。袍因是内衣,_ , 外出时只能衬在正服里面。裘是皮衣,先秦时代也是主要的冬衣。11. (6分) (2018高一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

29、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

30、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B .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C .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D .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B . 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C . 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 . 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

31、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 .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 .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抵抗的书写形式。D .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遵义模拟)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漫画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1-1、1-2、1-3、2-1、2-2、2-3、2-4、3-1、3-2、3-3、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1、4-2、4-3、4-4、5-1、5-2、6-1、6-2、6-3、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5分)7-1、8-1、9-1、10-1、11-1、11-2、11-3、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