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扶贫开发调查汇报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662531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时期扶贫开发调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时期扶贫开发调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时期扶贫开发调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扶贫开发调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扶贫开发调查汇报(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时期扶贫开发调查汇报 文章导读: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后扶贫开发的“三项关键”工作。本市“十一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紧紧围绕“三项关键”工作,着力在干部帮扶、班子建设、资金整合和经典示范上.是全省农村新阶段扶开发工作的关键地域之一。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在着力处理贫困地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落后情况的同时,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靠产业化经营推进贫困乡、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结果。但因为历史和自然等各方面矛盾长久积累,形成农业农村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域生产、生活条件的落后,扶贫开发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一、

2、扶贫开发觉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十五”扶贫基础情况市是省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域。2021年,全市年末人口725万人,实现我国生产总值402.32亿元,人均我国生产总值5545元,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以下)由2021年的37.19万人下降至31.35万人,低收入人口(668元924元之间)由67.39万人下降到56.42万人,五年脱贫16.81万人。“十五”期间,本市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35448.54万元(含省部分),省财政配套投入2097.1万元,中央信贷资金投入2611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投入29780.8万元,省级配套投入2071万元。中央财政扶贫及省财政配套资金37161

3、.04万元共实施项目5230个,其中投入种植业资金4655.18万元,投入养殖业资金6770.8万元,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8495.38万元,人畜饮水投入资金1994.32万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8042.0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含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9780.8万元中,以工代赈项目资金21658.2万元,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73个,其中县乡村道路建设资金10634万元,小微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321万元,人畜饮水建设资金1457万元,基础农田建设资金2742万元,小流域治理资金98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8122.8万元,计划搬迁20514人4714户,已完成18195人4201户的

4、搬迁。社会帮扶和集团帮扶资金4599.24万元(其中大连对口帮扶资金2180万元,项目129个);金融部门投入信贷扶贫资金中小额扶贫到户资金 14782万元;这些项目资金的注入和各级各部门及广大贫困群众的努力,使本市14个县、区(市)的贫困乡镇、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进,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落后情况有所改观,产业结构有新的调整。贫困现实状况及贫困原因分析市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已经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贫困地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贫困现象得到缓解。但因为受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和经济条件等原因的影响,

5、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面临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全市仍有31.35万还未处理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其中仍有近4万失去生存条件的人口需要进行易地扶贫搬迁;二是相当一部分临时脱离贫困,初步处理温饱的人口因为生产、生活条件还未得到根本改进,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普遍;三是低收入人口多,分布区域广,202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68924元的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依然高达9.16%。造成贫困的关键原因:1、自然条件恶劣。造成本市贫困地域贫穷落后的自然原因包含气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很多方面。关键沿一线分布,关键集中在及、县等县市边远、高寒的区、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展现出“小集中

6、、大分散、插花型”的特征。这些地域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洪涝、倒春寒、泥石流等灾难频繁发生,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渗漏严重。除自然条件外,全部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域,交通受阻,部分地域属于人类不适合生存的环境。2、缺乏,基础设施微弱。水短缺。贫困地域大多缺水严重,到2021年,全市还有375.07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有176.35万人,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确保率不达标的有198.72万人。全市现有各类水利工程26869处,其中蓄水工程9431处,引水工程13941处,提水工程3497处。水库、山塘总计7492座,总库容28.92亿m3。农田有效浇灌面积少,人均保

7、灌面积仅0.39亩。普遍存在水利设施老化,病险水库多。全市89座小型水库,“十五”期间治理12座,还有病险水库25座,占28.09%,361座小型水库中病险水库183座,占50.69%;浇灌渠道普遍渗漏严重,再加上配套设施跟不上,造成工程难以发挥效益。因为浇灌条件差,很多地方抗御自然灾难能力低下,农业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用电水平低。尽管经过农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全市大部分自然村和贫困地域实现通电的目标,但贫困地域的人均用电水平很低,一是农改造后户表率只有87%,仍有13%的农户不能实现同同价;二是仍有150个自然村寨不通电,15516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未通广播电视;三是电价、油价连续上升

8、造成农户无力负担不愿使用农机具和生活用电。交通不便。经过“十五”期间县际公路、通乡公路的建设,全市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的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进,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946公里,公路列养里程占39.86%。但仍有780个村不通公路,加上现有公路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达深度不够,相当部分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严重。交通设施落后依然是制约贫困地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山地多,中低产田土百分比大。全市1525度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7.8%,25度以上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4.3%。3、教育、卫生等基础社会服务水平低和经济落后、增加缓慢相反,贫困地域是人口增加速度最快的区域。因为人地矛盾突出,

9、基础生存条件恶化,无法确保正常的营养供给,贫困地域群众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文化教育落后。全市初中在校学生40.3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等指标“十五”期间都有大幅度提升,但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结构不合理,各类学校教育基础配置不均,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差异大,贫困地域学校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专业老师紧缺,巩固“两基”攻坚结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卫生保健水平低。全市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仅为14%,每千人口病床数1.42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域覆盖率83%,村级卫生人员7113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1.6人;全市关键扶持村中有1911个村无卫生室。卫生配置不合

10、理,区域卫生发展不平衡,城市卫生过剩和农村卫生不足并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亟待完善。1990年以来,综合医院的门诊费用大约上涨了11倍,住院费用上涨约9倍,而同期全市城镇居民的收入仅上涨4.3倍和2.4倍(全国涨幅约为6倍和4倍多)。造成农民小病不医、大病无法治的窘境,因病致贫、因灾返贫已成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4、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严重不足。县乡财政绝大部分属于吃饭财政,因为长久处于赤字状态,无力增加投入以改进贫困地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础社会服务的低水平状态,贫困农户温饱还未完全处理,愈加无力增加投入、改进生产条件、扩大再生产,形成恶性循环。5、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市有

11、116个扶贫关键乡镇,占全省扶贫开发乡镇总数的12.42%;有2398个扶贫关键村,占全省扶贫关键村总数的17.16%。因为本市地域广,区位差异大,农业人口众多,传统农业面大,人均总量较低,带动贫困地域发展难度较大。6、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脆弱。贫困地域产业关键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单一,农户增收渠道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7、人口素质较低。因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低,观念落后,接收新事物能力低,大多采取传统种养方法和技术,广种薄收、零星养殖,造成收入低下,生活艰苦,无力让儿女接收教育的恶性循环。二、推进本市新农村建设必需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目

12、前本市扶贫形势的判定,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取得很大成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目前,本市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处理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阶段,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第一,新阶段扶贫投入的边际效应降低,扶贫投入的成本提升了。相对轻易处理的部分贫困人群往往先脱贫,现在留下来的贫困人群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地方,本身的素质也更低,处理起来的难度更大,投入成本会更高。以坡改梯为例,“九五”期间每亩补助标准150元,进入新阶段扶贫开发阶段补助标准提升到300元亩,现在已不能满足需要。又如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人均补助标准5000元,“十五”期间已将有一定技能、文化、劳动力的贫困农户进行搬迁,而剩下的极贫农户既无文化,迁入

13、新房住地适应能力又差,完全没有自筹能力,根据人均5000元的标准是难以搬迁出来的;第二,减贫速度减缓,返贫问题已成为本市巩固温饱过程中碰到的一个严重障碍。比如2021年,全市有10万贫困人口越过了温饱线,却又有9.15万人返贫,造成当年净越温人口仅0.85万人;第三,现在需要扶持的贫困人口规模还不小,没有处理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仍有87.77万人,处理温饱和巩固温饱的任务仍很重。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和难点全部在农村,这是我们的基础国情决定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市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市来说举足轻重。从总

14、体上看,现在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长久滞后,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亟待改进,城镇和地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差距和地域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推进农村的小康建设,任务艰巨,难度很大。“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的目标是着力处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逐步增加她们的收入;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着力完善239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努力实现人均0.5亩以上旱涝保收基础农田;每个贫困户有1个以上劳动力接收劳务输出技能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有一项稳定的增收项目;基础实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自然村通电,具有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继续处理人畜饮水困难,

15、努力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基础实现行政村有卫生室;深入巩固“两基”攻坚结果。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繁重担务,必需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多个手段,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群策群力,再经过5年的努力,占全市行政村总数51的2398个贫困村基础摆脱了贫困,就处理了新农村建设中最困难的问题,全市新农村建设就迈出了很主要的一步。三、“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1、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全力推进扶贫开发三项关键工作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后扶贫开发的“三项关键”工作。本市“十一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紧紧围绕“三项关键”工作,着力在干部帮扶、班子建设、资金整合和经典示

16、范上下功夫,确保社会扶贫、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资金项目,优先向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倾斜,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使培训和改进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基础产业相配套。结合“四在农家”创立活动,以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为前提,以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继续深入开展创立活动,丰富“四在农家”内涵,深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更多的农户受益。“四在农家”创立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有力的促进手段,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指导,深入解放思想,拓宽思绪,找到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创立活动的结合点,构建文明友好的新。2、继续开展“集团帮扶”,实

17、现贫困乡镇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市委政府分别对县桃源乡、县蕉坝乡、石朝乡、县双龙乡、县碧丰乡、班竹乡、湄潭县西河乡、县松林镇等进行“集团帮扶”,由乡镇提出亟需处理的关键问题,各部门安排项目资金,市委政府定时督查,使这些乡镇在短时间内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升,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文化、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等落后情况有所改观,效果十分显著。“十一五”期间开展“集团帮扶”工作应重视和计划的衔接,一是和所在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相衔接,计划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二是要和各专题计划相衔接,申报项目纳入了专题计划,经过“集团帮扶”能够确定在计划

18、期内先行实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加强项目库的建设,把贫困乡镇需争取国家资金进行建设的关键项目,经过和行业主管部门配合,根据项目库建设要求编制项目提议书、可行性研究汇报等资料,纳入该行业项目库。逐步把贫困乡镇是否编制好发展计划、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是否能率领干部群众实施好项目作为确定“集团帮扶”对象的先决条件,针对那些既不是一类乡镇,但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因多种原因长久发展滞后的乡镇,有序纳入“集团帮扶”对象,使她们经过“集团帮扶”实现跨越式发展。3、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紧西部开发进程,把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国家即使加大扶

19、持力度也不易脱贫的贫困农户进行易地安置,把她们搬迁到通水、电、路、广播电视,基础设施配套较齐全,居住环境条件很好的地方,使这部分群众能立即脱贫致富。“十五”期间全市易地扶贫共搬迁4201户/18195人,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关键放在四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县,计划搬迁3325户13300人,其中关键县3125户12500人,占94%,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发明条件。4、开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化和贫困问题密不可分,因为人地矛盾突出,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丧失,形成了“土地石漠化贫困掠夺环境愈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关系。全市除赤水市外(无石漠化)的13个县、

20、区(市)已完成石漠化综合防治计划及项目提议书的编制,并经过省组织教授审查,各县、区(市)完成计划审批工作。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继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以省为关键的西南地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一五”期间将会开启。计划投资64.6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专题资金49.65亿元,经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进生态环境、加紧贫困地域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连续发展目标。5、实施“六个一百万工程”,带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或较长时期实施“六个一百万工程”,即:种植100万亩商品辣椒,100万亩商品蔬菜,新造100万

21、亩竹林,种植100万亩中药材,100万亩茶园,建设100万口沼气池。以“六个一百万工程”为载体,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推进本市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进程。实施“六个一百万工程”一是可深入做大农业农村经济总量,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加点,二是促进生态建设,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三是带动农业农村相关加工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紧脱贫进程。“六个一百万工程”共需建设资金80亿元左右,采取争取上级投入、市县财政投入引导,农民自筹为主的方法。项目区域包括全市14个县、区(市),全部项目建成后,经过加工转化,可实现农业综合产值近100亿元,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左右。6、加大地方财政对扶贫

22、项目标投入和配套政府不应仅负责城市,工作重心要向农村延伸,建立起城镇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城镇统筹的协力。“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收入保持较快的增加速度,但市级财政每十二个月投入的扶贫资金为数极少。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为例,“十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国家专题资金8122.8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588.8万元,市财政配套30万元,仅占国家专题资金的3.69。省财政每十二个月专题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为1200万元,2021年在国家没有安排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标情况下依然保留,为争取今年国家重新安排省继续试点起到决定性作用。“十一五”期间应建立支农资金、扶贫资金和财政收入同时增加机制,在确保财政资

23、金向农村大规模倾斜的同时,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为争取国家、省的扶贫项目和资金发明条件。四、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提议加大宣传力度,努力造就全社会全部来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气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是中国顺利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迈入新世纪后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一项主要举措,是加紧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处理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不是一个或多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单纯的工作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发明工作开展的良好条件。全社会全部有扶贫济困和帮扶的责任和义务,经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

24、全部来关心扶贫开发工作,使扶贫开发工作包括到的各行各业能够主动为其开“绿灯”,收费项目不收费或少收费,把有限的扶贫资金全部用在项目建设上。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机结合。目前,全国各地、各行业全部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广泛开展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创立活动,“十一五”期间要使全市80%的农户受益的新农村建设,尽管和扶贫开发工作不尽相同,但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部是处理“三农”问题的详细举措,应该能够找到结合点,经过充足的调研后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用以指导详细的操作。扶贫资金渠道众多,假如作为单

25、一的项目,其发挥的效益也是单方面的,经过新农村建设这个结合点,将各类项目有机组合,能发挥出整体和综合效益,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域的落后面貌,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发明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包括范围广、建设内容多。为此,在国家扶贫开发资金补助有限的情况下,一是要管好、用好国家扶贫开发资金、省级配套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促进计划项目实施和完成;二是要充足调动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的主动性,采取多部门匹配,地方和群众自筹和主动参与投工投劳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发挥整体效益。对关键工程,要发挥扶

26、贫资金的聚集效应,将各类资金捆绑使用,突出综合方法、综合手段的利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强化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扶贫资金管理措施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范扶贫开发项目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对扶贫开发项目,要主动引入项目建设的竞争机制,改变过去参考基础建设程序为遵照基础建设程序加强管理,使项现在期工作、管理、建设、完工验收等逐步走上正轨。强化质量监督工作,坚持按技术标准设计组织施工,杜绝偷工减料现象和豆腐渣工程,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三是严格实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系统的要求,确保项目资金

27、立即、足额用在工程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扶贫开发人员素质是搞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前提。一是深入健全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落实关键乡镇干部多种优惠政策,对省委“在扶贫开发关键乡镇工作的干部向上浮动一档工资,并每个月进行合适补助”的政策要落实资金,使她们全身心的投入扶贫开发工作。二是加强对扶贫开发人员队伍的培训,培训中重视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和应用性的结合。内容包括扶贫开发战略、农业和农村经济、项现在期工作、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系统利用等方面。三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借鉴外地尤其是省内其它地域的成功经验,开拓视野,发明性的开展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