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混凝土实验报告总结归纳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662202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木工混凝土实验报告总结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木工混凝土实验报告总结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木工混凝土实验报告总结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土木工混凝土实验报告总结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混凝土实验报告总结归纳(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一:混凝土实验一、实验目的 : 1、熟悉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成型养护方法;2、测定和评价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 (和易性 );3、通过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熟悉有关强度的评定方法。二、配合比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1)设计强度等级C30(2)设计砼坍落度30-50mm2原材料(1)水泥:种类强度等级Mpa(2)砂子:种类河砂细度模数(3)石子:种类碎石粒级5连续级配(4)水: 洁净的淡水或蒸馏水3配合比: (kg/m 3)材料水泥砂碎石水水灰比砂率1m3 用量 (kg)475600112520035%称量精度% 1%1%-15L 用量 (kg)335%三、实验内容 :第 1 部分:混凝土拌

2、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1、实验仪器、设备:电子称、量筒 (200m1,1000m1)、拌铲、小铲、金属底板、坍落度筒、捣棒2、实验数据及结果工作性参数测试结果坍落度, mm40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第 2 部分: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1、实验仪器、设备:振动台、压力试验机、标准试模、标准养护室压力试验机控制面板。2、实验数据及结果试件编号1#2#3#破坏荷载F, kN抗压强度f cc , MPa其中(f ccF1000,AA=22500mm 2)抗压强度代表值,MPa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答:满足设计要求。坍落度在 30-50 范围内,且粘

3、聚性与保水性良好,则判断为满足要求,否则,不满足。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出表示粘聚性良好, 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和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表明此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不好。 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保水性良好(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答:不满足设计要求。判定依据:以 3 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3 个测值

4、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群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 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 15%时,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实验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一、实验目的 :1、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判断梁的破坏形态;2、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荷载挠度曲线;3、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4、测定梁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 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150mm 200mm(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28;2

5、142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2)钢筋强度等级HRB335三、实验内容 :第 1 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荷载百分表读数挠度 /mm左支座( f1/mm)右支座( f2/mm)跨中( f3/mm)00 kN0110 kN9191220 kN8683330 kN82440 Kn68550 kN660 kN770 kN6752880 kN6448990 kN10100 kN17起裂荷载 (kN)40KN破坏荷载 (kN)注:起裂荷载为裂缝开始出现裂缝时所加荷载的数值。第 2 部分: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荷载应变值测点 4读数测点 5读数测点 6读数测点 7读数110 kN36505

6、888220 kN99161109174330 kN258376300310440 kN445760497448550 kN5611095652570660 kN6961425832731770 kN84317601022842880 kN95220211156957990 kN105623051305104510100 kN1187259814571170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试验梁材料的实测强度及几何尺寸,计算得到该梁正截面能承受最大荷载为,与实验实测值相比相差多少?答:支座的形式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 所以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

7、铰支承的要求实验三:静定桁架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杆件应力 -应变关系和桁架的受力特点;2、通过对桁架节点位移、支座沉降和杆件内力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处理分析,掌握静力非破坏试验基本过程;3、结合实验桁架,对桁架工作性能做出分析与评定;二、实验数据记录 :桁架数据表格外径 (mm)内径 (mm)截面积(mm)杆长度 (mm)线密度(kg/m)弹性模量(Mpa)?2220?500?三、实验内容 :第 1 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荷载上弦杆腹杆下弦杆( N)1 点2 点均值力1 点2 点均值力1 点2 点均值力500-34-36-35272618191000-6

8、8-72-7053515234371500-100-106-10378767752552000-133-1421041016973711000-67-7050503537360000000000000第 2 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荷载挠度测量下弦杆( N)表表表表50000100000150000200000100000000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1. 将第一部分中内力结果与桁架理论值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答: 1、桁架节点都是光滑铰结点,不能传递力矩;2、桁架各杆的轴线都为直线,且都通过铰的中心;3、荷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节点上。2. 通过试验总结出桁

9、架上、下弦杆与腹杆受力特点,若将实验桁架腹杆反向布置,对比一下两者优劣。答:上弦杆受压,下弦杆受拉。腹杆反向布置以后,腹杆由之前的受拉变为受压,但是受力的大小不变,前者优势!在设计桁架时,尽量使短的杆件布置在上弦,长的杆件布置在下弦,以避免压杆失稳;荷载向上时,结论相反。实验四: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 : 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2、掌握传感器、仪器及使用方法;3、通过振动衰减波形求出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二、实验设备信息 :1、设备和仪器名称型号和规格用途拾振器DH105将振动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输出动态测试系统DH5922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量传递给

10、计算机电荷适配器将压电传感器的电荷信号转换成电压 信号笔记本电脑用于数据记录锤子敲击产生振动木制简支梁2、简支梁的基本数据截面高度截面宽度长度跨度弹性模量重量自振频率(mm)(mm)(mm)(mm)(GPa)(kg)理论值(Hz)611852035185010三、实验内容 :根据相邻 n 个周期的波峰和时间信息,并根据公式计算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次数123456第 i 个波时间波形峰幅值第 i+n 个波时间波形峰幅值间隔 n787787周期 / s频率 / Hz阻尼比 根据公式:(1) f1 、(2)1lnA(ti )计算上述表格中的频率和阻尼比,填Td2nA(ti nTd )写到上表中。A(

11、ti ) 为第 i 个波形的波峰幅值,A(tinTd ) 为第 i+n 个波形的波峰幅值。四、问题讨论 :1. 在实验中拾振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答: 最为关心的技术指标为:灵敏度、频率范围和量程。(1)灵敏度:土木工程和超大型机械结构的振动在1 100ms-2 左右,可选 300 30pC/ms-2 的加速度传感器;(2)频率:土木工程一般是低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频率响应范围可选择 1kHz; ( 3)传感器的横向比要小,以尽可能减小横向扰动对测量频率的影响。2. 什么是自由振动法?答:自由振动法就是在试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载或突加载的方法, 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 本次实验采用手锤敲击的方法对简支梁 进行激振,从而产生振动。欢迎下载交流谢谢!【最新资料,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