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60589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银川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银川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银川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银川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川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D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银川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7高二上于都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刻不容缓。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 , 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经过周

2、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的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就是梁任公先生。A . B . C . D . 2. (2分) (2018高一下赣榆开学考)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 .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B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 (2分) (2017高二上宜昌期末)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 ) A .

3、 小许将他寒假里精心创作的国画羌寨之晨赠送给我,我真诚地告诉他,我将永远惠存这幅画,时刻铭记同窗情谊!B .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 . 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九名的骄人成绩。D .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4.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_。_,_。_,_,_。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 心是烦恼的根源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 亦是快乐的根

4、源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 A . B . C . D . 5.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B .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C . 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D .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6. (6分) (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

5、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虽趣舍万殊 , 静躁不同殊:不同B . 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C . 终期于尽期:约定D . 虽趣舍万殊趣:同“取”(2) 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其”“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

6、一项是( )当其欣于所遇其致一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每览昔人兴感之由A .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B .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C .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D .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3) 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 . 本部分,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 . 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 . 文章结尾处,作者以

7、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三、 古诗词鉴赏 (共1题;共8分)7. (8分) (2018高三上河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 .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 .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

8、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 .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E . 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2)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 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7高三上沈阳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 (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描绘出两幅对

9、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9. (20分) (2017高一下铜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山城施蛰存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称了。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良,用之于路南,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我现在所

10、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她实在并不比我所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的脂粉,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地方。这是因为她还保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门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正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侯来往的车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但终于到了黄昏,于

11、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召集士兵归队了;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于是这小城中惟一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而茶馆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一日之在于晨”

12、,这句古谚于他们是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就得等下一个街子,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你就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不得不让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人们永远很迟缓,永远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

13、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这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于这种山城里的生活,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这一副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像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幢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你很有补益的。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苦闷至极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

14、的山城抱着希望。(有删改)(1) 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有什么作用? (2) 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 (3) 作者为何详写赶街子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4) 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10. (6分)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一些人把“寡”解为土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寡”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

15、孔子的“贫”是指土地和财产少。孔子的“均”应有两解:一是“平均”,如(荀子君道:“以礼分施,均编而不偏”;二是“公平”,相当于管子形势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儒家宣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患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不患贫”是危险的,因为“贫”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均无贫”

16、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而人人都是零,均是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要知道,孔子这段话是针对季康子掌权者之流通过对外战争攻伐等不义手段掠夺土地和人口而讲的,不是泛泛而论。他分别把“均”、“和”、“安”和“贫”、“寡”、“倾”当作两种价值,“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平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均”、“和”、“安”的手段和途径达到解决“贫”、“寡”、“倾”的问题。总之,是利用“均”、“和”、“安”的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目的。“均”作为

17、分配形式同“贫”并非完全没有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均无贫”是说“均无极贫”,绝对平均会致贫,但相对平均却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其实,从另外意义上说,孔子又何尝不“患贫”、“患寡”呢,他对足食、足兵、民信的肯定,对庶、富、教的赞许,就是最好的说明。“贫”确实是“不安”的重要原因,但历史表明“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就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均贫富,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在文化分子特别是儒家的心目中,它不过是相对的平均思想,是协调贫富差距,使之保持在适当限度之意。”(封祖盛、林英南:开放与封闭)一定的贫富差距在私有等级社会是必要和必然,只是孔子

18、在肯定使各个等级的财富与其身份地位相一致、强调等级分配的同时,坚决反对过度贫富差距。当季康子试图借改革税赋制度以聚敛更多财富时,孔子说:“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孔子讲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增加他的财富;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节编自涂可国也谈儒家的财富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春秋时代,贫富差距已造成了社会的频繁动荡,这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忧虑,为消除社会隐患,孔子提出了“均”富的分配主张。B . 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不能简单解释为土

19、地财产少,而是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指人口少。C . 有的学者认为,孔子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是在宣传平均主义。D . 反对孔子“均”富思想的人,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因为他们是在脱离了特定的历史语境的条件下加以阐释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孔子强调的“均”、“和”、“安”,都是手段和途径,他的目的是想利用这些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B . 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相对的平均,这样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C . 贫富差距

20、在等级社会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孔子主张的协调贫富差距,使之保持在适当限度,则更有利于这种社会的稳定。D . 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冉求还替他不断搜刮、聚积财富,这让孔子无法忍受,他认为,季康子不应拥有比别人多的财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子提出的“有国有家者”应“患不均”,这是合理的,因为“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这一点学者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B . “贫”是“不安”的首要原因,孔子理解这一点,他也因此“患贫”、“患寡”,对足食、足兵、民信给予肯定,对庶、富、教进行赞许。C . “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二者虽无必然联系,但“贫”的确

2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D . 孔子提出了“均”富的分配主张,是为了维护等级社会的稳定、和谐,本质是在强调等级分配与诸侯、士大夫的身份地位相一致。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9高二上静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

22、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七、 附加题 (共4题;共35分)12. (7分) (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

23、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履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注释】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愈:胜过,强些。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彀率:拉开弓的标准。(1) 根据要求和提示填空文段中的孔子、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有所差别:孔子认为_;公孙丑认为,“道”应该可望也可及,才能令人勤勉地追求;孟子则认为“道”不能降格以求,同时认为_。(2) 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淡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 13. (3分) (2017高三上天水开学考) 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24、 . 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B . 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C . 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D . 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25、。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E . 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14. (10分) (2018镇江模拟) 简答题(1)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

26、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这段话中的“他”是谁,“我”是谁?这段话体现了“我”的什么性格特点?(2) 请概括夏瑜的身份、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并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态度。 15. (15分) (2018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春节传统文化亟待重视起来“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些童谣,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年习俗”,这也是人们记忆中的“年味儿”。然而,这些老传统对于现代人而言,已经渐行渐远。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

27、,让人鲜有时间和精力去体会这些“慢幸福”;另一方面,伴随娱乐方式多元,人们追求多样性的年节,也导致了这些老传统习俗的式微;再者,“互联网+”赋予了传统春节全新的载体,让老习俗有了新载体。但是,诚如专家所言,“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传统节日在今天有着更为丰富的现代价值,对“传承文化认知、增强民族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任由春节传统文化一再式微,对其亟待重视起来。首先,法律推动民俗保护势在必行。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其中文化部申报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6个传统节日

28、均被列入其中。地方立法也应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应搭乘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列车。二一八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扫房、祭灶、春联、爆竹、压岁钱与春节有关的习俗都带有农耕文明的印记。所以,春节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借机实现再振兴。同样,让春节传统文化氛围浓郁起来,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比如,文化部门与热心企业共同搭台,让春节传统文化有施展拳脚的平台;于我们个人而言,更应该明白春节不是一个单纯的吃喝玩乐的节日,铭记春节传统文化,并通过多种形式传承下去,也是我们当代人的使命。(1) 传统节日的意义何在?请结

29、合材料简要概括。 (2) 为什么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春节越来越“单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如何才能让“年味”浓起来?请结合文本作答。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6-1、6-2、6-3、三、 古诗词鉴赏 (共1题;共8分)7-1、7-2、四、 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8-1、8-2、8-3、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9-1、9-2、9-3、9-4、10-1、10-2、10-3、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1-1、七、 附加题 (共4题;共35分)12-1、12-2、13-1、14-1、14-2、15-1、15-2、15-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