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58330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口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口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口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海口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海口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1. (6分) (2015高一上河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孔子,把论语视作唯一信得过的依据;并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它当成了孔子乃至孔门思想的全面记录。而没有注意到论语编纂也是有重点的,也要遵循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基本原则,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这就导致人们对论语产生误解。例如,现代所有的论语普及本,都把孔门所谓的“士”译作“读书人”,不少教育史论著认为孔门的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以前者为重心。其实,春秋时代还没有常备军,官制文武不分职。各级官吏平日以理

2、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的将领。与此相应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也是文武兼备的。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即使平时演练也有“五射”“五御”等极为繁难的要求,属于早已规范化了的系统的军事教育科目。以历史的眼光看射、御,其专业化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射击与驾驶战车技术。借用现代术语来说:射、御这两项武艺,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至于孔子所办的私学,既然教育目的仍然是培养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能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不能不以传统“六艺”为弟子必修的基础课;更不能不受当时社会需要的制约,致力于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不然的话,孔门弟子从政以后,

3、怎么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孔子私学还会有什么吸引力?关于孔门的武艺传授,礼记射义中有颇为生动具体的记述。从孔子带领弟子在“矍相之圃”演习“乡射礼”的情况来看,孔门射艺教学既有孔子亲自示范,又有对要领的口头讲解,还十分重视将德育贯穿其间。孔子做射箭示范时“观者如堵墙”,可见其射艺之精湛。至于孔子驾驭战车的技艺,论语子罕中也有反映:达巷党人叹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即谓之学而不专、缺乏强项。孔子知道了,便与门下弟子商议,拟在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这说明在孔子及其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六艺”之学。孔子经过比较权衡,选定以“执御”来展示专长,可见其御艺亦

4、相当娴熟,可能更优于射艺。由此窥测孔门之御艺传授及弟子驾驭战车的水平,应当也不会比射艺差。以往论者多将“御”混同于一般的赶马车。其实,赶马车称“仆”,如论语子路中有“子适卫,冉有仆”;驾驭战车才称“御”,如诗经车攻中有“徒御不惊”。特别是当“射”“御”并举时,“御”绝不可以混同于“仆”,而只能是指“六艺”中的这项武艺。(1) 下列对“六艺”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六艺”在本文中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B . 在孔子时代,“六艺”中的“射” “御”是受教育者必须学习的科目。C . “六艺”教育体现文武兼备的原则,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决定的。D

5、. “射”“御”被孔门重视,正源于孔门对社会需要的顺应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认为孔门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人们误解论语的典型表现。B . 不懂论语编纂有其重点,是学术界研究孔子只取信论语的重要原因。C . 论语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事实,是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的结果。D . 从重视“射”“御”的程度看,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孔门也不例外。(3)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孔子时代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之将领,这与当时“三育”并举息息相关。B . 孔子的射艺御艺都

6、很精湛,孔门关于射艺御艺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能更好地顺应当时社会的需要。C . 孔子教育因为要扭转“博学而无所成名”的被动局面,所以加大了对生员“射”“御”技能的强度训练。D . 诗经车攻中“徒御不惊”中的“御”也绝不可能混同于“仆”,因为“御”是驾驭战车的专称。2. (12分) (2019高一上大港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马犇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代写多是代人写信

7、,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

8、也不变。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令哥

9、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

10、头,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

11、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B . 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了故

12、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C .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D . 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2) 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 (3)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以“信封上的大头菜”为题的作用。 3. (10分) (2017广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萧涤非先生治杜诗萧涤非先生能在杜甫研究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严谨认真的治学作风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十分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13、。解放初期,他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系统地研读革命导师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著述,心胸豁然开朗,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地在杜甫研究中以相当的笔墨来分析杜诗的艺术性。他说:“杜甫的伟大,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来自人民”,“人民的血泪灌溉了杜甫诗的园地”。这些精辟的论述,无一不是得益于他对革命理论的孜孜以求。萧先生熟悉研究对象,包括熟悉研究对象的全部作品。他曾说,杜甫的新婚别有“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这样两句,仇兆鳌的注说“嫁时将鸡狗以往,欲为室家长久计也”,这显然是不近情理,不合事实的,所以杨伦的杜诗镜诠改注为“用谚语”。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谚语,宋时才有记载,唐代却找不到文献上的根据,所以

14、杨伦也只能虚晃一笔。自己最初径直注上“即俗语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话,是不科学的,总觉得有些慊然。后来,他无意中在王建诗里发现“我身不及逐鸡飞”之句,不觉大喜,因为它证明了唐时确有这一谚语。他觉得如果对研究对象不熟悉,有些有用的材料是会当面错过的。1971年,郭沫若所著李白与杜甫出版。贯穿全书的基调是扬李抑杜,而且全面贬低杜甫的倾向性非常明显。为了达到贬低杜甫的目的,郭老甚至对国内几位有名的学者如冯至、傅庚生等人,自然也包括萧涤非先生,逐一进行了批评。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对郭老的观点不满意,又不能批评,只有保持缄默。萧先生应许多学者、学生的询问,于1979年在文史哲第3期上发表了关于李白与

15、杜甫一文,第一个实事求是地谈了与郭老观点不同的意见。针对郭老说称杜甫为“诗圣”和“人民诗人”毫无依据的观点,他列举陕南歌谣“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诗歌作了千万卷,不留千年存万古”,朱德委员长诗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说明杜甫的两项桂冠都得到了人民的承认。他还用大量确凿的事实,纠正郭老对杜诗的曲解,对郭老苛求古人、脱离历史背景、抹杀杜诗艺术性的做法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他说:“郭老过去也是尊重杜甫的,他这次抑杜,不过是他自己在翻他自己的案,而我们的非议,也不过是以前日之郭老反后日之郭老而已”。萧先生的文章以科学的态度和较强的说服力,打破了学术界沉闷的空气。特别针对郭老这样的权威、名人

16、,萧先生能够言人所不敢言,确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学术界高度称赞。盛名之下,敢于公开纠正自己的错误,是萧先生的一贯作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句,在解释其中“群童”一词时,他这样写到:“杜甫泛溪诗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翻到荷芰乱,指挥径路迷。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作于前一年,所泛溪即浣花溪。据此可知,溪之南北两岸原有一批顽童,我疑心诗中群童就是这些顽童。他们敢于欺负人,以抱茅为戏,因而激怒了诗人。过去我把群童全看成穷孩子,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至少是很片面的。萧先生十分赞赏清代学者黄生“读唐诗,一读了然,再过亦无异解。惟读杜诗,屡进屡得”的话,所以

17、他几乎用毕生精力研究杜甫,即使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仍不能满足。他在杜甫研究再版漫题一诗中写道:“嗟予幼学杜,今已逾古稀。岂无分寸功,所得亦已微。虽曰名研究,其实无发挥。赋此聊志愧,非敢望解颐。”更有意味的是,萧先生将陶渊明“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诗句,改为“但恨在世时,读杜不得足!”可见他对杜诗执著探索的热情达到了何种程度。宋代有位学者提出“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不可读杜诗”。1978年,萧先生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约请,担任杜甫全集校注一书的主编。为完成好这项艰巨任务,萧先生不顾古稀之年、抱病之躯,于1979年夏亲率校注组全体同志沿杜甫当年行踪进行实地考察,主持编写了访古学诗万里行一书。

18、1984年夏天,校注组赴杜甫故里河南省巩县举行了杜甫全集校注座谈会。会议期间,萧先生即兴赋诗两首,其二重谒邙山少陵墓写到:“忧国忧民不自忧,东南西北苦飘流。为告后来凭吊者,诗王吟骨在邙丘。”关于杜甫的墓,相传有四处:湖南的耒阳、平江,河南的偃师、巩县。经过认真考证比较,萧先生第一次肯定了杜甫的真墓在邙山。(选自人物1993年第2期孔亚兵文文学史家萧涤非,有删改)【相关链接】1962年56岁在北京编写中国文学史,在诗刊发表人民诗人杜甫,在人民画报发表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徐恒堂萧涤非年谱)萧先生给我回信说:对诗人杜甫的评价,他一直坚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会随波逐流。(吕家乡怀念萧涤非先生)(1) 下

19、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萧涤非先生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才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分析杜诗的艺术性。B . 萧涤非先生在治杜诗的过程中,发现了唐朝时就有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谚语。C . 萧涤非先生提出了杜甫是“人民诗人”的主张,他不仅重视杜诗的思想性,而且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对抹杀杜诗艺术性的做法持批评态度。D . 萧涤非先生通过重谒邙山少陵墓肯定了杜甫的真墓在邙山,他是肯定杜甫真墓在邙山的第一人,在学术上具有开创性意义。(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材料较为详细地记叙了萧涤非先生

20、发表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不同意见的过程,表现出萧涤非先生治杜诗从作品实际出发,不随波逐流的治学作风和科学态度。B . 材料引用萧先生对“群童”一词理解的不断深化和自我修正,目的只是印证作者对萧先生敢于公开纠正自己错误的观点。C . 材料引用萧先生“嗟予幼学杜”一诗,既烘托了萧先生治杜诗永不满足的执著精神和谦逊品格,又为材料增添了古朴文雅的色彩。D . 材料采用直接引用的手法,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E . 材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了萧涤非先生严谨认真的学者形象。(3) 作为文学史家,萧涤非先生以严谨认真的治学作风,取得了显

21、著的学术成就。请结合材料,就治学作风与学术成就的关系进行分析。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4. (11分) (2015高一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

22、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

23、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相:辅助B . 以金谷细务责之责:责罚C . 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引:推荐D . 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视:观察(2)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

24、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B .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C .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D .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拜住是元初名相安童的孙子。早年在朝廷官袭宿卫长,后虽然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宁可得罪太子,也不愿为其招来祸端。B . 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使张

25、养浩得到了元帝的奖赏。C . 右丞相铁木迭儿在朝中打击异己,滥杀大臣。拜住暗中进言,使王毅、高昉得以保全。张思明因忌恨拜住方正而密谋陷害时, 拜住则不予计较。D . 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5. (10分) (2016高二上香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题华清宫杜常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注释】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长杨

26、:汉代宫殿。(1)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 (10分) (2019高二下宁德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 (2) 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 (3) 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 (4)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 (5) 秋声赋中从“秋气”这一角度描写秋状的句子是_,_。 三

27、、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 (2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为吸引眼球,自媒体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与民众生活生死攸关的食品安全领域,常常成为某些缺少操守者制造恐慌的重灾区。上周六败走抚顺之后,甲A赛程刚好过半,鲁能泰山队战绩差强人意 , 年初制定的冲三甲,争第一的目标眼看着已成镜中花水中月。泰军队同时和中、美、日都有甚多交流,因此很多国人以为中国在泰国军内也有影响力,这其实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看法。他似乎天生就是吃作家这行饭,提起笔来文不加点 , 轻而易举,真是教人佩服!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

28、 由于价格低,辨别难度高,消费者尤其是网购消费者,很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艺术品是宇宙的精华,也是世界的缩影,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具体而微的表现。A . B . C . D . 8. (2分) (2018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杨丽萍用优美娴熟的舞姿、顾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B .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C .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出神入化,常常引得观众鼓掌、欢呼。D . 网络的虚拟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

29、,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你能隐藏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9.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 . B . C . D . 10. (3分) (2017高二下会昌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30、,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_。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如果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其次,_。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11. (5分) 下面是“第26届呼和浩特金鸡百花电影节标志”征集活动中的一份设计方案,请写出该标识中除文字和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

31、个字。(呼和浩特市的市花为丁香)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高一下襄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人们被一首首精美的诗词吸引,被一句句朴实话语背后的深情打动有人说,是诗句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人的内心重新丰富起来;有人说,是文字唤起了人们的回忆,一封家书就能抚平时代的创伤;有人说,朴实的话语更能带给人们充满温馨的心灵体验,如和煦的春日阳光,令人宁静愉悦;也有人说,当今社会我们从不缺少“朗读者”的感性泪水,我们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这些议论,引发了你的哪些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1-1、1-2、1-3、2-1、2-2、2-3、3-1、3-2、3-3、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4-1、4-2、4-3、4-4、5-1、5-2、6-1、6-2、6-3、6-4、6-5、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1、8-1、9-1、10-1、11-1、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