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55294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C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C卷(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4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

2、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 , 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寂寂无闻推陈出新细微汇合B . 鲜为人知推陈出新式徽融合C . 寂寂无闻革故鼎新细微汇合D . 鲜为人知革故鼎新式微融合(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

3、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B . 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 . 当代青年人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传统文化D .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不断创新和关注(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B .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C .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D . 今天不只是年轻人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

4、化的主力人群。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B . 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C . 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D . 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3. (2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

5、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编的文选。内容多写夫妻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感情深挚动人。B .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和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苏轼称赞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 .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等。D .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以大卫的成长为线索,塑造了卡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等一系列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4.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谁

6、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 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 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

7、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 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

8、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 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 文化中国。 (摘自 2014 年 01 月

9、 06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B .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C . 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D . 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

10、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B .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C . 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D . 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B . 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

11、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C . 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D .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4)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B . 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C . 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

12、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D .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B . 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 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C . 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 设者应有的态度。D . 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

13、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 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B . 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 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C . 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 设者应有的态度。D . 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 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5. (23分) (20

14、19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梁晓声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房的一家之主,这个三颜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也是令我惧怕的人。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就会少发脾气了。母亲属羊,像羊那么刷服,完全被父亲所“统治”。她是一位私垫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惶憬。关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

15、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父亲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我们家的生活,恰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号正要考大学。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卖十斤菜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那

16、五角,是母亲给给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父亲发现后大发雷定,用水杯碎了镜于。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裹和哀哀的恳求。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他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又说:“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先别告诉爸爸,我上了大学”

17、哥哥随人流走入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着网兜鬼,一步三回头。我缓慢地往回走,攥着省下的那五分钢币,心中暗想,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老大!你太自私了!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根本没有弟弟妹妹!你只想到你自己!就算我白养大你!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我再也不会认你!所有这些“!”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号哥的憎怒。这封信,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倘一个人明明可以靠力气吃饭而又并不想靠力气吃饭,也许

18、竟是真有点大逆不道的吧?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官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藏之曰:“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父亲第四次探家前,我去了北大荒,一直再没見过父亲。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答我上大学。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25岁了。几经物夜失眼,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请求父亲汇给我二百无钱。信一授进邮筒,我使追悔莫及。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二百元整,电汇。附言条上,歪亚扭扭地写着几个字:“不勾(够),久(就)来电”。(有改动)(1) 下列

19、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哥哥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说明他懂得节俭,他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上大学是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B . 小说写到父亲说:“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是想突出父亲“崇尚力气”的观念和不想低声下气求人的心理。C . 小说里讲到,家中同样特别需要这样的父亲和母亲,因为父亲很能攒钱,母亲很能借债,表达了我对父母由衷的感激之情。D .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深处贫穷家庭中苦苦挣扎,却只能艰难谋生,无力改变家庭贫穷现状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之一。(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

20、 哥哥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说明他懂得节俭,他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上大学是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B . 小说写到父亲说:“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是想突出父亲“崇尚力气”的观念和不想低声下气求人的心理。C . 小说里讲到,家中同样特别需要这样的父亲和母亲,因为父亲很能攒钱,母亲很能借债,表达了我对父母由衷的感激之情。D .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深处贫穷家庭中苦苦挣扎,却只能艰难谋生,无力改变家庭贫穷现状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之一。(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5) 从不支持哥哥上大学,到支持“我”上大学,

21、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从不支持哥哥上大学,到支持“我”上大学,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6.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 , 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

22、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23、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

24、改)【注】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1) 对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排B . 越王除道郊迎 除:清除C .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诚:果真D . 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兵:兵器(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二三子何为莫出窃为王危之B . 子胥以谏死重宝以说其心C . 夫伐小越而畏强齐其志欲之而畏越D .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待我伐越乃可(3) 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 )忧在内者攻强,

25、忧在外者攻弱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A . B . C . D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B . 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C . 吴国以救鲁的名

26、义人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D . 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27、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州近 , 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注释】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沧州:滨海的地方。(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承优诏”,看似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B . “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步。C . 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

28、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感伤中。D . 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其情谊真挚。(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承优诏”,看似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B . “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步。C . 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感伤中。D . 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其

29、情谊真挚。(3) 诗歌颔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其他三联不同,请赏析这种写法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4) 诗歌颔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其他三联不同,请赏析这种写法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8. (6分) (2020高三下六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 (2) 苏轼赤壁赋指出“_,_”,而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我们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 (3)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9

30、. (1分) 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概括达尔文的研究、成书过程。(每个词4个字)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0分)10. (5分) 简述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贾府”内容:11. (5分) (2016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故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3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司马迁报任安书)(1) 第一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原则:_。(2) 简述你对法家“刑过不避大臣”和儒家“刑不上大夫”两个观点的理解。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9高一上扶余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

32、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1、1-2、1-3、2-1、答案:略3-1、答案:略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4-1、答案:略4-2、答案:略4-3、答案:略4-4、答案:略4-5、答案:略4-6、答案:略5-1、答案:略5-2、答案:略5-3、答案:略5-4、答案:略5-5、答案:略5-6、答案:略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6-1、答案:略6-2、答案:略6-3、答案:略6-4、答案:略6-5、答案:略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1、7-2、7-3、7-4、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8-1、8-2、8-3、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9-1、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0分)10-1、11-1、答案:略11-2、答案:略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