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6536723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题目: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3年6月23日目录一设计要求2二设计任务.2三功能分解.3四选用机构 34-1.减速机构选用44-2.离合器选用54-3.摇头机构选用6五 机构的设计 75-1.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 75-2.四杆位置和尺寸的确定85-3.传动比的分配9六总结 13七参考文献 151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方案一设计要求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要求能左右旋转并可调节俯仰角。以实现一个动力下扇叶旋转和摇头动作的联合运动效果。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作摇头动作(在一定的仰角下随摇杆摆动)。风扇的直径为 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 n

2、=1450r/min ,电扇摇头周期 t=10s 。电扇摆动角度 、仰俯角度 与急回系数 K 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见表。电扇摇摆转动电扇仰俯转动方案号仰角 /( )摆角 / () 急回系数 KF1051.0525二.设计任务 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 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分配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他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 确定电扇摇摆转动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足摆角2及急回系数 K 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 最大。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的条件;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动

3、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三功能分解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板式和揿拔式等。可以将电风扇的摇头动作分解为风扇左右摆动和风扇上下俯仰运动。 风扇要摇摆转动克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 以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作为主动件 (即风扇转子通过蜗轮蜗杆带动连杆传动) ,则其中一个连架杆的摆动即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 (风扇安装在连架杆上) 。机架可取 8090 mm。风扇的上下俯仰运动可采取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等实现。 本方案具体机构选用如下:电动机传过来的动力,由于功率大,转轴运转速度快,故需一减速装置将电机的速度减慢传给摇头机构(本方案选用锥齿轮机构 )。还可以采用空间连杆机构直接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仰俯的复合

4、运动(本方案选用 平面四杆机构 实现左右摆动)。应设计相应的左右摆动机构完成风扇摇头或不摇头的吹风过程,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离合器机构(本方案设计为滑销锥齿轮机构 )。扇头的仰俯角调节, 这样可以增大风扇的吹风范围。 因此需要设计扇头俯仰角调节机构(本方案设计为 手动控制旋钮 )。3四.选用机构驱动方式采用电动机驱动。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过程,据上述功能分解,可以分别选用以下机构。机构选型表:功能执行构件工艺动作执行机构减速减速构件周向运动锥齿轮机构执行摇头滑销上下运动滑销锥齿轮机构左右摆动连杆左右往复运动平面四杆机构俯仰撑杆上下运动手动按钮机构1减速机构选用蜗杆减速机构4蜗杆涡轮传动比大

5、, 结构紧凑,反行程具有自锁性, 传动平稳 , 无噪声 , 因啮合时线接触 , 且具有螺旋机构的特点 , 故其承载能力强,但考虑后面与离合机构的配合关系,由于蜗杆涡轮啮合齿轮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摩擦磨损大,传动效率低,易出现发热现象,需要用较贵的减摩材料来制造涡轮,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而锥齿轮可以用来传递两相交的运动,相比涡轮蜗杆成本低, 所以选择锥形齿轮减速。 综上,选择 锥形齿轮减速 机构。52离合器选用6方案一主要采用的滑销上下运动,使得涡轮脱离蜗杆从而实现是否摇头的运动。而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用了一个齿轮,它主要采用的滑销和锥齿轮卡和从而实现是否摇头的运动,不管是从结构简便还是从经

6、济的角度来说方案二都比方案一好,也更容易实现,所以我们选择方案二。3摇头机构选用方案一:平面四杆摇头机构7四杆机构更容易制造,制造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并且四杆机构实现摆幅也更容易实现,最重要的是它的制造成本比较低,所以首选四杆机构,从以上两个简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方案一比方案二多了一个齿轮盘,所以方案二更佳。4、机构组合8五机构的设计1. 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和极限位置分析按组成它的各杆长度关系可分成两类:(1) 各杆长度满足杆长条件 , 即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且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 , 即可得到双摇杆机构。根据低副运动的可逆性原则 , 由于此时最短杆是双整

7、转副件 , 所以 , 连杆与两摇杆之间的转动副仍为整转副。因此摇杆的两极限位置分别位于连杆 ( 最短杆 ) 与另一摇杆的两次共线位置 , 即一次为连杆与摇杆重叠共线 , 如图所示 ABCD,另一次为连杆与摇杆的拉直共线即图中所示ABCD。 摇杆的两极限位置与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的确定方法相同,很容易找到。两极限位置的确定(2) 各杆长度不满足杆长条件 , 即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9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则无论哪个构件为机架机构均为双摇杆机构。此时 ,机构中没有整转副存在 ,即两摇杆与连架杆及连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都小于 3602. 四杆位置和尺寸的确定极为位夹角为 0的两极限位置根据计算

8、 , 极位夹角为 180*(K-1)/(K+1)=4.39很小 , 视为 0,如上图所示 BC,CD共线 ,先取摇杆 LAB长为 70, 确定 AB的位置 , 然后让摇杆 AB顺时针旋转 105, 得到 AB,再确定机架 AD的位置 ,取BAD=5(则 BAD)且LAD 取90, 注: AD 只能在摇杆 AB,AB的同侧。当杆 AB 处在左极限时 , BC, CD共线 , 利用余弦定理算得L BC 与LCD 之和可以得出 ,算得LBC+ L CD=132 .10当 AB处在右极限时 , 即图中 AB的位置 ,此时 BC, CD 重叠 ,算得LC D - LBC=25 .由 , 式可得 LBC为

9、 53.5, L CD为 78.5, B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弧B B, L BC+LAD=143.5=(12+0.1z)m=21.1252蜗轮最大外圆直径 d a2da2=da2+2m=63.513蜗轮轮圆宽 bb=0.75da1=16.88(2)齿轮机构的设计根据齿轮传动比i=5.9,以及大小齿轮安装位置 , 小齿轮的齿数小于 17, 所用齿轮齿数较少 ,标准齿轮不能满足要求 , 所以采用变位齿轮。齿轮机构的几何尺寸计算传动比 ii=5.9分度圆 d 1 d 2d1=mz1=7.5d 2=mz2=44齿顶高 h aha1=(ha* +x2)m=0.75h =(h*+x )m=0.25a2a2齿根

10、高 h fhf1 =(h a* +c* -x 1)m=0.0425 h f2 =(ha * +c* -x 2)m=0.925齿高 hh1=ha1+hf1 =1.175 h 2=ha2+hf2 =1.175齿顶圆直径 dada11a1a22a2=d +2h =9d =d +2h =44.5齿根圆直径 d fdf1 =d1 -2h f1 =6.65df2 =d2-2hf2 =42.15中心距 aa=1/2(7.5+44)=25.75基圆直径 d bdb1=d1 cos =7.1db2=d2 cos =41.3齿顶圆压力角 a a1=arcos(db1/da1)=37.9 a2=arcos(db2/

11、ba2)=21.8614齿宽 bb=12m=6六总结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 回望这短暂的几天时间学习, 自己学到了不少。通过这次课程设计, 让我对机械原理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以前不熟悉的环节理解。 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麻烦,但是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和查阅资料, 以及和同学一起讨论最终把问题都解决了。 这次设计给我一个感受, 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把所学的东西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实践中来, 而不是把每个章节分开来理解。通过这个实践我学得了好多, 同时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不仅加深了我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而且也激起了我学习的兴趣。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合一种简单机器进行机器功能分析、 工艺动

12、作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寸综合、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等,使我们学生通过一台机器的完整的运动方案设计过程,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对分析、运算、绘图、文字表达及技术资料查询等诸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应用计算机完成机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机械类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次设计, 让我认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很缺乏, 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加以改15进。同时也充分认识到理论是实际的差别,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后在学习中要多注意这次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的改正。自己的知识仍然很有限,要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八. 参考文献1. 孙桓 , 等, 机械原理 .7 版.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 梁崇高 , 等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设计 .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3. 邹慧君 .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 .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4. 尹冠生 . 理论力学 . 西安 : 西北工业大学5. 余贵英,等 .AutoCAD2008.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6. 诺顿 R L. 机械设计机器和机构综合分析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6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