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上八单元教案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3653189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4上八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4上八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4上八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语文4上八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4上八单元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3、初步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习生字词,质疑问难,交流感受。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难点质疑问难,了解课文内容,交流感受。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资料等。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我们的约定敢于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

2、学活动设计意图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3解题释题: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l世纪)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的吧。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1)纠正错误的读音。(2)强调读音:后鼻韵:

3、程、耕、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汇报:哪些字容易写错? “幻”不能多一撇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字词你不理解?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的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2说说读后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3. 谈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1.今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难解的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

4、猛发展的世纪。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把课文读流利。解题释题,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落实生字教学,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语。板书设计29、呼风唤雨的世纪科技 带来变化 -人类作业设计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把课文读流利,思考课后的第二、三题。课堂反思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2课时教学目标1、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

5、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了解文章的写法。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资料等。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我们的约定认真读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四、回应开头,突显中心。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以及对课文的了解

6、,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出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勾画重点句。(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20世纪,电视、地球村在2

7、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舒适和方便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5)读了这段话为什么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举事例、作对比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方法比一比吧!那时没有电

8、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相机进行句子训练: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7)运用这样的方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更有说服力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学习第3自然段:(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有惊人的发展,发展

9、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幻想是什么呢?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见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4)上节课我

10、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的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学生齐读。(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

11、,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10) 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3.学习第2自然段:(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

12、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3)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相机板书:科学发现 发明。(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相机板书:人类。(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发明:是创造的意思。(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7)指名读这段话。(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

13、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比,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读读。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

14、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让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

15、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板书设计29、呼风唤雨的世纪人 类 科 技 发现和发明作业设计1、 选择两个好词进行写话练习。2、 小练笔: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课堂反思课题30、电脑住宅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2

16、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3 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4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 边读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 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边读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资料等。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我们的约定边读边想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二、质疑、初读。三、深入研读。四、合作表演。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从产生到现在,都住过什么样的

17、房子吗?(山洞、茅草房、木房、砖瓦房,直到我们现在用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在现代社会,我们居住的房子不仅在材料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性能、功用方面也出现了新的突破。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电脑住宅。(板书课题)读一读。1.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3个左右(电脑住宅的样子,布置、功能、怎样工作)2.看来大家对电脑住宅都很好奇,首先我们来读读文前的阅读提示。(学生读)同学们,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学生自读课文。我发现有同学已经开始读第二遍了,真是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们来认认本课的词语:节能、风向标、即便、悦耳、分门别类、集装箱、储存、烹饪、防盗、综合1孩子们,刚才你们都去电脑住宅参观了,

18、现在你知道我们居住的普通住宅与电脑住宅有什么不同吗?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切都由电脑控制)的确啊,一百多台电脑控制的住宅,肯定有它的神奇之处。我们来找找课文中的这“一切”包含了哪些地方?默读课文,画一画。改为:课文中的这“一切”包含了哪些地方?我们来默读课文,找找。画一画。生:大门 门口 会客室 厨房 卧室 浴室(板书 )2.你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排列呢?(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也可以说是空间变换的顺序)那全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总分总),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和动脑的好孩子。(这里改得非常好!)3.孩子们,这么多地方你对哪里最感兴趣(印象深刻)?提出要求,去读那一段。预设1:

19、大门外的风向标这风向标是什么东西啊?(指风向的仪器)有什么功能?它是如何工作的?(同电脑相连,为主人提供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老师听到了,你这个关联词语用得好。“既又”你还能用这个关联词语说一句话吗?谁再来试试?(一个同学说)孩子们,要是你有这样的装置,你有什么感受?(方便 舒适)预设2:门口门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你感兴趣?生:输入密码哦,要想进入住宅,需要输入密码,那我们的住宅也有密码门啊?生:如果电脑确认你才会打开师:要登记或者是主人同意才能进入住宅。这么神奇啊!那我们来读读这种神奇吧!生齐读。那我们来试着填一填。出示:( )你想进入电脑住宅,( )必须是经过登记的,或主人“同意入内”的

20、客人。这样的设施有什么作用?生: 控制进入,安全。师:是啊,那要是真的有这样的住宅,你想拥有吗?1.那现在我们来做一次售楼员吧!现在你就是电脑住宅楼盘的销售经理,怎么样把你的电脑住宅介绍给那些要买房子的人呢?现在请3人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处地方分工协作,进行销售介绍。注意要说清楚每种设施的功能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表演。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脑住宅的设施和它的功能,那么你知道现实中的“电脑住宅”在哪里吗?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电脑住宅还有许多设施,让我们一起来猜猜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一楼的朝南一侧有一块绿地,类

21、似暖房,里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花草。这里会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树木和花草的浇水、施肥等全部自动化。)在卧室旁边的厕所里,安装有检查身体用的装置。抽水马桶旁有一个血压计,将食指伸入血压计套中,液晶显示板不久便出现血压和脉搏等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作用?)这些数据均被输入电脑。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电脑会显示。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自读课文,质疑问难,解决课文中的新词,扫除字词障碍。总体上把握普通住宅与电脑住宅的不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自渎自悟, 体会电脑住宅的神奇,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板书设计30、电脑住宅电脑 人类 (神奇)(舒适、便捷) 作业设计想

22、象小练笔:以“我设计的电脑”(教室、商场、学校、医院)为题,把自己的设计写下来。课堂反思课题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字词,弄懂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难点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图片及资料等。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我们的约定积极交流,大胆表达。教学内容教学

23、活动设计意图一、质疑导入,交流资料。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1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出示:恐龙和鸟儿的图片) 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学习交流

24、,教师相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从音形义上交流巩固。 认读词语。 正音:“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仅、敏”是前鼻音,要准确,“崭”的声母是翘舌音。 辨析字形。巩恐、会绘、顿吨等。 猜测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 (翱翔)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与同学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

25、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3.交流概括,渗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 自由朗读课文,就不懂的问题与同桌进行交流。.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再读课文,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学生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初步感受,训练阅读概括的能力;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

26、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板书设计31、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一支演化鸟儿演化过程重现历史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个词语造句。、 试着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课堂反思课题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弄清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

27、蓝天的演化过程。 2、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资料等。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我们的约定积极思考,大胆交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检测导入,了解学习情况。二、阅读、探究,领悟文章写法。 二、阅读、探究,领悟文章写法。 三、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 四、布置课后作业,升华学习内容。1.认读生字词。凶猛、笨重、描绘、敏捷、崭新、顿时、轻盈、欣喜若狂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1.学习第1、2自然段。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谁?去掉“似乎”行吗? 找出介绍

28、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读一读。 (2)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3)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出示句子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理解“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 “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

29、研时的心情。2、师引读第三自然段,问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过渡段:这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它随着读者的阅读思路,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读者视线引向中生代,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3、默读4自然段,边读边想: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其中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4、汇报学习成果。(1)最早恐龙是什么样子?a生读句子: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b引导学生概括回答(相机板书: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似狗,形似鸵鸟)c两亿三千万年前,离我们十分遥远,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这一时间的?(引导学生体会“大约”在句中用准确)d再读句子,想一想和你脑海中得恐

30、龙形象有何不同?(2)了解恐龙繁衍生息的情况。师:接着,又经过了多长的时间,恐龙繁衍生息如何呢?生:(读句子)数千万年后,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师:这个庞大的恐龙家族是竟是什么样子呢?生:(读句子)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了这句话,我感觉恐龙家族的庞大,有的非常大,有的则小巧。师:这是从哪方面说明的?生:是从恐龙的形态上来说明的。师:你们还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恐龙家族的庞大吗?生:有的是从恐龙生活习性来说,课文中写到“有些恐龙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用四足行走”。生:从“凶猛异常”,“温顺可爱”这些词,我知道作者是从恐龙的性情来说的。师:仔

31、细观察插图,让我们看看这个庞大的恐龙家族如何形态各异的?训练学生用“有些有些对比练习说话,进一步想象庞大的恐龙家族。生: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让我们再读句子,边读边在脑中想象一下画面。(生齐读句子)师:这么有趣的部分,你们愿意和我一块儿背吗?(师生配上动作,有感情地背诵)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其实只要你们多读几遍,就能把好的语句背下来。(3)了解恐龙是怎样一步步飞向蓝天的?a、读句子,找出是哪种恐龙飞向蓝天的?(猎食性恐龙)b、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一些、逐渐”等词。c、这些恐龙之所以能飞,科学家提供了几种猜想。引导学生概括说说。(相机板书:转移到树上生存,

32、奔跑中学会飞翔)5复述演化过程。假设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的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呢?点名复述,师生共同复述。6引读最后一句话。“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引导学生理解“毋庸置疑”的意思。读出肯定的语气。7.学习第5自然段。(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 (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重现,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2.说说自己的学习收

33、获。 3.学生质疑,引导深入探讨: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总结: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心中仍然有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巩固复习,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习思考,发现问题。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读的时间充足,读的层次清楚,

34、读的要求明确,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在读中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通过指导学生背诵感兴趣的部分,拓展说话训练,复述演化过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为读懂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回归整体,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浓厚兴趣。汇报学习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31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代恐龙 庞大家族(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飞向蓝天作业设计1、缩句练习。(1)、一些猎

35、食性恐龙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 )(2)、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地在枣林里飞舞。( )2、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3、课后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一读,举办一次“恐龙世界”的展览。课堂反思课题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第 1课时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学习课文,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探究的欲望。难点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

36、设计、相关资料等。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我们的约定积极交流,大胆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镜头回放,激发阅读兴趣。二、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的欲望。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回忆镜头,想想这些科学术语你理解吗?第一组: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你知道三者的区别吗?简介“神舟飞船”帮助理解。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第二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飞船里的杨利伟和在地球上一样吃饭、

37、睡觉吗?(失重,即微重力;呼吸*供氧高真空。)什么是“宇宙射线”?读这个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飞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从未见到的宇宙奇景。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时他们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适。回到地球后,他们患了白内障。从那时开始,有位宇航员已经患了这种疾病。科学家说,这是宇宙中的射线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线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击宇航人员的眼睛,使人的大脑产生错觉,好像是看见面前不断有闪光一样。受到宇宙射线打击后,人的眼睛被伤害的程度是很严重的。3、 预习课文了吗?你知道“神舟五号”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经过太空旅行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

38、?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4、指读、齐读课文,梳理文路: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读后梳理,板书: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1、出示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你怎么理解“魔力”?2、自读课文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有哪些魔力?产量高、品质好

39、、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段,重点引导:“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还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40、”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大自然、科学。)1、再现中心句,齐读: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是科学的魅力!)2、真正的“魔法师”是谁?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3、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继续,2007年,我国的“神舟七号” 不但要上天,还要实现让宇航员走出机舱,行走太空的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理解一些科学术语,为学习下文扫除障碍。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理解真正的“魔法师”是谁,感受科学的魔力。板书设计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太空种子 魔力大自然 科学作业设计小练笔:来的科学家是谁呢?是你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粮食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设想出你心中的新产品,并用一段话简要介绍一下。课堂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