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6428925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问题导学一、刚果红染色法=3活动与探究ii 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什么?2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哪几种?它们在加入刚果红的时间上有什么不同?3讨论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是否说明一定是由纤维素分解菌形成的? 迁移与应用1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溶液,菌落周围出现明显透明圈的是(A 分解尿素的细菌B .硝化细菌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 .乳酸菌E: g 律 有纤维 素分解菌菌落周围有说明 透明圈 1. 刚果红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2.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匕较染色法优点缺点先培养微生物,再加 入刚果红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 分解菌的作用操作烦

2、琐,刚果红会使菌落之 间发生混杂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 模糊透明圈,有些微生物能降 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操作简便,不存在菌洛混杂问题说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活动与探究21 用流程图表示本实验的操作流程。2本实验与课题2中的实验在实验流程上有哪些异同?3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4阅读教材第29页旁栏中的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1) 旁栏中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2) 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5阅读教材第30页中的“课题延伸”部

3、分,回答以下2个问题。(1) 分离纯化纤维素分解菌后,如何通过实验对其进一步确定?(2) 如何测定样品中有无纤维素酶?=3迁移与应用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 经选择培养后直接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会减少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法来鉴定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D 对照组可用等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o念师翟t体1. 选择培养(1)具体操作无葡秦件下称取土样20 g加入装有30 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 一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振荡2 d培养液变混浊一植铮王力1吸取一定量培 :摇床上振培养液 - 瓶

4、新鲜的选一廿* 缶用丄养液(如5mL)L荡培养 变泯浊择培养基中此步骤可省略(2)设置对照将(1)过程中的选择培养基改为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基础培养基, 其余过程均与(1)过程相同。2. 筛选过程中用到的两种培养基(1) 名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2) 区别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利用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消耗, 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为要在培养基上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菌落。 在上述选择培养基中能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而在上述鉴

5、别培养基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可以正常生长。答案:课前预习导学【预习导引】一、1. (1)葡萄糖 多糖 纤维素酶(2)纤维素含量 木材 作物秸秆2 .纤维素酶 复合酶 C1酶 Cx酶葡萄糖苷酶3. (1)刚果红染色法 颜色反应(2)红色复合物 纤维素酶 透明圈 产生透明圈 预习交流1: (1)提示:纤维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细胞壁越发达,纤维素的含量越多。纤维素的性质比较稳定,由纤维素构成的细 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2)提示:自然界中的纤维素主要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其余的一部分被草食 动物取食利用(实质上也离不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一部分作为能源被

6、人类燃烧利用。二、1选择培养 分解菌透明圈3. (2)选择培养基12 混浊4. 刚果红预习交流2: (1)提示:对需选择的微生物有利并起“浓缩”作用。(2) 提示:属于选择培养基。(3) 提示: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三、1.发酵产纤维素酶液体固体2. 葡萄糖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1. 提示:(1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及葡萄 糖发生这种反应。(2)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从而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2提示:一

7、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 加入刚果红。3提示:不一定。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透明圈。迁移与应用1: C 解析: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一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活动与探究2:1. 提示:土壤取样t选择培养t梯度稀释t avs4al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的培养基上)t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2. 提示:课题2是将土壤样品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直接分离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鉴别培养基上。其他步骤基本相同。3

8、 提示: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 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 cm的腐殖土壤中。4. (1)提示:是液体培养基,因为配方中无凝固剂。(2)提示: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粉,所以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 微生物才可以大量繁殖。5. (1)提示:进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实验。(2)提示: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注意设置 对照实验。迁移与应用2: A当堂检测1. 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 .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

9、的细胞壁D .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答案:D 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C1酶和Cx 酶能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而葡萄糖苷酶能把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2. 在加入刚果红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A .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 .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C. 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D. 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答案:D 解析: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一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3. 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使用刚果红对其染色,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

10、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 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两种染色法的结果是()。A .均会出现透明圈B .均不会出现透明圈C.方法一出现透明圈,方法二不出现透明圈D .方法一不出现透明圈,方法二出现透明圈答案:A 解析:两种刚果红染色法虽然程序不同,但最终都会使培养基中出现以纤维 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4. 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主 要目的是( )。A .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 .没有意义,去掉这一步更好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 .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答案:C 解析:选择培养在选择培养基中进行,能使纤维素分解菌快速增殖从而增加 其浓度,而其他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增殖却受到抑制。5. 通过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这只是分离提纯的第一步。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还需要进行()。A .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B .提取纤维二糖的实验C.浓缩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D .提取葡萄糖的实验答案:A 解析:对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常用的方法是对分离的菌种进行发酵产纤维 素酶的实验。绘制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