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6385279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2篇精读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习作8和练习8教材分析:1、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新创的一种新型文体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文诗相融,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王维独自身居外地,在重阳节这样的佳节里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2、孙中山破陋习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

2、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识15个生字。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感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3、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4、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5、学写请假条。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

3、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2、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难点: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课时划分:23、每逢佳节倍思亲2课时24、孙中山破陋习2课时习作 84课时练习 83课时课题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

4、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2、 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初步感知课文。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一、 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

5、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二、 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佳节 重阳节 思念 兄弟 回忆 异乡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

6、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

7、(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 “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

8、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 齐读古诗。(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 学习“佳” “倍” “扶” “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点难

9、点精读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词语,读通了课文,老师准备了一些词语,同学们有勇气接受检查吗?(出示词语:兄弟 异乡 情景 重阳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原因。二、研读第1、2小节“思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

10、视指导。 2、谁能把你读到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呢?只读句子也行,读完句子能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更好。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1)指名读句,谈谈读懂些什么?(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多么寂寞,多么伤感,多么孤独,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

11、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2)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是多么热闹呀,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

12、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想想自己孤单的一个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三、研读第3小节“思亲”1、过渡:然而,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1)指名

13、读句谈体会(提示: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的?为什么高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就一个重阳节去登高了吗?)(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14、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四、研读第四小节“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

15、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指多名朗读。)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同学们,今天,我们静静地走进了诗人王维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让我们再次读好它(齐读课题)。这句话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

16、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2、出示作业:(1)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2)收集一些思乡的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板书设计每逢佳节倍思亲忆王维(长安)-亲人(家乡)重阳节教学反思课题24、孙中山破陋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 3.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开展访问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缠足恶习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它写下来。 4.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

17、精神。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2、 理解第一自然段重点难点理清课文层次。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 相机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1)读课题,教“陋”(lu),查字典理解“陋习”的意思。 (2)再读课题,谁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已经读懂的同学帮助他们缩小一下范围,看看课文哪一段能帮助我们理解课题的意

18、思?(课文最后一段) 2.哪位暂时还没读懂的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1)你读懂了什么? (2)还有谁听懂了什么? 3.相继板书:缠足(及时正音)谁知道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3)没听说过的同学不需着急,请你们仔细观察“缠”的字型,猜猜“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4)他们猜的准吗?听查过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及时补充) (5)好好的一双脚,偏要使其变形。民间有一句谚语“裹一双小脚流眼泪一缸”。当你了解了“缠足”后有什么想法? 4.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

19、陋习”。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学生发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前,我先要询问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问几个学生)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2.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 孙中山挑柴缠足痛苦为啥既然 受罪祖宗废除妇女辛亥革命 (1)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去想办法理解词语意思。 (3)相互交流 三、继续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要求:不漏字

20、、不添字,把字音咬准。 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四、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1)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关心弟弟、活泼可爱等) (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3.指导朗读: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 五、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重点指导:缠痛罪 3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读熟课文。 3.思考:

21、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继续询问爷爷奶奶,了解缠足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

22、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活泼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既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

23、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6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流泪 4、你从那些词

24、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极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

25、,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4-5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

26、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

27、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28、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

29、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崔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习作8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认真阅读古诗

30、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3、按照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重点难点. 按照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重点难点理清课文层次。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开火车背古诗。 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明白习作要求 这些诗句,有的

31、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请学生默读,思考:这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

32、习写作。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是应该在报告中写一写的?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习作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修改评议。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重点难点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修改评议。

3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练习8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读对联,了解有关岳飞的历史资料。 2、积累词汇与古诗。 3、学写钢笔字,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写毛笔字,掌握竖钩和横钩的写法。 4、学写请假条。 重点难点. 学写请假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处处留心2学习读读背背重点难点读读背背中古诗梅花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一、学用词用句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让学生查字典,查出“辜”、“铸”、“佞”的意思。 3、查查资料,了解岳飞的有关历史资料。 4、再读读这副对联,看看学生们是否弄懂对联的含义。 (辜:罪过 铸:铸造 佞:指奸诈谄媚的小人。) 二、读读备备 1

34、、教学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读准字音。 (2)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提出不懂的地方。 (3)老师简单讲解。 学海无涯:学习像是在海上航行,没有边际,要学的知识无穷无尽。 书山有路:读书就像是登山,有路可走的,路径是什么?就是勤奋。 九牛一毛:像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数量。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数量。 孜孜以求:不断追求,不知劳累。 全力以赴:付出所有的精力去做成一件事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在学问、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 再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4)比一比,看谁记得快,看谁记得准。 2、教学第二部分 (1)先让

35、学生试着读读这首诗。 (2)简要讲讲这首诗的含义。 (3)领着学生反复吟诵,体会梅花的坚强品质。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 写好钢笔字二、学写毛笔字 重点难点学写毛笔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一、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困、周、间,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是包围或半包围结构。) c在写的时候,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 d出示“困”,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里面的木的最后一笔要写成点。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困”,并临写。 g按以

36、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周、间”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写毛笔字 1、 指导学生观察“水”中的竖钩。 在竖中线居高起笔,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锋向上缩笔,然后快速向左上钩出。 2、 教师执毛笔范写竖钩。 3、 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4、 指导观察“家”中的钩横钩。 5、 学生临贴描红。 6、 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钩,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钩画的字。)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写请假条重点难点请假条的格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学 预 案再设计学写请假条 1、讲解请假条的格式。 2、让学生读读前两个自然段,说说谢哲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3、让学生自学请假条,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并且说一说,怎样写。如开头,结尾。第一行居中写“请假条”三个字;开头顶格写称呼加冒号。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标上感叹号,右下角写上请假人的姓名,再写上日期等。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请假条。 5、创设情境,让学生写请假条。 6、写完后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