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孙子兵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6340239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讲:孙子兵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讲:孙子兵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讲:孙子兵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第四讲:孙子兵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孙子兵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讲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记载孙武的兵学思想的古代经典,共13篇,约六千字。孙武是春秋末期人,由齐入吴,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他的出生年代据推算是在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540年之间。由于孙子兵法的很多内容带有战国时代的特征,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孙子兵法有可能是完成于战国中期,它记录“孙子学派”的军事思想,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则是孙武。据统计,中国古代兵书,从先秦到清代,有三千多种。在所有的兵书中,最高的经典是孙子兵法。它最有战略高度,最有哲学色彩,最侧重运用之妙,最为后代兵家所重视,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它是“百代谈兵之祖”。一、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十分丰富,充满智慧。我们举出其中几条

2、来说一说。第一,计而后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兵之前,要在庙堂之上对敌我双方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计”。这种“计”,主要考虑五个方面:道、天、地、将、法。孙子说:“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规。道义是指人民与国君同心同德,可以和国君一起死,一起生,而决不违背;天时是指阴阳向背,天气冷暖和四时变换,地利是指

3、地形的远近、险夷、宽窄、死生;将领是指指挥者的智慧、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法规是指队形编制、管理委派、财务管理。凡此五项,身为将领,不可不加过问,知道的就能胜利,不知道的就不能胜利。)首先是“道”。道是民心向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道就是“人和”。接下去是“天”、“地”。“天”主要指时令,寒热二气的消长。“地”指地势的远近、险夷、广狭、高下,同时还要讲战势的“死地”(危险地带)和“生地”(安全地带)。再接下去是“将”、“法”。“将”是带兵打仗的将领。“法”是管理军队的“法”。孙子说的这五个方面,属于19世纪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的“战略要素”。判断战

4、斗力的强与弱,决定某一场战争可以打还是不可以打,预测打的后果是什么,不能单独看其中一种或两种战略要素,而要看所有这些要素的强弱及其组合状况。这体现出孙子思想的整体性思维的特点。第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兵法中流传最广的名言。上面说在庙堂上要从五个方面对敌我双方进行比较计算,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要知彼知己,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知彼当然不易,因为敌方不会让你了解他的真实情况,他一定会采取保密措施,进行伪装,制造假象,给你假情报,总之要把你搞糊涂,让你受骗上当。同样,知己也不容易。自己方面的民心如何?将领的才能与心理状况如何?士兵的士气与训练状况如何?等等。这些也并不是一目了然的,有时也

5、会出现许多假象。历史上常有这种战例,明明军队已经不能打了,但将领对国君隐瞒实际情况,结果一交战就全军覆没。所以孙子强调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了解对手也了解自己,才能长胜不败;不了解对手而只了解自己,就会有胜有负;既不了解对手,也不了解自己,就会每战必败。)又说“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知道我的士卒可以用来进攻,而不知道敌人不可进攻,胜利的可

6、能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进攻,而不知道我的士卒不可以用来进攻,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进攻,也知道我的士卒可以进攻,而不知道地形不可以用来作战,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举动清醒不惑,措施变化无穷。所以说:知道敌人也知道自己,胜利才确有把握;知道天时也知道地利,胜利才万无一失。)就是说,知己而不知彼,知彼而不知己,知己知彼而不知地知天,胜利都只有一半的概率,只有知己知彼而又知地知天,胜利才有百分之百的概率。第三,“兵以诈立”。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又说:“兵以诈立。”他认为用兵必定要用诡诈之道,这是重要的战略思想。这个思想又被后来的兵家概括为“兵不厌诈”。克劳塞维茨在战

7、争论中也专门讨论“诡诈”,他说“战略”这个名称就是来源于诡诈这个词,所以战略本来就具有诡诈的性质。兵以诈立,所以要“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能反而示以不能,用反而示以不用,近反而示以远,远反而示以近。),也就是要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兵以诈立,所以要“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敌人贪利就诱惑它,混乱就袭击它,充实就防备它,强大就躲避它,恼怒就骚扰它,卑怯就使之骄傲,安逸就使之劳累,亲密就使之离心。),就是要用种种办法来引诱敌人犯错误,使敌人的将领狂暴自满, 使敌人内部分崩离析,敌人四处疲于奔命,乘敌人混乱之际夺

8、取胜利。兵以诈立,所以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敌人完全意料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对其发动攻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是孙子兵法的名言。用兵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就是兵不厌诈。兵不厌诈,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四,“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谈用兵,并不强调一开始就给敌方以大规模毁灭性的杀伤和打击,相反,他认为这种大规模毁灭性的杀伤和打击是最下策。他说“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用兵之法,完整地战胜一国为最上,击破后再战胜一国次之;完整地战胜一军为上,击破后战胜一军次

9、之;完整地战胜一旅为上,击破后战胜一旅次之;完整地战胜一卒为上,击破后战胜一卒次之;完整地战胜一伍为上,击破后战胜一伍次之。) “国”在这里是指一个国家或中心城市,“军”为1 万人编制,“旅”为500人编制,“卒”为100人编制,“伍”为5人编制。孙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胜利,并不是杀人越多越好,因此应该尽力避免对城市的破坏和对人的伤害。敌方的一个城市,你能完整地拿过来最好,敌方的军队,你能用最小的杀伤而取胜也最好。这就是全利原则。孙子反对无限使用暴力。唐代杜甫有诗“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孙子接下去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

10、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真正的高明;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算得上真正的高明。所以军事手段以智谋为上,其次为外交战,其次为野战,而以攻城为最下。攻城的办法是出于不得已。)就是说,老是靠打仗取得胜利,并不值得赞扬,能用政治、外交、心理以及各种威慑手段取得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攻城是最下策,因为古代城市中有宗庙和祖坟,守城一方必然拼死抵抗,所以攻城所造成的人员的牺牲和财富的破坏必然极大。孙子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对于今天所谓整体战争的深刻理解。二、善于利用对立因素孙子兵法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学者的重视

11、。战争中的形势瞬息万变,是世界上最有流动性的东西。孙子强调,用兵者要想取胜,必须善于把握这种变化的形势。他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顺着)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又强调,在战争中,特别要重视对立因素的相互转化。他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这些对立的东西,并不是僵死不变的,而是活生生的,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战争中,转败为胜,转胜为败,都是常见的事。所以孙子强调“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就是要用兵者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利害得失。他说:“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域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这就是告诫用兵者,不要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还要看

12、到有“害”的一面。这就是辩证法。他又说“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这就是告诫用兵者,在战争中有些事情不要做过头,不要做绝了,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所谓“物极必反”。要留有余地。留有余地也是辩证法。孙子对于战争中这种对立因素的转化,不是静止的分析,而是着眼于阐述如何创造条件,推动对立的因素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也就是制造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态势。例如他说:“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我与敌人交战的地点不为人知,那么敌人设防之处就会增多,敌人设防之处增多,那么与我交战的敌人就会减少。)又说:“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

13、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而击寡者,则吾之所战者约矣。”这就是教导用兵者,要善于采用种种方法来分散敌人的兵力,使敌人由“众”转化为“寡”,而使自己由“寡”转化为“众”,形成“以众击寡”的态势,用绝对优势的兵力打击分散薄弱的敌人,从而取得胜利。孙子兵法中充满了这种利用对立因素来造“势”的活生生的辩证法。例如孙子提出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后人发,先人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等策略,都是运用对立因素互相转化的辩证思维,推动战场上的整体态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这就是所谓“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就是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调动敌人就范。致于人,就是陷于被动,处处被敌方

14、牵着鼻子走。三、谨慎发动战争孙子兵法是一部兵学经典,它提出一整套在战争中取胜的战略战术,但是它并不鼓励当政者好战,相反,它一再警告当政者要“慎战”。孙子兵法一开头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就是说,战争是关系士兵和百姓生死以及国家存亡的大事,决不可轻易发动。在全书结尾时,他又再一次重复这种警告“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就是说,国君决不可因为一时动怒就发动战争,将帅也决不可因为心情不好就兴兵打仗。一定要考虑国家整体利益。动怒了可以变为欢喜,心情

15、不好也可以变好,但国家灭亡了就不可能再存在,人死了也不可能再复活。对此国君必须万分慎重,将帅也必须万分小心,这是保证国家、军队安全的大道理。孙子兵法自始至终是教人善战,但同时又自始至终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和严重性,警告当政者、用兵者要慎战,这充分表现了作为军事思想家的孙子的仁者胸怀。孙子“慎战”的思想为战国中期军事家孙膑所继承。同孙子兵法一样,孙膑所作的孙膑兵法在教用兵者如何善战的同时,也发出警告“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 “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意思是说,十战十胜,未必是什么好事情。好战的人,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去夺取胜利的人,早晚会灭亡,使自己见辱于天下。孙

16、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所说的“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以及“乐兵者亡”等话,体现出仁者的忧思,语重心长,在当今核战争的阴影下,尤其值得所有掌握核战争“按钮”的决策者记取。四、孙子兵法的世界性从唐代开始,孙子兵法开始传播到国外。公元734年或752年,也就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把孙子兵法从中国带回日本。公元15世纪,孙子兵法传到李氏朝鲜。公元17世纪时,日本研究孙子兵法的著作已多达一百七十多种。1772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阿米奥(汉名叫钱德明)翻译的孙子兵法在巴黎出版。这一年,拿破仑三岁。1860 年, 孙子兵法

17、有了俄译本。后来,英、德、意、捷、越、希伯来、罗马尼亚等各种文字版本相继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著名的军事家和学者对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日益重视和推崇。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孙子兵法新的译本和研究孙子兵法的著作也越来越多。随着孙子兵法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它的影响逐渐超出军事领域,变成很多人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人生等多种角度吸取智慧的经典。很多人认为, 孙子兵法不仅是部军事哲学的著作,而且是一部谋略哲学的著作。所谓谋略哲学,就是把战争中克敌取胜的智谋和策略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原则,因而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据日本作家守屋淳说,

18、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还有在世界杯足球比赛场上连胜11场的葡萄牙足球队教练斯科拉里,他们都把孙子兵法随时带在身边,可以说是爱不释手。美国网上零售巨头亚马逊公司评选的2001年度全美最畅销的人文书籍就是孙子兵法全世界都在吸取孙子的智慧。正如美国兰德公司(美国的重要战略研究机构)的学者波拉克斯所说:孙子的智慧和孔子的智慧一样具有永恒的价值。这种智慧属于全世界。五、孙子选讲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1,死生之地,存亡之道2,不可不察也3。注释:1兵,本义指打仗用的器具。此处代指战争。2地:所在,所系。道:规律。此处“地”“道”互文,无论实看虚看,都是指战争同国家人民的生死存

19、亡关系极大。死生之地,从民众的生死方面强调战争并非儿戏,存亡之道,从结果方面强调战争决定国家的存亡。3察:深入考察。翻译: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规律,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故经1之以五事2,校3之以计4而索5其情6: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7同意8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9。天者,阴阳10、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11、广狭、死生12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13。法者,曲制14、官道15、主用16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17,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20、?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18孰强?士卒19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注释:1经:本义指织机上的纵线,后来引申为“纲”、“纲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为“以为纲进行研究”。2五事:五个方面的情况,即下文所说的“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3校:音叫,jiao4,比较。4计:本义是指算的筹码,后来引申作条件、因素。这里指战争双方各自具备的条件。5索:求索,探究。6情:情实,情形。7上:君上,指国君。8意:思想、志向。同意:指思想一致。9不畏危:畏,衍文。危,通诡,指有疑心,二心的意思。10阴阳:指昼夜晴晦等自然天象。时制:时节,四季节令的变化。11险易:险,指险阻难行之地,易,指平坦易行之

21、地。12死生:死地与生地。死地是指不胜即死之地。13智、信、仁、勇、严:是指将帅应具备的五个方面的素养。14曲制:部队的编制规定。曲,部曲,军队的编制。15官道:各级将吏的职守范围规定。16主:掌管。用:给用。主用:指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17闻:听说。知:透彻掌握。18兵众:兵力。19士卒:士兵。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22、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将1听

23、吾计2,用之必胜,留之3;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4,乃为之势5,以佐其外6。势者,因利而制权也7。注释:1将:jiang1,表示假设的语气。可以译作如果。2计:指军事谋略思想。3用之:用,任用。之:第一人称代词。留之:留,留下。之:第一人称代词。4听:采纳,接受。5势:形势,态势。6佐:辅助,辅佐。佐其外:即于其外佐之。7权:应变之举。制权,即采取应变行动。译文:如果您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任用我领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您不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用我领兵作战必应失败,我就离开。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好并且能够接受,我将为您造成军事上的势,从外辅佐您。所谓造成军事上的势,就是在战争

24、瞬息万变的情况中抓住有利的时机采取恰当的应变行动。兵者,诡道也1。故能而示之不能2,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3,乱而取之4,实而备之5,强而避之6,怒而挠之7,卑而骄之8,佚而劳之9,亲而离之10。攻其无备,出其不意11。此兵家之胜12,不可先传也13。注释:1诡:诈,即是欺骗。这句说用兵打仗,当以机变为原则。2此句以下四句都是说如何以假象迷惑敌人。也就是行诡道。3利:贪利。诱:诱惑。此句以下八句是说要针对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策略。也是行诡道。4乱:混乱。取:攻取。5实而备之:对实力雄厚的敌人要时刻戒备。6强:强大,此指兵力。避:避开锋芒。7怒:怒气。挠:挑逗。8卑:谦卑

25、。9佚:同“逸”,安的意思。此指修整良好。10亲:亲密,和睦。离:离间。此指敌人内部亲密和睦,则设法使他们分裂离散。11备:防备。意:意料。12胜:此指奥妙。13传:言传。这句话是说不可事先说明,也即必须在战争中根据情况灵活运用。译文:用兵,是以诡诈为原则的。因而,“能”要使敌人看成“不能”,“用”要让敌人看作“不用”,“近”要让敌人看作“远”,“远”要让敌人看作“近”。敌人贪利,就诱之以利而消灭它;敌人混乱,就抓紧时机立刻捕灭它;敌人实力雄厚,则须时刻戒备它;敌人精锐强大,就要注意避开它的锋芒;敌人易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敌人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就设法使它骄傲起来;敌人内部和睦,就

26、离间其关系。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出击。这些,是军事家用兵之佳妙奥秘,是不可事先规定或说明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1,得算多也2;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3,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4矣。注释:1庙算:庙,庙堂。算,预算。2得算多:此指得到胜利的条件多。3多算胜,少算不胜:此句意指获得胜利的条件多,就胜利,获得胜利的条件少,就不能胜利。4见:同“现”,呈现,显现。译文:未开战而在庙算就认为会胜利的,是因为具备的致胜条件多;未开战而在庙算中就认为不能胜利的,是具备的致胜条件少。具备致胜条件多就胜,少就不胜,何况一个致胜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从这些对比分析米看,胜负的情形就得出来了。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