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衙导游词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36308419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内乡县衙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乡县衙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乡县衙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内乡县衙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乡县衙导游词(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内乡县衙导游词 内乡县衙,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xx整理了,欢迎欣赏和借鉴。各位游客好友们:现在我们过了仪门,你能看到的这座高大壮观的建筑特就是县衙的大堂了。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为吏、户、礼房,西为兵、弄、工房。六房是旧时衙门的职能办构。大堂东边的建筑为县衙,西边的建筑为主簿衙、县丞、主簿分别为八品和九品。大堂是知县公布命令、举行重大仪式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堂肖的抱柱联是清代的御史魏向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如负国何忍负之“。堂中央的设施叫”暧阁“,是专为知县审案设的公堂,暧阁的正中放着三尺公案,上面放着审案用的文房四宝和红绿头签。绿头签是捕任命不,用来捕人的;红头签是刑签,下令

2、动刑的。正面屏风上绘“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图上的飞鸟叫“白鹇鸟“,是正五品官的标志,过去通常的县设的是七品县令,不设暧阁,而内乡过去统管的辖区较大,包含现在的西峡全境、淅川东南的部分乡镇,因此在内乡县衙为五品官者不乏其人。清代的知县审案的时候,由东侧走上暧阁,然后原被告才能被带上来,跪在堂前的跪石上,东边正方形为原告石,西边长文武为被告石,因为在有的案件中包括有同案犯,因此这里的被千石比原告石长部分。大堂后为门子房。守卫门子房的人叫“门子“,是由知县的亲属或新近的人担当,实际上她们是官员手足耳目标延伸,是官和民信息沟通的惟一路径。对老百姓来说,不管是告状还是办事,最先接

3、触的就是衙门里看门的门子,于是她们中的部分奸滑者便利用职务之便索取贿赂,时间一长,”门子“逐步变成了”门路“的意思。现在大家常说的”走门子走门路“之类的就是从这里演变过来的。门子房后有一屏门,我们空过屏门,进入二堂,这里是知县调解处理通常案件的地方。堂肖抱柱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轻“这是要求为官者即要做到法律面前亲疏平等,又要做到对证据不足沿存疑问者慎重对待,从轻发落,避免冤枉好人。这副对联用到”亲、故、重、轻“四个字,真实地反应了封建时代为官者的执法思想,平仄顺畅,恩威并施。大家看,二堂正中悬一匾额”琴治堂“,这里的”琴治“是引用了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宓子践在任单父县

4、令时,身不下堂,鸣琴而治,轻轻松松地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后任县令巫马期却奔波于民间,凡事全部要新自去做,她便去问宓子践这其中的缘故。宓子践就告诉她说,我是重人,你是重于出力,用人者安逸,出力者当然劳累,以后的大家就用“琴治”来比方鸣琴而治,以此来称颂为官者知人善任、政简弄轻。以后的地方官们为显示自己的聪慧才智和用人之道能够和宓子践相比,就把二堂称为“琴治堂”二堂靠墙放置的是型具。东侧放笞杖,即打板子时用的竹板子。西连有夹棍。拶子是清朝时审讯女犯专夹手指的型具。夹棍这种弄具始于宋代,俗称“三木之刑”,专夹小腿,适合用于部分证据确凿却拒不吐实情的男性案犯。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夫子院,就是师爷办公的地

5、方。过去的师爷是由主人自秆聘任或从故乡带来,主张“言从则留,言不从则去”,她和主人之间是很亲密而平等的宾主或好友关系,属知县慕僚,帮助知县参政议事,大多是部分有知识、有才华的人,因此包含知县在内全部尊称她们为“老夫子”,而她们办公的院子就称为夫子院了。院内有一棵元代的桂花树,至今已经有72021年的历史了。桂花树的旁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南天竺,劝竺”和“桂”的谐音为主贵,意为通常的庶民百姓不能轻易进来,只有达官贵人方可到此。三堂是知且日常办公的地方,假如输的案件包括机密的话,也是在这里审理。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其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后面有后花园,是供其赏心悦目和回

6、避政事的地方。内必县衙全部的建筑特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三堂前的这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自撰。作者身为地方官,能自觉和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确实难能可贵。很多淀领导看到这副对联也全部深有感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铁映挥笔题写此联作为县衙存念,国务院总理朱在视察内乡县衙时对这副楹联所说明的官和民的辨证关系给了充足的肯定和高度赞杨。xx在视察河南时,听取了南阳市领导的工作汇报,因为在工作汇报中引用到了此联,立刻引发了xx的注意,要求中央办公厅核杳此联来自何时何地,出自保人之手。由此可见,这副对联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可谓警世名言,绝无仅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